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庭赋权模式在儿童股骨干骨折皮牵引治疗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赋权模式(FCEM)在儿童股骨干骨折皮牵引治疗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9年4月至2021年10月安徽省儿童医院收治的107例股骨干骨折皮牵引治疗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67例,女40例;年龄1.5~5.0岁[2.8(2.0,3.5)岁]。骨折类型:斜形骨折50例,粉碎性骨折26例,横断骨折14例,螺旋形骨折17例。55例设为家庭赋权组,实施FCEM护理;52例设为常规护理组,实施常规的家庭康复护理指导。比较两组入院时及皮牵引治疗后1,3,7 d儿童疼痛行为(FLACC)量表评分、皮牵引治疗后1个月治疗依从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18周[13.4(12.7,13.9)周]。两组入院时FLACC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Ρ>0.05);家庭赋权组皮牵引治疗后1,3,7 d FLACC量表评分为(4.0±0.7)分、(3.4±0.6)分、(2.4±0.6)分,低于常规护理组的(4.8±0.7)分、(3.9±0.8)分、(3.3±0.5)分( Ρ均<0.01)。家庭赋权组皮牵引治疗后1个月治疗依从性优51例,良4例,差0例,常规护理组依从性优40例,良9例,差3例;家庭赋权组治疗依从率为92.7%(51/55),高于常规护理组的76.9%(40/52)( Ρ<0.05)。家庭赋权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4%(3/55),低于常规护理组的21.2%(11/52)( Ρ<0.05);家庭赋权组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15.6±0.3)d,(7.1±0.8)周,短于常规护理组的(16.8±0.3)d,(8.2±0.4)周( Ρ均<0.01)。 结论:对于股骨干骨折皮牵引治疗患者,FCEM护理可减轻疼痛、提高治疗依从性、减少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家庭赋权护理在我国儿童慢性疾病护理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近年来,我国儿童慢性疾病患病率明显增加,已经成为影响儿童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本文综述了儿童患者家庭赋权护理的研究现状,从干预对象、护理方式、护理内容和效果以及局限性与展望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探索我国儿童慢性病患者家庭护理规范与模式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云随访的家庭赋权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主要照顾者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基于云随访的家庭赋权模式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主要照顾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1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160名主要照顾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患者及其80名主要照顾者。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基于云随访的家庭赋权护理模式,两组患者均在入组后连续干预6个月。采用Morisky服药依从量表(MMAS-8)、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家庭疾病负担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及个人社会功能、家庭功能、主要照顾者疾病负担及负性情绪。结果: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的PSP评分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FEC-CV各维度得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主要照顾者疾病负担及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基于云随访的家庭赋权模式能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个人社会功能并改善家庭环境,且能缓解主要照顾者的疾病负担和不良情绪,值得临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家庭赋权理论在慢性病照护中应用的范围综述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对基于家庭赋权理论的照护干预模式在慢性病患者中应用的文献进行范围审查,总结干预方案流程与结局评价指标,以期为慢性病患者的临床照护及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范围综述的研究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8个中英文数据库的相关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8月20日。结果:共纳入50篇文献,其中36篇以中文发表,最常见的慢性病为脑卒中,干预流程可总结为建立联系、明确问题、表达情感、制定方案、实施方案、效果评价和追踪评估;常见的结局指标为患者的生化指标、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家庭照护者的照顾准备度、照顾能力和照顾负担。结论:基于家庭赋权理论的干预照护模式在慢性病患者中得到应用,值得推广,未来可考虑进一步规范干预流程并构建家庭赋权水平的测评工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家庭赋权的护理模式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母乳喂养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基于家庭赋权的护理模式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早产儿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采取方便抽样法,选取2018年1—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NICU收治早产儿145例,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将2018年1—6月收治的72例早产儿及其家属纳入对照组,2018年7—12月收治的73例早产儿及其家属纳入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基于家庭赋权的护理模式。观察比较两组母乳喂养率、母乳喂养知识评分、早产儿营养状况的差异。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母乳喂养率、喂养知识评分、早产儿营养状况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基于家庭赋权的护理模式有利于提高NICU早产儿母乳喂养率,值得临床借鉴与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家庭赋权模式在首发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主要照顾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究家庭赋权模式对首发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主要照顾者吞咽照护能力及照顾准备度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对患者吞咽功能和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深圳市中医院针灸科收治的首发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主要照顾者80名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名。对照组照顾的患者接受针灸科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家庭赋权模式的干预14 d,并随访28 d。应用脑卒中主要照顾者吞咽照护能力评分、主要照顾者照顾准备度评分、患者吞咽功能改善总有效率、患者吞咽障碍特异性生命质量量表(SWALQOL)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对照组男18名,女19名,年龄(55.61 ± 7.43)岁,观察组男18名,女21名,年龄(58.23 ± 8.22)岁。干预后14 d,观察组主要照顾者吞咽照护能力总分为(143.47 ± 3.96)分,与对照组的(107.44 ± 1.43)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6.76, P<0.05)。干预后14 d观察组主要照顾者的照顾准备度得分为(26.11 ± 3.81)分,与对照组的(18.35 ± 4.54)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11, P<0.05)。干预后14 d观察组照顾的患者的吞咽障碍总有效率和SWALQOL评分分别为97.44%(38/39)和(91.41 ± 8.08)分,与对照组的72.97%(27/37)和(80.33 ± 11.21)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10.76, t=-2.54,均 P<0.05)。 结论:家庭赋权模式有助于提高首发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主要照顾者吞咽照护能力及照顾准备度,提升居家护理能力,进一步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最终提高其生命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家庭赋权模式下的护理干预对早产儿母乳喂养成功率、依从性及产妇情绪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家庭赋权模式下的护理干预对早产儿母乳喂养成功率、依从性及产妇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23年1月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收治的88例早产产妇,根据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43例和观察组(家庭赋权模式下的护理干预)45例。对比两组产妇喂养自我效能量表评分、母乳喂养知识问卷评分、依从性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产妇喂养效能评分及喂养知识掌握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观察组依从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SDS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家庭赋权模式下的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产妇的喂养效能和喂养知识,在提高产妇喂养依从性及心理状态改善方面应用效果更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家庭赋权护理模式在重症肺炎患儿出院后延续性护理中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家庭赋权护理模式在重症肺炎患儿出院后延续性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8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重症肺炎患儿102例作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家庭赋权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儿遵医行为、干预前后患儿肺功能指标及家长心理状态。结果:观察组患儿按时按量服药、饮食控制及适当锻炼等方面依从率分别为98.04%、92.16%、96.08%高于对照组患儿的86.27%、76.47%、84.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患儿干预后用力肺活量(FVC)、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家长干预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家庭赋权护理模式在重症肺炎患儿出院后延续性护理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患儿的遵医行为,改善患儿肺功能,调节患儿家长的心理状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家庭主要照顾者赋权干预模式对肺癌化疗患者出院准备度及生命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家庭主要照顾者赋权干预模式对肺癌化疗患者出院准备度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就诊并实施化疗的肺癌患者84例,每例患者选择家庭主要照顾者1名。采用抽签法将呼吸内二科一病区患者及其照顾者设为干预组,呼吸内二科二病区设为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实施内科化疗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家庭主要照顾者赋权干预。通过观察肺癌化疗患者出院准备度、生命质量来探讨家庭照顾者赋权干预模式的效果。结果:2组患者干预前出院准备度、生命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3个化疗周期后干预组出院准备度总分、生命质量总得分分别为(76.30 ± 2.80)、(94.05 ± 3.70)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3.02 ± 3.73)、(87.44 ± 4.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4.464、-7.527, P<0.01)。 结论:家庭主要照顾者赋权干预模式能够提高肺癌化疗患者的出院准备度和生命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家庭赋权模式对初次血液透析患者准备度、应对方式及透析管理能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究家庭赋权模式对初次血液透析患者准备度、应对方式及透析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初次血液透析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于此基础上给予家庭赋权模式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透析准备度、应对方式[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希望水平[Herth希望量表(HHI)]、透析管理能力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透析准备度量表中透析知识、个人状况、透析适应能力、预期性支持维度评分分别为(21.32±3.57)分、(12.57±2.13)分、(20.65±3.24)分、(15.47±3.1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8.00±2.96)分、(9.43±1.96)分、(15.41±2.75)分、(11.75±2.6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MCMQ量表中的回避、屈服评分分别为(11.36±2.59)分、(8.41±1.4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24±3.18)分、(10.06±2.06)分,面对评分(26.35±3.2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0.47±4.0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HHI量表中的现实和未来的积极态度、与他人保持亲密关系、采取积极行动评分分别为(13.54±2.01)分、(14.42±2.86)分、(13.98±2.0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1.78±2.12)分、(12.11±3.00)分、(11.46±2.1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透析管理能力量表中运动锻炼、规范治疗、合理饮食、导管/内瘘维护、日常生活管理评分分别为(17.63±2.15)分、(15.67±3.10)分、(16.24±3.32)分、(18.36±3.63)分、(17.28±2.6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2.48±2.36)分、(11.87±2.74)分、(14.00±2.18)分、(12.57±3.11)分、(15.03±3.1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8.33%,略低于对照组的18.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家庭赋权模式可提升初次透析患者透析准备度,改变其应对方式,提升希望水平,增强透析管理能力,但是否对降低并发症具有积极作用还需今后增加样本量进一步深入探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