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探讨大黄免煎颗粒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小鼠的治疗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从"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出发,探讨大黄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感染小鼠的治疗效果.方法:42 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利巴韦林组、大黄低剂量组、大黄中剂量组、大黄高剂量组、病毒对照组,每组各 7 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组小鼠通过滴鼻感染RSV造模,灌胃给药3d后通过Western bolt法检测小鼠肺组织中的病毒所带荧光蛋白(RSV-GFP)的表达;q-PCR检测小鼠肺组织病毒基因(RSV-G)、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的表达;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小鼠肺病理学形态变化;冰冻切片观察肺组织病毒荧光情况;病毒空斑法检测小鼠肺匀浆病毒滴度.结果:与病毒对照组小鼠相比,大黄低剂量组小鼠RSV-GFP蛋白表达量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大黄各剂量治疗组的RSV-G、TNF-α mRNA相对表达量均低于病毒对照组小鼠(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毒对照组小鼠肺组织出现明显病理改变,肺间质增厚,组织毛细血管淤血,肺泡壁炎细胞浸润,各治疗组病理改变均有所减轻,肺泡壁炎细胞浸润减少;大黄低剂量组、利巴韦林组与病毒对照组相比,病毒荧光强度降低;大黄低剂量组、利巴韦林组小鼠肺部病毒滴度也较病毒对照组下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黄免煎颗粒可抑制RSV在小鼠肺组织中复制,降低肺内炎症因子的表达,减轻炎症反应,提高小鼠生存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1对乙肝病毒在小鼠体内复制的抑制作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1(HDAC11)抗乙肝病毒(HBV)的体内效果和毒性。方法:选取4~6周龄雄性C57BL/6 (H-2b)小鼠,通过尾静脉高压水注射法建立HBV体内复制模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组方式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仅给予磷酸缓冲盐溶液(PBS)处理;模型组,仅注射HBV复制质粒;HDAC11低、中、高剂量组,在注射HBV复制质粒的同时分别给予2.5、5.0、10.0 μg/只小鼠剂量的HDAC11过表达质粒。于注射后第1、4、7、10、14天采集小鼠眼眶静脉血,通过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分析血清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的水平;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分析血清中HBV脱氧核糖核酸(DNA)的水平;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肝组织中核心抗原(HBcAg)的表达水平。采用Student 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给药后第1天,HDAC11低、中、高剂量组的HBsAg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165.99±50.35)比(238.69±31.99) IU/ml, t=3.498, P<0.01],[(89.92±34.55)比(238.69±31.99) IU/ml, t=8.937, P<0.01],[(26.56±19.45)比(238.69±31.99) IU/ml, t=16.027, P<0.01]。给药后第4天,HDAC11中、高剂量组的HBsAg水平仍显著低于模型组[(164.86±67.99)比(242.78±20.42) IU/ml, t=3.104, P<0.01],[(70.78±44.76)比(242.78±20.42) IU/ml, t=9.889, P<0.01]。给药后第1天,HDAC11中、高剂量组的HBeAg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4.43±1.62)比(12.05±5.90), t=3.523, P<0.01],[(1.91±1.11)比(12.05±5.90), t=4.778, P<0.01]。给药后第4天,HDAC11低、中、高剂量组的HBV DNA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4.64±2.60)×10 3比(3.11±1.63)×10 4 IU/ml, t=3.197, P<0.05],[(2.08±1.27)×10 3比(3.11±1.63)×10 4 IU/ml, t=3.541, P<0.05],[(3.41±2.30)×10 3比(3.11±1.63)×10 4 IU/ml, t=3.354, P<0.05]。肝组织中的HBcAg水平显著降低。给药组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水平及动物体重等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结论:HDAC11在体内具有显著的抗HBV复制的效果,且毒性较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辛伐他汀抑制重组人偏肺病毒复制的自噬作用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人偏肺病毒(human metapneumovirus,hMPV)感染后辛伐他汀是否可以抑制病毒复制。方法:体外试验,hMPV感染16HBE细胞(人支气管上皮样细胞)后用辛伐他汀试剂处理,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病毒滴度和自噬的强弱以及相关通路表达水平;体内试验,利用辛伐他汀灌胃处理被hMPV感染的BALB/c小鼠,肺组织切片观察病理情况,提取肺组织蛋白和RNA检测病毒载量的变化、自噬发生情况以及相关通路的表达。结果:体外试验,辛伐他汀干预组病毒滴度降低,自噬水平高于病毒组;辛伐他汀干预组AKT/mTOR通路被抑制,使用通路特异性抑制剂雷帕霉素处理后进一步验证了通路的准确性。体内试验,辛伐他汀干预组病毒滴度低于病毒组,但自噬表达水平两组无明显差异,辛伐他汀干预组AKT/mTOR通路下调;HE染色病毒组病理改变明显,辛伐他汀干预后病理情况改善。结论:辛伐他汀在人偏肺病毒感染后可以抑制其复制,该过程与AKT/mTOR通路诱导的自噬反应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蜡样芽孢杆菌在小鼠眼内炎中的迁移扩散能力及对炎症反应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建立蜡样芽孢杆菌性小鼠眼内炎模型,探讨蜡样芽孢杆菌强致病性的原因,以及可能与疾病预后相关的因素。方法:选取6~8周龄C57BL/6J品系小鼠,向一侧玻璃体腔注射1 μl含有100 CFU蜡样芽孢杆菌的PBS溶液,向对侧眼球注射1 μl无菌PBS作为对照。以同样方法复制表皮葡萄球菌性眼内炎小鼠模型作为疾病对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和ELISA检测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组织学、视网膜电图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测眼内炎进程和视网膜功能。结果:蜡样芽孢杆菌在C57BL/6小鼠眼中快速生长,且明显快于表皮葡萄球菌,感染12 h后逐渐移至角膜。透射电镜结果显示,蜡样芽孢杆菌感染小鼠眼球后,色素颗粒稀疏的虹膜组织区域中细菌含量较多,而表皮葡萄球菌感染小鼠玻璃体腔后未能在眼前节检测到细菌。视网膜电图结果显示,蜡样芽孢杆菌性眼内炎小鼠的A波、B波幅度在感染6 h后显著降低,感染12 h后检测不出B波信号,且在不同时间点的降低幅度均显著高于表皮葡萄球菌性眼内炎。组织学检测发现,蜡样芽孢杆菌性眼内炎相比表皮葡萄球菌性眼内炎,其前房和玻璃体腔的炎性细胞数量显著增加,浸润程度更高,对组织结构的破坏性更强;ELISA结果显示,蜡样芽孢杆菌性眼内炎的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显著强于表皮葡萄球菌性眼内炎,提示发生更严重的炎症反应。蜡样芽孢杆菌性眼内炎小鼠模型中IL-6、TNF-α和IL-1β的转录水平和蛋白质水平均明显高于表皮葡萄球菌性眼内炎模型。结论:蜡样芽孢杆菌具有快速的生长能力和迁移速率,且眼球感染后可诱发严重的眼内炎及组织结构的破坏,是导致视力丧失的重要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卵巢癌结构域蛋白酶-1基因拮抗IFN-α抗病毒效应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研究卵巢癌结构域蛋白酶-1(ovarian tumor domain-containing protease-1, OTUD1)基因对Ⅰ型干扰素信号通路的影响以及对IFN-α抗病毒效应的影响。方法:双荧光素酶报告试验检测OTUD1基因对IFN-α诱导的干扰素刺激应答元件(interferon-stimulated response elements,ISRE)启动子转录活性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检测OTUD1对IFN-α诱导的干扰素刺激基因(interferon-stimulated genes, ISGs)表达水平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OTUD1对干扰素信号通路关键分子表达的调控作用,qPCR和ELISA检测其对IFN-α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影响。结果:在HEK293T和Huh7.0细胞中,OTUD1下调了干扰素信号通路下游的ISRE启动子转录活性以及ISG15和ISG56等抗病毒基因的表达。在HEK293T细胞中,OTUD1降低了磷酸化蛋白质酪氨酸激酶(phospho-Jak1,p-JAK1)的蛋白质表达水平,但是OTUD1酶活突变体C320S不能调控ISGs和p-JAK1的表达。在Huh7.0细胞中,OTUD1降低了IFN-α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效应。结论:OTUD1通过其泛素化酶活性下调p-JAK1的蛋白质表达水平,抑制干扰素JAK-STAT信号通路及ISGs表达。OTUD1拮抗IFN-α抑制病毒复制的效应可能与干扰素诱导的JAK-STAT信号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RFC5在子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对预后、免疫调控的影响和相关机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复制因子C5(RFC5)在子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对预后、免疫调控的影响和相关机制。方法:2023年5月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下载280例子宫颈癌患者RFC5 mRNA表达数据及临床数据。比较子宫颈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RFC5 mRNA表达水平差异,分析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患者RFC5 mRNA表达水平;根据子宫颈癌组织RFC5 mRNA中位表达水平将280例患者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采用Kaplan-Meier法对两组进行生存分析,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利用基因表达谱交互分析(GEPIA)2在线工具验证子宫颈癌RFC5基因表达情况及与预后的关系。采用单因素、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TCGA数据库子宫颈癌患者总生存(OS)的影响因素。利用LinkedOmics数据库筛选子宫颈癌中RFC5相关的共同差异表达基因(DEG),基于DAVID数据库对RFC5相关DEG进行基因本体(GO)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基于肿瘤免疫评估资源(TIMER)数据库,通过Spearman法分析RFC5表达与子宫颈癌肿瘤浸润免疫细胞的关系;基于肿瘤免疫系统相互作用数据库(TISIDB)分析子宫颈癌RFC5表达与免疫调节因子的关系。基于人类蛋白图谱(HPA)数据库分析子宫颈癌组织中RFC5蛋白表达情况。基于GEPIA2在线工具分析RFC5在泛癌中的表达及其与OS的关系。结果:TCGA数据库中RFC5 mRNA在子宫颈癌组织(277例)中相对表达水平高于癌旁正常组织(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不同年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子宫颈癌患者间癌组织中RFC5 mRNA相对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RFC5高表达组(139例)子宫颈癌患者OS优于RFC5低表达患者(13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27)。GEPIA工具验证RFC5在子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与OS的关系,得到相同结果。GO和KEGG富集分析显示,RFC5相关基因主要参与DNA复制、细胞周期、范可尼贫血、错配修复、碱基切除修复、核苷酸切除修复等信号通路。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临床分期Ⅳ期、RFC5表达低水平是子宫颈癌患者OS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均 P<0.05)。TIMER数据库分析显示,RFC5的表达与肿瘤纯度呈正相关( rho=0.198, P<0.001),而与B细胞( rho=0.062, P=0.306)、CD8 + T细胞( rho=0.168, P=0.005)、CD4 + T细胞( rho=-0.049, P=0.418)、巨噬细胞( rho=0.034, P=0.577)、中性粒细胞( rho=0.169, P=0.005)、骨髓树突细胞( rho=0.026, P=0.667)的浸润水平呈弱相关性或无相关性。对TISIDB数据分析显示,RFC5表达与免疫抑制因子和免疫刺激因子大多呈负相关性。HPA数据库分析显示,子宫颈癌组织RFC5蛋白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子宫颈组织。GEPIA在线工具分析显示,RFC5在多种恶性肿瘤中表达上调,RFC5高表达胸腺瘤患者OS优于其低表达患者,而RFC5高表达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OS较其低表达患者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RFC5在子宫颈癌组织中高表达,且其水平与子宫颈癌患者预后相关。RFC5过表达可能抑制子宫颈癌免疫调节因子的表达,可能是通过DNA复制、细胞周期、错配修复、碱基切除修复等相关通路调控子宫颈癌的发生与发展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温补固肾方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纤维化和焦亡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温补固肾方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纤维化和焦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温补固肾方低、中、高剂量组,厄贝沙坦组,每组各10只。除对照组,其余各组均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60 mg/kg)复制DN大鼠模型。待模型构建成功后,温补固肾方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不同剂量(0.92、1.84和3.68 g/kg),厄贝沙坦组灌胃13.5 mg/kg。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分别灌胃等量生理盐水。给药治疗12周后,检测各组大鼠24 h尿蛋白、尿素氮、肌酐值以及血糖值;观察大鼠肾脏组织病理学变化;检测肾组织Ⅲ型胶原、转化生长因子(TGF)-β1,pro-casapse-1、cleaved-caspase-1、GSDMD、GSDMD-N、白细胞介素(IL)-1β、IL-18以及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6(CTRP6)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大鼠血清IL-1β和IL-18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24 h尿蛋白、尿素氮、肌酐值、血糖值均明显升高;肾组织出现明显的病理学改变,且TGF-β1、Ⅲ型胶原、cleaved-caspase-1、GSDMD-N、IL-1β、IL-18和CTRP6表达均明显升高;血清IL-1β、IL-18含量明显增加。与模型组相比,温补固肾方能够抑制上述指标变化,改善肾损伤。结论:温补固肾方对DN肾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下调CTRP6,抑制肾纤维化和细胞焦亡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芯片和公共数据库数据分析微RNA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的可能机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微RNA(microRNA, miRNA)表达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中的可能机制。方法:采集2017年于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就诊的4例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和4名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标本。通过Affymetrix GeneChip microRNA 4.0芯片检测CHB患者和健康对照者的miRNA表达谱,获得CHB相关差异表达miRNA,并结合生物信息学工具和公共数据库分析其功能。结果:共有7个miRNA在CHB患者外周血中差异表达,其中miRNA-122-5p[差异表达倍数(log 2 fold change, log 2 FC)=7.78, P=0.007 3]、let-7c-5p(log 2FC=3.52, P=0.019 6)、miRNA-6794-5p(log 2FC=1.15, P=0.033 2)和miRNA-1226-5p(log 2FC=0.68, P=0.034 3)为高表达,miRNA-619-5p(log 2FC=-1.83, P=0.002 6)、miRNA-1273g-3p(log 2FC=-2.69, P=0.025 1)和miRNA-4440(log 2FC=-3.99, P=0.047 8)为低表达。进一步的分析提示这些差异表达miRNA可能直接作用于HBV基因序列,影响病毒复制。其中miRNA-122-5p、miRNA-6794-5p和miRNA-1226-5p可能通过负向调控其靶基因表达,影响富含纤胶凝蛋白-1颗粒体、富含纤胶凝蛋白-1管腔、伪足体和细胞膜褶皱的构成,共同参与细胞膜的运动及细胞基质附着。 结论:miRNA可能通过影响细胞膜的分子运动使病毒得以侵入肝细胞内,在HBV感染肝细胞过程中起到重要辅助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乙型肝炎病毒前基因组RNA选择性翻译聚合酶蛋白的机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导致肝炎、肝硬化等肝脏疾病的重要病原体。HBV前基因组RNA(pgRNA)在其生命周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既是翻译病毒核心蛋白和聚合酶蛋白(polymerase,P)的信使RNA,也是病毒进行逆转录的模板。作为HBV的重要结构蛋白,P蛋白和core蛋白的比例在HBV复制中受到严格调控。由于二者均由pgRNA翻译产生,且P蛋白的开放阅读框(ORF)位于核心蛋白ORF的下游,P蛋白的翻译如何启动是一个十分关键的科学问题。既往研究认为,P蛋白可能通过泄露扫描、翻译再起始等机制来启动翻译。本文通过文献阅读与推演,对HBV pgRNA选择性翻译P蛋白的机制进展进行综述,并尝试总结了起始P蛋白翻译的可能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帕金森病患者伴发体位性低血压的特点及其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伴发体位性低血压(OH)的特点及其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连续收集北京天坛医院210例PD患者,记录人口学资料及临床特征。测量患者的立卧位血压,按照是否伴发OH分为PD伴发OH(PD-OH)组和PD不伴发OH(PD-NOH)组。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价患者的认知功能。结果:在210例PD患者中,68例伴发OH,OH的发生率为32.4%。PD-OH组与PD-NOH组相比,年龄更大[(69.7±8.9)岁比(62.1±11.3)岁],病程更长[5.0 (3.0~8.0)年比4.0 (2.0~6.0)年],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更多(30.9%比17.4%),空腹血糖更高[(5.3±1.1)mmol/L比(5.0±1.0)mmol/L],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更高[(6.1±0.9)%比(5.7±0.7)%],H-Y分期更高[2.5 (2.0~3.0)期比2.0 (1.5~2.5)期]( P<0.05)。PD-OH组患者MMSE量表总分及MoCA量表总分均较PD-NOH组明显下降[(25.1±4.9)分比(26.8±4.0)分;(19.4±5.4)分比(21.4±5.3)分]( P<0.05)。两组患者MMSE量表各分项评分比较,PD-OH组患者注意力和计算力[(3.7±1.7)分比(4.2±1.3)分]、延迟回忆[(2.1±1.0)分比(2.5±0.8)分]及图形复制评分[(0.6±0.5)分比(0.7±0.5)分]均明显下降( P<0.05)。MoCA量表各分项评分比较,PD-OH组患者视空间和执行功能[(2.4±1.6)分比(2.9±1.7)分]、延迟回忆力评分[(1.3±1.4)分比(2.3±1.6)分]较PD-NOH组明显下降(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 OR=1.061,95% CI:1.022~1.102, P=0.002)和MoCA量表的延迟回忆评分( OR=0.690,95% CI:0.498~0.955, P=0.025)是PD-OH的独立相关因素。 结论:PD-OH患者年龄更大,病程更长,病情更重,合并糖尿病更多、程度更重,高龄是PD-OH的独立相关因素。PD-OH患者认知功能明显受损,延迟回忆下降是PD-OH的独立相关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