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眠心肌占心肌总灌注受损范围的比例预测HFrEF患者CABG术后心室重构逆转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采用心肌灌注显像联合门控心肌代谢显像探讨冬眠心肌(HM)占心肌总灌注受损范围(TPD)的比例(HM/TPD)预测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HFrEF)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逆转心室重构(RR)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16年 1月至 2022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中心诊断为HFrEF的住院患者,手术前、后行锝-99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 99mTc-MIBI)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心肌灌注显像联合氟-18-脱氧葡萄糖( 18F-FDG)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PET)门控心肌代谢显像,术后3~12个月复查心肌灌注和代谢显像。Δ表示变化值(术后-术前)。根据术后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ESV)减少 10%及以上认为发生RR,将患者分成逆转组(RR+)和未逆转组(RR-)。采用回归分析预测RR的影响因素,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计算曲线下面积预测术后RR的界值。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中心诊断为HFrEF并在术前行心肌灌注和代谢显像的住院患者作为验证组,术前和术后3~12个月均行超声心动图。在验证组中,验证ROC曲线获得界值的可靠性。 结果:前瞻性队列纳入28例HFrEF患者,年龄为(56.9±8.7)岁,其中男性26例。RR+组( n=16)术前HM/TPD明显高于RR-组( n=12)[(51.8%±17.9%)比(35.7%±13.9%), P=0.016)]。Logistic回归分析示,术前HM/TPD是预测CABG术后RR的唯一独立影响因素[比值比( OR)=1.073,95% CI:1.005~1.145, P=0.035]。ROC曲线示,预测术后RR指标的HM/TPD界值为38.3%,AUC为0.786( P=0.011),其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性均为75%。回顾性纳入100 例HFrEF患者作为验证组,年龄为(59.7±9.6)岁,其中男性90例。在验证组中,HM/TPD预测HFrEF患者CABG术后RR的灵敏度为82%,特异度为60%,准确性为73%。与HM/TPD<38.3%的患者( n=36)比较,HM/TPD≥38.3%的患者( n=64)术后RR及心功能改善更明显(均 P<0.05)。 结论:术前HM/TPD是预测HFrEF患者CABG术后RR的独立影响因素,HM/TPD≥38.3%可较准确地预测CABG术后心室重构的逆转和心功能的改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相对压成像技术评估不同构型高血压患者舒张期左心室压力变化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应用血流向量成像的相对压成像(RPI)技术评估高血压患者在舒张期不同时相的左心室内压差(IVPDs)和压力梯度(IVPGs)的变化,探讨其对不同左心室构型的高血压患者舒张功能的诊断价值。方法:入选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门诊就诊的高血压患者180例作为高血压组,根据相对室壁厚度(RWT)和左室质量指数(LVMI)分为正常构型组(NG组,62例)、向心重构组(CR组,62例)及向心肥厚组(CH组,56例);另选取同期61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集临床资料和超声心动图参数并比较四组间各参数的差异。采用RPI技术测得舒张期四个时相的IVPDs和IVPGs,包括等容舒张期(IR)、快速充盈期(RF)、减慢充盈期(SF)和心房收缩期(AC)。比较四组间舒张各期IVPDs和IVPGs的差异并分析其与超声心动图参数的相关性,利用ROC曲线分析RPI参数对高血压NG组患者舒张功能减低的诊断效能。结果:高血压各亚组在舒张期各时相中的IVPDs和IVPGs的绝对值大于对照组(均 P<0.001),其中IVPDs-IR和IVPGs-IR在四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IVPDs-IR和IVPGs-IR与舒张功能参数E/e′具有相关性( rs=-0.615、-0.605,均 P<0.001)。IVPDs-IR和IVPGs-IR对NG组患者的舒张功能减低具有很好的诊断效能,截断值分别为<-0.705 mmHg(AUC=0.935, P<0.001)、<-0.130 mmHg/cm(AUC=0.926, P<0.001)。 结论:RPI技术可以精准评估不同构型高血压患者不同程度舒张功能变化,其参数IVPDs-IR、IVPGs-IR可作为无创性早期诊断高血压患者舒张功能减低的潜在新指标,对临床及时干预及逆转心室重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Coheart 6左心室辅助装置在儿童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晚期心力衰竭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总结应用左心室辅助装置(left ventricular assistant device,LVAD)治疗儿童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晚期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管理方式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收治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晚期左心衰行心脏畸形矫治术+LVAD植入2例患儿围手术期的临床资料。2例均为14岁男患儿,例1为40 kg,左心室流出道严重狭窄合并晚期左心衰,行Konno手术+LVAD植入术,维持LVAD转速2 200~2 400转/min,流量2.2~2.4 L/min;例2为43 kg,主动脉瓣大量反流合并晚期左心衰,行主动脉瓣生物瓣置换术+LVAD植入术,维持LVAD转速2 000~2 200转/min,流量2.0~2.4 L/min。在PubMed、Web of Science、Medline、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中利用"儿童(children)"、"左心室辅助装置(LVAD)"、"体内(intracorporeal)"和"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为关键词进行文献检索2023年10月之前发表的相关文献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例1术后3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由术前19%恢复至60%,顺利撤除LVAD,术后1年随访左心室大小及功能完全恢复正常。例2术后2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由术前16%上升至30%,目前已带泵出院。检索到国外相关文献7篇,出血、感染和右心衰竭是最主要的不良事件。结论:儿童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合并晚期左心衰患儿,在完成心脏畸形矫治同时植入LVAD可有效促进衰竭的左心室实现逆重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二叶式对比三叶式主动脉瓣对TAVR术后血流动力学及左心室重构逆转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比较二叶式主动脉瓣(BAV)和三叶式主动脉瓣(TAV)对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后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左心室重构逆转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入选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于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因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接受TAVR的患者。根据术前主动脉增强CT将患者分为BAV组和TAV组。收集患者术前、术后24 h及术后1、6个月的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具体指标包括平均主动脉瓣跨瓣压差(MPG)、主动脉瓣口面积(AVA)、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并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及左心室质量(LVM)等。结果:共入选41例患者,年龄(75.0±8.6)岁,男性22例(53.7%)。其中BAV组19例,TAV组22例。所有患者均使用Venus-A自膨式主动脉瓣膜。BAV组患者术前、术后24 h及术后1、6个月的MPG分别为(54.16±21.22)、(21.11±9.04)、(18.84±7.37)和(17.68±6.04)mmHg(1 mmHg=0.133 kPa),LVEF分别为(50.42±13.30)%、(53.84±10.59)%、(55.68±8.71)%和(57.42±7.78)%,MPG及LVEF从术后24 h起较术前均改善( P均<0.05);LVMi值分别为(164.13±49.53)、(156.37±39.11)、(146.65±38.84)和(134.13±39.83)g/m 2,在术后1、6个月随访时均较术前降低( P均<0.05)。TAV组患者的MPG从术后24 h起均低于术前( P均<0.05),LVEF于术后1、6个月随访时均高于术前( P均<0.05),LVMi从术后24 h起较术前均改善( P均<0.05)。两组患者术后各时点的NT-proBNP水平较术前均有改善( P均<0.05)。TAV组患者在术后各时点的MPG较BAV组均更低[术后24 h:(11.68±5.09)mmHg比(21.11±9.04)mmHg, P<0.001;术后1个月:(10.82±3.71)mmHg比(18.84±7.37)mmHg, P<0.001;术后6个月:(12.36±4.42)mmHg比(17.68±6.04)mmHg, P=0.003]。两组患者术后各时点的LVEF、LVMi及NT-proBN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 结论:BAV与TAV狭窄患者在接受TAVR术后均有血流动力学的改善,发生明显的左心室重构逆转,二者在TAVR术后短期内改善情况相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二叶式与三叶式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左心室逆重构的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对比研究二叶式与三叶式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左室逆重构。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8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的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276例,根据术前主动脉CT图像分为三叶组(161例)和二叶组(115例)。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1年超声心动图指标主动脉瓣口峰值流速(Vmax)、平均跨瓣压差(PGmean)、有效瓣口面积(EOA)、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d)、舒张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d)、舒张末期左室内径(LVEDd)、左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左室心肌质量指数变化分数(ΔLVMI%)、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差异。结果:①与术前相比,TAVR术后1周、1个月、1年三叶组和二叶组Vmax、PGmean下降,EOA增加(均 P<0.05);术后1年三叶组与二叶组Vmax、PGmean、EOA、中度及以上瓣周漏、中度及以上人工瓣膜功能不匹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②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1个月、1年LVEDd、IVSd、LVPWd下降,术后1周、1个月、1年LVMI下降,LVEF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③二叶组术前LVMI较三叶组低,但两组间术后1周、1个月、1年ΔLV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术后LVMI下降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早期发生左室逆重构并持续到术后1年,二叶式与三叶式患者以LVMI为代表的左室逆重构趋势相似,患者同样获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对缺血性心肌病型冠心病患者血管硬化和心室重构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研究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对缺血性心肌病型冠心病患者血管硬化和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在杭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治疗的186例冠心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按指南视情况给予阿司匹林+美托洛尔+硝酸甘油+卡托普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管内皮功能及硬度、心功能、心室重构、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77%(90/93)比87.10%(81/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高于对照组[(14.46 ± 2.80)%比(13.09 ± 2.74)%],内皮素-1低于对照组[(73.32 ± 9.63) ng/L比(77.47 ± 10.35)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50.87 ± 3.52)%比(49.72 ± 3.71)%],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室间隔厚度及左心室质量指数低于对照组[(38.26 ± 5.18) mm比(40.05 ± 5.20)mm、(50.49 ± 4.33) mm比(52.08 ± 4.25) mm、(8.95 ± 0.39) mm比(9.08 ± 0.41) mm、(118.49 ± 9.58) g/m 2比(121.58 ± 9.62) g/m 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冠心病临床疗效好,可改善患者心功能及血管硬化,逆转心室重构,且无显著不良反应发生,有利于疾病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心肌收缩力调节器治疗心力衰竭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心肌收缩力调节器(CCM)用于治疗药物无反应心力衰竭患者的初步疗效。方法:本文为回顾性研究。连续收集全国46个中心2021年1月至2022年5月行CCM植入的71例患者资料,分析术前以及术后出院前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的变化情况。结果:最终纳入65例基线资料齐全的患者,年龄(56.5±13.8)岁,其中男50例(50/65,76.9%)。术后患者的LVEF由29.0%±5.9%升高至38.5%±8.5%,提高9.5%±8.8%( P<0.001);LVESD由(58.3±7.0)mm减小至(52.0±8.2)mm,降低(6.2±6.4)mm( P<0.001);LVEDD由(66.6±6.3)mm减小至(63.4±6.7)mm,降低(3.1±4.9)mm( P=0.001)。无严重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 结论:CCM植入后能迅速且有效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逆转心脏重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比索洛尔联合左旋氨氯地平对高血压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颈动脉血管弹性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比索洛尔联合左旋氨氯地平对高血压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颈动脉血管弹性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择2021年1—8月就诊于嘉兴市秀洲区王江泾医院的9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联合组采用比索洛尔+左旋氨氯地平治疗。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两组均连续治疗5个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室重构指标、RAAS系统相关激素水平、颈动脉血管弹性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56%(43/45)比82.22%(3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4.05, P<0.05)。联合组治疗后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低于对照组[(8.52 ± 1.84) mm比(9.41 ± 2.09) mm、(48.53 ± 1.94) mm比(50.47 ± 2.35) mm、(9.12 ± 2.10) mm比(11.06 ± 2.38) mm、(88.96 ± 12.72) g/m 2比(96.56 ± 13.39) g/m 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联合组治疗后血清血管紧张素Ⅱ、肾素、血管紧张素转化酶、醛固酮水平低于对照组[(44.47 ± 4.27) ng/L比(48.63 ± 5.34) ng/L、(0.34 ± 0.07) μg/(L·h)比(0.41 ± 0.08) μg/(L·h)、(9.09 ± 0.66) U/L比(9.45 ± 0.75)U/L、(123.43 ± 14.08) ng/L比(131.36 ± 15.7)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治疗前后左、右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阻力指数(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治疗后左、右侧颈总动脉收缩起始时脉搏波传导速度(PWV-BS)、收缩结束时脉搏波传导速度(PWV-ES)均降低,并且联合组治疗后左、右侧PWV-BS、PWV-ES低于对照组[(5.42 ± 0.64) m/s比(6.02 ± 0.8) m/s、(4.89 ± 0.67) m/s比(5.86 ± 0.98) m/s、(8.02 ± 0.86) m/s比(9.34 ± 1.24) m/s、(6.98 ± 0.67) m/s比(8.02 ± 0.87) 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比索洛尔联合左旋氨氯地平可有效提高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调节RAAS系统相关激素水平,逆转心室重构,改善颈动脉血管弹性功能,且未增加不良反应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心房颤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荟萃分析及系统综述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通过荟萃分析评价沙库巴曲缬沙坦(ARNI)治疗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在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linicalTrials.gov、Web of Science、Google Scholar、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和维普等数据库中,计算机检索自建库至2022年4月30日发表的ARNI治疗心房颤动的临床研究。主要结局指标为心房颤动复发风险、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改变、心功能改变[左心房内径(LAD)、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压下降幅度。采用RevMan 5.3统计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纳入4项临床试验,共462例患者。荟萃分析结果显示,在接受药物复律、电复律或导管消融后转为窦性心律的心房颤动患者中,相比于传统药物联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类药物,传统药物联合ARNI治疗组的心房颤动复发率明显下降(68.9%对75.6%, P=0.043);左心功能改善更显著[LAD:加权均方差( WMD)=-3.57, 95%CI -5.26~-1.89, P<0.001;LAVI: WMD=-5.08, 95%CI -7.63~-2.53, P<0.001;LVEF: WMD=1.69, 95%CI 0.15~3.23, P=0.030];NT-proBNP下降幅度相似( WMD=-223.65, 95%CI -459.37~-12.06, P=0.060);血压下降幅度相似(收缩压: WMD=-1.47, 95%CI -8.26~5.32, P=0.670)。 结论:在接受药物复律、电复律或导管消融后转为窦性心律的心房颤动患者中,传统药物联合ARNI可显著降低心房颤动复发率、逆转心肌重构,且安全性相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射血分数改善的心力衰竭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部分射血分数减低的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经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改善,甚至恢复正常,被称为射血分数改善的心衰。左心室逆重构是其中重要的病生理基础,与临床预后改善相关。本文从射血分数改善的心衰的定义、发生机制、临床特征、评估、治疗及随访等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