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声对11~13 +6周胎儿颅后窝病变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超声测量孕11~13 +6周胎儿脑干(BS)宽度、脑干-枕骨(BSOB)宽度及BS与BSOB比值(BS/BSOB)对胎儿颅后窝病变的诊断价值。 方法:随机抽取2018年3月至2021年1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建档的11~13 +6周正常单胎胎儿209例(对照组),于颜面正中矢状切面上测量BS宽度、BSOB宽度,计算BS/BSOB,分析三者与头臀长(CRL)的相关性。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对30例正常胎儿进行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的一致性检验。回顾性分析同期诊断的颅后窝异常胎儿14例(异常组),包括颅后窝囊性病变(cPFM)10例,开放性脊柱裂(OSB)4例,比较异常组与对照组BS宽度、BSOB宽度及BS/BSOB的差异。 结果:对照组BS宽度和BSOB宽度显示率为100%,BS宽度、BSOB宽度与CRL呈线性相关( r=0.867、0.794,均 P<0.001),BS/BSOB与CRL无明显相关性,BS/BSOB为0.75(0.71,0.79)。BS宽度及BSOB宽度的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的一致性好(ICC=0.877、0.846和0.939、0.895)。对照组与异常组相比,BSOB宽度和BS/BSO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其中,除1例单纯性小脑蚓部发育不良外,9例(90%)cPFM胎儿的BSOB宽度大于对照组胎儿的第95百分位数,4例(100%)OSB胎儿的BSOB宽度小于对照组胎儿的第5百分位数;除1例单纯性小脑蚓部发育不良外,9例(90%)cPFM胎儿的BS/BSOB值均小于对照组的第5百分位数,4例(100%)OSB胎儿的BS/BSOB均大于第95百分位数。 结论:早孕期超声测量胎儿BS宽度和BSOB宽度是可行的,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胎儿BSOB宽度和BS/BSOB异常对颅后窝异常具有提示作用。单纯性小脑蚓部发育不良的早孕期颅后窝超声可无异常表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一例Ⅰ型Cornelia de Lange综合征胎儿的临床表型及基因变异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对1例疑诊为Cornelia de Lange综合征的引产儿及其亲代进行基因检测,为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依据。方法:详细询问妊娠史及家族史,结合孕期影像学检查及引产儿表型做出临床诊断。收集引产儿组织及其亲代的静脉血样,提取基因组DNA,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分析,筛查与表型相关的变异位点,并通过Sanger测序进行验证。结果:孕期超声提示胎儿前臂及手形态异常、小脑蚓部发育不良、下颌偏小、双肾实质回声增强,引产后可见上肢及面部畸形。全外显子组测序提示胎儿携带 NIPBL基因c.2118delG(p.Lys706fs)杂合移码变异,其父母未检出相同变异。 结论:NIPBL基因c.2118delG杂合移码变异可能是胎儿的致病原因。上述结果可为家系遗传咨询及指导再生育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产前诊断 CPLANE1基因新发变异所致Joubert综合征一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本文报告了一例超声提示胎儿小脑蚓部发育不良的产前诊断病例。该孕妇27岁,孕20周 +6超声发现胎儿小脑下蚓部部分分离(Dandy-Walker变异型),上下唇不能闭合、多指(趾),初步诊断为胎儿多发畸形。羊水染色体核型及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未见异常。经过遗传咨询和深入沟通,再次行胎儿羊膜腔穿刺行全外显子组测序检测,结果提示胎儿 CPLANE1基因第19号外显子和第17号外显子分别存在c.3435G>A(p.W1145X)和c.2941C>G(p.p981A)复合杂合变异,分别遗传自父亲和母亲,且上述变异位点均未见文献报道,诊断为Joubert综合征。孕妇及家属考虑到胎儿除有面部和肢体发育畸形外,出现神经系统异常的风险极大,最终选择引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一个17型Joubert综合征家系的表型分析及基因变异位点鉴定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对1例因小脑蚓部发育不良的引产胎儿进行临床表型分析及基因检测,为该家系的遗传咨询提供依据。方法:详细询问妊娠情况及家族史。采集引产胎儿组织及其父母的静脉血样,提取基因组DNA,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筛查与胎儿临床表型相关的变异并进行Sanger测序验证。结果:孕期超声提示胎儿小脑蚓部发育不良。该孕妇第一胎亦因小脑蚓部发育不良引产。全外显子组测序结果提示胎儿携带CPLANE1基因c.7978C>T(p.Arg2660Ter)及c.7169delT(p.Ile2390Lysfs*44)复合杂合变异,分别遗传自其父母,其中c.7169delT既往未见报道。结论:CPLANE1基因复合杂合变异可能是胎儿的致病原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菱脑融合畸形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孕妇32岁,孕1产0,孕妇及配偶既往体健,非近亲结婚,孕前及孕期无吸烟、饮酒等不良因素。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建档,孕期定期产检,唐氏筛查低风险。孕11~14周胎儿颈项透明层(nuchal translucency,NT)厚1.3 mm。孕22 +3周胎儿系统排畸超声检查示胎儿双侧侧脑室增宽,左侧宽约2.3 cm,右侧宽约1.8 cm,第三脑室增宽,宽约0.4 cm,胎儿透明隔腔未显示,小脑横径2.0 cm(相当于孕20周),回声偏低,小脑整体形态异常,呈三角形,双侧小脑半球融合,第四脑室形态异常,呈"锁孔征",小脑蚓部未显示(图1~6)。超声提示胎儿颅内多发畸形,双侧脑积水,小脑形态异常——菱脑融合畸形(rhombencephalosynapsis,RES)可能,透明隔腔显示不清,第三脑室增宽,建议胎儿颅脑磁共振检查及产前诊断咨询。进一步行胎儿颅脑磁共振显示:①胎儿双侧小脑融合样改变,蚓部不明显,考虑RES可能;②胎儿双侧脑室显著扩张并胼胝体发育不全(体后部及压部未显示),第三脑室扩张,透明隔缺如(图7,8)。孕妇行胎儿羊水穿刺,胎儿染色体核型及拷贝数变异结果正常,未进一步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孕妇及家属充分了解病情后,决定终止妊娠。于本院引产,病理尸检进一步证实为胎儿RES。本研究获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号2017-KY-076-01),该孕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两例 CHD7基因变异所致CHARGE综合征患儿的临床及遗传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对 CHD7新发变异所致CHARGE综合征病例进行临床表型及相关基因分析,丰富CHARGE综合征临床表型,探讨其可能的遗传学病因。 方法:对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2例CHARGE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型进行分析,对患儿及其父母行家系全外显子组测序(trio whole exome sequencing, trio-WES)检测相关致病基因,并对国内外 CHD7新发变异所致CHARGE综合征病例进行总结。 结果:患儿1合并小脑蚓部发育不良,四脑室增宽,患儿2合并婴儿痉挛症、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基因检测患儿1为 CHD7基因第17外显子c.4015C>T新发杂合无义变异,患儿2的 CHD7基因第22外显子c.5050G>A新发杂合错义变异,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和基因组学学会指南,这两个变异均评级为已报道的致病性变异,关联疾病均为CHARGE综合征。此外,患儿2还检出 COL12A1基因存在c.6161A>C(p.Gln2054Pro)新发杂合错义变异,该位点目前尚未见报道,该变异评级为可能致病,关联疾病为Bethlem肌病2型,与患者的临床表型部分匹配,不能排除患儿2是多基因致病。 结论:本文2例 CHD7新发变异所致CHARGE综合征病例具有特殊的临床表型,进一步扩展了CHARGE综合征表型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Joubert综合征二个家系的临床特征与遗传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2个Joubert综合征家系的临床特征与遗传学病因。方法:选取2020年11月27日、2021年1月22日于河南省人民医院就诊的2个Joubert综合征家系为研究对象。分析2个家系的临床特征,采集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外周血样,提取基因组DNA,进行高通量基因测序分析,应用Sanger测序对致病变异位点进行验证,并对家系2高危胎儿进行产前诊断。结果:家系1先证者为胎儿,宫内孕23 +5周,超声及磁共振均表现为"小脑蚓部发育不良"及"臼齿征",引产胎儿无明显临床表型异常,基因检测提示其 INPP5E基因存在c.812+3G>T和c.1828G>C复合杂合变异,临床诊断为Joubert综合征1型。家系2先证者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有特殊面容、肌张力低下、右足六趾畸形,磁共振提示小脑发育不良及"臼齿征",先证者 ARMC9基因存在c.485C>G和c.1878+1G>A复合杂合变异,临床诊断为Joubert综合征30型。产前诊断提示家系2胎儿 ARMC9基因携带c.485C>G杂合变异,新生儿随访临床表型正常。 结论:INPP5E基因c.812+3G>T及c.1828G>C复合杂合变异和 ARMC9基因c.485C>G及c.1878+1G>A复合杂合变异分别是家系1和家系2的遗传学致病原因,上述发现扩展了Joubert综合征的致病变异谱,为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了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胎儿小脑延髓池增宽的产前超声与MRI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探讨胎儿小脑延髓池(枕大池)增宽病例的产前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北京协和医院因产前筛查发现小脑延髓池增宽(>10 mm)的进行系统超声检查的胎儿73例,所有病例均在超声检查后行胎儿颅脑MRI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对比,计算超声诊断符合率。结果:73例胎儿小脑延髓池增宽胎儿经胎儿颅脑MRI检查最终提示Dandy-Walker畸形4例,小脑蚓部发育不良2例,小脑发育不良4例,颅后窝蛛网膜囊肿8例,Blake's囊肿1例,单纯小脑延髓池增宽54例。与胎儿颅脑MRI检查结果比较,产前超声诊断颅后窝异常的符合率为84.9%(64/73)。本组中MRI诊断合并其他颅内异常者17例(23.3%,17/73),其中超声诊断13例(76.5%,13/17)。结论:与MRI相比,超声对胎儿小脑延髓池增宽相关疾病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对于Dandy-Walker畸形、小脑发育不良等相对较严重的疾病,超声声像图特点典型,不易漏误诊,对于小脑蚓部发育不良、Blake's囊肿、颅后窝蛛网膜囊肿等疾病需仔细鉴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胎儿单侧小脑发育不全的产前超声诊断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探讨胎儿单侧小脑发育不全(UCH)产前超声声像图特征。方法:总结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妇幼保健院,在胎儿系统超声检查中诊断为UCH的6例胎儿的产前超声声像图表现,与MRI、引产后超声及病理解剖结果进行对比,并结合产前诊断该疾病的相关文献对UCH胎儿产前超声诊断特点及临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6例UCH胎儿产前超声声像图典型表现:两侧小脑半球不对称和(或)小脑横径减小,伴或不伴蚓部异常,发育不全侧小脑减小,形态失常,其中3例受累侧小脑半球边界不规则,对侧小脑形态及大小均正常。临床预后:6例胎儿中1例活产,随访至1岁,未出现神经症状。结合本研究6例UCH胎儿及文献报道的36例胎儿产前和产后检查结果分析均显示:单纯UCH胎儿、不合并颅内异常的UCH胎儿以及无产前生长受限、早产等不良孕产史的UCH胎儿短期预后均好于合并颅内异常的UCH胎儿。结论:UCH有特征性产前超声表现,产前超声发现小脑半球不对称,一侧小脑减小、形态失常时可作出诊断,诊断不明确时可结合MRI进行鉴别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脑脊液NSE水平与新生儿HIE患儿脑损伤严重程度、小脑及脑干ADC值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 探索脑脊液(CS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脑损伤严重程度、小脑以及脑干表观扩散系数(ADC)的关系.方法 在 2019 年 3 月—2021 年 5 月选择了 43 例出生后 6h内确诊的HIE患儿和经 59 例非HIE新生儿(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研究NSE与HIE、脑损伤严重程度和ADC的关系.结果 HIE患儿CSF NSE显著高于对照组[78.0(52.50,203.00)ng/mL vs.32.0(24.0,57.0)ng/mL,Z=-5.360,P<0.001];在轻度、中度和重度HIE患儿中CSF NSE水平分别为 34.0(25.0,72.0)ng/mL、72.0(58.75,76.75)ng/mL、220.50(120.50,368.75)ng/mL,三组具有统计学意义(H=26.511,P<0.001).CSF NSE与左小脑半球ADC值呈负相关(rs=-0.604,P<0.001),与小脑蚓部、延髓ADC(rs=0.396、0.323,P<0.05)呈正相关.预后不良组的NSE在中或重度脑病、死亡、不良结局、左小脑ADC<3.40×10-3 mm2/s的患者中的水平显著升高(P<0.05).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NSE水平是影响HIE发生和疾病严重程度的独立性因素.CSF NSE预测HIE、HIE发生不良结局和HIE死亡的截断值分别为 69.000 ng/mL、220.500 ng/mL和 267.500 ng/mL.结论 出生后 72h内CSF样本中高水平NSE与HIE患儿疾病进展和存活婴儿 24月时神经发育结局关系显著,且与左小脑半球、小脑蚓部、延髓的ADC存在显著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