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肃省2022年市售小麦粉中4种恩镰孢菌素污染情况调查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调查2022年甘肃省市售小麦粉中恩镰孢菌素(ENNs)污染情况.方法 采集甘肃省15个市(州、区)市售小麦粉样品80份,按照《国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方法检测,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22年甘肃省市售小麦粉中4种ENNs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ENNB(11/80,13.75%)、ENNB1(9/80,11.25%)、ENNA与ENNA1均为(6/80,7.50%).甘肃省15个市(州、区)地区小麦粉中除武威、白银和定西的小麦粉样品中未检测出任何一种ENNs外,其余12个地区均至少检测出一种ENNs.结论 2022年甘肃省市售小麦粉中4种ENNs均有检出,但含量低于国内外已报道的研究,证明甘肃省市售小麦粉中ENNs污染程度较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广西钦州市一起由沙门菌污染食物引起的4所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调查处置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 查明2019年11月广西钦州4所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原因和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控制暴发的扩散和蔓延,为今后调查处置类似事件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病例的临床特征、三间分布及相关危险因素,运用分析性流行病学方法确定病因食品,通过食品卫生学调查追溯食品污染的过程,采集患者和食品从业人员的生物标本、可疑食物、外环境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并对检出的沙门菌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的同源性分析.结果 事件共涉及4所学校,搜索到69名疑似患者,罹患率0.52%(69/13 307),临床症状主要为腹痛、腹泻、发热,平均潜伏期20 h,流行曲线提示为点源暴发.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提示可疑食物为F公司配送的烘焙类食品,病例对照研究发现购买进食F公司配送的食品是发病的危险因素(OR=34.14,95%CI:12.67~91.94),其中购买进食美味汉堡是发病的危险因素(OR=31.08,95%CI:13.16~73.35).在12份患者肛拭子、1份患者呕吐物、1份面包用小麦粉、1份鸡蛋中检出肠炎沙门菌(Salmonella enteritidis),对以上15份沙门菌阳性菌株进行PFGE分子分型,显示同源性达到100%.结论 本次事件是由沙门菌污染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建议监管部门加强对生产加工企业的监督管理,规范食品加工流程,学校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教育的长效机制,提高学生的卫生意识,预防同类事件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上海市市售小麦粉及其制品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膳食暴露评估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目的]了解上海市市售小麦粉及其制品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的污染水平,评估上海市居民通过小麦粉及其制品摄入DON的健康风险.[方法]利用2017-2021年上海市市售小麦粉及其制品中DON的风险监测数据,结合上海市居民小麦粉及其制品的消费量,采用概率评估方法对小麦粉及其制品中的DON进行膳食暴露评估.[结果]小麦粉及其制品中DON的总体检出率为77.3%(1041/1347),含量均值为226.3 μg·kg-1,P50为130.0 μg·kg-1,最大值为3080.0 μg·kg-1.上海市全人群每日通过小麦粉及其制品摄入DON的平均暴露量和P95暴露量(按体质量计)分别为0.279 μg·kg-1和1.146 μg·kg-1,分别占DON每日耐受摄入量[TDI(按体质量计),1 μg·kg-1]的27.9%和114.6%.概率评估结果表明,6.1%的全人群DON的暴露量超过TDI值.其中,12.8%的≤6岁人群、16.4%的7~岁人群、3.9%的18~岁人群和3.2%的60~岁人群每日通过小麦粉及其制品摄入DON的暴露量超过TDI值.[结论]上海市部分人群每日通过小麦粉及其制品摄入DON存在一定的健康风险.<18岁人群每日经小麦粉及其制品摄入DON的健康风险须重点关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大米粉和小麦粉中白僵菌素和恩镰孢菌素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目的 建立大米粉和小麦粉中白僵菌素、恩镰孢菌素A、恩镰孢菌素A1、恩镰孢菌素B、恩镰孢菌素B1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方法 样品用乙腈-水提取、Oasis Prime HLB固相萃取柱净化,Waters BEH C18色谱柱(2.1 mm× 100 mm,1.8 μm)分离,电喷雾电离正离子模式下多反应监测进行测定,同位素内标法和基质匹配标准曲线外标法定量.结果 白僵菌素和4种恩镰孢菌素在0.1~50.0n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大米粉和小麦粉中白僵菌素和4种恩镰孢菌素的平均回收率分别是96.4%~105.4%和99.1%~109.2%,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01%~7.42%和1.09%~9.69%(n=6),检出限为0.03 μg/kg,定量限为0.1 μg/kg,基质效应分别为72.7%~99.3%和60.8%~100.4%.面粉中白僵菌素和恩镰孢菌素污染水平高于大米,恩镰孢菌素B在小麦粉和大米粉中的检出率最高,含量分别为0.03~9.57 μg/kg和0.03~0.56 μg/kg,检出率分别为98.5%和36.4%.结论 本方法简单快速、准确性好、灵敏度高,可用于小麦粉和大米粉中白僵菌素和恩镰孢菌素的测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绍兴地区食品中铝监测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绍兴市主要食品中铝残留,为监管部门开展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和制定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5—2016年采集绍兴市6个县(市、 区)不同销售场所的烘焙食品、 油炸面制品、 即食海蜇、 膨化食品和小麦粉及其制品等5类食品进行铝残留量检测,并比较不同种类、 销售场所和地区食品铝残留量超标率.结果 共采集1661份样品,检出铝残留量超标287份,超标率为17.28%;铝残留量超标率由高到低为即食海蜇(42.48%)、 膨化食品(25.53%)、 小麦粉及其制品(22.54%)、 油炸面制品(21.96%)和烘焙食品(2.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街头摊点采集样品的铝超标率(34.88%)高于农贸市场(19.73%)、 餐饮店(16.62%)和超市(14.27%)采集的(均P<0.0083);6个县(市、 区)采集的食品均存在铝残留量超标情况,且不同地区采集食品铝残留量超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绍兴市食品中铝残留量超标严重,应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 流通销售等环节和场所的监管,尤其是街头摊点和农贸市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山东和江苏省城市成年人非定态食物消费形态及成分参数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调查“非定态食物”的消费形态和成分参数状态分布,建立与相应形态对应的成分参数数据库.方法 于2011年采用自制膳食频率法在山东济宁、淄博,江苏南京、常州地区多阶段抽样进行膳食调查;市场采集样品,按照GB 5009.3-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进行食物水分测定,推算食物原料成分;实验室模拟食物样本,拍摄视觉图谱.结果 非定态食物在近1个月内的食用率较高,包子和豆浆类食物在外就餐比例分别高达55.6%和40.4%,粥和汤家庭自制食用比例超过50%,其中大米粥和豆浆每日摄入频率高达30.2%和22.2%.实验室分析大米粥100 g样品中含大米9.2 g;100 g豆浆中含大豆8.2 g;100 g猪肉包子中面皮含小麦粉42.3 g,熟肉馅重20.7 g.结论 非定态食物在日常膳食中占有不小的份额,需要对其成分参数进行研究,建立与相应形态相对应的成分参数数据库和视觉判断体系,为膳食评价者和营养指导者提供帮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α-淀粉酶对小麦糊化特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淀粉糊化特性是反映淀粉品质的重要指标,与谷物的营养及加工性能有很强的相关性,而谷物中α-淀粉酶活性是影响淀粉糊化特性的重要因素,为了解我国正常成熟小麦的糊化特性受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筛选了30份α-淀粉酶活性差异较大的小麦材料,进行降落值、总α-淀粉酶活性测定、α-淀粉酶蛋白电泳分离及糊化特性差异分析.结果显示:供试材料的降落值和总α-淀粉酶活性(OD值)差异很大,分别为62-524 s和0.12-2.87.根据降落值和总α-淀粉酶活性可将供试材料分为3类,I、Ⅱ、Ⅲ类的降落值分别为122.40(±20.25)s、373.67(±13.81)s、452.00(±3.39)s;总6α-淀粉酶活性(OD值)分别为2.35(±0.21)、0.74(±0.06)、0.22(±0.00),这3类材料的总6α-淀粉酶活性呈现显著差异且具有浓度差异明显的α-淀粉酶电泳条带;供试材料的糊化特性差异主要受基因型差异控制,受环境影响较小;迟熟α-淀粉酶显著降低小麦粉的峰值粘度、低谷粘度、最终粘度等多项糊化参数,并扩大材料间糊化特性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小麦籽粒α-淀粉酶活性与降落值极显著负相关(r=-0.97,P<0.01),与峰值粘度差值极显著正相关(r=0.84,P<0.01),降落值和峰值粘度差值都能较好地预测材料间α-淀粉酶活性的差异.本研究表明α-淀粉酶活性对淀粉糊化特性有显著降低的影响,在选择小麦育种或加工材料时应对材料的α-淀粉酶活性进行评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广西面制食品铝残留量监测及人群暴露风险评估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广西面制食品铝残留量情况,对居民食品中铝的暴露情况进行评估,为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15年抽取广西14个市食品生产、流通和餐饮等环节食品生产经营者的相关食品共3 509份,其中生产、流通环节的食品2 000份,包括膨化食品、小麦粉、小麦粉制品和焙烤食品4大类;餐饮环节的食品1 509份,包括小麦粉制品(自制)、焙烤食品(自制)和油炸小麦粉制品(自制)3大类.对上述食品中铝的残留量按照国家标准GB/T 23374-2009《食品中铝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方法进行检测,结合2002年广西居民膳食营养调查中面及其制品的摄入量,对人群铝的暴露量进行风险评估. 结果 不同地区食品中铝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抽检食品中铝的均值为43.1 mg/kg,生产流通环节的膨化食品、小麦粉合格率最高,为99.40%,小麦粉制品合格率最低,为87.80%;餐饮环节的焙烤食品(自制)合格率最高,为97.62%,小麦粉制品(自制)合格率最低,为71.20%.不同来源面制食品中铝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广西居民通过面制食品每周铝的摄入量仅为0.12 mg/(kg.bw),低于FAO/WHO制定的标准. 结论 2015年,广西部分面制食品中的铝含量超标较严重,居民由面制食品摄入的铝量虽然低于PTWI值,但需要加强面制食品的监督管理,以保护消费者健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完全法黑小麦粉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完全法黑小麦粉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的降血脂作用.方法 将50只SPF级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高脂模型对照组和完全法黑小麦粉低、中、高3个剂量组,每组10只.空白对照组喂饲标准小麦粉,其余组喂饲高脂饲料制作高脂血症大鼠模型,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以每100 g加入19.1、28.8及38.8g完全法黑小麦粉替代标准小麦粉和小米面.喂养6周后断头取血检测大鼠血脂、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及一氧化氮(NO)的水平.结果 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完全法黑小麦粉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显著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显著增加(P<0.05),各剂量组大鼠血清NO、6-Keto-PGF1 α显著升高,TXB2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1).结论 完全法黑小麦粉具有改善血脂代谢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江苏省内小麦粉中4种交链孢毒素污染情况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通过对2016年江苏省内流通环节小麦粉的检测分析,了解江苏省内小麦粉的交链孢毒素污染状况.方法 江苏省12个地区随机抽样方法,采集105份小麦粉,样品经超声提取,过HLB固相萃取柱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测定4种交链孢毒素含量及污染水平.结果 12个地区105份小麦粉样品的4种交链孢毒素均有检出,其中交链孢酚单甲醚(TeA)、交链孢酚(AOH)、腾毒素(TEN)检出率均为100%,TeA的污染水平为5.9~ 173.5μg/kg(平均值为56.1μg/kg);AOH的污染水平为1.4 ~ 4.7 μg/kg(平均值为2.0 μg/kg);TEN的污染水平为1.4~ 15.5 μg/kg,(平均值为6.7μg/kg);交链孢酚单甲醚(AME)检出率为88%,污染水平为0.2~8.2μg/kg(平均值为1.2μg/kg).结论 江苏省内流通环节小麦粉的交链孢毒素污染均存在,但污染水平与文献报道相比处于较低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