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分析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广安市人民医院2019年11月—2022年11月收治的210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根据急性脑卒中Org10 172试验(TOAST)分型将病人分为心源性脑卒中(42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73例)、腔隙性脑卒中(66例)、不明原因脑卒中(29例),比较不同TOAST分型脑卒中病人超声心动图参数,分析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影响因素,评价超声心动图参数联合D-二聚体对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结果: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左心房内径(LAD)大于其他TOAST分型脑卒中病人,左室射血分数(LVE F)及每搏输出量(SV)均小于其他TOAST分型脑卒中病人,D-二聚体及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水平均高于其他TOAST分型脑卒中病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二聚体、LAD及SV均是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D-二聚体、LAD、SV诊断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37,0.751,0.711,截断值分别为291.32 ng/mL、37.57 mm、70.16 mL,三者联合诊断的AUC为0.853,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3.81%、91.07%.结论: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LAD增大,LVEF及SV均降低;D-二聚体、LAD及SV均是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LAD、SV联合D-二聚体对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有一定诊断价值,可辅助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快速筛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经皮心肌内室间隔射频消融术治疗轻度室间隔肥厚的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随访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评价经皮心肌内室间隔射频消融术(PIMSRA)治疗轻度室间隔肥厚的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6年11月至2021年2月在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肥厚型心肌病诊治中心接受PIMSRA治疗的轻度室间隔肥厚(最大左室壁厚度15~19 mm)的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45例,收集其临床资料,评估术前、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的临床症状、NYHA心功能分级等;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评价术前、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的室间隔厚度、左室流出道内径、左室流出道压差、二尖瓣反流、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等,监测并记录术中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常规12导联心电图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术后心律失常。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PIMSRA治疗,术中及围术期内无死亡、出血和卒中等临床不良事件发生,术后无左束支传导阻滞、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和恶性心律失常发生,所有患者均无需永久起搏器植入。与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的NYHA心功能分级提高,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均 P<0.001),术后1年基本保持稳定。与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的前间隔厚度、后间隔厚度、最大左室壁厚度减小(均 P<0.001);左室流出道内径增宽( P<0.001),术后1年持续改善;静息和激发左室流出道压差显著降低(均 P<0.001);二尖瓣反流量减少,SAM征分级降低(均 P<0.001);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增加,左心房内径减小(均 P<0.001),术后1年基本保持稳定;左房容积指数减小( P<0.001),术后1年持续改善;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速度的比值(E/e′)减小( P=0.001),术后1年基本保持稳定;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室射血分数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PIMSRA治疗轻度室间隔肥厚的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效果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术前左心房内径预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新发房颤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术前左心房内径预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后新发房颤(POAF)的价值,分析术前左心房内径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纳入2020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拟行CABG治疗冠心病的患者113例。术前均行冠状动脉造影、超声心动图和实验室检查。根据入选及排除标准,最终纳入90例CABG患者,其中男71例,女19例;年龄42~75岁,平均(62±8)岁。统计术中旁路移植血管数和右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情况,术后通过心电监测和心电图检查确诊3天内POAF发生。根据术后是否发生POAF分为POAF组和无POAF组比较两组术前基线资料、实验室检查和围手术期并发症等指标。结果:全组无死亡,POAF 25例(27.8%)。POAF组患者的术前左心房内径[40(36,43)mm对35(33,37)mm, P=0.00]、术前高密度脂蛋白[1.08(0.89,1.25)mmol/L对0.95(0.83,1.08)mmol/L, P=0.03]、围手术期肌钙蛋白I[4.76(0.87,13.60)ng/ml对1.48(0.56,4.52)ng/ml, P=0.04]明显高于无POA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AF组患者CABG术后发生卒中[4(16%)对0(0), P=0.01]、住ICU时间[67(24,96)h对22(19,41)h, P=0.00]和住院时间[21(19,24)天对16(14,24)天, P=0.05]明显多于无POA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围手术期全因病死率、心肌梗死发生率和肺部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单因素、多因素二元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均显示,左心房内径与POAF发生显著相关( P<0.001)。 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左心房内径≥40 mm是预测POAF发生的界值( AUC=0.82,敏感度52%,特异100%, P<0.001)。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左心房内径与术前超敏C反应蛋白显著正相关( B=0.24,95% CI:0.00~0.26, P=0.043)。 结论:CABG后POAF患者的脑血管并发症发生比例明显增加。术前左心房内径还与POAF发生显著相关,可有效预测POAF,左心房内径≥40 mm是预测POAF发生的界值。系统性炎症反应还与术前左心房内径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自动功能成像技术在评价酒精性心肌病患者左心室及左心房损害情况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自动功能成像(AFI)技术在评价酒精性心肌病患者左心室及左心房损害情况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3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酒精性心肌病患者120例,其中轻度、中度和重度饮酒患者各40例,同时选取不饮酒的健康志愿者40例作为对照。所有受试者接受心脏超声检查,分析各组二维超声及AFI参数差异。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AFI参数与二维超声参数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左心室整体长轴收缩峰值应变(GLPS)诊断酒精性心肌病的价值。结果:重度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d)、舒张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PWTd)、左心房最小容积(LAVmin)、左心房最大容积(LAVmax)和左心房主动收缩前容积(LAVp)明显大于对照组、轻度组和中度组(均 P<0.05),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E峰速度与A峰速度比值(E/A)明显小于对照组、轻度组和中度组(均 P<0.05);中度组、重度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LAVmin、LAVmax和LAVp明显大于对照组、轻度组(均 P<0.05);对照组、轻度组和中度组LVDd、LVDS、IVSTd、PWTd、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GLPS明显大于对照组(均 P<0.05),其中重度组GLPS明显大于轻度组和中度组( P<0.05);对照组、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峰值应变离散度(PS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GLPS与LVEF呈负相关( r=-0.441, P<0.05),GLPS与LVMI呈正相关( r=0.504, P<0.05)。GLPS诊断酒精性心肌病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12(95% CI:0.869~0.955, P<0.05),截断值为-20.16,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6.70%和95.00%。 结论:酒精性心肌病患者左心室和左心房心肌力学特性明显改变,AFI参数在诊断酒精性心肌病方面有一定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肺静脉隔离联合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治疗风湿性二尖瓣狭窄伴长程持续性心房颤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评估肺静脉隔离(PVI)联合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治疗风湿性二尖瓣狭窄伴长程持续性心房颤动(LSPAF)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入选2012年7月至2019年7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接受PVI联合PBMV治疗的风湿性二尖瓣狭窄伴LSPAF的患者11例,其中男2例,年龄(58.2±10.0)岁,在三维电解剖系统(Carto)指导下完成PVI,以达到全部肺静脉-心房间电隔离为消融终点,然后采用球囊(Inoue)实施PBMV。比较手术前后二尖瓣瓣口面积、左心房内径、射血分数等指标,出院后通过电话及门诊随访患者症状、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等。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了PVI+PBMV手术,手术时间(189±29)min和X线曝光时间(30±10)min,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与术前相比,术后早期超声心动图显示二尖瓣口面积明显增加[(2.13±0.13)cm 2对(1.19±0.13)cm 2, P<0.001],未发现中重度二尖瓣反流。在15~72个月(中位56个月)随访中,4例患者心房颤动(房颤)复发,其中2例接受再次消融,1例在二次手术后再次复发;2例拒绝再次消融。在1~2次房颤消融术后,11例患者中8例未复发房颤。 结论:对于风湿性二尖瓣狭窄伴LSPAF患者,PVI联合PBMV治疗是安全可行的,对于多数患者可以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四维自动左房定量技术对2型糖尿病患者左心房功能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应用四维自动左房定量(4D-LAQ)技术评价不同病程阶段2型糖尿病(T2DM)患者左心房形态和功能变化并探讨影响T2DM患者左心房功能的独立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10月于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内分泌科确诊为T2DM的患者96例作为病例组,根据是否合并微血管病变分为单纯糖尿病组(DM1组)和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组(DM2组)各48例;同期选取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48例作为对照组。常规测量左心房前后径(LAD)、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和晚期血流峰值速度(E、A)、二尖瓣瓣环舒张早期峰值运动速度(间隔壁e′、侧壁e′),计算E/A、平均e′、E/e′。应用4D-LAQ技术获得左心房最小容积(LAVmin)、左心房最大容积(LAVmax)、左心房收缩前容积(LAVpreA)、左心房最大容积指数(LAVImax)、左心房总排空分数(LAEF)、左心房储备期纵向应变(LASr)、左心房管道期纵向应变(LAScd)及左心房收缩期纵向应变(LASct)。比较三组间左心房参数的差异,通过单因素与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探讨影响T2DM患者左心房功能的独立相关因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M1组LAEF、LASr及LAScd减低(均 P<0.05),两组间LAVImax、LAVIpreA及LAVI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与对照组和DM1组相比,DM2组LAEF、LASr及LAScd减低,LAVImax、LAVIpreA及LAVImin增大(均 P<0.05)。三组间LAS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与LASr呈独立负相关(β=-0.405, P<0.001),体质指数(BMI)、E峰与LAScd呈独立负相关(β=-0.159, P=0.049;β=-0.408, P<0.001),糖尿病病程、E/e′与LAScd呈独立正相关(β=0.399, P<0.001;β=0.253, P=0.004)。 结论:T2DM患者的左心房储备功能与管道功能受损,随着疾病进展受损更加显著。糖尿病病程、BMI、E峰及E/e′是T2DM患者左心房功能受损的独立相关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妊娠期右心耳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特点和射频消融治疗效果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妊娠期起源于右心耳的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房速)患者的电生理特点和冷盐水灌注导管零射线射频消融治疗效果。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6年10月至2019年3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射频消融治疗的妊娠期和非妊娠期局灶性房速女性患者55例,因例数过少排除2例非妊娠期的右心耳房速和4例妊娠期的非右心耳房速患者后,其余49例中,妊娠期右心耳房速组患者6例(12%),其中4例(4/6)为轻重程度不同的心动过速心肌病;非妊娠期且非右心耳起源的房速患者43例(88%)为对照组。收集2组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在三维系统指导下明确局灶性房速并标出最早激动部位,妊娠期右心耳房速患者行冷盐水灌注导管的零射线射频消融,对照组患者则均在非零射线下手术。术后3、6、12个月和以后每年在门诊进行评估,检查体表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并记录房速有无复发、有无手术并发症。妊娠期患者术后6个月进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实验室检查(N末端B型脑钠肽原),并记录分娩情况。分析妊娠期右心耳房速的电生理特点,比较2组患者射频消融的疗效。结果:妊娠期右心耳房速组患者年龄[(30.7±6.2)岁比(57.2±11.7)岁]、左心室射血分数[(46.0±12.8)%比(60.1±5.9)%]和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比例(0比58%)低于对照组,持续性发作(6/6比7%)、胸闷和心慌症状(6/6比49%)、左心室射血分数≤50%(4/6比9%)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 P均<0.05),2组患者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3.7±11.1)次/min比(153.7±15.2)次/min, P>0.05]。妊娠期右心耳房速患者有独特的体表心电图特征,P波在Ⅱ、Ⅲ、aVF导联均为直立波,Ⅰ导联P波为等电位线(1例,1/6)或直立波(5例,5/6),aVL导联P波均为等电位线(1例,1/6)或直立波(5例,5/6),V 1导联P波为宽深的全负向波(5例,5/6)或正负双向波(1例,5/6),V 2~V 6的P波均渐转变为直立;心动周期为(361.7±38.5)ms;成功消融靶点局部A波较体表心电图P波领先(59.4±11.6)ms;三维标测显示6例患者起源点均是多点散在的片状区域,进行片状区域消融,其中2例(2/6)妊娠期患者进行了局部区域广泛消融。随访(15.3±4.0)个月,2组消融手术即刻成功率(6/6比93%)、术后复发率(1/6比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术后均无并发症,妊娠期右心耳房速组患者均正常分娩。4例心动过速心肌病的患者心脏结构和心功能恢复正常,与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左心房内径减小[(30.3±1.3)mm比(36.8±6.7)mm],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升高[(64.0±2.9)%比(39.8±10.7)%]、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减小[(44.8±4.0)mm比(60.0±2.9)mm],N末端B型利钠肽原[(136.2±47.5)ng/L比(3 408.4±901.3)ng/L]降低( P均<0.05)。 结论:妊娠期右心耳局灶性房速有独特的电生理表现,在三维标测下行冷盐水灌注导管零射线射频消融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心脏双腔起搏器植入术后新发心房颤动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无心房颤动(房颤)病史患者在双腔起搏器植入术后新发房颤的危险因素及其联合模型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收集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3月31日于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首次植入心脏双腔起搏器治疗患者的资料,根据是否发生房颤分为新发房颤组和无房颤组。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术前基线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及烟酒史等)和随访资料(包括起搏模式、起搏比例及植入后用药)等,筛选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联合预测模型。结果:入选223例患者,年龄(70.23±8.88)岁,其中男113例,随访(17.94±9.05)个月。①起搏器植入术后新发房颤45例(20%,45/223),包括症状性房颤21例(47%,21/45)和心房高频事件(AHRE)24例(53%,24/45),AHRE中亚临床房颤(SCAF)10例(42%,10/24)。②新发房颤组与无房颤组患者在糖尿病病史、饮酒史、尿酸水平、左心房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房性早搏百分数、平均心率及最快心率、心室起搏百分数、起搏模式、β受体阻滞剂使用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③将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及上述危险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显示,性别( OR=0.170,95% CI 0.050~0.573, P=0.004)、饮酒史( OR=9.319,95% CI 2.688~32.304, P<0.001)、左心房内径( OR=1.143,95% CI 1.024~1.276, P=0.018)、心室起搏百分数( OR=1.045,95% CI 1.023~1.067, P<0.001)、最快心率( OR=1.044,95% CI 1.021~1.067, P<0.001)、房性早搏百分数( OR=2.001,95% CI 1.427~2.807, P<0.001)是起搏器术后新发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④经受试者工作曲线评估,上述独立危险因素联合模型曲线下面积为0.931,截断值0.249,敏感度为86.7%,特异度为86.0%。 结论:联合性别、饮酒史、左心房内径、心室起搏百分数、最快心率、房性早搏百分数对心脏双腔起搏器植入术后新发房颤的发生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卵圆瓣冗长伴二尖瓣狭窄1例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孕妇28岁,孕1产0,自然妊娠,无近亲结婚史及个人先天性心脏病史,羊水穿刺提示低风险。孕23周时常规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目前未见明显异常";孕33周时于当地医院常规产检发现"右心较左心比例大,二尖瓣可疑异常",转诊至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孕妇签署胎儿超声心动图知情同意书。胎儿超声心动图显示:四腔心切面显示左右心比例不对称,卵圆瓣运动幅度加大,在收缩末期呈囊袋样突向二尖瓣口,在心室收缩期,当左心房压升高时,冗长的卵圆孔瓣瞬时飘至右心房侧(图1,2)。二维超声及M型超声心动图测量卵圆瓣膨出指数(atrial septal excursion index,ASEI),即卵圆瓣开放最大直径/左心房最大内径比值:二维超声ASEI=0.76,M型ASEI=0.85(图3,4)。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不同类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的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孕妇的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4年1月1日至2022年4月15日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分娩并确诊为HDP的孕妇共1 967例为观察对象,根据HDP的具体诊断分为妊娠期高血压506例(25.7%),子痫前期589例(29.9%),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332例(16.9%),慢性高血压伴发子痫前期540例(27.5%),回顾性分析4种类型HDP孕妇心脏结构和功能指标的差异,心脏结构指标包括左心房前后径(LAD)、左心房面积(LAA)、右心房面积(RAA)、舒张末期左心室内径(LVEDD)、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舒张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收缩功能指标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侧壁收缩期二尖瓣环运动速度(Sm),舒张功能指标包括二尖瓣舒张早期峰值血流速度(E)/二尖瓣舒张晚期峰值血流速度(A)、E/左心室侧壁舒张早期二尖瓣环运动速度(Em)。采用多因素广义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影响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因素。结果:(1)一般临床资料:不同类型HDP孕妇的年龄、分娩孕周、血压、合并糖尿病占比、住院天数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2)与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子痫前期及妊娠期高血压孕妇相比,慢性高血压伴发子痫前期孕妇的LAD、LAA、RAA和LVEDD更大( P均<0.001),IVST和LVPWT更厚( P均<0.001),左心室舒张功能指标(E/A、侧壁Em、E/Em)和收缩功能指标Sm下降( P均<0.001),妊娠期高血压孕妇的心脏结构和功能相对较好。与子痫前期孕妇相比,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孕妇的RAA更小( P<0.001),E/A更低( P<0.001),其余指标在两者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3)慢性高血压伴发子痫前期、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及子痫前期的发生与较大的LAD、LAA、LVEDD相关,与较小的Em相关( P均<0.05)。 结论:不同类型HDP孕妇的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不同,其中慢性高血压伴发子痫前期孕妇的心脏更大、心室壁更厚,舒张和收缩功能更差,妊娠期高血压孕妇的心脏结构和功能相对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