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结节性硬化症不同类型皮质结节的致痫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利用立体定向脑电图(SEEG)对结节性硬化症(TSC)患儿不同类型脑皮质结节进行记录及皮质电刺激,探讨其致痫性的不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22年9月在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癫痫中心进行药物难治性癫痫术前评估的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龄(5.5±3.4)岁]局灶性癫痫起始的TSC患儿的SEEG及皮质电刺激资料。根据头颅3.0T磁共振成像(3T-MRI)及CT结果,将患儿脑皮质结节进行分型,分析不同类型结节出现SEEG记录的电-临床发作、电发作及皮质电刺激诱发发作的情况,采用 Fisher′ s精确检验比较不同类型结节之间致痫结节率和电刺激发作阳性率的差异。 结果:50例SEEG局灶起始的TSC患儿共探查303个皮质结节。结节分为6型:Type A~Type E及类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CD-like)型,其中Type E为国际上首次提出。303个皮质结节中,7个出现电发作,57个出现电-临床发作,共有致痫结节64个(21.1%)。不同类型结节致痫结节率Type A~Type E分别为3.6%、1.4%、19.0%、77.8%、77.5%,FCD-like为90.0%。 Fisher′ s精确检验并经Bonferroni法校正两两比较( P<0.003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ype A、Type B、Type C类型结节致痫结节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ype A、Type B、Type C分别与Type D、Type E、FCD-like类型结节致痫结节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ype D、Type E和FCD-like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6个(11.9%)皮质结节出现电刺激诱发发作,Type A~Type E类型结节电刺激发作阳性率分别为:0.7%、1.4%、4.8%、44.4%、45.0%,FCD-like型为70.0%。Type A、Type B分别与Type D、Type E、FCD-like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ype C与Type E、FCD-like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余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本研究提出了新的TSC脑皮质结节分型,其中Type E型为国际上首次提出。SEEG记录证实不同类型皮质结节的致痫性存在较大差异,Type D、Type E及FCD-like型具有更高致痫性,这对TSC癫痫外科术前评估及SEEG电极的置入策略具有重要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难定位"难治性癫痫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难定位原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总结"难定位"难治性癫痫患者的临床病理类型特点,并探讨其较难定位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经侵袭性颅内脑电图(iEEG)监测后行致痫灶切除的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难定位"难治性癫痫患者的临床病理类型特点及病变脑叶,根据Engel分级评估患者预后,使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皮质发育不良(MCD)相关"难定位"难治性癫痫的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58例中,MCD 47例[轻微皮质发育不良(mMCD)12例,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CD)35例],其他11例;MCD中,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现术前磁共振阳性、致痫灶完全切除的患者预后更佳( 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致痫灶完全切除是影响MCD术后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 P=0.013,Wald χ 2=6.149,95 %CI 0.07~0.56);MCD中,18例为单脑叶病变,29例为多脑叶病变,两组在疗效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511)。 结论:MCD尤其是FCD是"难定位"难治性癫痫的主要病理类型;多脑叶病理改变尤其是多脑叶MCD是导致"难定位"难治性癫痫较难定位致痫灶的主要原因,而通过有效使用iEEG精确定位致痫灶及功能区可使多数该类患者在致痫灶切除术后获得满意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儿童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Ⅱ型病例脑组织中阳离子-氯离子共转运体(NKCC1/KCC2)的表达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儿童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CD)Ⅱ型病例的脑病灶中形态异常神经元(dysmorphic neuron)和气球细胞(balloon cell)的阳离子-氯离子共转运体(NKCC1/KCC2)的表达情况,提示可能存在的癫痫发生的形态学基础。方法:收集2017年2月至2019年12月在北京市海淀医院(8例)及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12例)癫痫手术后石蜡包埋的脑组织,选择患者年龄在14岁以下的诊断为FCDⅡa型10例、FCD Ⅱb型1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双染的方法,检测1型Na-K-2Cl共转运体(NKCC1)、2型K-Cl协同转运体(KCC2)在FCDⅡa型、FCDⅡb型中的表达情况。对NKCC1在FCDⅡa型的形态异常神经元和正常神经元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平均吸光度( IA)值。 结果:(1)正常大脑皮质神经元细胞质表达NKCC1,细胞膜表达KCC2;(2)在FCDⅡa型的形态异常神经元中,NKCC1表达量增加,与正常神经元表达比较 I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7.618, P<0.01)。KCC2在形态异常神经元异常表达为细胞质阳性。(3)在FCDⅡb型中NKCC1/KCC2在形态异常神经元的表达与FCDⅡa型相同。气球细胞中NKCC1异常表达为阴性或少许稀疏细胞膜着色,KCC2异常表达为阴性。 结论:形态异常神经元及气球细胞中NKCC1/KCC2的表达模式与成熟神经元表达模式完全不同,其蛋白表达变化可能影响到神经元跨膜氯离子流,从而影响了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的作用,导致神经元兴奋性增加,这个过程可能与临床癫痫症状发生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磁共振引导激光间质热疗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痫的手术策略及疗效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磁共振引导激光间质热疗(MRgLITT)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痫的手术策略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经MRgLITT治疗的15例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变包括颅内肿瘤2例、下丘脑错构瘤2例、海马硬化4例、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3例、灰质异位症2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畸形1例和双侧枕叶软化(行胼胝体切开术)1例。患者术前均经多学科评估。术后评价指标包括消融体积比率、消融有效率以及术后3个月的癫痫无发作率、癫痫发作降低率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结果:15例患者的MRgLITT治疗均顺利完成。计划消融体积为785.4~10 716.0 mm 3,实际消融体积为851.4~14 717.8 mm 3,消融体积比率为91.2%~98.1%,消融有效率为100%,消融时间为136~6 345 s。其中2例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均为轻度出血,后期恢复良好。15例患者术后的住院时间为3~6 d。15例患者术后3个月的随访结果显示,8例无癫痫发作,3例癫痫发作减少>50%,3例癫痫发作减少<50%,1例癫痫发作无变化。 结论:临床应用MRgLITT应严格筛选适应证,术中通过结合立体定向、实时温度监测等技术,以及合理规划光纤路径和毁损范围,可安全、有效地毁损致痫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致痫灶切除术治疗辅助运动区癫痫的初步观察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初步观察致痫灶切除术治疗辅助运动区(SMA)癫痫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功能神经外科收治的9例SMA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9例患者均经立体脑电图证实发作起源于SMA,且行致痫灶切除术。所有患者分别于术后住院期间每日进行肢体肌力、肌张力和语言功能(理解、阅读、复述等)的检查。术后1、3、6、12及24个月对患者进行门诊随访,行脑电图检查,根据改良Engel分级标准评估术后疗效。结果:9例患者中,5例行左侧致痫灶切除术,4例行右侧致痫灶切除术,切除范围均包含同侧SMA。术后病理学结果均为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术后8例患者癫痫发作完全消失,1例偶有愣神;9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活动障碍,术后1个月均恢复至正常;4例出现语言功能障碍,其中1例于术后7 d恢复,3例于术后1个月恢复正常。9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3年(1~5年)。至末次随访,改良Engel分级Ⅰa级8例,Ⅰb级1例。结论:初步观察发现,采用致痫灶切除术治疗癫痫起源于SMA的患者,远期疗效好,虽然术后常出现SMA综合征,但均在术后1个月内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形态学分析测定程序在儿童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Ⅱ型病灶影像检出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形态学分析测定程序(MAP)在提高儿童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CD)Ⅱ型病灶影像检出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20年6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42例术后EngelⅠ级的FCDⅡ型癫痫患儿为研究对象,应用MAP对患儿术前MRI数据进行分析,比较MAP阳性组与阴性组间一般资料的差异、MRI和MAP中病灶检出率的差异以及MAP真阳性和假阳性(依据术后CT资料判读)与发作间期PET低代谢阳性一致率的差异。结果:本组42例患儿中,致痫区MAP阳性28例,阴性14例。MAP阳性组与阴性组患儿在性别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MAP中病灶检出率(28/42)与MRI中病灶检出率(19/42)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MAP真阳性与发作间期PET低代谢阳性一致率(40/43)和MAP假阳性与发作间期PET低代谢阳性一致率(4/33)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MAP可有效提高儿童FCDⅡ型病灶的影像检出率,PET有助于MAP假阳性的判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儿童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Ⅱ型临床预测量表的构建及验证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在儿童皮质发育畸形(MCD)疾病谱中构建预测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CD) Ⅱ型的临床预测量表。方法:横断面研究。纳入2014年1月至2019年6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童癫痫中心接受手术治疗,且术后病理诊断为MCD的患儿,采用随机数编号,将其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在训练集中分析临床、电生理及影像数据,通过逻辑回归模型筛选出能够预测FCD Ⅱ型的变量,并构建评分量表,在验证集中对评分量表的诊断效能进行验证,确定最佳截断值,并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共纳入381例患儿,其中训练集260例,验证集121例。在训练集中使用逻辑回归模型确定了5个与FCD Ⅱ型显著相关的独立影响因素:(1)癫痫发作起病年龄(<24个月);(2)额叶受累;(3)癫痫性痉挛发作;(4)癫痫家族史;(5)海马萎缩±信号改变。使用这5个变量构建FCD Ⅱ型预测量表,并在验证集中进行验证,曲线下面积为0.732。预测量表的最佳截断值为1分,约登指数为0.384,量表的阳性预测值为0.836,阴性预测值为0.500。病理诊断和FCD Ⅱ型预测量表对于FCD Ⅱ型的诊断一致性尚可(Kappa值为0.351),且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cNemar检验 P=0.065)。 结论:FCD Ⅱ型预测量表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应用此量表术前对MCD患者的病理类型进行预测,可以帮助医师选择合适的手术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立体脑电图引导的射频热凝术治疗儿童药物难治性癫痫的疗效(附71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立体脑电图(SEEG)引导的射频热凝术(RF-TC)治疗儿童药物难治性癫痫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癫痫中心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71例药物难治性癫痫患儿的临床资料。发作类型为局灶性发作伴或不伴泛化62例,局灶性发作合并癫痫性痉挛6例,局灶性发作合并肌阵挛发作2例,单纯癫痫性痉挛1例。影像学表现为皮质发育畸形27例,海马硬化9例,发育性或低级别肿瘤8例,脑软化灶5例,合并2种类型病变5例,头颅MRI阴性17例。所有患儿均接受SEEG引导的RF-TC治疗。通过门诊复诊及电话随访评估患儿的癫痫发作情况,并采用单因素分析法探讨手术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71例患儿植入颅内电极5~14根/例。8例患儿行RF-TC后出现一过性神经功能损伤。69例随访(1.2±0.5)年(0.5~2.5年),2例失随访。末次随访时,45例(65.2%)无发作,24例仍有癫痫发作,其中18例(26.1%)发作减少>50%;术后随访时间>1年的42例患儿中,25例(59.5%)无发作。2例脑室旁结节状灰质异位患儿发作均控制1年以上,局灶皮质发育不良患儿的术后6个月的无发作率为85.7%(18/2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疗效与电极植入目的(方案)有关( P=0.007),而与手术年龄、病程、癫痫发作类型、MRI阴性无关(均 P>0.05)。 结论:对于儿童药物难治性癫痫,SEEG引导的RF-TC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其适用于体积小或深在的病灶,亦可探索MRI阴性的癫痫网络,为多发病灶、累及功能区者提供了手术机会,并能辅助切除性手术制定计划、评估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不同病理学类型儿童颞叶癫痫的临床因素及手术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不同病理学类型儿童颞叶癫痫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9年5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34例颞叶癫痫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位年龄为4.0岁(0.4~17.0岁);中位病程为16个月(1个月至13年)。34例患儿中,24例行标准前颞叶切除术,5例行占位病变扩大切除术,2例行选择性海马杏仁核切除术,2例行单纯颞叶病变切除术,1例行前颞叶+额叶结节切除术。对手术切除的组织标本进行病理学诊断。术后对所有患儿进行≥12个月的随访。依据病理学结果分为肿瘤组和非肿瘤组,比较两组间的年龄、性别、病程、癫痫发作类型以及Engel分级。结果:34例患儿的手术均成功,所有患儿的MRI均显示病灶全部切除,术后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病理学诊断结果为混合性神经元-胶质肿瘤22例(64.7%),包括16例(47.1%)神经节细胞胶质瘤、3例(8.8%)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及3例(8.8%)不能分类的混合性神经元-胶质肿瘤;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1例(2.9%);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8例(23.5%,6例伴海马硬化);结节性硬化症1例(2.9%);脑动静脉畸形1例(2.9%);无明确组织病理学诊断者1例(2.9%)。34例患儿的中位随访时间为24.5个月(12.0~43.0个月)。至末次随访,肿瘤组的患儿均未见复发。复查脑电图显示,2例患儿手术侧颞区仍有大量的痫样放电,余32例患儿痫样放电均较术前明显减少或消失。Engel分级为Ⅰ级29例,Ⅱ级3例,Ⅲ级1例,Ⅳ级1例。与非肿瘤组(11例)比较,肿瘤组(23例)年龄小[分别为11.0岁(2.8~14.0岁)、3.0岁(0.4~17.0岁), P=0.003]、病程短[分别为4.0年(0.3~13.0年)、1.0年(0.1~7.2年), P=0.008]。两组间的性别、癫痫发作类型及Engel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手术治疗的儿童颞叶癫痫中肿瘤较为常见,且多为神经节细胞胶质瘤,肿瘤患儿年龄小、病程短,与非肿瘤颞叶癫痫患儿的术后短期疗效均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的表观遗传学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CD)属于皮质发育畸形的范畴,是胚胎发育早期神经元异常增殖或异常移行所导致的一种疾病。表观遗传学是指在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基因表达发生改变,而这些改变是可遗传的。它主要通过DNA的甲基化、组蛋白修饰、染色质重塑和非编码RNA这4种方式来调控基因的表达。目前认为,表观遗传学机制在FCD的发病过程中可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已成为FCD研究的热点。文中将对FCD的表观遗传学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