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支气管哮喘患者体重指数与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及对患者管理的提示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体重指数(BMI)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横断面研究。连续性选取2013年3月至2022年11月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并规范治疗及管理且符合纳入标准的哮喘患者828例,其中男292例,女536例;年龄21~82岁,中位年龄47岁。根据BMI将其分为高BMI组(BMI≥24 kg/m 2)218例、正常BMI组(18.5 kg/m 2≤BMI<24 kg/m 2)521例及低BMI组(BMI<18.5 kg/m 2)89例。通过肺功能仪测定研究对象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 1)、FEV 1/FVC、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MEF)、呼出25%、50%以及75%肺活量时的呼气流速(FEF 25%、FEF 50%、FEF 75%)、呼吸峰值流量(PEF)、吸入舒张剂(沙丁胺醇)后FVC和FEV 1实测值增加的绝对值及FVC%预计值(“%预计值”表示相关指标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和FEV 1%预计值增加的百分数,分析BMI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 结果:高BMI组FEV 1%预计值、MMEF、FEF 25%、FEF 50%以及FEF 75%均显著低于正常BMI组和低BMI组(均 P<0.05),FVC%预计值显著低于正常BMI组( P<0.05),FEV 1%预计值增加百分数显著低于低BMI组( P<0.05);正常BMI组FVC%预计值显著高于低BMI组( P<0.05)。男性患者BMI与FEV 1增加绝对值呈负相关( r=-0.148, P<0.05);女性患者BMI与FEV 1%预计值、FEV 1/FVC、MMEF、FEF 25%、FEF 50%、FEF 75%及FEV 1%预计值增加百分数均呈负相关( r=-0.124、-0.127、-0.165、-0.138、-0.156、-0.162、-0.106,均 P<0.05)。 结论:哮喘患者BMI与肺功能显著相关,高BMI患者肺功能相对更差;且在女性患者中,BMI对肺功能的影响更显著;BMI升高可致肺功能及气道可逆性下降,提示在哮喘管理中应重视BMI的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重构的超声特征及病理对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技术探索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的血管重构特征,通过超声与病理特征对照,探讨UBM检测颈动脉损伤动物模型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Fogarty(2F)球囊导管对22只10周龄SD大鼠(雄性、雌性各11只)建立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左侧颈总动脉(common carotid artery,CCA)为损伤侧,右侧为对照侧。在损伤术前和术后7 d、14 d,对大鼠双侧CCA进行观察,UBM测量CCA内中膜厚度、内径、外径、管腔面积、血管面积,测量CCA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计算血管阻力指数、剪切力等血流动力学参数。术后14 d处死动物取双侧CCA,横断面HE染色获取病理结构学数据。比较不同时间点大鼠颈动脉结构及血流动力学差异,比较损伤侧与对照侧动脉结构学差异。以Spearman相关分析与线性回归分析检验术后14 d超声与病理测值的相关性。结果:①与术前相比,手术后14 d超声显示大鼠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明显增加,内径变细,血管内剪切力增加(均 P<0.05)。HE染色显示,雄性大鼠的内中膜厚度、新生内膜面积大于雌性大鼠(均 P<0.001)。②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术后,管腔面积减小,但CCA均发生了代偿性的正性重构,血管面积增大。③大鼠CCA内中膜厚度、内径、外径、血管面积的超声测值与病理测值相关性良好( rs=0.819、0.965、0.896、0.955,均 P<0.001),但血管面积的超声测值显著大于病理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6)。 结论:UBM成像能清晰显示雄性与雌性大鼠CCA,并准确测量血管结构学数据,与病理相关性好;同时可测量血管血流动力学参数,为动脉损伤后血管重构的研究奠定了方法学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益气活血通脉汤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益气活血通脉汤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7年3月-2019年3月泰州市中医院80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9例和研究组41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注射前列地尔注射液与口服西洛他唑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益气活血通脉汤。2组均治疗1个月。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 FPG)、2 hPG,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TNF-α、IL-1及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采用黏度计检测血浆黏度及全血黏度,采用微量热沉法测定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采用Wintrobe法测定ESR。以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定足背动脉和股浅动脉的血管内径、血流量和峰值流速,记录不良反应,评价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0.2%(37/41)、对照组为71.8%(28/3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466, P=0.035)。治疗后,研究组FPG、2 hPG、TNF-α、IL-1、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6.113、4.180、7.655、2.825、2.534, P<0.01或 P<0.05);血浆黏度、全血黏度、Fib、ESR均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5.649、9.894、15.280、3.455, P值均<0.01)。治疗后,研究组股浅动脉、足背动脉的血管内径( t值分别为4.184、4.415)及血流量( t值分别为2.253、7.859)均高于对照组( P<0.01或 P<0.05),峰值流速均低于对照组( t=6.346、6.427, P值均<0.01)。 结论:益气活血通脉汤结合西医常规疗法可有效改善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血糖水平及血液高凝状态,升高股浅动脉、足背动脉的血管内径及血流量,降低峰值流速,提高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压力治疗对大面积烧伤继发增生性瘢痕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对大面积烧伤继发增生性瘢痕患者行压力治疗后,患者肢体主要动静脉及心脏血流动力学变化,并分析其相关机制。方法:采用回顾性自身前后对照研究方法。2017年1月—2022年2月,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烧伤康复科收治37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大面积烧伤继发增生性瘢痕患者,其中男25例、女12例,年龄23~52岁。患者创面愈合后12周内入院,于入院后1周内由康复治疗师、作业治疗师及裁缝师量身定做全身弹力衣、弹力长裤、背心及分指手套和分指袜、头罩及塑料颈圈等压力用品,穿着压力用品时将各部位压力维持在2.67~4.00 kPa。于首次穿着压力用品治疗前(以下简称压力治疗前)及首次穿着压力用品治疗1 h后(以下简称压力治疗1 h后),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左侧腋动脉脉率,腋动脉与股动脉血管腔直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阻力指数,腋静脉与股静脉血管腔直径、横截面面积、平均血流速度,心脏二尖瓣E峰值、二尖瓣A峰值、三尖瓣E峰值、主动脉瓣PSV、肺动脉瓣PSV;用光学色谱皮肤检测仪检测手背瘢痕的色泽中红色、红色素及表面明亮度,以反映瘢痕微血管的充盈与分布情况。对数据行配对样本 t检验。 结果:与压力治疗前比较,患者压力治疗1 h后腋动脉PSV明显减慢( t=55.42, P<0.01),腋静脉平均血流速度明显加快( t=-60.50, P<0.01),腋动脉脉率、血管腔直径与阻力指数以及腋静脉血管腔直径、横截面面积均无明显变化( P>0.05),股静脉平均血流速度明显加快( t=-80.52, P<0.01),股动脉血管腔直径、PSV与阻力指数以及股静脉血管腔直径、横截面面积均无明显变化( P>0.05),心脏二尖瓣E峰值、二尖瓣A峰值均明显下降( t值分别为10.71、21.96, P<0.01),心脏三尖瓣E峰值明显升高( t=7.57, P<0.01),心脏主动脉瓣PSV、肺动脉瓣PSV均无明显变化( P>0.05)。患者压力治疗1 h后手背瘢痕的色泽中红色与红色素值分别为15.3±1.1、16.8±1.2,均明显低于压力治疗前的24.5±1.3、23.8±1.2( t值分别为8.32、8.04, P<0.01);患者压力治疗1 h后手背瘢痕表面明亮度值与压力治疗前相近( P>0.05)。 结论:对大面积烧伤患者继发增生性瘢痕行压力治疗后,患者腋静脉及股静脉平均血流速度明显加快,腋动脉PSV明显减慢,心脏二尖瓣E峰值、二尖瓣A峰值均明显下降且三尖瓣E峰值明显升高,这些血流动力学变化可能与全身压力治疗减少了瘢痕局部的微血管内血流量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肺功能训练结合营养护理对COPD稳定期患者心理状态及运动耐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肺功能训练结合营养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心理状态及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入该院接受治疗的94例COPD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7例。于患者稳定期进行对比研究,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进行肺功能训练结合营养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肺功能状况、心理状况、运动耐力、最大自主分钟通气量(MMV)及呼气峰值流速(PEF)。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指标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干预护理3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 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肺功能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护理3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的肺功能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运动耐力、MMV及PEF比较,差异无统均计学意义(均 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运动耐力、MMV及PEF的改善状况均优于对照组(均 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心理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肺功能训练结合营养护理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肺部功能,提升患者的运动耐力,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等心理状况,促进病人机体康复,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吸气努力对液体反应性的影响:健康青年人预测模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健康青年人吸气量与肱动脉峰流速变异度的相关性,探讨吸气努力对液体反应性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方法,对2021年11月至2022年3月在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工作或学习的健康青年受试者进行筛查。利用便携式肺功能仪测量受试者平静呼吸、中等力量呼吸和深呼吸3种状态下的吸气量Vt1、Vt2、Vt3,用于评估吸气努力程度;同时超声多普勒测量肱动脉峰流速变异度(ΔV 峰值),用于判断液体反应性。比较3种呼吸状态下的ΔV 峰值差异,对吸气量和ΔV 峰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并根据曲线下面积预测吸气努力诱发出现液体反应性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结果:67名受试者完成全部筛查,其中医学生67.16%(45/67)、医务人员17.91%(12/67)、护理员14.94%(10/67)。年龄(29.24±7.77)岁,按性别分为男性组21名,女性组46名。男女2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47, P=0.638)。男性组身高、实际体质量、体质量指数和理想体质量均高于女性( t值分别为9.64、7.03、2.86、13.71,均 P<0.05)。男性组Vt1、Vt2、Vt3对应的ΔV 峰值分别为(9.17±3.04)%、(14.80±8.17)%、(30.10±16.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22.17, P<0.001)。女性组Vt1、Vt2、Vt3对应的ΔV 峰值分别为(9.89±3.51)%、(16.39±9.16)%和(31.06±13.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59.13, P<0.001)。2组Vt1-ΔV 峰值、Vt2-ΔV 峰值和Vt3-ΔV 峰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0.81、0.68、0.25,均 P>0.05)。吸气量与ΔV 峰值呈明显正相关( r=0.63,95% CI=0.54~0.71, P<0.001);二者之间线性回归方程为ΔV 峰值=5.36+0.57×吸气量[ml/kg(理想体质量)]。以ΔV 峰值=10%为液体反应性判断标准,预测吸气努力诱发液体反应性的AUC为0.77(95% CI:0.71~0.83, P<0.001),吸气量最佳阈值为17.49 ml/kg(理想体质量),敏感度为69.72%,特异度为76.27%。以ΔV 峰值=15%为液体反应性判断标准,预测出现液体反应性的AUC为0.87(95% CI:0.81~0.91, P<0.001),吸气量最佳阈值为25.43 ml/kg(理想体质量),敏感度为77.78%,特异度为84.68%。 结论:健康青年人吸气努力程度与肱动脉峰流速变异度明显正相关,且强烈自主呼吸会诱发出现液体反应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心肌做功技术对LVEF保留的AMI患者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降低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心肌做功技术对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保留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降低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病例-对照设计的诊断性试验。选取2019年5—10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确诊为AMI且LVEF>50%的患者为AMI(LVEF>50%)组,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等一般临床资料,采用二维超声采集其心尖二腔、三腔及四腔长轴切面连续3个心动周期动态图像,测量并比较两组间常规超声心动图指标及心肌做功各参数的差异。采用组内相关系数( ICC)评价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心肌做功各参数的重复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左心室整体有用功(GCW)、整体无用功(GWW)、整体做功效率(GWE)、整体做功指数(GWI)对于LVEF保留的AMI患者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降低的诊断价值。 结果:AMI(LVEF>50%)组30例,年龄(67.3±9.7)岁,女性14例(46.7%)。对照组30例,年龄(68.1±8.6)岁,女性12例(40.0%)。AMI(LVEF>50%)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室间隔厚度(IVSD)、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峰值流速比二尖瓣后叶瓣环组织多普勒速度(E/e)、左心室质量(LVM)、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较对照组大,E、e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对照组相比,AMI(LVEF>50%)组GCW[(1 145.9±440.1)mmHg%(1 mmHg=0.133 kPa)比(1 425.7±355.4)mmHg%]、GWE[(80.9±9.5)%比(87.3±5.5)%]、GWI[(1 001.3±416.2)mmHg%比(1 247.6±341.7)mmHg%]低,长轴整体应变(GLS)绝对值低[(8.5±3.4)%比(11.4±3.7)%],峰值应变离散度(PSD)高[(101.3±66.4)ms比(74.7±31.9)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AMI(LVEF>50%)组GWW高[(177.2±71.1)mmHg%比(155.7±64.6)mmHg%],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GCW、GWW、GWE、GWI在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的重复性良好( ICC均>0.75)。ROC曲线分析显示,GCW、GWW、GWE、GWI 4个参数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6、0.929、0.808、0.862,均可用于AMI(LVEF>50%)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降低的诊断。 结论:心肌做功技术对于LVEF保留的AMI患者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降低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低强度脉冲式超声波联合复方雄蛾强肾胶囊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研究低强度脉冲式超声波联合复方雄蛾强肾胶囊治疗勃起功能障碍(ED)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20例ED患者为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超声波组、中药组、联合组,每组40例。超声波组采用低强度脉冲式超声波治疗,中药组采用复方雄蛾强肾胶囊内服治疗,联合组采用低强度脉冲式超声波联合复方雄蛾强肾胶囊治疗。3个疗程后评估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评分、阴茎血流动力学指标、血管内皮功能及治疗安全性。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5.00%(38/40),高于超声波组的75.00%(30/40)和中药组的77.50%(31/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勃起硬度评分(EHS)、国际勃起功能指数-5(IIEF-5)评分及中医症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联合组EHS、IIEF-5评分均高于超声波组和中药组,而中医症候积分低于超声波组和中药组(均 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的阴茎血流动力学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联合组患者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峰值流速(EDV)高于超声波组和中药组,血流阻力指数(PFI)、血管阻力指数(RI)低于超声波组和中药组(均 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联合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管内皮素-1(ET-1)低于超声波组和中药组,一氧化氮(NO)高于超声波组和中药组(均 P<0.05)。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5.00%(6/40)、7.50%(3/40)、10.00%(4/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低强度脉冲式超声波联合复方雄蛾强肾胶囊治疗ED效果良好,可改善患者的症状,阴茎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改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治疗安全性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甲巯咪唑治疗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及桥本毒症后甲状腺激素与甲状腺上动脉流速变化的对比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graves disease,Graves病)及桥本毒症患者在甲巯咪唑治疗前后甲状腺激素及甲状腺上动脉流速变化。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在2021年10月至2022年12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Graves病(Graves病组)、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例(桥本毒症组)各45例为研究对象。分析Graves病组以及桥本毒症组患者甲状腺激素及甲状腺上动脉血流速度经甲巯咪唑治疗前后变化。满足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xˉ± s表示,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 t检验;不满足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M( Q1, Q3)表示,两组间中位数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构成比比较采用χ 2检验。 结果:治疗前两组间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与治疗前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前Graves病组与桥本毒症组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分别为(24.09±9.29)、(17.41±9.36)pmol/L,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FT4)分别为(60.23±20.82)、(43.47±21.71)pmol/L,收缩峰值流速(peak stolie vloiy,PSV)分别为(69.53±5.70)、(52.65±4.64)cm/s,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3.39、3.74, Z=13.83,均 P<0.001);Graves病组与桥本毒症组治疗1个月与治疗前差值FT3分别为(-6.36±5.32)、(-12.64±9.08)pmol/L( t=4.02, P<0.001),治疗3个月与治疗前差值FT3分别为(-10.14±9.50)、(-17.80±11.17)pmol/L( t=3.51, P<0.001);Graves病组与桥本毒症组治疗1个月与治疗前差值FT4分别为(-28.47±10.09)、(-20.57±14.48)pmol/L( t=7.01, P<0.001),治疗3个月与治疗前差值FT4分别(-47.06±20.57)、(-30.17±20.54)pmol/L( t=3.91, P<0.001);Graves病组与桥本毒症组PSV治疗1个月与治疗前差值分别为[-13.10(-34.10,-2.60)]、[-10.50(-27.5,-0.20)]cm/s( Z=2.63, P=0.009),3个月与治疗前差值分别为[-31.40(-53.20,-12.70)]、[-19.90(-46.00,-4.70)cm/s( Z=4.40, 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及桥本毒症甲巯咪唑治疗后甲状腺激素水平均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患者较桥本毒症患者甲状腺上动脉PSV水平下降明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六字诀"不同训练方式对脑卒中恢复早期患者呼吸肌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六字诀"不同训练方式对脑卒中恢复早期患者呼吸肌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6例脑卒中恢复早期患者分成对照组、改良训练组和训练组,每组22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传统呼吸训练,改良训练组、训练组则分别给予改良"六字诀"呼吸训练、古法"六字诀"呼吸训练,3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及治疗结束1个月后分别对3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其中呼吸肌功能指标包括最大吸气压(MIP)、最大呼气压(MEP);肺通气功能指标包括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 1)、用力肺活量(FVC)、呼气峰值流速(PEF)、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吸气峰值流速(PIF);膈肌运动幅度指标包括平静吸气位时及最大吸气位时膈肌移动度。 结果:治疗2周后及治疗结束1个月后3组患者MIP、MEP及各项肺通气功能指标均明显提高,并且改良训练组MIP、MEP及各项肺通气指标在上述时间点的改善幅度均显著优于训练组和对照组。治疗2周后及治疗结束1个月后改良训练组患者在平静吸气位和最大吸气位时其膈肌移动度均显著增加,并且改良训练组膈肌移动度在上述时间点的改善幅度亦显著优于训练组及对照组。结论:相较于古法"六字诀"呼吸训练及传统呼吸训练,改良"六字诀"呼吸训练能更有效改善脑卒中恢复早期患者的呼吸肌功能、肺通气功能及膈肌移动度,并且在治疗结束1个月后随访时其疗效仍较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