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交试验联合人工神经网络优选活血散瘀泡腾片提取工艺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优选活血散瘀泡腾片的提取工艺。方法:以芍药苷与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干膏收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多指标综合评分法结合正交试验、Back Propagation(BP)人工神经网络优选加水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等工艺参数。结果:芍药苷和羟基红花黄色素A分别在0.079 5~1.590 4 μg、0.038 5~1.539 2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18%、96.22%, RSD分别为0.77%、1.31%。确定活血散瘀泡腾片最佳提取工艺为9倍量水,加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1 h。 结论:正交试验联合BP人工神经网络优化方法实用高效,优选的提取工艺科学合理,稳定可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CCD-RSM联用D-最优混料设计优化抗下肢静脉血栓颗粒制剂工艺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 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CCD-RSM)联用D-最优混料设计,优化抗下肢静脉血栓颗粒的制剂工艺.方法 以溶媒用量、煎煮时间为主要考察因素,以有效成分丹酚酸B和多糖含量及干膏收率的总评归一值(OD)为评价指标,采用CCD-RSM确定最佳提取工艺;以颗粒吸湿率为评价指标,结合溶化性、成型率、休止角等,利用D-最优混料设计优选最佳成型工艺.结果 最佳提取工艺:采用8倍量水提取2次,每次100 min.成型工艺为浸膏与辅料比例1:2,辅料间比例为可溶性淀粉:糊精:蔗糖=0.452:0.518:0.030.结论 优选的制剂工艺条件稳定、可行,可为抗下肢静脉血栓颗粒的生产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正交试验优选细叶铁线莲醇提工艺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优选细叶铁线莲的醇提工艺.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细叶铁线莲饮片样品中槲皮素的含量;以紫外吸收光谱法测定饮片样品中总黄酮含量;以料液比、提取次数、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以干膏得率、总黄酮含量和槲皮素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优选最佳醇提工艺,并验证.结果 槲皮素质量浓度在1.99~198.99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9,n=6),定量限和检测限分别为 0.060μg/mL和 0.018μg/mL;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试验结果的RSD均小于 2.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74%,RSD为 1.25%(n=6).芦丁质量浓度在 7.42~44.52μg/mL范围内与吸光度线性关系良好.最佳工艺条件为加 10倍 40%乙醇,提取3次,每次0.5h.验证试验中干膏得率、总黄酮含量、槲皮素含量分别为25.10%,56.78 mg/g,1.35 mg/g,RSD分别为2.43%,4.10%,2.13%(n=3).结论 该研究中优选的醇提工艺稳定可靠、重复性好,可为细叶铁线莲的质量评价及其制剂产品的产业化开发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复方白鲜皮湿疹膏质量标准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参照202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复方制剂质量规范,建立复方白鲜皮湿疹膏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hin-layer chromatography,TLC)定性鉴别膏剂中的白鲜皮、蛇床子、黄柏、马齿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膏剂中指标性成分绿原酸、盐酸小檗碱、白鲜碱的含量.结果:白鲜皮、蛇床子、黄柏、马齿苋的定性鉴别方法专属性强,且阴性对照无干扰;绿原酸在0.011 04~0.176 64 mg/mL(R=0.9998)、盐酸小檗碱在0.003 204~0.051 264 mg/mL(R=0.9996)、白鲜碱在0.003 018~0.048 288 mg/mL(R=0.9992)范围内线性关系均良好;其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09%、98.30%、97.35%,RSD分别为1.77%、1.48%、1.04%.结论:该质量标准操作简便、准确、稳定且无干扰,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肺热止咳颗粒制备工艺和质量标准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目的 初步筛选肺热止咳颗粒的制备工艺,并建立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L 9(34)正交设计试验,考察浸泡时间、提取时间和加水量对黄芩苷的转移率以及干膏得率的影响,优选肺热止咳颗粒的最佳提取工艺.以制软材情况、颗粒收率、休止角及溶化性为评价指标,对赋形剂种类进行考察,优选制剂成型工艺.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陈皮、桑白皮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制剂中黄芩苷的质量分数.结果 最佳提取工艺为浸泡0.5 h,分别加8倍和6倍水,加热回流提取0.5 h和0.25 h;赋形剂以糊精最优;薄层色谱斑点清晰、分离良好,阴性无干扰,专属性强;黄芩苷在质量浓度0.0075~0.75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137%;肺热止咳颗粒中黄芩苷平均质量分数为8.25 mg/g.结论 该工艺稳定可行,建立的TLC和HPLC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为后续研发和质量控制奠定了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正交试验结合多指标权重分析法优选金银花喷雾干燥工艺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目的:优选金银花配方颗粒喷雾干燥工艺.方法:以流膏密度、进风温度、出风温度 3 个因素设计正交试验方案,通过对干燥收率、指标成分转移率、特征图谱相似度、水分、溶化性多指标权重综合分析评分,选择最优工艺.结果:根据综合评分结果,最终优选工艺参数:流膏密度 1.06 g/mL(60℃),喷雾干燥进口温度200℃±5℃,出口温度 105℃±5℃.结论:本研究可为金银花配方颗粒的喷雾干燥工艺提供一定的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基于星点设计-效应面法联用正交设计优选抗骨质疏松颗粒的制剂工艺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CCD-RSM)联用正交实验设计优选抗骨质疏松颗粒的制剂工艺.方法 以溶媒用量、煎煮时间为考察因素,以有效成分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总量和干膏收率的总评"归一值"(optical density,OD)为评价指标,用CCD-RSM确定最佳提取工艺;以颗粒溶化性、吸湿率、水分、成型率、休止角为评价指标,用正交实验优选最佳成型工艺.结果 最佳提取工艺为加水量12倍,提取2次,每次130 min;成型工艺为浸膏与辅料的比例为1∶2,可溶性淀粉与糊精的比例为1∶3,用体积分数为90%的乙醇制粒,75 ℃干燥,过16目筛整粒,即得.结论 优选的制剂工艺条件稳定、可行,可为抗骨质疏松颗粒的实际生产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中药跌打膏质量标准提升与安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23
目的 建立中药跌打膏质量控制方法,验证中药跌打膏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配方组成,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方中川乌、草乌、大黄、续断、泽兰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定量测定中药跌打膏中大黄素,以用于对中药跌打膏的质量控制;此外,通过皮肤急性毒性实验、皮肤刺激性实验、皮肤过敏性实验以及豚鼠皮肤组织病理学检查对中药跌打膏的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 该实验中川乌、草乌、大黄、续断、泽兰定性鉴别方法操作简便,分离度好,专属性强.大黄素平均加样回收率为84.917 3%,RSD为1.466 1%.大黄素含量范围为1.099 9%~1.123 8%;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分别为0.229 4%、1.835 9%、1.025 0%,均小于3.00%(n=6);安全性实验中,中药跌打膏对小鼠皮肤无刺激性,对小鼠体质量、肝肾功能无影响.一次给药后,14d观察期间各组小鼠行为活动、精神状态、饮食情况及排便均未出现异常;给药14 d后,取小鼠血液进行血常规检查,后对小鼠进行解剖取血,血常规各项指标及肝肾功能无异常,各脏器未出现肉眼可见病理变化;中药跌打膏干预后的豚鼠皮肤病理检查均未见组织病理学改变.中药跌打膏对豚鼠皮肤无刺激性,中药跌打膏对豚鼠皮肤无明显致敏.结论 该实验建立的中药跌打膏中川乌、草乌、大黄、续断、泽兰的TLC鉴别方法和大黄素含量测定方法有良好的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可用于中药跌打膏的质量控制.中药跌打膏对小鼠局部皮肤无毒性,对豚鼠皮肤无刺激性,对豚鼠皮肤无致敏性,说明中药跌打膏外用治疗疾病安全可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3
-
吴茱萸凝胶贴膏的质量标准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23
目的:建立吴茱萸凝胶贴膏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吴茱萸凝胶贴膏中的吴茱萸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吴茱萸凝胶贴膏中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含量.色谱柱为Inertsil ODS-3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53∶47),流速为1 mL/min,柱温为28℃,检测波长为215 nm.对吴茱萸凝胶贴膏进行含膏量、赋形性、黏附性检查.结果:TLC定性鉴别中检出吴茱萸,且斑点清晰,分离度好,阴性对照无干扰.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进样量线性范围分别为0.156 8~0.940 8 μg(r=0.999 5)、0.103 2~0.619 2 μg(r=0.999 1);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值均小于3.0%;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20%、100.85%,RSD值分别为2.05%、2.16%(n=6).制剂通则检查符合要求.结论:所建质量标准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吴茱萸凝胶贴膏的质量控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3
-
武汉市学龄前儿童口腔卫生习惯及家长对儿童口腔清洁干预模式的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调查武汉市学龄前儿童口腔卫生习惯及家长对儿童口腔清洁干预模式,并分析其对儿童龋齿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选取武汉市10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样本调查机构,在各个调查机构中随机选取60名儿童及其家长作为研究对象.口腔检查统计儿童患龋齿情况,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纳入样本的一般情况、儿童口腔卫生习惯、家长对儿童口腔清洁的干预,比较患龋齿儿童与未患龋齿儿童口腔卫生习惯与家长干预情况,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上述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对儿童患龋齿率的影响.结果 该研究共发出642份问卷调查表,实际回收617份,其中有效问卷586份,无效问卷31份,有效回收率为94.98%.其中243名儿童检出龋齿,患龋齿率为41.4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每日饮料、甜食、零食频率及睡前进食、开始刷牙时间、刷牙持续时间、家长协助、使用含氟牙膏、牙线及口腔健康教育与学龄前儿童患龋齿有关(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每日饮料、甜食、零食频率及睡前进食是患龋齿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开始刷牙时间、家长协助、含氟牙膏、牙线及口腔健康教育是患龋齿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武汉市区学龄前儿童患龋率一般,针对学龄前儿童年龄小、自控力弱、独立性差的特点,督促家长从多维度对儿童口腔清洁进行干预,对降低儿童患龋风险、促进儿童口腔健康有积极的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