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敢为人先 久久为功
编辑人员丨6天前
1973年7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断肢再植研究室敢为人先,首创功能性移植胸大肌肌腹部替代因缺血性挛缩而失去功能的前臂屈肌群,有效重建手指屈曲功能,获得了良好的效果。这是世界首例临床功能性肌肉移植成功案例,将我国显微外科技术推向新的高度,具有重大历史意义。50年弹指一挥间,经过几代显微外科人的艰苦探索和辛勤耕耘,取得了许多新的突破。我们不能忘却过去老一辈的心血和智慧,他们深耕临床的精神和探索医学研究的态度,激励着后来人。值此50年庆典之际,谨以此文献给开拓功能性肌肉移植和为中国显微外科事业做出贡献的各位前辈、同道,愿我们久久为功,继续推动中国显微修复重建外科高质量发展,造福广大患者,办好人民满意的卫生健康事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Bell-bottom皮瓣在足部小趾多趾伴第4、5趾并趾畸形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bell-bottom皮瓣用于足部小趾多趾伴第4、5趾并趾畸形趾蹼重建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20年5月福建省妇幼保健院整形外科收治的采用bell-bottom皮瓣重建趾蹼的小趾多趾伴第4、5趾并趾畸形患儿临床资料。术中切除多趾,用关节面成形及关节囊修补矫正小趾腓偏畸形,用bell-bottom皮瓣重建趾蹼,趾侧创面用多趾残余皮肤软组织形成3个皮瓣修复关闭,同时延长小趾远端软组织长度,形成与正常小趾类似外观。随访第4、5趾术后外观、功能、重建趾蹼的宽度、深度、坡度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共纳入小趾多趾伴第4、5趾并趾畸形患儿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6个月至3岁,平均11个月)46侧足,其中完全性并趾合并多趾19侧足,不完全性并趾合并多趾27侧足。46侧足术中均切除多趾、分离并趾,皮瓣均全部成活,无皮瓣坏死,均无需植皮,重建了趾甲皱襞和掌侧屈曲横纹,无感染和皮肤坏死。术后随访6个月至3年,平均随访20个月,重建趾蹼宽度、深度及坡度正常或接近正常,小趾腓偏得以完全矫正,短趾畸形得到不同程度改善,无趾侧瘢痕挛缩,甲襞外观与正常小趾基本一致。结论:Bell-bottom皮瓣治疗小趾多趾并趾畸形,能够重建形态良好的趾蹼,避免了植皮,重建的小趾及其趾甲皱襞的形态自然,掌侧屈曲横纹连线弧度自然,是一种矫正小趾多趾并趾畸形的好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MYH3基因p.R672C变异致Freeman-Burian综合征一家系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女,29岁,身高150 cm,双手屈曲挛缩,指骨向尺侧偏,眼距宽,嘴巴小,呈"吹口哨"面容,智力正常(图1A ~ 1D)。孕2产0,第1胎孕早期自然流产,第2胎孕24周超声检查胎儿双手始终呈握拳状,略呈重叠指,羊水过多,选择终止妊娠。先证者父亲双手挛缩,面容与先证者类似(图1E ~ 1F),母亲外观正常,否认近亲结婚,家系中其他成员外观均正常,系谱图见图2。本研究通过了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查(批准号:EC2020-048)。所有家系成员均签署了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痛风致狭窄性腱鞘炎临床病例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总结痛风性腱鞘炎的临床特点及手术疗效。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20年1月我们共诊治5例痛风性腱鞘炎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5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均获得随访,时间为3个月至8年,平均4.6年。手指屈伸功能基本正常,无复发及肌腱断裂。结论:熟悉痛风性腱鞘炎的临床特点可提高术前诊断正确率,手术疗效确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自体断层瘢痕组织复合皮修复儿童功能部位瘢痕挛缩畸形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自体断层瘢痕组织复合皮修复儿童功能部位瘢痕挛缩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患儿共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3~10岁,均为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就诊于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的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患儿。瘢痕挛缩畸形部位分别位于腋部、肘部、腘窝及躯干等14处。其中腋部瘢痕黏连挛缩导致肩关节上举角度仅为30°~60°;肘部瘢痕挛缩导致肘关节伸直角度仅为45°~90°;腘窝瘢痕导致膝关节伸直角度仅为95°~110°,侧胸腹部瘢痕挛缩致同侧乳头下移5 cm,伴站立位中线向患侧屈曲约20°。术中彻底松解瘢痕挛缩,恢复关节活动度,复位移位器官,并形成继发创面,范围5 cm×10 cm~11 cm×20 cm。选取其他瘢痕区域作为供区,其中背部8处,大腿6处。用鼓式取皮机或电动(气动)取皮机先切取厚层瘢痕皮,再以0.5 mm厚度切取自体断层瘢痕组织,按1∶1比例制备网状瘢痕支架,其上覆盖取自头部的刃厚皮片,形成自体断层瘢痕组织复合皮,植于瘢痕挛缩松解后继发创面。切取的瘢痕表皮回植原瘢痕供区。供、受区均常规加压包扎,7~10 d后更换敷料,查看皮片成活情况并进行随访观察。结果:12例患儿共移植14块自体断层瘢痕组织复合皮,所制备的复合皮均与瘢痕松解后继发创面大小、形状一致,其中12块皮片成活良好,2处因局部感染导致部分皮片坏死,经换药后治愈。随访2~24个月,自体断层瘢痕组织复合皮术区外观满意,腋部、肘部、腘窝等关节均充分松解,肩关节挛缩患者术后上举达150°~170°;肘关节挛缩患者均可基本伸直,达170°~180°;膝关节挛缩患者可完全伸直,达180°;侧胸腹部瘢痕挛缩松解后患侧乳头恢复正常位置,站立位中线基本正常。14块瘢痕表皮回植区皮片均成活良好,外观与术前无明显区别。头部供皮区愈合良好,无瘢痕形成及脱发现象。结论:自体断层瘢痕组织复合皮修复儿童功能部位瘢痕挛缩畸形效果较好,为儿童深度烧伤后遗畸形的修复提供了一种新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足趾蹼三叶皮瓣修复相邻多指严重屈曲挛缩畸形六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2014年5月—2018年1月,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收治6例相邻2指或3指掌侧瘢痕增生造成的严重屈曲挛缩畸形,其中男4例8指、女2例5指,年龄13~51岁。患指近侧指间关节屈曲60~90°,掌指关节屈曲60~80°,掌指关节、近侧指间关节、远侧指间关节的被动伸指度数之和为-180~-120°。瘢痕切除、肌腱松解伸直患指后均存在骨质和/或肌腱外露,创面面积4.0 cm×2.0 cm~8.5 cm×4.0 cm。采用趾腓侧皮瓣、第2趾趾腹皮瓣及跖底皮瓣组成的三叶皮瓣修复,皮瓣面积4.5 cm×2.5 cm~9.0 cm×4.5 cm。供区跖底创面直接缝合,残留创面采用大腿外侧全厚皮修复。本组患者创面全部愈合。术后皮瓣均成活,血运良好,无血管危象。随访6个月~2年,皮瓣外形较佳,不臃肿,色泽与周围皮肤相近,质地柔软,触觉、痛觉恢复可,两点辨别觉距离达6~8 mm;患指主、被动屈伸活动好;足部供区无功能障碍,仅遗留轻微瘢痕。本文说明足趾蹼三叶皮瓣是修复掌侧严重瘢痕增生所致手指严重屈曲畸形,特别是相邻2指或3指瘢痕增生切除松解后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较佳方法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一个透明纤维瘤病综合征家系的致病变异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一对同患透明纤维瘤病综合征(hyaline fibromatosis syndrome,HFS)的孪生子的遗传学病因。方法:回顾分析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基因测序,用CLUSTALX软件分析候选变异位点氨基酸序列的保守性;用PolyPhen-2及MutationTaster软件对变异的致病性进行预测。结果:患儿均发现全身皮肤多处结节、关节屈曲挛缩、皮肤色素沉着斑,其生长及智力发育均落后于同龄儿。基因检测发现其均携带 ANTXR2基因c.1214G>A(p.G405D)、c.1074delT(p.P358fs)复合杂合变异,其中c.1214G>A(p.G405D)未见文献报道,功能预测为有害变异。随访发现二人生长及智力发育持续落后,牙龈及耳廓结节增大,弟弟耳廓结节破溃。 结论:c.1214G>A(p.G405D)及c.1074delT(p.P358fs)复合杂合变异可能为患儿的遗传学病因。上述发现为本病的诊断提供了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全膝关节置换术联合改良“overlap”技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合并固定性髌骨脱位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联合改良“overlap”技术治疗终末期膝关节骨关节炎合并固定性髌骨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2年1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关节外科接受TKA联合改良“overlap”技术治疗终末期膝关节骨关节炎合并固定性髌骨脱位的19例(22膝)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5例(6膝),女性14例(16膝),年龄(60.6±12.2)岁(范围:33~77岁),体重指数(25.4±4.1)kg/m 2(范围:20.0~33.0 kg/m 2)。其中11例(12膝)合并外翻畸形,Keblish分型轻度2膝,中度6膝,重度4膝。所有病例通过髌旁内侧入路,采用松解外侧支持带联合“overlap”技术恢复髌骨轨迹。采用美国膝关节协会(KSS)评分评估膝关节功能。组间比较采用配对样本 t检验。 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髌骨脱位、膝关节外翻畸形、屈曲挛缩畸形及伸膝迟滞均得到矫正。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8±35.2)个月(范围:24~136个月)。1例患者术后2周发生假体周围感染;1例术后2个月髌骨脱位复发;1例术后3个月出现膝关节僵硬,行闭合松解术;其余患者均未出现髌骨脱位或半脱位等征象。末次随访时,KSS临床评分由术前的(36.4±12.7)分升至(83.4±6.3)分( t=-15.15, P<0.01),KSS功能评分由术前的(30.7±11.1)分升至(77.6±8.3)分( t=-14.37, P<0.01),膝关节活动度由术前的81.7°±19.6°提高至107.6°±12.5°( t=-4.85, P<0.01)。 结论:TKA联合改良“overlap”技术治疗终末期膝关节骨关节炎合并固定性髌骨脱位的临床效果满意,是可选择的手术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松筋护理训练联合松筋膏外敷给药治疗对废用性膝关节挛缩患者肌力、肌张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松筋护理训练联合松筋膏外敷给药治疗对废用性膝关节挛缩患者肌力、肌张力的影响。方法:2018年8月至2019年6月在新疆维吾尔医学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选取80例受试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并安排在不同病房。常规康复组27例施行医院常规康复(良肢位摆放、按摩、主动和被动运动训练),常规康复+松筋护理训练组27例是在医院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实行康复护理训练(放松训练、用手微震动疗法、巴氏球运动训练),常规康复+松筋护理训练+用药组26例是在医院常规康复治疗和康复护理训练基础上实行松筋膏外敷给药治疗。干预8周后比较3组患侧股四头肌(伸膝肌)的肌力和股二头肌(屈膝肌)的肌张力。结果:干预前,3组患者都出现患侧股四头肌的肌力下降,股二头肌的肌张力过高(最小值≥5 uV)引起的膝关节屈曲挛缩表现。干预8周后,3组患者患侧股二头肌的肌张力测量值下调( F值为10.623, P<0.001),股四头肌的肌力测量值上调( F值为10.888, P<0.001)。两两比较结果显示,与常规康复组相比,常规康复+松筋护理训练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常规康复+松筋护理训练+用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与常规康复+松筋护理训练组相比,常规康复组和常规康复+松筋护理训练+用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废用性膝关节屈曲挛患者采用松筋护理训练联合松筋膏外敷给药治疗能够松解关节组织的短缩僵硬,显著降低屈膝肌的肌张力,增加伸膝肌的肌力,恢复和改善屈伸膝肌的节律性收缩和舒张能力,使其肌力/肌张力比例趋于平衡,增强肌群间的协调控制能力,有效降低膝关节屈曲挛缩程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儿童指神经纤维瘤型巨指症继发远指间关节偏斜畸形误诊一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男,33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左示指远节偏斜约1.5年,近半年手指偏斜畸形加重,就诊以"左示指远指间关节畸形"收住入院。否认外伤史,否认家族性遗传病。体格检查:左示指中远节指体较健侧略增粗,远指间关节桡侧隆起,远节指体向尺侧偏斜,未触及明显包块,远指间关节向桡侧被动伸直不能,主动伸直可,屈曲略受限,手指远端感觉正常(图1)。X线片示:示指各指骨骨密度无明显异常;近节指骨力线、指骨直径无异常,中节指骨基底略增粗、尺偏约17°,远节指骨无明显增粗、尺偏约36°,远指间关节桡侧疑似异常骨密度影(图2)。于全身麻醉下行手术探查、畸形矫正。于示指桡侧以远指间关节为中心,取弧形切口切开皮肤及皮下,显露指固有神经血管束,见桡侧指固有神经于中节以远增粗,向远端延长切口、探查达指腹中央,见远端神经分支亦增粗,部分神经束进入末节指骨,考虑指神经纤维瘤,与患儿家属再次沟通后,分离桡侧病变指神经、予以清理(图3),自中节近端髁部神经较正常处以2%利多卡因封闭神经后快刀切断;瘤体经家属确认后送检病理。切除肿物后,切开部分桡侧关节囊探查未见多余骨骺、异常骨块,远指间关节被动侧方伸直仍受限,考虑尺侧皮肤、关节囊挛缩所致,遂于远指间关节尺侧"Z"形切开皮肤,探查尺侧指神经未见明确异常,被动活动关节仍僵硬。遂显露尺侧副韧带,"Z"形切断,矫正手指远指间关节达伸直位,以1枚克氏针纵行固定,5-0 proline线修复侧副韧带,松止血带充分止血后,间断闭合创口,手指皮肤血运良好(图4A,4B),无菌敷料包扎。病理报告:脂肪组织内见较多神经束,符合神经纤维瘤。修正临床诊断:左示指Ⅱ型巨指症。术后2周创口愈合拆线,5周拔除克氏针、逐步恢复正常使用。术后18个月随访,其他肢体无增粗、无增长、无畸形,皮肤无牛奶咖啡斑,未发现皮肤神经纤维瘤,左示指无继续增粗、无肿物复发迹象,示指中远节桡侧感觉约S 3,但示指远指间关节仍有约20°尺偏,屈曲略受限(图4C,4D)。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