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糖化学生物学的糖类药物研发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糖类物质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体中,在多种生命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具有多种生物医药活性,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化妆品等领域.糖类药物包括不同来源的单糖、寡糖、多糖、糖苷类物质、糖缀合物和拟糖复合物等,被广泛应用于防治感染性疾病、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和代谢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皮肤病、神经系统疾病、肌肉骨骼和结缔组织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寡糖类敷料与非寡糖类敷料对比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卫生经济学评价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对寡糖类敷料与非寡糖敷料治疗糖尿病足溃疡(DFU)进行成本效果分析。方法:基于DFU的发生、发展路径,构建经济学评价的成本效果模型Markov模型。假定初始有10 000例DFU患者,分别进入寡糖类敷料组与非寡糖敷料组,以评价模型进行20年(40个周期)推算,将通过文献检索与临床专家咨询获得的两种敷料技术的疗效、成本和效用参数输入模型,计算两种敷料技术治疗后的长期成本效果,进行经济学评价[生存队列分析、成本-效果分析、敏感性分析(单因素敏感性分析、亚组分析和概率敏感性分析)]。结果:20年后非寡糖敷料组的生存率为24.59%,寡糖类敷料组的患者生存率为27.42%。寡糖类敷料组人均总成本更低(非寡糖敷料组为168 069.56元,寡糖类敷料组为156 881.90元,后者降低11 187.66元),健康收益更多(非寡糖敷料组质量调整生命年为4.220年,寡糖类敷料组为4.471年,后者提高0.251年),经济性更优(增量成本效果比为-44 520.838元/质量调整生命年)。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愈合状态效用值、寡糖类敷料价格、寡糖类敷料组DFU到愈合状态转移概率、非寡糖敷料价格、小截肢状态效用值等参数对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结果影响较大,截肢状态的误工损失和DFU的健康效用值对研究结果影响较小。结论:在目前价格水平下,与非寡糖敷料对比,寡糖类敷料治疗DFU具有卫生经济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介素对脂多糖诱导巨噬细胞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炎症小体活化及细胞焦亡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利用脂多糖刺激的小鼠巨噬细胞系RAW 264.7,研究中介素对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TP)诱导的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活化和细胞焦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细胞分组为:对照组,脂多糖组,中介素处理组,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阻滞剂LY294002组。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情况及炎症因子IL-1β和IL-18表达,碘化丙锭(PI)染色法检测细胞焦亡的改变。计量资料以 ± 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与对照组[(0.83±0.09),(0.49±0.04)]比较,脂多糖组磷酸化(p)-PI3K/PI3K(0.44±0.05),p-Akt/Akt(0.27±0.06)比值均显著降低,与脂多糖组相比,脂多糖+中介素组细胞中p-PI3K/PI3K(1.22±0.18),pAkt/Akt(0.83±0.09)比值均显著升高( F=31.40, P<0.001; F=50.88, P<0.001)。与对照组比较,脂多糖组(脂多糖和ATP)可刺激RAW264.7细胞炎症因子IL-1β、IL-18和NLRP3炎症小体(NLRP3,caspase-1,ASC)的mRNA及蛋白表达上调;与脂多糖组相比,中介素处理可抑制炎症因子IL-1β、IL-18和NLRP3炎症小体表达,这种效应可被PI3K/Akt通路的阻滞剂LY294002所阻断。Real-time PCR结果显示,IL-1β mRNA相对表达量:对照组为(1.00±0.11),脂多糖组为(8.32±0.61),脂多糖+中介素组为(8.32±0.55),脂多糖+中介素+LY组为(7.23±0.41)( F=15.42, P<0.001);IL-18 mRNA相对表达量:对照组为(1.00±0.17),脂多糖组为(1.82±0.21),脂多糖+中介素组为(1.14±0.15),脂多糖+中介素+LY组为(1.53±0.11)( F=18.16, P<0.001);NLRP3 mRNA相对表达量:对照组为(1.00±0.13),脂多糖组为(2.58±0.18),脂多糖+中介素组为(1.07±0.17),脂多糖+中介素+LY组为(1.33±0.32)( F=15.98, P<0.001);caspase-1 mRNA相对表达量:对照组为(1.00±0.09),脂多糖组为(6.20±0.19),脂多糖+中介素组为(3.43±0.06),脂多糖+中介素+LY组为(5.50±0.45)( F=18.39, P<0.001);ASC mRNA相对表达量:对照组为(1.00±0.21),脂多糖组为(4.58±0.48),脂多糖+中介素组为(2.07±0.51),脂多糖+中介素+LY组为(3.33±0.32)( F=15.19, P<0.001)。蛋白质免疫印迹结果显示,IL-1β蛋白相对表达量:对照组为(100%),脂多糖组为[(188±14)%],脂多糖+中介素组为[(112±11)%],脂多糖+中介素+LY组为[(171±27)%]( F=21.25, P<0.001);IL-18蛋白相对表达量:对照组为(100%),脂多糖组为[(183±16)%],脂多糖+中介素组为[(115±19)%],脂多糖+中介素+LY组为[(179±23)%]( F=19.62, P<0.001);NLRP3蛋白相对表达量:对照组为(100%),脂多糖组为[(149±15)%],脂多糖+中介素组为[(106±10)%],脂多糖+中介素+LY组为[(144±15)%]( F=14.35, P<0.001);ASC蛋白相对表达量:对照组为(100%),脂多糖组为[(188±12)%)],脂多糖+中介素组为[(110±18)%],脂多糖+中介素+LY组为(192±8)%( F=15.79, P<0.001)。 结论:中介素通过调节PI3K/Akt活性,抑制NLRP3炎症小体的活化与细胞焦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TLC和HPLC-CAD法比较分析天然和市售蜂蜜糖类成分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糖类成分用于鉴别蜂蜜真伪的可行性.方法:通过对14批天然采集蜂蜜和14批市售蜂蜜中糖类成分比较,了解天然蜂蜜糖类特征.首先利用薄层色谱法(TLC法)对蜂蜜中的果糖、葡萄糖、蔗糖和麦芽糖等糖类成分进行快速鉴别,采用薄层硅胶板G60,展开剂为正丁醇-异丙醇-醋酸-水(7∶5∶1∶2),显色剂为苯胺-二苯胺-磷酸溶液;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联用电喷雾检测器法(HPLC-CAD法)对果糖、葡萄糖、蔗糖和麦芽糖进行定量分析,采用氨基分析柱(4.6 mm×250 mm,5μm),以乙腈(A)-水(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 mL· min-1,柱温30℃,进样量5L,N2压力241.325 kPa.结果:天然采集蜂蜜在TLC中具有特征条带且相似,主要为果糖、葡萄糖、蔗糖、麦芽糖;而3批市售蜂蜜样品中含不同于天然蜂蜜的寡糖条带,可能有外源性糖类掺杂.采用HPLC-CAD定量分析,果糖、葡萄糖、蔗糖及麦芽糖线性范围分别为16.4~493.0、17.4~521.0、0.72~62.3和0.68~64.0 μg· mL-1,线性关系良好(r>0.998 1),平均回收率在87.0%~112.8%之间,RSD为0.7%~6.1%.14批天然蜂蜜和14批市售蜂蜜中果糖含量分别为43.5%~53.5%和45.4%~54.3%,葡萄糖含量分别为41.3%~50.3%和41.0%~50.2%,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此外,蜂蜜中还存在有少量蔗糖(0.41%~6.6%)和麦芽糖(0.64%~1.8%).结论:天然蜂蜜主要合果糖、葡萄糖以及少量蔗糖和麦芽糖,可利用寡糖的存在与否,判断蜂蜜是否有外源性糖类掺入,以评价市售蜂蜜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唾液糖蛋白糖链和肿瘤
编辑人员丨2023/8/6
糖类物质不仅同核酸一样是重要的生物信息分子,同时也是基因信息的延续.随着分子生物学及细胞生物学的发展,糖类物质及其衍生物与复合物的其它诸多生物功能不断被认识,糖类物质不仅可以以多糖或游离寡糖的形式直接参与生命过程,而且可以以糖复合物,如糖蛋白、蛋白多糖及糖脂等形式参与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此外,糖复合物还与许多疾病,如癌症、细菌和病毒感染而导致的疾病发生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1-2].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核酸适体在儿童恶性肿瘤诊断与靶向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核酸适体(aptamer)是运用指数富集的配体系统进化技术(SELEX)从体外人工合成的随机寡核苷酸序列库中经过多轮筛选后得到的单链DNA或RNA,它可以高亲和力与金属离子、小分子、糖类、脂质以及蛋白质等靶标特异性结合,具有制备方便、热稳定性好、低免疫原性等优点.核酸适体在分子成像、生物传感、疾病早期诊断及药物靶向治疗等生物医学领域中有很大的应用潜能.在儿童恶性肿瘤中,核酸适体技术具有实现肿瘤的早期诊断以及靶向治疗的应用前景,可避免传统化疗带来的儿童生长发育障碍以及远期的脏器功能不良等副作用.本文总结了与儿童恶性肿瘤相关的核酸适体筛选与应用的研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黄芪花营养成分分析与资源价值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明晰黄芪花中资源性化学成分组成,探讨其资源潜在利用价值.方法 采用分光光度法对黄芪花中总多糖、水溶性蛋白进行分析评价;采用HPLC-PDA/ELSD法对黄芪花中单糖寡糖组成及含量进行分析;采用GC-MS法对黄芪花中挥发性成分及脂肪酸类成分和含量进行分析;采用UPLC-TQ-MS法对黄芪花中核苷类及氨基酸类组成及含量进行分析.结果 黄芪花中含有多糖类(47.02 mg/g)、水溶性蛋白质(470.66 mg/g)、果糖(45.46 mg/g)、葡萄糖(8.71 mg/g)、蔗糖(1.05 mg/g)营养物质;检测出黄芪花中32种挥发性成分,其中以含氧衍生物为其主要组成成分;6种核苷类和15种游离氨基酸类资源性化学成分,总量分别达2.77和6.52 mg/g.在黄芪花中还检出8种脂肪酸类成分,其中肉豆蔻酸、棕榈酸和油酸为其主要组成成分.结论 阐明了黄芪花中各类型营养成分的组成及含量,为黄芪花的系统利用与精细化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烟叶陈化过程细菌群落演替特征
编辑人员丨2023/8/6
仓储生态因子和烟叶化学成分的改变直接影响烟叶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以储存在贵阳库(GY)、坛厂库(TC)及紫云库(ZY)的云南保山C3F烟叶为研究对象,对不同陈化时间(0、6、12、18、24个月)的烟叶样品提取微生物总DNA,利用Illumina HiSeq平台对细菌的16S rRNA V4区进行高通量测序,并结合主要化学成分分析,以期揭示烟叶陈化过程中细菌群落演替规律及其与烟叶化学成分间的作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烟叶细菌群落以假单胞菌属、鞘氨醇单胞菌属、寡养单胞菌属、芽孢杆菌属为优势属;随陈化时间的增加,细菌优势群落呈现出变形菌门和厚壁菌门间消长变化的趋势,陈化后期芽孢杆菌(厚壁菌门)优势度明显增强;烟叶陈化过程中,细菌优势功能群变化与化学成分逐级降解间呈显著的相关关系,主要表现为由降解糖类菌群向降解淀粉类菌群,再向降解纤维素类菌群变化的趋势;其中,影响菌群演替的关键因素是水溶性总糖和纤维素.研究结果揭示了在烟叶陈化过程中存在显著的细菌群落演替特征,加深了对烟叶陈化机制的理解,为微生物调控烟叶陈化过程提供了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糖工程发展态势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1 概况糖类与蛋白质和核酸并列为三大重要生命物质,是自然界中最丰富的生物资源.自然界中糖类主要以多糖的形式存在,如纤维素、甲壳素等,其他则以单糖和二糖的形式存在,包括葡萄糖、果糖和蔗糖等,此外还存在糖与蛋白质、脂质、核酸等生物分子以及其他小分子共价连结而形成的糖缀合物.将糖转化成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产品是糖工程的主要研究内容.目前糖工程的研究与开发根据产物特征可主要划分为四个方面;对天然存在的多糖进行提取、分离纯化,结构解析,进而研究其生物活性,并开发相应产品,如壳聚糖、香菇多糖等,具有天然无害、环境友好等特点;多糖一般分子量大、水溶性较差、生物利用度低,将多糖水解或裂解成2~20糖残基聚合的寡糖,同时具备水溶性好及生物活性高等优点,相应开发的活性产品是目前的研究热点;通过合成或转化,生产功能单糖如阿洛酮糖、塔格糖、岩藻糖等,这些单糖往往可参与生物体的能量代谢,同时具有抗氧化、抗病毒、抗肿瘤等生物活性;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糖蛋白疫苗等糖缀合物的制备与活性研究.此外,从广义的程度看,将自然界存在丰度高的葡萄糖、蔗糖以及纤维素等糖转化成乙醇、丁醇、丁二酸等生物能源和生物基化学品也是糖工程的重要组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多糖受体理论的黄芪多糖质量控制研究思路
编辑人员丨2023/8/6
黄芪是我国常用的大宗中药材,具有很高的药用及食用价值.其化学成分主要包括皂苷类、黄酮类、多糖类及氨基酸类等.其中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APS)作为黄芪的主要活性成分因其非专属性和可控性不强等问题,未能作为质控指标评价黄芪种质资源.多糖受体理论的提出和应用为解决多糖类药品质控的国际性难题提供了新思路.综述了近年来黄芪多糖质量控制与多糖受体理论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黄芪寡糖活性中心的质控研究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