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性氯气中毒危重患儿6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总结急性氯气中毒危重患儿的临床特征及诊疗经验,探讨有效应对策略。方法:回顾性总结2019年8月一起突发群体性氯气中毒事件中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的6例危重患儿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诊疗经过和随访结果(截至出院后1年6个月)。结果:6例危重患儿中男4例、女2例,年龄4~12岁。事发时均处于距氯气源5 m以内,均以严重呼吸困难为突出表现,中毒后3.5~7.0 h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病情最严重的1例患儿距氯气源最近(仅1.5 m),撤离时间最长(约5 min),常规机械通气不能纠正缺氧并出现严重休克,于中毒后10 h开始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6例患儿全部存活。随访6例患儿生长发育均未见异常;肺功能检查除1例因既往有可疑哮喘存在小气道阻力增高外,余5例未见异常;肺部CT、脑电图、颅脑磁共振成像均未见异常。结论:重度氯气中毒主要表现为呼吸衰竭,常在中毒后数小时内需机械通气。常规机械通气无效时ECMO治疗可挽救生命,救治及时预后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肺功能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是早产儿最常见的呼吸系统合并症之一,主要见于胎龄<32周、出生体重<1 500 g的早产儿,近20年BPD的发生率未见下降。BPD以肺泡和肺微血管发育不良为主要特征,表现为肺泡数目减少、体积增大、结构简单化,而气道损伤较轻。患儿在生后的一段时期内长期依赖氧气,甚至需反复机械辅助通气。BPD患儿肺功能损害主要表现为小气道功能损害及肺顺应性降低,大气道指标未见明显异常,从婴儿期开始可持续至成人期。婴幼儿及儿童期咳嗽、喘息等呼吸系统症状及呼吸道感染、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增加,甚至可影响其生长及神经系统发育,部分在成人期发展为慢性肺疾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儿童哮喘小气道功能障碍评估及治疗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哮喘是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炎症会影响整个呼吸道,包括中央气道到外周小气道。哮喘患儿小气道阻力可达总气道阻力的50%以上,是气道阻塞的主要部分。早期识别和评估小气道功能异常,并给予科学规范的治疗,对控制儿童哮喘、改善预后有重要的意义。本专家共识对儿童哮喘小气道功能障碍提出了评估方法和治疗建议,有助于提升临床医师的诊治能力,进一步优化儿童哮喘的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支气管哮喘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小气道功能变化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究支气管哮喘(哮喘)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小气道功能变化特点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2015年10月至2016年11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呼吸内科的哮喘合并COPD的患者,根据患者5 Hz与20 Hz时呼吸黏性阻力之差(R5-R20)的变化,以0.07 kP·L -1·s -1作为截点,分为R5-R20≥0.07 kPa·L -1·s -1组,即小气道功能异常(SAD)组和R5-R20<0.07 kPa·L -1·s -1组,即无小气道功能异常(无SAD)组,比较2组患者的肺功能参数、脉冲震荡参数及SAD对哮喘合并COP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结果:(1)45例哮喘合并COPD患者中,SAD组35例(占77.8%),无SAD组10例(占22.2%)。支气管舒张试验前,有SAD组患者的呼气峰值流速(PEF)低于无SAD组患者( t=2.412, P<0.05),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 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 1/FV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1.030、0.155, P值均>0.05)。支气管舒张试验后,有SAD组患者的FEV 1、FEV 1/FVC均高于无SAD组患者( t=2.024、2.663, P值均<0.05)。(2)哮喘合并COPD患者支气管舒张试验前,有SAD组的周边阻力(Rp)、共振频率(Fres)、5 Hz时气道黏性阻力(R5)、R5-R20均高于无SAD组( t=3.679、2.446、2.917、5.15, P值均<0.05),有SAD组周边气道弹性阻力(X5)低于无SAD组( t=3.112, P<0.05)。哮喘合并COPD患者支气管舒张试验后,2组患者中心阻力(Rc)、Rp、Fres、R5、20 Hz时气道黏性阻力(R20)、R5-R2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Z=0.114、0.058, t=0.394、1.439、0.995、1.430, P值均>0.05);SAD组患者Rp、Fres、R5-R20改善值均明显高于无SAD患者( t=3.215、2.495、2.491, P值均<0.05)。(3)哮喘合并COPD患者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AT)≥10分的患者有SAD的比例高于CAT<10分的患者( χ2=7.074, P<0.05),并且哮喘合并COPD患者R5-R20与CAT评分呈正相关( r=0.693, P<0.001)。 结论:哮喘合并COPD患者中有SAD的患者比无SAD的患者气流受限更为严重,并且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后,有SAD的患者气流受限改善值明显大于无SAD的患者。SAD明显影响哮喘合并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围手术期气道管理对阿司匹林耐受不良三联征患者术前肺功能改善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基于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的围手术期气道管理对阿司匹林耐受不良三联征(aspirin intolerance triad,AIT)患者术前肺功能改善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烟台毓璜顶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拟行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的30例AIT患者(即AIT组),其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29~75岁。以及用随机数表法选取同一时间段收治的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且不合并下气道疾病的患者172例(即CRSwNP组),其中男105例,女67例,年龄17~83岁。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以支气管舒张试验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 1占预计值%)<80%定义为存在手术高风险,针对术前肺功能异常存在手术风险者给予评估及规范化药物干预,观察干预后2组患者术前肺功能及是否耐受全麻手术。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AIT组患者入院时各项主要肺功能指标[FEV 1占预计值%、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占预计值百分比(FEV 1/FVC占预计值%)、用力呼出50%肺活量时呼气流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F 50占预计值%)、用力呼出75%肺活量时呼气流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F 75占预计值%)、最大呼气中段流量占预计值百分比(MMEF占预计值%)]较CRSwNP组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10.882、10.506、9.141、10.182、9.099, P值均<0.001)。AIT组入院时肺功能存在手术高风险者占86.7%(26/30),明显高于CRSwNP组(11.6%,20/1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81.788, P<0.05);支气管舒张试验后AIT组26例患者FEV 1占预计值%均<80%,2组中肺功能存在手术高风险者经过个体化药物干预3 d后,AIT组肺功能达到手术标准的人数占57.7%(15/26),明显低于CRSwNP组90.0%(18/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35, P<0.05);6 d后,AIT组达到标准的人数占92.3%(24/26),CRSwNP组均达到标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前2组FEV 1占预计值%较入院时均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IT组(90.00±6.32)%比(64.79±13.60)%, t=10.110;CRSwNP组(91.65±11.86)%比(76.40±9.35)%, t=9.346; P值均<0.05],同时FEV 1/FVC占预计值%及小气道功能指标FEF 50占预计值%、FEF 75占预计值%、MMEF占预计值%经雾化干预后均得到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所有肺功能达标的2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及术后未有气道不良事件发生。 结论:AIT患者入院时肺功能差,存在围手术期气道高风险,基于ERAS理念的规范化气道管理可使其肺功能达到耐受手术的标准,降低围手术期气道不良事件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无症状健康体检者肺通气功能异常检出率及其小气道功能障碍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无症状健康体检者肺通气功能异常检出率及其小气道功能障碍(SAD)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分析2016年8月—2017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610例符合本研究标准的健康体检者肺功能检查结果,描述肺功能异常检出率;比较健康体检中吸烟者与非吸烟者、不同烟龄者、体重正常与肥胖者之间肺通气功能指标的差异;分析SAD的危险因素;总结无症状健康体检者肺功能变化特点。结果:610例接受肺功能检查的体检者中,肺通气功能异常总检出率为42.6%,其中阻塞性、限制性、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及单纯SAD检出率分别为:16.7%、5.9%、2.5%及17.5%;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 1)与用力肺活量(FVC)的比值(FEV 1/FVC)<70%者检出率为4.6%;吸烟者小气道功能指标: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MEF)、用力呼出50%及75%肺活量时的瞬间呼气流量(FEF 50%、FEF 75%)均明显低于非吸烟者,随着烟龄的增加进行性下降;吸烟是SAD的独立风险因子,与不吸烟者相比,吸烟者患SAD的风险增加了65倍;肥胖与SAD无关。 结论:无症状健康体检者肺功能异常率高,主要异常表现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及SAD,吸烟是SAD的主要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环卫工人与普通体检人群的肺功能差异及其气流受限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比较环卫工人与普通体检人群的肺功能差异,并分析环卫工人气流受限及其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一项大型横断面研究——“善心呼吸健康万人早筛”。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4月1 036例环卫工人(环卫组)和6 701例普通体检人群(对照组)作为原始研究对象(匹配前),两组均进行舒张前肺通气功能检查,环卫组同时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两组肺功能特征的差异,采用多因素、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环卫工人气流受限及其严重程度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环卫组1 027例和对照组999例,两组在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环卫组发生气流受限的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2.88%比8.81%, P<0.001)。在环卫组中,气流受限人员(235例)与非气流受限人员(792例)的慢阻肺自我测试(CAT)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0±2.50)比(1.15±2.03)分, P=0.084]。两组用力肺活量(FVC)占预计值百分比(%预计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环卫组在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 1)%预计值、FVC/FEV 1及其%预计值、用力呼出50%、75%肺活量时的瞬间呼气流量(FEF 50%、FEF 75%)%预计值、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MEF)%预计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 P<0.05)。环卫组FEF 50%%预计值、FEF 75%%预计值、MMEF%预计值异常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7.62%比10.31%、17.04%比10.01%、27.26%比18.41%,均 P<0.001)。环卫组曾经吸烟者、正在吸烟者的小气道指标及气流受限异常率均显著高于从未吸烟者(均 P<0.05)。多因素分析示高BMI( OR=0.929,95% CI:0.885~0.974)是气流受限的保护因素,而高吸烟指数( OR=1.020,95% CI:1.011~1.030)是气流受限的危险因素。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示高BMI( OR=0.925,95% CI:0.882~0.971)是气流受限严重程度的保护因素,而高吸烟指数( OR=1.020,95% CI:1.011~1.029)是气流受限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 结论:环卫工人气流受限及小气道异常发生率均高于普通体检人群,高吸烟指数及低BMI为环卫工人气流受限及其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3岁以上儿童肺炎后肺功能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研究3岁以上儿童肺炎后肺功能情况。方法:本研究为观察性研究,通过对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出院第一诊断为肺炎,且在出院后0.5~2.0年内门诊复诊的患儿进行肺功能检查,并收集其住院时病历资料、出院后临床信息和/或胸部影像学检查,观察肺炎后0.5~2.0年患儿的肺功能情况,并分析肺功能异常的危险因素。结果:符合纳入排除标准,并进行门诊复诊者159例,完成肺功能检查者共100例,肺功能结果异常者46例。患儿性别和肺炎后肺功能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975, P=0.323)。肺功能结果与感染的病原体无相关性( χ2=0.549, P=0.908)。重症肺炎( χ2=5.154, P=0.023)、肺炎后肺部影像学异常( χ2=4.464, P=0.035)的患儿更容易出现肺功能异常。在74例>6岁儿童组中肺功能异常45例(60.81%),表现为1秒用力肺活量(FEV 1),用力肺活量(FVC),50%肺活量时的呼气流量,75%肺活量时的呼气流量,最大呼气中期流量实际值占预计值百分比以及FEV 1/FVC%的下降。 结论:儿童肺炎后可出现肺功能异常,以小气道功能异常、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及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为主。肺功能结果与患儿性别、肺炎病原学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重症肺炎患儿和肺部影像学长期异常的患儿更容易出现肺功能异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FeNO联合TSLP对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与感染后咳嗽的鉴别价值及与小气道功能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究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联合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对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CVA)与感染后咳嗽(PIC)的鉴别价值,并分析FeNO、TSLP与CVA病情、小气道功能的关系,为临床诊疗提供有利依据.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4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诊治收治的90例CVA患儿作为CVA组,另选取同期90例PIC患儿作为PIC组.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和FeNO、TSLP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分析FeNO联合TSLP对CVA与PIC的鉴别价值;比较CVA不同病情严重程度和病情阶段患儿的小气道功能[FEF25(%)、FEF50(%)、FEF75(%)、FEF25~75(%)]和FeNO、TSLP水平,采用Spearman和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FeNO、TSLP与CVA小气道功能、病情阶段、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CVA组患儿的FeNO、TSLP水平明显高于PI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FeNO联合TSLP鉴别CVA与PIC的AUC最大(0.934),敏感度、特异度为87.78%、82.22%,明显高于各指标单独诊断(P<0.05);轻度组患儿的FEF25、FEF50、FEF75和FEF25~75>中度组>重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患儿的FeNO、TSLP水平<中度组<重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缓解期组患儿的FEF25、FEF50、FEF75、FEF25~75明显高于急性发作期组,FeNO、TSLP水平明显低于急性发作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结果显示,FeNO、TSLP与FEF25、FEF50、FEF75、FEF25~75均呈负相关(P<0.05);Spearman相关系数法分析结果显示,FeNO、TSLP与病情阶段、病情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与PIC患儿比较,CVA患儿FeNO、TSLP水平异常升高,其联合鉴别诊断CVA与PIC具有较高价值,且FeNO、TSLP水平与患儿病情、小气道功能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儿童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病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 分析儿童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病(CTD-ILD)临床资料,提高对儿童CTD-ILD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53例CTD-ILD住院患儿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胸部HRCT、肺功能、治疗及转归等.结果 53例CTD-ILD患儿中,23例诊断CTD的同时经HRCT评估诊断为ILD,4例以ILD起病,26例CTD诊断ILD的时间跨度为15天~7年余.呼吸系统常见的症状为咳嗽(47.2%)、气促(28.3%)和啰音(26.4%),但有21例患儿无呼吸道症状,依据HRCT诊断ILD.胸部HRCT显示斑片影(64.2%)、条絮/条片影(55.6%)、条索影(37.7%)、网格/蜂窝影(24.5%)、囊状低密度影(24.5%)、磨玻璃影(22.6%)等.肺功能异常以弥散功能下降(46.5%)、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39.5%)和小气道功能障碍(32.6%)为主.经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治疗后,48例患儿临床症状有好转.胸部HRCT:20例有好转,21例无明显变化,6例进展;肺功能:17例有好转,11例无明显变化,3例进展,8例正常.结论 儿童CTD-ILD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胸部HRCT及肺功能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肺部病变,需积极完善检查并定期随访;治疗方案主要是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和/或生物制剂,但生物制剂在儿童中的应用需进一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