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PLC法测定僵蚕5个核苷类成分的含量及聚类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僵蚕药材中5种核苷类成分含量的方法,并比较不同来源僵蚕药材中上述成分的差异性,为僵蚕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月旭AQ-C18(250 mm × 4.6 mm,5 μm)色谱柱;以纯水-甲醇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8 mL/min;检测波长为260 nm,柱温为26 ℃;进样量为20 μL.以21批不同来源的僵蚕药材为样品,测定上述5种成分含量,并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对21批不同来源的僵蚕药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尿嘧啶、次黄嘌呤、尿苷、鸟苷及腺嘌呤分别在 1~32μg/mL(r=1.000 0)、0.3~9.6 μg/mL(r=0.999 9)、2~64 μg/mL(r=0.999 9)、5~160 μg/mL(r=0.999 8)、5~160 μg/mL(r=0.999 9)的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试验结果的RSD<3.0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86%~101.73%,RSD<3.00%.不同来源僵蚕之间5个成分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聚类分析,21批样品共聚为3类,产地样品即S1、S4、S5、S7、S8、S9聚类第Ⅰ类,市场样品聚为第Ⅱ类,产地样品S2、S3、S6聚为第Ⅲ类.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同时测定僵蚕药材中上述5种核苷类成分的含量.同一产区僵蚕质量较为稳定,含量较高,市场僵蚕来源复杂,含量较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UPLC-Q-TOF-MS和多元统计分析樟帮米泔水漂白术漂制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研究樟帮米泔水漂白术漂制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为白术漂制工艺的合理制定及炮制机制的阐释提供参考.方法 以白术生品及其5个不同漂制阶段的漂制品(第1、2阶段漂制品分别为生品用9倍量米泔水各漂12、24 h;第3~5阶段漂制品分别为生品先用9倍量米泔水漂24 h,再用9倍量清水各漂12、24、48 h,漂洗温度均为26℃)为研究对象,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PLC-Q-TOF-MS)检测其化学成分,以0.1%甲酸水溶液(A)-乙腈(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0~5 min,5%~30%B;5~14 min,30%~60%B;14~23 min,60%~70%B;23~31 min,70%~95%B;31~32 min,95%~5%B;32~35 min,5%B),柱温 40 ℃,进样量 2 μL,流速 0.3 mL·min-1;运用电喷雾离子源(ESI),在正离子模式下进行扫描并采集质谱数据,扫描范围m/z 50~1 250;利用PeakView 1.2进行数据分析,结合对照品、chemicalbook数据库及相关文献对白术生品及其5个不同漂制阶段漂制品的化学成分进行鉴定;质谱数据通过MarkerView1.2软件归一化处理后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找出差异化合物,分析差异化合物的相对含量随漂制时间不同的变化规律.结果 从白术生品及其5个不同漂制阶段漂制品中共鉴别出55个化学成分,包含白术内酯Ⅰ、Ⅱ、Ⅲ等在内的40个共有成分.其中,从白术生品、第1~5阶段漂制品中分别鉴别出了 53、47、49、49、44、46个成分.与白术生品比较,漂制过程中新增了 vitexin和dihydrosyrindine 2个成分,未检测到聚-L-组氨酸、尿苷等 9 个成分,而 9-hydroxy-7-oxo-7H-furo[3,2-g]chromen-4-ylβ-D-glucopyranoside、4-octylbenzoic acid 等 4个成分在漂制过程中呈消失-出现的变化趋势.多元统计分析筛选出18个差异化合物,其中白术内酯Ⅰ、Ⅱ、Ⅲ这3个差异化合物的相对含量随着漂制时间的延长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且都是生品中为最低,第3阶段漂制品中为最高.结论 漂制辅料(清水和米泔水)和漂制时间是白术漂制过程中化学成分产生动态变化的主要原因.漂白术饮片若以白术内酯Ⅰ、Ⅱ、Ⅲ为指标性成分和药效成分,则白术合理的漂制工艺为:白术生品先用9倍量米泔水漂24 h,再用9倍量清水漂12 h.该实验可为樟帮特色米泔水漂白术炮制科学内涵的阐释提供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机器人辅助腔镜术中二氧化碳气体肺栓塞患者抢救护理预案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机器人手术系统以高清的3D手术视野、灵活的机械臂、滤过术者手部震颤等优势,实现了外科手术的精准化、微创化,将微创手术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1]。中国2006年引进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随着医生的经验积累和技术提高,目前其已广泛应用于各个外科领域[2],特别是泌尿外科,已逐步成为常用术式[3]。腔镜手术通过二氧化碳气体建立人工气腹获取手术视野和操作环境。二氧化碳气体肺栓塞是指人工气腹建立过程中或气腹状态下,大量二氧化碳气体快速经静脉破损口吸收进入血液循环,阻塞肺动脉引起肺循环和右心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4]。腔镜手术中二氧化碳气体栓塞发生率小于0.6%,但一旦发生,病程进展迅速,病死率高达28%[5]。机器人术中为保障狭小空间的操作视野,气腹压力及流速设定往往高于腔镜手术,增加了二氧化碳气体栓塞发生率。因此,尽早识别、防止大量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循环系统,及时给予呼吸和循环支持是改善腔镜术中二氧化碳气体肺栓塞预后的关键。虽然国内外已发布众多急性肺栓塞诊断与多学科团队救治共识和指南[4,6,7,8,9],但多针对肺血栓栓塞症,并不完全适用于腔镜术中二氧化碳气体肺栓塞救治,临床实践中亟需系统性、整体化的腔镜术中二氧化碳气体肺栓塞救治预案进行指导。本研究在总结既往腔镜术中二氧化碳气体肺栓塞患者抢救护理经验及借鉴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构建了机器人辅助腔镜术中二氧化碳气体肺栓塞患者抢救护理预案,现报告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对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前列腺症状及性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TUPKRP)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前列腺症状及性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 2020 年 1 月—2023 年 1 月盐城市大丰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 82 例有手术指征的BP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TURP组[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治疗]与TUPKRP组(TUPKRP治疗),各 41 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并发症、前列腺症状[残余尿量(PVR)、最大尿流速(Qmax)、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评分]、性能力[国际勃起功能简表指数-5(IIEF-5)评分].结果:TUPKRP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TURP组,术中出血量少于TURP组,切除组织重量高于TUR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导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UPKRP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TUR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6 个月,TUPKRP组PVR、IPSS评分均低于TURP组,Qmax、IIEF-5 评分均高于TUR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UPKRP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更多切除前列腺增生组织等优势,有利于改善BPH患者前列腺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性能力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来曲唑联合尿促性素对难治性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妊娠率及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来曲唑联合尿促性素(HMG)对难治性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妊娠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金华宏玥妇女儿童医院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难治性PCOS患者102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1例。两组前期治疗方案相同,后期促排卵治疗方案中,对照组给予HMG,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来曲唑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的性激素[促卵泡生成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 2)、睾酮(T)]、卵泡周围动脉相关血流动力学指标[舒张末期流速(EDV)、收缩期峰值流速(PSV)、搏动指数(PI)]、子宫内膜厚度及分型,并记录其治疗周期内排卵率、妊娠率及随访6个月的妊娠结局。 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FSH、LH、E 2、T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且观察组FSH[(1.85±0.45)U/L]、LH[(9.86±1.47)U/L]、E 2[(81.25±10.47)pmol/L]、T[(1.75±0.26)nmol/L]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3.12±1.47)U/L、(12.58±2.14)U/L、(109.25±27.14)pmol/L、(3.58±0.76)nmol/L]( t=5.90、7.48、6.87、16.27,均 P < 0.001);两组患者EDV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均 P < 0.05),且观察组[(3.12±1.42)cm/s]明显低于对照组[(5.14±1.89)cm/s]( t=21.14, P < 0.001);两组PSV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上升(均 P < 0.05),且观察组[(13.36±2.01)cm/s]明显高于对照组[(10.24±2.47)cm/s]( t=4.21, P < 0.001);两组PI水平较治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治疗后,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9.09±1.58)mm]明显高于对照组[(8.41±1.42)mm]( t=2.28, P < 0.05),排卵率[88.24%(45/51)]明显高于对照组[70.59%(36/51)](χ 2=4.85, P < 0.05),两组子宫内膜类型、生化妊娠、临床妊娠率、流产及早产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 结论:来曲唑联合HMG治疗难治性PCOS效果理想,在改善患者性激素水平的同时恢复卵巢基质血流动力学状态,还可提高排卵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神经电生理监测引导下脊髓电刺激植入术治疗糖尿病高危足患者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神经电生理监测下全麻一次性脊髓电刺激器植入术治疗糖尿病高危足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于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外科九病区行脊髓电刺激植入术的7例糖尿病高危足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在"C"型臂X线引导和神经电生理监测下进行,全麻一次性植入脊髓电刺激器。比较患者术前与术后下肢动脉直径和峰值流速、下肢皮肤温度(小腿皮温、足部皮温)、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持续行动距离、血糖水平及足趾创面情况。结果:共纳入7例糖尿病高危足患者。患者术后双下肢股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和足背动脉直径、峰值流速均较术前明显改善。7例患者术前均存在不同程度下肢疼痛感,术后VAS评分明显下降(分:1.1±0.9比6.8±3.4),疼痛明显缓解,且小腿皮温和足部皮温均较术前明显升高〔小腿皮温(℃):33.3±0.9比30.9±0.7,足部皮温(℃):31.4±0.8比29.1±0.6〕,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均较术前明显降低〔空腹血糖(mmol/L):7.6±1.4比10.5±1.2,餐后血糖(mmol/L):9.3±2.3比13.5±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全部7例患者术后下肢活动较术前明显改善,其中1例术前需轮椅出行、1例术前存在间歇性跛行,术后2周患者均恢复正常行走。7例患者中,2例患者术前糖尿病足伤口溃烂,长期不能愈合,术后1个月患者足部伤口周围血运恢复,加速愈合,伤口周围干燥、结痂,愈合良好。 结论:对不耐受糖尿病周围神经痛及局麻脊髓电刺激测试的糖尿病高危足患者进行神经电生理监测下全麻一次性植入脊髓电刺激器,能够有效缓解周围神经痛和其他糖尿病足相关症状,改善下肢血流供应,并降低足趾截肢风险。临床实践证实该技术方法有效性,尤其对于糖尿病高危足患者早期治疗效果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益气活血通脉汤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价益气活血通脉汤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7年3月-2019年3月泰州市中医院80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9例和研究组41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注射前列地尔注射液与口服西洛他唑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益气活血通脉汤。2组均治疗1个月。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 FPG)、2 hPG,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TNF-α、IL-1及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采用黏度计检测血浆黏度及全血黏度,采用微量热沉法测定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采用Wintrobe法测定ESR。以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定足背动脉和股浅动脉的血管内径、血流量和峰值流速,记录不良反应,评价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0.2%(37/41)、对照组为71.8%(28/3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466, P=0.035)。治疗后,研究组FPG、2 hPG、TNF-α、IL-1、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6.113、4.180、7.655、2.825、2.534, P<0.01或 P<0.05);血浆黏度、全血黏度、Fib、ESR均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5.649、9.894、15.280、3.455, P值均<0.01)。治疗后,研究组股浅动脉、足背动脉的血管内径( t值分别为4.184、4.415)及血流量( t值分别为2.253、7.859)均高于对照组( P<0.01或 P<0.05),峰值流速均低于对照组( t=6.346、6.427, P值均<0.01)。 结论:益气活血通脉汤结合西医常规疗法可有效改善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血糖水平及血液高凝状态,升高股浅动脉、足背动脉的血管内径及血流量,降低峰值流速,提高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蛋白结合尿毒症毒素清除动力学模型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通过构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蛋白结合尿毒症毒素(protein-bound uremic toxins,PBUTs)的透析清除动力学模型,评估向透析液中添加不同吸附能力的吸附剂对PBUTs清除率的影响,并且运用此模型预测吸附剂的吸附效能。方法:该研究将血浆流速( Qp)、透析液流速( Qd)、PBUTs血浆游离分数( f1)、PBUTs透析液游离分数( f2)、透析器传质系数( K)和透析膜表面积( A)的参数综合,通过透析过程的质量平衡方程和菲克第一定律(Fick's first law)构建透析器中的PBUTs吸附清除的动力学数学模型,并运用此模型评估不同PBUTs清除率与透析器参数和吸附剂吸附能力的变化关系。 结果:该研究的PBUTs吸附清除的动力学数学模型:PBUTs清除率(CL)= Qp1-f1-f2γφf1-f2γ,γ=QpQd,φ=eKAf1Qp-f2Qd。应用该模型对硫酸吲哚酚(indoxyl sulfate,IS)和对甲酚硫酸盐(p-cresol sulfate,pCS)透析过程的透析参数分析发现,PBUTs清除率随其在血浆中与白蛋白结合能力降低、透析器中血浆流速升高、透析液流速升高、透析器传质能力增强、透析膜表面积增大及透析液中吸附剂的吸附能力增强而升高,并且升高趋势在应用吸附剂后尤为明显;进一步分析透析液流速和透析液中吸附剂吸附能力发现,透析液流速升高可以弥补透析液中吸附剂吸附能力的差异,在透析液流速趋于无限情况下,透析液中吸附剂的吸附能力对PBUTs清除率没有影响。 结论:在透析过程中向透析液中添加PBUTs吸附剂能够明显提高PBUTs的透析清除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硫酸镁联合拉贝洛尔治疗重度子痫前期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硫酸镁联合拉贝洛尔治疗重度子痫前期疗效及对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ICAM-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妊娠相关血清蛋白A(PAPP-A)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金华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3例)及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硫酸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拉贝洛尔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测定24 h动态血压、尿蛋白定量及脐动脉血流动力学,检测血清sICAM-1、VEGF、PAPP-A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平均动脉压、24 h尿蛋白定量均降低,治疗后观察组平均动脉压[(116.45±9.63)mmHg比(120.74±9.48)mmHg]及24 h尿蛋白定量[(1.85±0.52)g比(2.33±0.75)g]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069、3.436,均 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脐动脉阻力指数(RI)值及观察组收缩期最大流速/舒张末期最大流速(S/D)、RI值均显著降低(均 P<0.05),治疗后观察组S/D值显著低于对照组[(2.80±0.50)比(3.01±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034, P<0.05)。治疗后两组sICAM-1、PAPP-A均显著降低(均 P<0.05),VEGF水平升高( P<0.05),观察组sICAM-1[(548.52±102.74)mg/L比(647.52±124.15)mg/L]、PAPP-A[(111.74±28.52)U/L比(134.24±35.96)U/L]均低于对照组,VEGF[(32.12±7.45)ng/L比(28.17±6.23)ng/L]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4.009、3.200、2.659,均 P<0.05)。两组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硫酸镁联合拉贝洛尔对重度子痫前期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改善脐动脉血流动力学,其机制可能与其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抗体介导的小鼠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模型的构建与改良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构建并改良同种异体小鼠肾移植急性抗体介导排斥反应(ABMR)模型。方法:选用雄性6~8周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全错配的C57BL/6和BALB/c小鼠各31只(南京医科大学医药实验动物中心),分别作为供受体。采用简单随机分组分为以下4组,ABMR组(10只):行C57BL/6 H2b→BALB/c H2d小鼠全层皮肤移植术预致敏后5 d,采用肾动脉带瓣Patch的端侧吻合法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C57BL/6 H2b→BALB/c H2d);细胞介导排斥反应(TCMR)组(5只):采用肾动脉带瓣Patch的端侧吻合法行C57BL/6 H2b→BALB/c H2d肾移植术;同基因对照(SYN)组(5只):采用肾动脉带瓣Patch的端侧吻合法行BALB/c H2d→BALB/c H2d肾移植术;皮肤移植(ST)组(5只):仅行C57BL/6 H2b→BALB/c H2d小鼠全层皮肤移植术。记录受体存活时间;使用小动物B型多普勒超声系统测量小鼠移植肾血流速度及血流分布。在肾移植术后3、5、7 d行移植肾病理染色以及Banff诊断,并检测小鼠移植肾组织CD4 + T细胞、补体片段C3d沉积、外周血内IgG类供体特异性抗体(DSA)、血清肌酐(Cr)及血尿素氮(BUN)水平。组间均数比较使用 t检验、非参数检验,并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SYN组与TCMR组小鼠术后5 d均存活,而ABMR组小鼠术后5 d存活率为66.7%,生存状况远低于SYN组及TCMR组( χ2=17.02, P<0.05)。在肾移植术后5 d,ABMR组血清Cr高于TCMR组、SYN组和ST组[(233.70±22.13) μmol/L比(68.06±11.10)、(20.08±2.42)、(20.92±2.27) μmol/L( F=325.5, P<0.01];此外,ABMR组血清BUN也高于TCMR组、SYN组和ST组[(120.20±13.46) μmol/L比(24.12±3.68)、(20.48±5.39)、(17.00±2.55) μmol/L, F=216.4, P<0.01]。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SYN组小鼠移植肾术后7 d移植肾血流分布及肾动脉收缩期最大流速与正常BALB/c小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73.40±6.44) mm/s比(387.90±6.90) mm/s, t=2.674, P>0.05]。与SYN组比较,ABMR组病理结果显示术后第3、5、7天时病理损伤逐渐加重,以术后第5天时最为典型。在肾移植术后第5天时,TCMR组移植肾CD4 +T细胞浸润数量高于ABMR组(20 310±5 079比131 083±8 994, t=18.580, P<0.01),且TCMR组外周血内IgG类DSA低于ABMR组(426.9±37.4比900.2±30.0, F=828.3, P<0.01),根据Banff标准符合ABMR诊断。 结论:通过改进皮肤移植预致敏和血管吻合方法,成功改良并鉴定同种异体小鼠肾移植ABMR模型,并使用C57BL/6 H2b、BALB/c H2d小鼠作为供受者,便于后续基因敲除动物实验的开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