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妊娠和产褥期脓毒症早期识别和处理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是产科急症,其早期识别、进入重症医学科前的紧急干预和产科处理是产科医生需要重视及关注的临床问题。妊娠和产褥期生理性变化使得脓毒症临床特征不易被识别。对于可能的脓毒症,可使用简单的床边筛查工具进行早期识别。如果脓毒症筛查呈阳性,怀疑或存在感染证据时,无论是否发热,需进一步评估器官损伤的证据进行脓毒症诊断。识别脓毒症后的1 h内启动集束化治疗:疑似或确诊脓毒症的孕产妇,应尽早进行细菌培养(血液、尿液、呼吸道及其他部位体液)和血清乳酸水平测定;最好在1 h内给予经验性广谱抗生素治疗;建议在脓毒症并发低血压或器官灌注不足时尽早给予1~2 L晶体溶液进行液体复苏;尽管进行了液体复苏,但仍伴有持续低血压和/或灌注不足,建议使用血管升压药物以维持平均动脉压≥65 mmHg(1 mmHg=0.133 kPa),去甲肾上腺素作为一线药物。当怀疑或确诊脓毒症时,应积极寻找感染病灶,有效控制感染源。不建议仅以脓毒症为唯一指征而立即终止妊娠,终止妊娠应依据产科指征,根据孕周、母体及胎儿情况进行个体化综合考虑。若明确存在宫内感染,应立即终止妊娠。剖宫产通常需要全身麻醉;施行椎管内麻醉是相对禁忌。妊娠和产褥期脓毒症的诊疗应在遵循指南基础上实施个体化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尿液的脂阿拉伯甘露聚糖抗原检测对肺结核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尿液的脂阿拉伯甘露聚糖(LAM)抗原检测方法对肺结核患者的诊断价值,为尿液LAM抗原试剂盒在中国地区的推广提供依据。方法:2023年3—5月,前瞻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诊治肺部疾病患者228例[男134例,女94例,年龄20~82(44.8±16.7)岁],其中肺结核患者143例,非结核病患者85例。收集所有患者的痰标本和尿液,进行传统病原学检测和尿液LAM抗原检测,分析各检测阳性组合的筛查结果,并通过卡方检验等统计学方法对结果进行进一步分析。结果:尿液LAM试剂盒的检测敏感度为46.2%(95% CI:37.9%~54.7%),检测特异度为96.5%(95% CI:89.3%~99.1%),总体符合率为64.9%。联合应用尿液LAM抗原检测和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Xpert)两种方法检测阳性样本的检出率(60.8%,87/143)高于单独应用Xpert检测阳性样本的检出率(49.7%,71/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风险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尿液LAM抗原检测结果阴性的风险随着细菌载量的降低而增加。 结论:尿液LAM抗原检测方法特异度高,与传统病原学联用可有效提高检出率。尿液LAM抗原检测法仍具有受细菌载量影响和区分非结核分枝杆菌样本能力不强等局限性,需进一步试验验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尿液有形成分在诊治肾脏疾病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肾脏是人体最重要的代谢器官之一,在调节水盐代谢、酸碱平衡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尿液是肾脏代谢产物,尿液有形成分检测可以帮助对急性肾损伤、狼疮肾炎、急性间质性肾炎等疾病作出早期筛查和诊断,并且可以指导后期治疗及预后。中国乃至全世界目前都在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群易受疾病侵袭,其尿液细胞特点尤其值得探索和研究。但目前相关研究较少,未来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和技术支持。本文主要综述了尿液有形成分在肾脏疾病中的诊断、治疗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男男性行为人群血液与尿液快速HIV-1抗体检测效力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比较HIV-1抗体血液与尿液快速检测试剂在男男性行为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中的检测性能,探讨北京市艾滋病防控的适宜技术。方法:在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门诊招募MSM,使用Alere Determine HIV-1/2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2型抗体诊断试剂盒(胶体硒法,A试剂盒)、万泰生物HIV-1尿液抗体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B试剂盒)和上海英旻泰公司(IMT)HIV-1/2免疫印迹试剂盒(Western blot,WB法,C试剂盒)分别进行检测。统计分析HIV-1抗体血液与尿液快速检测试剂在MSM中的敏感性、特异性,比较与WB检测结果的一致率。结果:874例MSM中HIV抗体阳性447例(51.14%),阴性427例。A试剂盒漏检1例阳性病例,B试剂盒漏检23例阳性病例,A试剂盒的检出率高于B试剂盒。以C试剂盒为参照,A和B试剂盒的检测敏感性分别为99.78%和94.85%,特异性均为100%,总体符合率分别为99.89%( Kappa=0.998)、97.37%( Kappa=0.947)。 结论:尿液快速检测试剂敏感性不如血液,但是采样方便、安全性高、可及性强,更适合自我检测,建议在MSM中推广尿液快速检测用于HIV-1抗体筛查检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三种尿液检测方法在产妇尿液白细胞检测中的准确性比较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比较尿沉渣法、尿干化学法与尿沉渣联合尿干化学法在产妇尿液白细胞检测中的准确性。方法:采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本院妇产科分娩的220例产妇尿液样本,分别采用尿沉渣法、尿干化学法、尿沉渣法联合尿干化学法进行检测,以尿液镜检法为标准,对比三种方法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结果:220例产妇尿液样本中尿液白细胞阳性52例、阴性168例,尿沉渣法联合尿干化学法符合率为95%(209/220),尿沉渣法符合率为83.18%(183/220),尿干化学法符合率为70.91%(156/2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尿沉渣法联合尿干化学法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90%、96.36%、89.29%、96.95%,尿沉渣法分别为71.18%、87.58%、67.74%、89.24%,尿干化学法分别为59.62%、74.40%、41.89%、85.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产妇尿液白细胞检测中尿沉渣法具有一定假阳性,而尿干化学法具有一定的假阴性,二者联合有助于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是一种有效的产褥期感染筛查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阿尔茨海默病实验室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阿尔茨海默病(AD)是失智型神经退行性疾病,在老龄人口中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预后不良,因此AD的早期诊断技术亟待提升。从神经心理评估、神经影像技术和生物标志物检测等分类诊断领域入手,具体介绍了简易智能状态量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记忆与执行功能筛查量表、结构性MRI、功能性MRI、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基于MRI的人工智能分析以及β淀粉样蛋白(Aβ)、同型半胱氨酸、S100B蛋白、Aβ 42、tau蛋白、尿液AD相关神经丝蛋白(AD7c-NTP)和视网膜Aβ斑含量测定等检测技术的临床应用特点,阐述了各自局限性,总结了技术的发展趋势。AD早期诊断体系的构建,需区分不同痴呆类型,并基于多模态诊断技术综合运用,方能提高筛查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学龄后儿童肾移植后BK多瘤病毒感染的影响因素及其预测模型构建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影响儿童肾移植术后BK多瘤病毒(BKPyV)感染的相关因素,并构建儿童肾移植术后BKPyV感染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22年3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同种异体肾移植的332例儿童受者的临床资料。依据BKPyV载量水平,分析不同时间点淋巴细胞的动态变化过程。应用Cox回归模型分析筛查BKPyV感染的相关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预测感染模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332例患儿中,男215例,女117例;移植年龄(12.2±3.9)岁;学龄前(1~5岁)37例,学龄后(6~18岁)295例。对224例患儿尿液与30例患儿血液样本的BKPyV载量检测结果显示,学龄前BKPyV尿症9例,BKPyV血症3例;学龄后BKPyV尿症76例,BKPyV血症14例。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较高体质指数( HR=1.105,95% CI:1.020~1.197)、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应用( HR=2.196,95% CI:1.335~3.613)、较高他克莫司浓度( HR=2.484,95% CI:1.298~4.753)、较高自然杀伤(NK)细胞计数( HR=1.193,95% CI:1.009~1.411)、较高CD14 ++CD16 -细胞计数( HR=1.096,95% CI:1.024~1.173)是学龄后儿童BKPyV尿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 HR=4.993,95% CI:1.555~16.038)、急性排斥反应( HR=6.021,95% CI:1.930~18.787)、较高CD14 ++CD16 -细胞计数( HR=1.227,95% CI:1.081~1.392)是学龄后儿童BKPyV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联合体质指数、免疫诱导用药、他克莫司浓度、NK细胞计数、CD14 ++CD16 -细胞计数预测学龄后儿童肾移植术后0.5、1、2、5年BKPyV尿症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12(95% CI:0.626~0.798)、0.708(95% CI:0.612~0.804)、0.754(95% CI:0.668~0.840)和0.767(95% CI:0.685~0.849),预测模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4.9%、61.4%、61.6%、55.8%和70.9%、72.4%、76.0%、84.0%。联合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急性排斥反应、CD14 ++CD16 -细胞计数预测学龄后儿童肾移植术后0.5、1、2、5年BKPyV血症发生的AUC分别为0.791(95% CI:0.631~0.951)、0.744(95% CI:0.547~0.936)、0.786(95% CI:0.629~0.946)和0.812(95% CI:0.672~0.948),预测模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6.1%、67.1%、75.0%、77.9%和88.9%、89.0%、89.9%、88.0%。 结论:术后CD14 ++CD16 -细胞水平可作为学龄后儿童肾移植后BKPyV感染的预测因子。联合体质指数、免疫诱导用药、他克莫司浓度、NK细胞计数、CD14 ++CD16 -细胞计数可预测学龄后儿童肾移植术后BKPyV尿症发生;联合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急性排斥反应、CD14 ++CD16 -细胞计数可预测学龄后儿童肾移植术后BKPyV血症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串联质谱法检测24 h尿醛固酮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尿醛固酮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诊断性能评价。选取2019年1月到10月间符合入组标准的住院患者413例,其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患者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53例。测定立位2 h血浆醛固酮浓度(PAC)及肾素浓度(DRC),留取24 h尿液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检测尿醛固酮。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尿醛固酮及尿醛固酮与肾素浓度比值(UADRR)在筛查PA中的价值,并与血浆醛固酮肾素浓度比值(ADRR)筛查PA的结果进行比较,同时考察尿钠大于200 mmol/24 h、老年患者或低血钾患者中尿醛固酮在筛查PA中的应用价值。结果:LC-MS/MS检测尿醛固酮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25(95 %CI 0.679~0.767),最佳切点为7.13 μg/24 h,低于ADRR的ROC曲线下面积(0.958, 95 %CI 0.934~0.975)。UADRR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47(95 %CI 0.920~0.966),最佳切点为1.11(μg/24 h)/(μIU/ml),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7%和89.0%,与ADRR无统计学差异。当24 h尿钠含量大于200 mmol时,尿醛固酮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4(95 %CI 0.730~0.910),最佳切点值为9.31 μg/24 h,该切点下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9%和68.7%。对于60岁以上老年患者,尿醛固酮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0(95 %CI 0.770~0.925),最佳切点值为6.91 μg/24 h,该切点下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6%和81.3%。当入院血钾水平小于3.50 mmol/L时,尿醛固酮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22(95 %CI 0.684~0.917),最佳切点值为10.63 μg/24 h,该切点下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7%和66.7%。 结论:LC-MS/MS检测尿醛固酮可为临床筛查PA提供参考,且在24 h尿钠大于200 mmol、老年患者或低血钾患者中筛查性能更优,若联合肾素浓度检测可提供与ADRR相当的筛查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UF-50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在尿液结晶检测中的应用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UF-50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简称UF-5000)对尿液的结晶标记参数和人工镜检结果,评价UF-5000检测尿液结晶的性能。方法:收集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广东省人民医院2021年9月至2021年11月收治的1 046例患者的晨尿,采用UF-5000对尿液样本进行检测,并采用人工镜检对结晶和其他有形成分进行观察。结果:UF-5000的结晶检测阳性率低于人工镜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37%(98/1 046) vs.12.91%(135/1 046), P<0.05]。以人工镜检结果为标准,UF-5000检测尿液结晶的灵敏度为68.89%,特异度为99.45%,阳性预测值为94.90%,阴性预测值为95.57%。 结论:UF-5000检测尿液结晶具有较好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可为尿液结晶筛查提供很大的帮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尿液游离型及分馏儿茶酚胺代谢产物对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价值评估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建立尿液游离型和分馏型儿茶酚胺代谢产物(包括甲氧基肾上腺素MN、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NMN,统称MNs)临床界值并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诊断效能评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对180例非嗜铬细胞瘤患者及54例嗜铬细胞瘤(PCC)患者尿液游离型和分馏型MNs分别进行检测,基于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建立不同形式MNs临床界值(cut-off值),评估并比较游离型、分馏型、总MNs诊断效能。结果:(1)游离型MN(f-MN)和NMN(f-NMN)的cut-off值分别为48.7 μg/24 h和52.3 μg/24 h,分馏型MN(t-MN)和NMN(t-NMN)的cut-off值分别为224.9 μg/24 h和664 μg/24 h,总游离MNs(total f-MNs)和总分馏MNs(total t-MNs)的cut-off值分别为126 μg/24 h和1070 μg/24 h。(2)f-MN与t-MN( r=0.976, P<0.001)、f-NMN与t-NMN( r=0.940, P<0.001)相关性均较好。f-MN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低于t-MN(0.579<0.730, P<0.01),敏感度较t-MN略差(37.01%< 51.85%, P=0.036),而两者特异度相当(99.44%>96.67%, P>0.05)。f-NMN与t-NMN敏感度(90.74%< 92.59%, P>0.05)、特异度(97.78%<98.89%, P>0.05)及AUC(0.944<0.959, 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N与NMN联合诊断价值较MN高(游离型:0.932>0.579,分馏型:0.960>0.730),与NMN相当。 结论:尿游离型NMN或总MNs对PCC诊断性能与分馏型基本相当,可满足临床需求,且影响因素较少,未来可能作为PCC筛查的替代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