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学领域科研基金共同资助成效及模式研究:以宫颈癌研究领域为例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意义 从资助机构类型视角出发,研究科研基金共同资助成效与模式,为完善我国医学领域科研资助体系提供理论参考.方法/过程 以宫颈癌研究领域为例,将科研基金划分为政府、高校院所、企业、医疗机构和社会组织5种类型,依据期刊影响力指数、年度引用指数、年度使用指数和综合成效分数分析共同资助成效,并基于指标结果识别与分析模式.结果/结论 通过成效分析发现高校院所、企业、社会组织共同资助的综合成效分数最高.医学领域科研资助可以结合具体科研目标,联合不同类型基金共同资助,实现效果叠加,提升产出成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HPV E6通过Rap1信号通路影响宫颈癌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E6 蛋白(human papillomavirus E6 protein,HPV E6)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及潜在分子机制.方法 基于Illumina Hiseq 4000 转录组测序技术检测 12 例不同程度的宫颈病变组织之间的基因表达特征,筛选与HPV相关的差异基因;利用GO、KEGG Pathway 方法对差异基因进行生物学功能富集分析;Western blotting检测正常宫颈上皮细胞 HCerEpic、宫颈癌细胞 Hela中 Rap、Rap1GAP蛋白表达水平;通过平板克隆实验、Transwell实验和划痕实验检测其增殖、侵袭及迁移能力;通过sh-E6 慢病毒转染下调细胞内HPV E6 表达,分为对照组(Hela细胞)、空载组(sh-NON)和sh-E6 组(低表达HPV E6);下调HPV E6 表达,采用平板克隆和CCK-8 实验分别检测每组细胞增殖能力和细胞活力;Transwell和划痕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迁移能力;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细胞中E6、Rap1、Rap1GAP、CyclinD1、E-cadherin、N-cadherin蛋白的表达水平.在sh-E6 组基础上过表达Rap1,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Rap1 通路及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平板克隆实验、Transwell实验和划痕实验分别检测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结果 测序结果显示,与正常宫颈HPV阴性比较,HPV阳性的正常宫颈、CIN、宫颈癌组织中差异上调表达的基因分别有 340、864 和 1036 个;3 个数据集寻找共有差异基因共 24 个.GO|KEGG 富集分析 24 个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Rap1 相关信号通路.与HCerEpic细胞相比,Hela细胞内Rap1 表达升高,Rap1GAP表达降低(P<0.01);其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增强(P<0.01);下调HPV E6 表达后,与Hela组比较,sh-E6 组细胞的增殖、细胞集落形成、侵袭和迁移能力降低(P<0.001);Western blotting表明,与Hela组比较,sh-E6 组细胞内Rap1、CyclinD1、N-cadherin蛋白表达降低,Rap1GAP和E-cadherin蛋白表达升高(P<0.001).与sh-E6 组相比,过表达Rap1 组(sh-E6/OE Rap1)细胞内Rap1/Rap1GAP、CyclinD1、E-cadherin和N-cadherin蛋白表达被恢复(P<0.001),细胞增殖、侵袭迁移能力被恢复(P<0.01).结论 在宫颈癌发展过程中,HPV E6 通过激活Rap1 信号通路促进宫颈癌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气腹压在宫颈癌手术治疗中对细胞标志物Ki-67和MMP9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探讨气腹压处理在宫颈癌手术治疗中对人子宫颈癌细胞(human cervical cancer cells,Hela)中Ki-67、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MMP9)表达量的影响.方法 通过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验证MMP9、Ki-67在宫颈癌中的表达量;收集2021年1月~2023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幼保健院宫颈癌患者的组织标本,按手术方式分为开腹手术组10例与微创手术组30例,通过Western blot实验和免疫组化实验,检测MMP9、Ki-67在Hela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构建宫颈癌裸小鼠移植瘤模型,分未经气腹压处理组8只与气腹压处理组8只,通过免疫组化实验比较未经气腹压处理的肿瘤组织与气腹压处理2 h后的肿瘤组织的MMP9、Ki-67的表达量.结果 ①MMP9、Ki-67在宫颈癌中的高表达,是宫颈癌的潜在性指标;②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微创手术组宫颈癌组织标本中的MMP9、Ki-67的表达水平较开腹手术组明显增高(P<0.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微创手术组宫颈癌组织的MMP9以及Ki-67免疫组化染色的阳性率较开腹手术组明显增高(P<0.001);③裸小鼠移植瘤模型实验中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给予气腹压的瘤组织较未经气腹压的瘤组织的MMP9、Ki-67的表达量明显增高(P<0.01;P<0.001).结论 MMP9和Ki-67在肿瘤生物学行为中发挥协同作用,其表达水平可以作为宫颈癌进展的潜在生物标记,并有助于优化宫颈癌患者的治疗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芍药苷调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小鼠宫颈癌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探讨芍药苷通过靶向调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宫颈癌移植瘤小鼠肿瘤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方法 将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构建宫颈癌移植瘤小鼠模型)、芍药苷组(建模后给予100 mg·kg-1芍药苷)、Vector组(建模后给予100 mg·kg-1芍药苷+瘤体注射Vector质粒)、VEGF组(建模后给予100 mg·kg-1芍药苷+瘤体注射过表达VEGF质粒),建模成功后每隔7 d测量肿瘤体积,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肿瘤组织增殖、凋亡及转移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法检测肿瘤组织的细胞凋亡率.结果 模型组、芍药苷组、Vector组和VEGF组建模成功后第28天的肿瘤体积分别为(1 025.50±81.38)、(722.89±49.67)、(720.36±64.01)和(946.79±89.77)mm3,CD34-MVD 水平分别为118.92±6.93、71.67±7.45、72.14±5.55和 86.74±8.86,VEGF 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 1.08±0.09、0.56±0.09、0.54±0.06 和 0.88±0.13,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 0.93±0.14、0.44±0.03、0.46±0.07和0.81±0.09,基质金属蛋白9(MMP-9)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17±0.12、0.62±0.07、0.64±0.08 和 0.90±0.07,细胞凋亡率分别为(4.13±0.47)%、(22.16±2.84)%、(21.24±3.42)和(8.60±0.96)%;芍药苷组的上述指标与VEGF组和模型组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芍药苷可能通过调节VEGF的表达来抑制血管生成,改变肿瘤组织病理学变化,抑制肿瘤生长,从而缓解小鼠宫颈癌进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血清PDCD4、HSP70水平对早期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探讨血清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4(PDCD4)、热休克蛋白70(HSP70)水平对早期宫颈癌淋巴结转移(LNM)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早期宫颈癌患者132例(观察组),术中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经组织病理学检查判断是否发生LNM,同期另选体检健康的女性志愿者60例(对照组),采集所有研究对象空腹外周静脉血,离心留取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PDCD4、HSP70.收集早期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早期宫颈癌LNM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PDCD4、HSP70水平对早期宫颈癌LNM的预测价值.结果 观察组血清PDCD4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HSP70水平高于对照组(P均<0.05).132例早期宫颈癌患者中,发生LNM 25例、未发生LNM 107例.单因素分析发现,肿瘤最大径、宫颈间质浸润深度、FIGO分期以及血清PDCD4、HSP70水平可能与早期宫颈癌LNM有关(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宫颈间质浸润深度≥1/2宫颈肌壁、FIGO分期ⅡA期以及血清HSP70水平升高为早期宫颈癌LNM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血清PDCD4水平升高则为其独立保护因素(P均<0.05).ROC曲线分析发现,血清PDCD4、HSP70水平单独和联合预测早期宫颈癌LNM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0、0.817、0.876,血清PDCD4、HSP70水平联合预测早期宫颈癌LNM的AUC大于二者单独(P均<0.05).结论 血清PDCD4水平降低和血清HSP70水平升高与早期宫颈癌LNM密切相关;血清PDCD4、HSP70水平对早期宫颈癌LNM均有一定预测价值,二者联合预测价值更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3D打印模板辅助标准化施源器在ⅢB期宫颈癌影像引导自适应近距离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3D打印模板辅助标准化施源器在宫颈癌影像引导自适应近距离治疗(BT)中的应用。方法:对23例外照射(45 Gy分25次)后宫旁受侵袭范围较大的Ⅲ B期宫颈癌患者行MRI引导自适应BT,处方剂量为7 Gy/次,共4次。根据外照射前后MRI中肿瘤消退情况确定BT范围,预估应用标准化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IC+IS)施源器剂量欠量区域。对欠量区域虚拟经会阴组织间插植针道,并优化植入角度、间距、深度等。应用图形设计软件设计辅助插植模板,并使用3D打印技术打印辅助模板,并与标准化施源器结合紧密。在全麻条件下超声引导完成IC+IS,术后对患者行MRI定位扫描。将定位MRI传入治疗计划系统进行靶区和危及器官勾画,并给予IC+IS治疗计划设计优化,最终完成计划评估及治疗。 结果:3D打印个体化插植模板平均打印时间为(3.5±1.0) h,辅助模板共引导植入插植针382根,单分次(4.2±1.5)根,剂量权重比为(16.49±9.50)%。靶区EQD 2Gy,α/ β=10剂量高危靶区D 90%为(90.45±3.03) Gy,中危靶区D 90%为(66.46±3.68) Gy。膀胱、直肠、小肠、乙状结肠的D 2cm 3EQD 2Gy,α/ β=3分别为(82.69±2.60)、(73.20±2.52)、(69.35±3.32)、(69.39±3.27) Gy,均满足临床剂量要求。1年和2年局部控制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总生存率分别为96%和87%、87%和70%、96%和78%。 结论: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的辅助插植施源器可以有效弥补现有标准化施源器在Ⅲ B期宫颈癌临床BT时大体积靶区剂量的不足,为晚期宫颈癌BT提供了较为有效的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RFC5在子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对预后、免疫调控的影响和相关机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复制因子C5(RFC5)在子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对预后、免疫调控的影响和相关机制。方法:2023年5月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下载280例子宫颈癌患者RFC5 mRNA表达数据及临床数据。比较子宫颈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RFC5 mRNA表达水平差异,分析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患者RFC5 mRNA表达水平;根据子宫颈癌组织RFC5 mRNA中位表达水平将280例患者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采用Kaplan-Meier法对两组进行生存分析,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利用基因表达谱交互分析(GEPIA)2在线工具验证子宫颈癌RFC5基因表达情况及与预后的关系。采用单因素、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TCGA数据库子宫颈癌患者总生存(OS)的影响因素。利用LinkedOmics数据库筛选子宫颈癌中RFC5相关的共同差异表达基因(DEG),基于DAVID数据库对RFC5相关DEG进行基因本体(GO)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基于肿瘤免疫评估资源(TIMER)数据库,通过Spearman法分析RFC5表达与子宫颈癌肿瘤浸润免疫细胞的关系;基于肿瘤免疫系统相互作用数据库(TISIDB)分析子宫颈癌RFC5表达与免疫调节因子的关系。基于人类蛋白图谱(HPA)数据库分析子宫颈癌组织中RFC5蛋白表达情况。基于GEPIA2在线工具分析RFC5在泛癌中的表达及其与OS的关系。结果:TCGA数据库中RFC5 mRNA在子宫颈癌组织(277例)中相对表达水平高于癌旁正常组织(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不同年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子宫颈癌患者间癌组织中RFC5 mRNA相对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RFC5高表达组(139例)子宫颈癌患者OS优于RFC5低表达患者(13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27)。GEPIA工具验证RFC5在子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与OS的关系,得到相同结果。GO和KEGG富集分析显示,RFC5相关基因主要参与DNA复制、细胞周期、范可尼贫血、错配修复、碱基切除修复、核苷酸切除修复等信号通路。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临床分期Ⅳ期、RFC5表达低水平是子宫颈癌患者OS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均 P<0.05)。TIMER数据库分析显示,RFC5的表达与肿瘤纯度呈正相关( rho=0.198, P<0.001),而与B细胞( rho=0.062, P=0.306)、CD8 + T细胞( rho=0.168, P=0.005)、CD4 + T细胞( rho=-0.049, P=0.418)、巨噬细胞( rho=0.034, P=0.577)、中性粒细胞( rho=0.169, P=0.005)、骨髓树突细胞( rho=0.026, P=0.667)的浸润水平呈弱相关性或无相关性。对TISIDB数据分析显示,RFC5表达与免疫抑制因子和免疫刺激因子大多呈负相关性。HPA数据库分析显示,子宫颈癌组织RFC5蛋白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子宫颈组织。GEPIA在线工具分析显示,RFC5在多种恶性肿瘤中表达上调,RFC5高表达胸腺瘤患者OS优于其低表达患者,而RFC5高表达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OS较其低表达患者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RFC5在子宫颈癌组织中高表达,且其水平与子宫颈癌患者预后相关。RFC5过表达可能抑制子宫颈癌免疫调节因子的表达,可能是通过DNA复制、细胞周期、错配修复、碱基切除修复等相关通路调控子宫颈癌的发生与发展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宫颈癌腔内联合插植近距离放疗中卵圆体的剂量学贡献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宫颈癌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放射治疗中卵圆体的剂量学贡献。方法:选取2015—2017年间在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接受根治性放射治疗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20例,患者病理分期依据国际妇产科协会(FIGO)2009年分期标准为Ⅱ A、Ⅱ B和Ⅲ B期。外照射治疗45 Gy/1.8 Gy×25次。近距离治疗为MRI引导下腔内联合插植近距离放疗,处方为28 Gy/7 Gy×4次。20位患者均制定两种计划,分为应用卵圆体组和未用卵圆体组。提取的患者近距离放疗治疗核磁模拟定位影像及原始治疗计划为应用卵圆体组,共80分次。未用卵圆体组在定位影像中,去掉卵圆体驻留模拟建立仅用宫腔管联合插植针的计划实验模型,由原计划物理师进行计划设计,使未用卵圆体组的高危CTV(HR-CTV) D90%与应用卵圆体组相近。比较两组计划的HR-CTV D90%和 D98%,中危CTV(IR-CTV) D90%和 D98%,及膀胱、直肠、乙状结肠和小肠的 D2cm 3剂量差异。 结果:卵圆体组与未应用卵圆体组比较,HR-CTV D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HR-CTVD 98%(6.99±0.60 vs. 6.78±0.76)、IR-CTVD 90%(4.71±0.58 vs. 4.26±0.57)和 D98%(3.77±0.58 vs. 3.26±0.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906、9.860、8.636, P<0.05);乙状结肠的 D2cm 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膀胱(5.29±0.67 vs. 4.92±0.74)、直肠(3.72±0.69 vs. 3.35±0.92)和小肠(3.05±1.37 vs. 2.98±1.34)的 D2cm 3,卵圆体组与未应用卵圆体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8.758、7.543、8.059, P<0.05)。 结论:在宫颈癌腔内联合插植近距离放射治疗中合理的优化卵圆体和插植针的剂量权重比,可以带来更好的临床获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DNA甲基化与宫颈癌临床应用趋势与挑战
编辑人员丨3天前
依据现行宫颈癌筛查策略与世界卫生组织宫颈癌筛查指南,未来会考虑将基因甲基化纳入新的指南。然而,关于DNA甲基化检测在宫颈癌的具体临床应用价值还有待讨论。本文回顾了DNA甲基化在宫颈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并讨论了甲基化检测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阳性女性管理中的潜在临床应用。认为甲基化检测不仅可用于hrHPV阳性女性的初步分流;还可用于轻微细胞学异常女性的二级分流,以确定宫颈上皮内瘤变3级(CIN3)或癌的高风险;同时也可用于即将终止宫颈癌筛查规划者的辅助检测,为CIN的管理提供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DDX3表达上调在人宫颈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DDX3表达上调在人宫颈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河南省人民医院59例宫颈癌组织及癌旁非肿瘤组织标本中的DDX3表达情况。同时,以宫颈癌细胞HeLa为研究对象,通过慢病毒介导的宫颈癌细胞过度表达来检测DDX3的功能。采用细胞增殖与活性检测试剂盒评估细胞存活率,Boyden室进行迁移和侵袭测定,即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DDX3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上皮间质转化(EMT)和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DDX3过表达与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宫颈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 P<0.05)。Kaplan-Meier分析显示,DDX3高表达的宫颈癌患者具有较差的总体生存率( P<0.05)。与慢病毒载体对照(pLVX-Con)组相比,在shRNA-DDX3慢病毒(pLVX-DDX3)转染组中检测到DDX3的蛋白表达和mRNA表达均明显增加(均 P<0.01)。在pLVX-DDX3转染第72小时的HeLa细胞存活数目显著高于pLVX-Con转染细胞( P<0.05)。与pLVX-Con转染的细胞相比,DDX3过表达显著促进了HeLa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P<0.05),并且显著上调了HeLa细胞的N-Cadherin、波形蛋白和Snail的表达( P<0.05)。在pLVX-DDX3组中,Akt及其下游靶基因p-GSK3β的磷酸化水平和β-catenin表达较pLVX-Con组显著升高( P<0.05),而当向pLVX-DDX3组加入PI3K抑制剂LY294002后,p-Akt、p-GSK3β和β-catenin明显降低( P<0.05),并且N-Cadherin、波形蛋白和Snail的水平表达下调( P<0.05)。 结论:DDX3过表达促进宫颈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并能诱导EMT,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