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细胞表面PD-1表达水平对脓毒症患者28d预后的评估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T细胞表面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表达水平与脓毒症患者 28d预后的关系.方法 将 2020 年 1 月—2023 年 4 月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根据入院28d后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41 例)和生存组(78 例).采用倾向性得分匹配(PSM)按 1∶1 的比例对死亡患者进行匹配,每组 41 例,比较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PD-1 表达水平与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剂量反应关系及诊断价值.构建列线图模型,并对模型效能进行验证.结果 匹配后两组患者除PD-1 水平外,其余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慢性肝病、APACHE Ⅱ评分、SOFA评分、CRP、乳酸、PCT、PD-1 水平均是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剂量反应关系分析结果显示,当 PD-1≤22 ng/mL 时,脓毒症患者死亡的风险几乎不随PD-1 水平升高而升高(HR=1.002,95%CI:1.000~1.005,P=0.623);但当 PD-1>22 ng/mL时,脓毒症患者死亡的风险随 PD-1 水平升高而明显升高(HR=1.006,95%CI:1.003~1.008,P<0.001).PD-1 表达水平对脓毒症患者预后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AUC=0.803).线图模型的 ROC 曲线下面积为 0.817,C-index 为0.806,校准曲线拟合度良好,临床决策曲线阈值概率在 0.04~0.95 范围内有较高的净获益值,表明列线图模型的区分度较高、准确度良好、有效性较好.结论 T细胞表面PD-1 表达水平是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对患者预后评估具有积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未成熟粒细胞百分比在预测儿童急性阑尾炎严重程度中的临床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未成熟粒细胞百分比(IG%)及其他炎症指标联合检测在评估儿童急性阑尾炎(AA)严重程度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2022年6月-2023年8月行手术治疗的AA患儿201例,其中单纯性阑尾炎105例(ASA组),复杂性阑尾炎96例(ACA组).比较两组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计数(ANC)、淋巴细胞计数(ALC)、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IG%、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等指标的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回归模型,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指标及回归模型对ACA的诊断价值.另外,纳入2023年9月-2024年2月的AA患儿156例为验证队列,对Logistic模型进行验证,并用ROC曲线分析该模型对于ACA的诊断价值.结果:ACA组IG%、WBC、ANC、NLR、PCT、CRP和PLR水平均高于ASA组(P均<0.05),ALC水平低于ASA组(P=0.00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G%、NLR和CRP是诊断儿童ACA的影响因素(P均<0.05),以此建立模型,以模型判断ACA的预测概率和单个炎症指标绘制ROC曲线,该模型预测概率和IG%、NLR、CRP的AUC分别为0.868和0.821、0.691和0.7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通过独立队列验证Logistic模型,AUC为0.872,模型拟合较好,敏感度为90.0%,特异度为75.6%.结论:IG%可作为早期鉴别儿童ASA和ACA的重要指标,包括IG%、NLR、CRP这3项炎症标志物的Logistic回归模型对儿童ACA有良好的临床诊断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每日症状指数的动态监测预测儿童青少年抑郁症重复经颅磁刺激疗效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背景 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抗抑郁药物已成为治疗儿童和青少年抑郁症的新兴疗法,但如何早期预测疗效仍是一大挑战.目的 探讨rTMS+抗抑郁药物治疗过程中预测远期疗效的潜在因子.设计 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 首次诊断中重度单相或双相抑郁症的年龄<18 岁、始于住院时连续≥20 次的rTMS治疗且有每日症状指数(DI-5)的评分记录、有rTMS治疗前和第 20 次时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记录的儿童青少年为队列人群,以rTMS治疗最后 1次较基线HAMD评分减少≥50%分为应答组和未应答组,对20 次DI-5评估结果与HAMD评估行相关性分析,当存在较好的相关结果时,考察rTMS+抗抑郁药物治疗中的DI-5评估是否能更早预测应答结果.主要结局指标 DI-5与HAMD评分相关性.结果 符合本文纳入排除标准的中重度单相或双相抑郁症的儿童青少年 228 例,平均年龄(14.0±3.0)岁,男 111例(48.6%),rTMS治疗前和后DI-5分数与HAMD分数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 0.70 和 0.7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rTMS治疗 20 次后应答组 101 例,未应答组 127 例,两组在性别分布、年龄、单亲家庭比例、留守儿童比例、家族精神病史、症状始发年龄、症状持续时间、学习障碍、语言障碍、运动发育障碍、体重、身高、服药时长、心理咨询次数、甲状腺功能异常、入睡时长、经常做梦比例和饮食习惯-挑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I-5 和HAMD基线分数应答组较未应答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 20 次rTMS治疗后DI-5 分数应答组较未应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HAMD最后 1 次评分应答组较未应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第11 次rTMS治疗时DI-5分数应答组较未应答组DI-5分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应答组较未应答组DI-5中位数分数减少2 分并以此作为分层依据,DI-5量表减少分数<2 分组 107 例(46.9%)在第 20 次rTMS治疗时有 98.1%的概率为未应答,DI-5 量表减少分数≥2 分组 64 例(87.4%)在第 20 次TMS治疗时有 89.2%的概率为应答.结论 第 11 次rTMS较治疗前DI-5减分≥2 分可能是预测儿童青少年抑郁症rTMS+抗抑郁药物疗效的早期预测因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低位直肠癌经括约肌间切除术后肛门功能评估体系与康复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经括约肌间切除术(ISR)作为低位直肠癌的极限保肛手术,不仅能够获得满意的肿瘤学结果,并且可降低永久性造口概率。然而,控制排便功能紊乱是ISR术后不容忽视且最为常见的临床难题。目前仍缺少以患者报告结局测量工具评价术后肛门功能与生活质量以及治疗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ARS)的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与笔者单位临床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系统性阐述ISR术后肛门功能、生活质量、生理功能、解剖形态学评估以及功能康复治疗的研究进展。术后肛门功能常根据多种量表组合进行评估,包括大便失禁评估量表、胃肠功能问卷、特异性LARS评估量表和大便日记。ISR术后生活质量的评估更适合采用症状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可采用水灌注式或高分辨率固态直肠肛管测压评估ISR术后患者生理功能,并采用排粪造影和3D直肠腔内超声评估其解剖形态学变化。生物反馈电刺激、盆底肌功能锻炼、直肠球囊训练、经肛门灌洗和骶神经调节术等均是术后康复治疗的可选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微创猫眼侧方腰椎融合术对重度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后路矫正融合节段选择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微创猫眼侧方腰椎融合术(CLIF)对重度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后路矫正融合节段选择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纳入2016年6月至2019年3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骨科中心脊柱外科收治的Lenke-Silva分级为Ⅴ级和Ⅵ级的重度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入组患者首先完成术前临床和影像学检查,评估Lenke-Silva分级,确定Ⅰ期CLIF手术节段,同时预判如行单纯后路矫形需融合节段数;Ⅰ期术后再次评估Lenke-Silva分级,将患者分为有效组(Lenke-Silva分级降低)和无效组(Lenke-Silva分级不变),根据二次评估的结果制定Ⅱ期后路手术方式。比较两组患者实际融合节段与预计行单纯后路矫形需融合节段的差值、分期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侧凸Cobb角、冠状面与矢状面影像学参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分析Lenke-Silva分级降低的影响因素。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秩和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 结果:共54例患者纳入本研究。男性8例,女性46例,年龄(68.8±5.8)岁(范围:56~77岁),术前Lenke-Silva分级:Ⅴ级26例,Ⅵ级28例。行Ⅰ期CLIF 194个节段,其中114个节段(58.8%)行前柱松解重建术(ACR),15个节段(7.7%):使用大角度融合器。Ⅰ期术后,32例患者(22例Ⅴ级、10例Ⅵ级)Lenke-Silva分级降低,纳入有效组;22例患者(4例Ⅴ级、18例Ⅵ级)Lenke-Silva分级无变化,纳入无效组。有效组中32例患者术前侧凸顶椎位置均在L 1以下,无效组中18例(81.8%,18/22)患者术前侧凸顶椎位置在L 1以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23);有效组患者椎间隙前方均无连续性骨赘,无效组中7例椎间隙前方有连续性骨赘(31.8%,7/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有效组患者Ⅰ期术中行ACR(71.2%比39.5%,χ2=20.660, P<0.01)和使用大角度融合器的节段更多(12.7%比0, P=0.001),而术后严重融合器下沉节段较少(5.9%比15.8%,χ2=4.793, P=0.029)。Ⅰ期术后,两组患者腰椎Cobb角无差异,有效组腰椎前凸角为(34.0±8.3)°,大于无效组的(25.5±9.7)°( t=3.478, P=0.001),而骨盆投射角与腰椎前凸角之差为(15.7±4.6)°,小于无效组的(20.0±10.8)°( t=-2.129, P=0.038)。有效组与无效组患者相比,Ⅱ期手术融合节段更少、上端固定椎终止于胸椎例数更少,实际融合节段较预判行单纯后路矫形所需融合节段减少更多( P值均<0.01)。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4~45个月,两组患者Ⅰ期、Ⅱ期术后和末次随访时的影像学结果和临床效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结论:Ⅰ期CLIF能降低部分严重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的Lenke-Silva分级,Ⅰ期CLIF术后Lenke-Silva分级降低可能与术前顶椎位置、椎间隙前方连续性骨赘,术中使用ACR和大角度融合器,以及术后融合器下沉程度等因素相关。Ⅱ期术前进行脊柱力线再评估,有助于融合节段的准确选择,减少手术创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术前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预测模型列线图的建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构建并验证一个简单、准确的临床列线图,用于预测个体化大肠癌患者术前淋巴结转移情况。方法:患者的临床数据来自SEER数据库,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构建预测模型。列线图的准确性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校准曲线进行评估和检验。结果:本研究入选SEER数据库中78 584例符合条件的结直肠癌(CRC)患者。淋巴结转移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诊断年龄、T分期、M分期、肿瘤分级和癌胚抗原(CEA)水平。模型显示出较好的准确性,AUC值为0.734(95% CI,0.730~0.741)。在验证队列中,该模型仍然可以达到高AUC值0.728(95% CI,0.722~0.734)。 结论:年龄、T分期、M分期、肿瘤分级和CEA水平是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据此建立的列线图可以预测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概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电离辐射遗传效应的人群流行病学研究现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亲本电离辐射暴露引起的生殖突变可能通过跨代遗传诱发子代基因组不稳定、染色体畸变、性别比改变、肿瘤易感性增加等,严重者可增加后代出生缺陷的概率,大大加重遗传性疾病的负担。迄今为止,在许多物种中都能观察到电离辐射遗传效应的存在,但缺乏人类证据。本文旨在结合国内外研究,对目前辐射遗传效应人群流行病学研究进行综述,并简要探讨遗传效应在人类中不显著的原因,为国内开展辐射遗传效应评估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胆囊癌根治性手术后教科书式结局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胆囊癌患者根治性手术后达成教科书式结局(TO)的独立影响因素,建立预测达成TO的列线图,并进行初步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上海市东方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肝胆胰外科和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胆道一科接受根治性手术的胆囊癌患者临床资料。纳入232例患者,其中男性114例,女性118例,年龄(61.0±9.8)岁。根据是否达成TO分为TO组( n=86)和非TO组( n=146)。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O的独立影响因素并建立列线图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的预测能力,一致性曲线图和Hosmer-Lemeshow检验评估列线图预测与实际达成TO的一致性。 结果:TO组胆囊癌患者术后1、3年累积生存率为86.0%、62.8%,优于非TO组46.6%、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60.74, 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T分期高( OR=0.16,95% CI:0.03~0.79, P<0.001)和颈管部胆囊癌( OR=0.14,95% CI:0.02~0.94, P=0.004)达成TO概率低,而肿瘤分化程度越高( OR=7.08,95% CI:1.34~37.56, P=0.001)越容易达成TO。ROC曲线显示预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84(95% CI:0.79~0.90),提示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一致性曲线和Hosmer-Lemeshow检验(χ 2=5.77, P=0.673)显示该模型预测TO和实际发生率一致性较好。 结论:肿瘤T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和肿瘤部位是胆囊癌患者根治性手术后达成TO的独立影响因素,以此构建的列线图模型预测达成TO的性能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列线图在肿瘤风险预测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随着肿瘤精准化治疗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列线图用于指导临床决策。目前列线图不仅可用于肿瘤发生风险概率的预测,而且还可用于肿瘤的预后评估。列线图中变量的选择、医生诊断水平的差异都会影响其预测的准确性,因此正确认识列线图的局限性,并合理有效的利用其辅助临床决策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列线图在肿瘤研究领域的进展,分别从列线图的构建及其在肿瘤发生、预后评估及其局限性等方面进行阐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肥胖人群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异常的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肥胖人群中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rinary albumin/creatinine ratio, UACR)异常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肿瘤发生风险流行病学研究(REACTION)"河南分中心2011年至2012年基线数据,筛选体重指数≥28 kg/m 2的肥胖人群,根据是否存在UACR异常,以年龄、性别一致原则1∶1匹配分为UACR正常和UACR异常组(101对)。对肥胖人群基线资料进行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限制性立方样条(RCS)分析,探究UACR异常的危险因素。 结果:与UACR正常组相比,UACR异常组饮酒人数较多,高血压患病率更高,收缩压、三酰甘油等指标升高(均 P<0.05)。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饮酒( P=0.008)、收缩压( P<0.001)、三酰甘油( P=0.049)、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 P=0.033)为肥胖人群UACR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收缩压单因素诊断效能最强(ROC曲线下面积为0.801),且与多因素联合诊断效能无显著差异。RCS分析结果显示,当收缩压处于130~158 mmHg(1 mmHg=0.133 kPa)时,随着收缩压升高,UACR异常的概率呈单调递增趋势。当收缩压不在此区间内时,UACR异常的概率无明显变化趋势。三酰甘油亚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当三酰甘油≥5.6 mmol/L时,UACR异常风险较前显著增高( P=0.029)。 结论:收缩压、三酰甘油、HOMA-IR、饮酒史是肥胖人群UACR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当收缩压≥130 mmHg或三酰甘油≥5.6 mmol/L时,UACR异常的风险显著升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