-
BMRT-HPV用于子宫颈癌筛查的有效性评价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核酸分型定量法HPV检测(BMRT-HPV)用于子宫颈癌筛查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巢式抽样法,在2016年9月—2018年1月中国子宫颈癌筛查多中心研究(CHIMUST)项目5个筛查点的8 856例妇女中,选取其中医生取样或自取样标本中任一检测方法HPV阳性或HPV阴性但细胞学结果≥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者共1 495例行BMRT-HPV检测,同时按照1∶2比例抽取年龄和参加筛查时间相匹配的HPV与细胞学结果均为阴性的2 990例为对照。CHIMUST项目中对任一HPV阳性妇女回叫行阴道镜下子宫颈病灶四象限定点活检+随机活检+子宫颈管搔刮术方案子宫颈活检,以医生取样标本的基于实时PCR技术的Cobas 4800 HPV检测(Cobas-HPV)、基于第2代基因测序技术的HPV分型检测(SEQ-HPV)为对照,以子宫颈活检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析BMRT-HPV检测的高危型HPV(HR-HPV)亚型与Cobas-HPV、SEQ-HPV检测的一致性,并比较3种HPV检测方法对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及以上级别病变(CIN Ⅱ +)、CIN Ⅲ及以上级别病变(CIN Ⅲ +)的筛查效率。 结果:(1)BMRT-HPV检测方法分别与Cobas-HPV、SEQ-HPV检测方法比较,检测HR-HPV亚型整体的一致性分别为94.8%、94.4%,Kappa值分别为0.827、0.814。(2)BMRT-HPV、Cobas-HPV、SEQ-HPV 3种方法对CINⅡ +筛查的敏感度分别为92.62%、94.26%、93.44%,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特异度分别为84.67%、83.25%、82.76%,BMRT-HPV检测对CINⅡ +筛查的特异度显著高于Cobas-HPV、SEQ-HPV检测( P<0.01)。3种HPV检测方法对CIN Ⅲ +筛查的敏感度均达到100.00%,BMRT-HPV检测对CIN Ⅲ +筛查的特异度也显著高于Cobas-HPV、SEQ-HPV检测(分别为83.40%、81.95%、81.50%, P<0.01)。检出1例CINⅡ +或CIN Ⅲ +所需要行阴道镜下子宫颈活检病理检查的患者数,BMRT-HPV检测显著少于Cobas-HPV和SEQ-HPV检测( P<0.01)。Cobas-HPV、SEQ-HPV、BMRT-HPV检测初筛阳性者分别以HPV 16和(或)18型(HPV 16/18型)阳性联合细胞学结果≥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即为方案一、二、三)进行二次分流,3种筛查方案对CIN Ⅱ +、CIN Ⅲ +筛查的敏感度分别比较均无显著差异( P>0.05),但方案三(即BMRT-HPV初筛阳性者)筛查CIN Ⅱ +、CIN Ⅲ +的特异度显著高于方案一(即Cobas-HPV初筛阳性者)和方案二(即SEQ-HPV初筛阳性者; P<0.05),而且阴道镜转诊率方案三也显著低于方案一、二( P<0.05)。 结论:BMRT-HPV检测筛查子宫颈癌具有与Cobas-HPV、SEQ-HPV检测相似的敏感度,但特异度更高,可作为子宫颈癌的初筛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E6/E7 mRNA原位杂交技术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分级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E6/E7 mRNA原位杂交技术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分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组织病理诊断为CIN与宫颈鳞状细胞癌的病例共261例,其中CIN1级60例、CIN2级41例、CIN3级51例、鳞癌72例和形态学正常的宫颈对照组织37例(HPV阴性10例、阳性27例)。将所有病理组织制成组织芯片,分别进行HE染色、HPV E6/E7 mRNA原位杂交检测及p16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光镜下完成染色判读,并统计分析其阳性率及阳性模式。结果:HPV mRNA原位杂交在CIN1级中主要表现为鳞状上皮基底至中层细胞核与质的点状染色(≤BME)及伴表层细胞内弥散整个核的片状染色(supD),即≤BME+supD模式;在CIN2级中主要表现为基底直至中层之上但未达上皮全层的细胞核与质的点状染色模式(>BME)和部分伴supD染色的模式,即>BME+SupD模式;CIN3级主要表现为>BME模式,且点状染色分布于上皮全层。在CIN1级、2级和3级中,上述3种染色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HPV mRNA原位杂交技术有助于CIN的准确诊断与分级,且有着比p16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更佳的特异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宫颈乳头状鳞状细胞癌18例临床病理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提高对宫颈乳头状鳞状细胞癌(papillary squamous cell carcinoma,PSCC)的认识,为该病的诊断及治疗策略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唐山市工人医院18例术前宫颈活检诊断为PSCC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分析术前活检、液基细胞、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与术后病理以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术前活检与术后病理一致率为50%(9/18)。9例术后诊断为PSCC患者中,有4例患者液基细胞呈现出PSCC特征,HPV感染率为44.4%(4/9),国际妇产科联盟分期为ⅠA1~ⅠB1期,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淋巴结转移、复发及死亡。结论:宫颈术前活检对PSCC的诊断具有一定局限性,需要术后病理明确诊断,PSCC患者HPV感染率较低、分期较早、预后较好,部分患者可以选择比根治性手术创伤性更小的手术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p16 INK4a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在子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p16 INK4a免疫细胞化学染色(p16 INK4a染色)作为新一代子宫颈细胞学检查技术在人群子宫颈癌初筛与辅助常规细胞学检查及高危型(HR)-HPV初筛后的二次筛查中的价值。 方法:募集2016—2018年深圳及周边地区25~65岁有性生活的非妊娠期妇女5 747例,采用HR-HPV联合子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LCT)进行子宫颈癌初筛;并行p16 INK4a染色,其中902例在初筛的同时进行p16 INK4a染色,其余4 845例为HR-HPV与LCT初筛阳性回叫行阴道镜检查时取样进行p16 INK4a染色。将具有完整LCT检查、HR-HPV检测、p16 INK4a染色及子宫颈活检后病理诊断结果者纳入本研究。以组织学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评价p16 INK4a染色作为子宫颈癌初筛、辅助LCT检查及HR-HPV初筛后的二次分流方案检出子宫颈病变[即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包括HSIL[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及以上级别病变[HSIL(CIN Ⅱ) +]、HSIL(CIN Ⅲ)及以上级别病变[HSIL(CIN Ⅲ) +]的筛查效率。 结果:(1)具有完整LCT检查、HR-HPV检测、p16 INK4a染色及子宫颈活检病理诊断结果者共1 097例,纳入本研究。病理诊断:正常子宫颈995例,低级别鳞状上内病变(LSIL)37例、HSIL 64例及子宫颈癌1例,其中HSIL(CIN Ⅱ) + 65例,HSIL(CIN Ⅲ) + 34例。HSIL(CIN Ⅱ) +患者的p16 INK4a阳性率(89.2%,58/65)显著高于CINⅠ或正常子宫颈者(10.2%,105/1 032; P<0.01)。(2)p16 INK4a染色作为初筛方案:与HR-HPV检测比较,p16 INK4a染色检出HSIL(CIN Ⅱ) +、HSIL(CIN Ⅲ) +的敏感度均无显著差异(95.4%与89.2%,94.1%与94.1%; P>0.05),但其特异度均显著增高(82.5%与89.8%,80.2%与87.7%; P<0.05);而与LCT结果≥LSIL比较,p16 INK4a染色检出HSIL(CIN Ⅱ) +、HSIL(CIN Ⅲ) +的敏感度、特异度均无显著差异( P>0.05)。(3)p16 INK4a染色辅助LCT检查:与单独LCT检查或HR-HPV检测辅助LCT检查比较,p16 INK4a染色辅助LCT检查检出HSIL(CIN Ⅱ) +、HSIL(CIN Ⅲ) +的特异度均显著增高( P<0.01),而敏感度均无显著差异( P>0.05)。(4)p16 INK4a染色作为二次分流方案:HR-HPV初筛后以p16 INK4a阳性作为二次分流指标与LCT结果≥ASCUS作为二次分流指标比较,检出HSIL(CIN Ⅱ) +、HSIL(CIN Ⅲ) +的敏感度均无显著差异(84.6%与90.8%,88.2%与91.2%; P>0.05),而特异度均有显著差异(94.1%与89.7%,91.9%与87.4%; P<0.01);作为二次分流方案,HPV 16和(或)18型(HPV 16/18型)阳性与p16 INK4a阳性序贯的方案,HPV 16/18型阳性与LCT结果≥ASCUS序贯的方案,两种方案比较,检出HSIL(CIN Ⅲ) +的敏感度无显著差异(分别为88.2%、94.1%, P=0.500),而前者的特异度显著增高(分别为88.3%、83.0%, P<0.01),且前者的阴道镜转诊率显著降低(分别为14.0%、19.4%, P=0.005)。 结论:p16 INK4a染色作为子宫颈癌初筛方案检出子宫颈病变的敏感度与HR-HPV检测相当、特异度与LCT检查相当;且在HR-HPV阳性患者的二次分流中具有优势,并可辅助LCT检查进行诊断分级,提高了子宫颈细胞学筛查的准确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电热棒消融术治疗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电热棒消融术在治疗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中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收集2017年6月至2021年6月就诊于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的HSI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资料,其中符合纳入标准的HSIL患者1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消融组[73例,行子宫颈鳞柱交接(SCJ)区的电热棒消融术]和子宫颈环形电切(LEEP)组(77例,行子宫颈LEEP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费用及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两组患者的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消退、子宫颈病变残留或复发情况,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细胞角蛋白7(CK7)蛋白阳性SCJ细胞的变化。结果:(1)消融组、LEEP组患者的年龄、孕次及术前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结果异常[≥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HR-HPV阳性率、阴道镜图像评估结果、转化区(TZ)类型(均为TZ完全可见的TZ-Ⅰ和TZ-Ⅱ型)、活检诊断结果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2)消融组、LEEP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LEEP组术后,有9例(11.7%)显示手术切缘阳性,其中8例为子宫颈外切缘阳性,1例为子宫颈内切缘阳性且术后6个月复发而行二次LEEP术;消融组患者无切缘,无法评估。(3)中位随访时间为11.5个月(9.8,15.0个月)。术后复查TCT,消融组、LEEP组患者术后3、6、9、12、18个月随访时的TCT结果异常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术后复查HR-HPV,术后3个月随访时消融组HR-HPV阳性率显著高于LEEP组(分别为38.4%和18.2%; χ2=7.57, P=0.006);而在术后6、9、12、18个月随访时两组患者HR-HPV阳性率分别比较,差异则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术后活检两组共计3例患者子宫颈发生HSIL;随访期间,两组均无一例进展为子宫颈鳞癌。(4)消融组、LEEP组各有40例患者检测CK7蛋白的表达,两组术前CK7蛋白阳性率分别为80.0%(32/40)、75.0%(30/40),术后CK7蛋白阳性率均下降[分别为12.5%(5/40)、17.5%(7/40)],两组组内手术前、后CK7蛋白阳性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01),而两组组间手术前、后CK7蛋白阳性率分别比较,差异则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 结论:电热棒消融术用于治疗TZ完全可见的子宫颈HSIL是安全、可行的,与LEEP术具有相同的疗效,均可以达到去除CK7蛋白阳性的SCJ细胞的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E6和E7基因在细胞学为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人群分流中的临床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E6和E7(HR-HPV E6/E7)mRNA对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人群的分流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312例宫颈癌筛查队列中液基细胞学检测结果为ASCUS的人群,所有ASCUS人群均行阴道镜活检和病理学检查,行HPV16或18(HPV16/18)、HR-HPV DNA和HPV E6/E7 mRNA检测,以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分别计算HPV E6/E7 mRNA、HR-HPV DNA、HPV16/18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转诊率及其95% CI。 结果:312例ASCUS人群的年龄为(52.6±7.3)岁。病理学诊断为正常的290例人群中,HPV E6/E7 mRNA检测出阳性例数为64例(22.1%),HR-HPV DNA检测出阳性例数为86(29.7%),HPV16/18检测阳性例数为19(6.6%);病理诊断为CIN 2(3例)和CIN 3级(6例)患者中,HPV E6/E7 mRNA和HR-HPV DNA检测的阳性例数均为3和6例。以CIN2+作为疾病终点指标时,HPV E6/E7 mRNA分流ASCUS人群的灵敏度、特异度、PPV、NPV、转诊率分别为100% (95% CI: 72.3~100.0)、77.8% (95% CI: 72.8~82.1)、13.0%(95% CI: 7.2~22.3)、100%(95% CI: 98.4~100.0)、24.7%。与HPV E6/E7 mRNA相比,HR-HPV DNA分流效果的灵敏度与HPV E6/E7 mRNA一致,但特异度低[70.2%(95% CI: 64.8~75.1)],转诊率较高(3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HPV16/18检测的特异度较高(93.4%,95% CI: 90.0~95.7),但灵敏度低(30.0%,95% CI:10.8~60.3)。HPV E6/E7 mRNA检测在≥45岁年龄组和<45岁年龄组中分流的灵敏度均为100%,在≥45岁年龄组中分流的特异度为79.0%(95% CI: 73.7~83.5),比<45岁年龄组的特异度(68.3%,95% CI: 53.0~80.4)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HPV E6/E7 mRNA检测对ASCUS人群的分流效果优于HR-HPV DNA和HPV16/18,其用于ASCUS人群的分流管理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阴道镜转诊,同时降低宫颈病变的漏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cobas 4800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在宫颈上皮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高危型HPV(HR-HPV)检测与宫颈上皮病变的关系及cobas 4800 HPV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东阳市人民医院2 389例HR-HPV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HR-HPV与薄层液基细胞筛查(TCT)、宫颈活检结果之间的关系。另外选取124例宫颈活检诊断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CINⅡ-Ⅲ)和鳞状细胞癌(SCC)的患者,回顾其HR-HPV和TCT结果,分析单独HR-HPV检测、单独TCT检测以及联合筛查的预测价值。结果:2 389例HR-HPV阳性者中,HPV16型阳性者较其他2组感染者宫颈TCT阳性及活检结果为CINⅡ-Ⅲ和SCC的比例高,分别为24.5%(114/466)和29.7%(60/202),不同分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48.105、10.195, P<0.01)。单独TCT、单独HR-HPV及两者联合筛查的灵敏度分别为80.6%、95.2%和99.2%。 结论:HPV16型阳性患者出现TCT及病理异常的风险最高;HR-HPV和TCT联合筛查可显著提高CINⅡ-Ⅲ和宫颈癌的检出率。cobas 4800 HPV检测能够单独识别HPV16和18型,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对头颈部肿瘤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导致的恶性肿瘤包括宫颈癌、肛门癌、阴茎癌、外阴癌、阴道癌和头颈部肿瘤等,其中头颈部肿瘤的疾病负担仅次于宫颈癌。头颈部肿瘤多源于鳞状上皮细胞的恶性病变,主要包括口腔癌、咽癌(包括鼻咽癌、口咽癌和下咽癌)和喉癌。头颈部肿瘤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吸烟、频繁饮酒和HPV感染。近年来,全球HPV相关头颈部肿瘤发病率处于上升趋势,且在高收入国家中尤为显著。中国HPV相关头颈部肿瘤的疾病负担和变化趋势尚未明确,一些小样本单中心的研究提示了可能存在的高HPV感染率和上升趋势,但研究间存在HPV检测方法学的不同和地区差异性。头颈部肿瘤部位中已证实由HPV感染导致的是口咽癌,HPV与其他部位的关系尚未明确,相关研究较为匮乏。文章将从HPV感染与头颈部肿瘤的关系研究入手,比较全球研究和中国研究的头颈部肿瘤中HPV感染的差异,深入探讨HPV感染与不同类别头颈部肿瘤之间的关系,旨在总结目前最新的研究进展,以期深入推进相关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育龄期子宫颈HSIL患者的病变消退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育龄期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患者的病变消退及其影响因素,评估保守管理在有生育需求HSIL患者中的适用性。方法:采用真实世界数据的前瞻性研究,选择2015年4月30日至2022年4月30日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经阴道镜指引下子宫颈活检病理诊断为HSIL的275例育龄期患者,包括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 229例(83.3%)、CINⅡ~Ⅲ(即未明确分级的HSIL)46例(16.7%)。采用随访而非立即手术治疗的保守管理,中位随访时间为12个月(范围:3~66个月),分析随访期内HSIL患者的病变消退、持续和进展情况,并分析与病变消退及消退时间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1)275例HSIL患者中,213例(77.5%,213/275)随访期内病变消退。其中,229例CINⅡ患者中,180例(78.6%,180/229)病变消退、21例(9.2%,21/229)病变持续、28例(12.2%,28/229)病变进展;46例CINⅡ~Ⅲ患者中,33例(71.7%,33/46)病变消退、12例(26.1%,12/46)病变持续、1例(2.2%,1/46)病变进展为鳞癌Ⅰa1期。CINⅡ患者的病变消退率与CINⅡ~Ⅲ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1.03, P=0.309)。(2)单因素分析显示,诊断时年龄、诊断时年龄<25岁与HSIL患者病变消退率均明显有关( P均<0.05);而HSIL分级(分为CINⅡ、CINⅡ~Ⅲ)、细胞学检查、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检测、阴道镜评估、随访期活检次数、随访期妊娠情况均与HSIL患者病变消退率无关( P均>0.05)。(3)Kaplan-Meier法病变消退曲线分析显示,诊断时年龄≥25岁患者的中位病变消退时间与<25岁者比较显著延长(分别为15、12个月; χ2=6.02, P=0.014)。 结论:对于育龄期HSIL患者,特别是经阴道镜检查充分评估的CINⅡ者,优先推荐非立即手术干预的保守管理。诊断时年龄≥25岁是影响HSIL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宫颈癌早期诊断中细胞学p16 INK4a检测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细胞学p16 INK4a免疫化学染色用于宫颈癌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 方法:募集2018年3—8月深圳周边地区902名25~60岁有性生活非妊娠期女性进行宫颈癌筛查,同时行宫颈新柏氏薄层液基细胞学(TCT)、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检测和细胞学p16 INK4a检测。任一检测结果阳性者均行阴道镜下宫颈四象限定点+随机活检+宫颈管搔刮方案,由2位细胞病理学主任医师对TCT和细胞学p16 INK4a进行判读阅片,评价p16 INK4a早期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CIN)2+的效率和判读一致性。 结果:筛查人群中HPV、p16 INK4a和TCT≥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不典型腺细胞(AGC)阳性率分别为8.1%(73/902)、6.8%(61/902)和4.7%(42/902),任一筛查结果阳性者共137例,阴道镜回叫率79.6%(109/137),组织病理诊断为5例CIN2、5例CIN3。HPV阳性、p16 INK4a阳性和TCT≥LSIL/AGC诊断CIN2+的灵敏度分别为100.0%、90.0%和80.0%,特异度分别为94.4%、95.3%和96.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位细胞病理学医师对p16 INK4a和TCT判读的Kappa值分别0.944和0.425。 结论:在宫颈癌筛查中,p16 INK4a检测具有与HPV、TCT检测相近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而且细胞病理学医师对p16 INK4a判读的主观差异小,提示p16 INK4a检测作为新的宫颈癌筛查方法具有一定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