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市市售小麦粉及其制品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膳食暴露评估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目的]了解上海市市售小麦粉及其制品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的污染水平,评估上海市居民通过小麦粉及其制品摄入DON的健康风险.[方法]利用2017-2021年上海市市售小麦粉及其制品中DON的风险监测数据,结合上海市居民小麦粉及其制品的消费量,采用概率评估方法对小麦粉及其制品中的DON进行膳食暴露评估.[结果]小麦粉及其制品中DON的总体检出率为77.3%(1041/1347),含量均值为226.3 μg·kg-1,P50为130.0 μg·kg-1,最大值为3080.0 μg·kg-1.上海市全人群每日通过小麦粉及其制品摄入DON的平均暴露量和P95暴露量(按体质量计)分别为0.279 μg·kg-1和1.146 μg·kg-1,分别占DON每日耐受摄入量[TDI(按体质量计),1 μg·kg-1]的27.9%和114.6%.概率评估结果表明,6.1%的全人群DON的暴露量超过TDI值.其中,12.8%的≤6岁人群、16.4%的7~岁人群、3.9%的18~岁人群和3.2%的60~岁人群每日通过小麦粉及其制品摄入DON的暴露量超过TDI值.[结论]上海市部分人群每日通过小麦粉及其制品摄入DON存在一定的健康风险.<18岁人群每日经小麦粉及其制品摄入DON的健康风险须重点关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绍兴地区食品中铝监测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绍兴市主要食品中铝残留,为监管部门开展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和制定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5—2016年采集绍兴市6个县(市、 区)不同销售场所的烘焙食品、 油炸面制品、 即食海蜇、 膨化食品和小麦粉及其制品等5类食品进行铝残留量检测,并比较不同种类、 销售场所和地区食品铝残留量超标率.结果 共采集1661份样品,检出铝残留量超标287份,超标率为17.28%;铝残留量超标率由高到低为即食海蜇(42.48%)、 膨化食品(25.53%)、 小麦粉及其制品(22.54%)、 油炸面制品(21.96%)和烘焙食品(2.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街头摊点采集样品的铝超标率(34.88%)高于农贸市场(19.73%)、 餐饮店(16.62%)和超市(14.27%)采集的(均P<0.0083);6个县(市、 区)采集的食品均存在铝残留量超标情况,且不同地区采集食品铝残留量超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绍兴市食品中铝残留量超标严重,应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 流通销售等环节和场所的监管,尤其是街头摊点和农贸市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广西面制食品铝残留量监测及人群暴露风险评估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广西面制食品铝残留量情况,对居民食品中铝的暴露情况进行评估,为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15年抽取广西14个市食品生产、流通和餐饮等环节食品生产经营者的相关食品共3 509份,其中生产、流通环节的食品2 000份,包括膨化食品、小麦粉、小麦粉制品和焙烤食品4大类;餐饮环节的食品1 509份,包括小麦粉制品(自制)、焙烤食品(自制)和油炸小麦粉制品(自制)3大类.对上述食品中铝的残留量按照国家标准GB/T 23374-2009《食品中铝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方法进行检测,结合2002年广西居民膳食营养调查中面及其制品的摄入量,对人群铝的暴露量进行风险评估. 结果 不同地区食品中铝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抽检食品中铝的均值为43.1 mg/kg,生产流通环节的膨化食品、小麦粉合格率最高,为99.40%,小麦粉制品合格率最低,为87.80%;餐饮环节的焙烤食品(自制)合格率最高,为97.62%,小麦粉制品(自制)合格率最低,为71.20%.不同来源面制食品中铝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广西居民通过面制食品每周铝的摄入量仅为0.12 mg/(kg.bw),低于FAO/WHO制定的标准. 结论 2015年,广西部分面制食品中的铝含量超标较严重,居民由面制食品摄入的铝量虽然低于PTWI值,但需要加强面制食品的监督管理,以保护消费者健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2013-2016年陕西省市售食品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污染状况及暴露评估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陕西省市售食品中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的污染状况,评估居民通过玉米相关食品摄入的玉米赤霉烯酮的膳食暴露量,对陕西居民的人体健康风险进行评估.方法 2013-2016年,在陕西省10个地市随机采集市售食品,包括谷物及其制品(小麦及小麦制品、玉米及玉米制品、大米、小米)、玉米油、啤酒、婴幼儿辅助食品和焙烤食品(面包、饼干),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玉米赤霉烯酮进行检测,结合玉米相关食品的膳食消费量,对陕西省居民膳食暴露玉米赤霉烯酮进行点评估.结果 玉米赤霉烯酮总检出率为17.27% (206/1193),平均值为13.5μg/kg.玉米油的检出率和平均值均最高,分别为79.37%和149 μg/kg,谷物制品中有12份样品超标,超标率为1.64%,均为玉米及其制品.小麦粉及其制品、大米、小米、啤酒和焙烤食品受玉米赤霉烯酮的污染较少.婴幼儿辅助食品的检出率为20.83%(5/24).结论 陕西省市售食品中玉米赤霉烯酮在不同制品中检出率差别较大.经风险分析,居民经膳食摄入的玉米赤霉烯酮对人体的健康危害较低,总体安全性好,但玉米相关食品含量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小麦粉及其制品中氨基脲的测定BJS201902
编辑人员丨2023/8/6
1 范围本方法规定了小麦粉及其制品中氨基脲残留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方法.本方法适用于小麦粉及以小麦粉为主要原料的各种制品中氨基脲残留量的检测.2 原理试样经盐酸水解,邻硝基苯甲醛过夜衍生,乙酸乙酯提取,旋蒸富集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进行定性检测,采用稳定同位素内标法进行定量测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河南省粮食及其制品中真菌毒素污染情况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了解河南省市售粮食及其制品中真菌毒素污染的种类和程度.方法 2018-2019年采集河南省市售粮食及其制品,采用同位素稀释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法测定16种真菌毒素含量,检测结果按照GB 2761-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100份玉米面、玉米渣及玉米粒中伏马菌素、玉米赤霉烯酮、黄曲霉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是主要污染真菌毒素,检出率范围为0.0%~95.7%;220份小麦粉、面条和馒头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检出率分别为78.0% (124/159)、64.3% (18/28)和87.9% (29/33);其他真菌毒素含量较低或未检出.结论 河南省粮食及其制品中存在不同程度的真菌毒素污染问题,尤其是玉米及其制品中伏马菌素有较高的检出率,应及时开展溯源调查,尽快采取相应控制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四川省市售小麦及其制品中链格孢霉毒素污染状况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调查四川省市售小麦及其制品中链格孢霉毒素污染情况.方法 采集264份四川省市售小麦粉及其制品.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4种链格孢霉毒素.结果 样品中交链孢酚(alternariol,AOH)、交链孢酚单甲醚(alternariol monomethyl ether,AME)、交链孢菌酮酸(tenuazonic acid,TeA)和腾毒素(tentoxin,TEN)均有检出,含量均值为0.75 μg/kg、0.57 μg/kg、27.2 μg/kg和4.78μg/kg,检出率分别为49.2%、86.4%、97.7%和96.0%.结论 四川地区市售小麦粉及其制品中4种链格孢霉毒素均有不同程度污染.不同地区链格孢霉污染情况不同,川南地区TeA和TEN污染水平较其他监测区域高.小麦粉中TEN、TeA和AOH浓度水平高于挂面、面包、馒头和饼干.TeA和TEN、TeA和AOH、TEN和AOH、AME和AOH在样品中的浓度分布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2002-2018年陕西省市售谷物中铅、镉、总汞和总砷污染状况及暴露评估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陕西省市售谷物中铅、镉、总汞和总砷污染状况,并分析潜在的膳食暴露风险.方法 2002-2018年在流通环节随机采集小麦、小麦粉、稻米、玉米及其制品1873份,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铅和镉含量,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总汞和总砷;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评价谷物中4种元素污染状况、暴露边界比(margin of exposure,MOE)进行铅暴露评估、每月摄入量与每月可耐受摄入量的比值进行镉暴露评估、每周摄入量与每周可耐受摄入量的比值进行汞和砷的暴露评估.结果 陕西省市售谷物食品中铅、镉、总汞和总砷的平均值为0.070、0.022、0.0079和0.030 mg/kg,铅、镉和总汞的总超标率为6.30%、1.39%和4.43%;铅、镉、总汞与总砷的均数单因子污染指数均<0.7;谷物中铅MOE为0.99~18.41,谷物镉摄入量占每月可耐受摄入量的19.08%,汞、砷摄入量占每周可耐受摄入量的10.28%、10.67%.结论 2002-2018年监测的陕西省市售各类谷物中铅、镉、总汞、总砷污染较轻,摄入量均在安全范围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河南省小麦粉及其制品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及其衍生物的分析检测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小麦粉及其制品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及其衍生物(3-AC-DON,15-AC-DON)的方法,初步了解本省小麦粉及其制品中DON及其衍生物的污染状况,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及加强监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2019年-2020年河南省18地市的小麦粉、馒头、方便面、生干面条及生湿面条等5个类别的小麦粉及其制品共计1 118份,样品经乙腈-水-甲酸(70 ∶ 29 ∶ 1,体积比)溶液提取,纯水稀释,离心过滤后、上清液采用13C同位素标记,电喷雾负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对DON、3-AC-DON和15-AC-DON的含量同时测定,结果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并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2761-2017)对测定结果评价分析.结果 1 118份样品中,DON检出率较高,检出率为80.1%,3-AC-DON与15-AC-DON污染水平较低.DON污染情况以方便面和生干面条较为严重,其检测均值、中位值、检出率和超标率均高于其他面制品.结论 河南省小麦粉及其制品中,DON污染较为普遍,其中方便面和生干面条的污染尤为严重,其污染状况应引起关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中国主粮中真菌毒素污染现状
编辑人员丨2023/8/5
小麦、稻谷和玉米在种植、储藏和销售期间易受真菌毒素污染,人和动物摄入受污染的粮食会造成健康损害.通过汇总2013年以来我国粮食作物中真菌毒素污染的研究,发现我国小麦粉主要受到脱氧镰刀菌烯醇、玉米赤霉烯酮、黄曲霉毒素及赭曲霉毒素等多种真菌毒素污染;稻谷主要受到黄曲霉毒素B1污染;玉米主要受玉米赤霉烯酮等真菌毒素污染,储藏期玉米和玉米面污染程度较高,其他粮食作物如豆类、小麦及燕麦等也受到不同程度真菌毒素的污染.地域差异、气候因素影响真菌毒素含量,不同的粮食作物及其制品中,真菌毒素污染存在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