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潭东岸近岸海水中细菌群落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究平潭东岸近岸海水中的主要细菌种类、分布及其与人类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基因测序和细菌培养的方法,对平潭东岸近岸提取的7个海水样本进行微生物学分析。结果:采样时,平潭沿岸海水的气温为28.00 ℃,水温为24.30 ℃,溶解氧浓度为8.76 mg/L;码头水温为26.60 ℃,溶解氧浓度为7.12 mg/L。海水细菌培养后,共分离出29株弧菌科细菌,包括溶藻弧菌、副溶血弧菌和沙鱼弧菌等,以及20种其他科细菌,包括大肠埃希菌、阴沟杆菌和粪肠球菌等致病菌。海水细菌基因测序显示,变形菌门在平潭东岸近岸海水中约占70%;弧菌属在平潭东北区域海水中占26.08%~31.14%。结论:平潭东岸近岸海水中的细菌主要是革兰阴性菌,以弧菌为主。在进行海水浸泡伤的救治时,应优先考虑针对革兰阴性菌的抗生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不同质量浓度5-氟尿嘧啶联合曲安奈德治疗瘢痕疙瘩的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不同质量浓度的5-氟尿嘧啶联合曲安奈德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3月—2019年3月,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整形外科接诊的29例患者31个瘢痕疙瘩、平潭综合实验区医院皮肤科接诊的11例患者20个瘢痕疙瘩、福州市仓山迪娅医疗美容门诊部接诊的9例患者9个瘢痕疙瘩纳入此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其中男27例、女22例,年龄(30±9)岁。将瘢痕疙瘩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低质量浓度组(19个瘢痕疙瘩,17例患者)、中质量浓度组(21个瘢痕疙瘩,19例患者)、高质量浓度组(20个瘢痕疙瘩,17例患者),分别采用质量浓度为0.5、5.0、12.5 mg/mL的5-氟尿嘧啶联合曲安奈德注射治疗,每4周注射1次,共3次。首次治疗前及末次治疗后3个月,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价瘢痕疙瘩外观、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瘢痕疙瘩疼痛和瘙痒程度,并计算治疗前后的评分差值。末次治疗后6个月,采用疗效满意度评价量表行患者疗效满意度评分。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末次治疗后1年随访,统计瘢痕疙瘩复发率。对数据行 χ2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配对样本 t检验、LSD- 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 结果:首次治疗前,3组瘢痕疙瘩外观VSS评分相近( F=0.039, P>0.05);末次治疗后3个月,低质量浓度组瘢痕疙瘩外观VSS评分明显高于中质量浓度组及高质量浓度组( t=2.267、4.086, P<0.05或 P<0.01)。末次治疗后3个月,低质量浓度组、中质量浓度组、高质量浓度组瘢痕疙瘩外观VSS评分均较首次治疗前明显降低( t=18.222、44.272、22.523, P<0.01)。低质量浓度组瘢痕疙瘩治疗前后外观VSS评分差值明显低于中质量浓度组与高质量浓度组( t=-4.096、-6.357, P<0.01),中质量浓度组瘢痕疙瘩治疗前后外观VSS评分差值明显低于高质量浓度组( t=-2.368, P<0.05)。首次治疗前,3组瘢痕疙瘩疼痛和瘙痒VAS评分相近( χ2=0.149, P>0.05);末次治疗后3个月,低质量浓度组瘢痕疙瘩疼痛和瘙痒VAS评分明显高于中质量浓度组及高质量浓度组( Z=2.191、4.386, P<0.05或 P<0.01),中质量浓度组瘢痕疙瘩疼痛和瘙痒VAS评分明显高于高质量浓度组( Z=2.276, P<0.05)。末次治疗后3个月,中质量浓度组和高质量浓度组瘢痕疙瘩疼痛和瘙痒VAS评分均较首次治疗前明显降低( Z=-3.904、-3.844, P<0.01)。低质量浓度组瘢痕疙瘩治疗前后疼痛和瘙痒VAS评分差值明显低于中质量浓度组与高质量浓度组( Z=-4.265、-6.104, P<0.01)。末次治疗后6个月,高质量浓度组瘢痕疙瘩对应患者疗效满意度评分为(88±8)分,明显高于中质量浓度组的(76±8)分和低质量浓度组的(60±8)分( t=-3.820、-6.675, P<0.01),中质量浓度组瘢痕疙瘩对应患者疗效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低质量浓度组( t=-2.984, P<0.05)。3组瘢痕疙瘩治疗期间仅疼痛差异明显( P<0.01)。末次治疗后1年随访,高质量浓度组瘢痕疙瘩复发率明显低于低质量浓度组( χ2=8.313, P<0.01),中质量浓度组瘢痕疙瘩复发率与低质量浓度组、高质量浓度组相近( χ2=3.536、0.577, P>0.05)。 结论:高质量浓度的5-氟尿嘧啶联合曲安奈德治疗瘢痕疙瘩后,症状改善明显,患者治疗满意度增加,无明显不良反应且疗效持久,较中、低质量浓度的5-氟尿嘧啶整体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福建省不同区域8 ~ 10岁儿童及孕妇尿碘、盐碘、甲状腺结节间的相关关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福建省不同区域8 ~ 10岁儿童及孕妇尿碘、盐碘、甲状腺结节间的相关关系,初步探讨甲状腺疾病的影响因素。方法:2019年9 - 11月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选择福建省东山县和平潭县作为调查点。根据纳入标准,在东山县选择孕妇140名、8 ~ 10岁儿童270名,在平潭县选择孕妇189名、8 ~ 10岁儿童368名。采集调查对象随机尿样、家中食用盐盐样测定碘含量,并对各人群进行碘营养评价;采用B型超声诊断仪进行甲状腺检查,同时进行甲状腺疾病问卷调查。分析不同区域8 ~ 10岁儿童及孕妇尿碘、盐碘、甲状腺结节间的相关关系。结果:不同性别(男:151.30 μg/L、女:130.30 μg/L),区域(东山县:160.30 μg/L、平潭县:129.70 μg/L)儿童尿碘中位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 0.05);不同年龄(8、9、10岁:141.60、128.05、150.30 μg/L)儿童尿碘中位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孕妇总体尿碘中位数为119.30 μg/L,不同孕期、区域孕妇尿碘中位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 0.05)。儿童、孕妇盐碘中位数分别为20.30和23.65 mg/kg。儿童尿碘与盐碘呈正相关( r = 0.13, P < 0.05),孕妇尿碘与盐碘未见相关关系( P > 0.05)。儿童甲状腺结节检出率为21.79%(139/638),不同年龄儿童甲状腺结节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孕妇甲状腺结节检出率为4.26%(14/329)。儿童和孕妇甲状腺结节检出率与尿碘、盐碘均未见相关关系( P均> 0.05)。两地儿童甲状腺容积均处于正常值范围内,甲状腺容积与尿碘、盐碘均未见相关关系( P均> 0.05)。 结论:东山县和平潭县儿童碘营养均适宜(尿碘中位数100 ~ 199 μg/L),孕妇均存在碘不足(尿碘中位数< 150 μg/L)。儿童尿碘与盐碘相关,尿碘随着盐碘的升高而升高。不同年龄儿童甲状腺结节患病情况不同,需要进一步研究求证。儿童和孕妇甲状腺结节检出率与尿碘、盐碘均不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氦氧机械通气对肺炎患者病变肺段炎症反应及膈肌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氦氧机械通气对肺炎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停机困难患者的病变肺段炎症反应及膈肌功能的临床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20年10月至2021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平潭分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40例因肺炎所致ARDS需气管插管的停机困难患者。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氮氧通气组和氦氧通气组,每组20例。氮氧通气组给予60%氮气、40%氧气通气治疗,氦氧通气组给予60%氦气、40%氧气通气治疗。收集各组患者通气治疗0、1、2、3 h肺机械通气参数〔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潮气量(V T)、每分钟通气量(MV)〕及脉搏血氧饱和度(SpO 2);同时,在通气治疗前及治疗3 h后,检测患者病变肺段肺泡上皮细胞衬液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测量膈肌运动幅度和膈肌厚度变化率。 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氧合指数、血清CRP、血清降钙素原(PCT)、体温、血肌酐(SCr)、丙氨酸转氨酶(ALT)、空腹血糖(FPG)、血红蛋白(Hb)以及心脏和肺部基础疾病情况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控制V T和SpO 2相对不变的情况下,氦氧通气组通气1 h气道压即较通气前明显下降〔Ppeak(cmH 2O,1 cmH 2O≈0.098 kPa):22.80±4.47比28.00±5.07,Pplat(cmH 2O):19.15±3.90比23.20±3.81,均 P<0.05〕,而氮氧通气组通气1 h气道压较通气前明显上升〔Ppeak(cmH 2O):22.35±2.13比19.75±1.94,Pplat(cmH 2O):18.50±1.70比16.50±1.88,均 P<0.05〕。氮氧通气组通气前后病变肺段肺泡上皮细胞衬液CRP和IL-6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氦氧通气组通气后上述指标水平均较通气前明显降低,且显著低于氮氧通气组〔CRP(mg/L):10.15(6.39,15.84)比16.10(11.63,18.66),IL-6(μg/L):1.15(0.78,1.86)比2.67(1.67,4.85),均 P<0.05〕。氮氧通气组通气前后膈肌运动幅度和膈肌厚度变化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氦氧通气组通气后上述指标均较通气前明显升高,且显著高于氮氧通气组〔膈肌运动幅度(cm):1.93(1.69,2.20)比1.34(1.22,1.83),膈肌厚度变化率:(48.22±8.61)%比(33.29±11.04)%,均 P<0.05〕。 结论:氦氧机械通气可降低机械通气患者的气道压,减轻病变肺段炎症反应,改善呼吸肌功能,有望成为重症肺康复的重要治疗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东海六个国家级海洋保护区鱼类多样性和连通性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对沿海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压力,而建立海洋保护区网络被认为是应对这双重压力的重要手段.为了保护东海丰富的生物资源,我国自20世纪末已建立了多个保护区,但目前生物多样性以及连通性的研究不足以有效支撑东海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为此,本研究选取了东海城洲岛国家级海洋公园(城洲岛)、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深沪湾)、湄洲岛国家级海洋公园(湄洲岛)、平潭综合实验区海坛湾国家级海洋公园(平潭岛)、洞头国家级海洋公园(洞头岛)和玉环国家级海洋公园(玉环)6个国家级海洋保护区,在保护区内近岸海域采集不同季节的eDNA样品并测量水环境参数,通过对鱼类群落组成分析预测保护区间的生物多样性及其潜在连通性.在采集到的71个样品中,共获得了5,069,193条序列,包括46,309个分子操作分类单元(molecular 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MOTUs),其中保护区内共享MOTUs的丰度占比基本都超过40%.虽然不同保护区间环境参数存在显著差异,但是生物多样性指数和群落组成差异性检验显示不同保护区间鱼类组成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仅存在季节差异.高占比的共享MOTUs以及无显著空间分化的群落组成可能意味着这些保护区间存在较强的连通性,具备建立海洋保护区网络的潜力.对保护区生态网络结构的进一步分析表明,不同保护区的生态网络存在差异,洞头岛、玉环、深沪湾保护区的网络结构较为稳健,而湄洲岛和平潭岛保护区则相反,这表明不同保护区的保护效果存在一定差异,这可能与保护区的面积和管理有关.本研究不仅为东海近岸群落连通性研究提供了参考,同时也为东海保护区的管理和建设提供直接支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福建省2012-2021年戊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目的 分析福建省2012-2021年戊型病毒性肝炎(简称戊肝)疫情特征,为今后的戊肝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2-2021年福建省戊肝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2-2021年间,福建省共报告戊肝病例8 877例,报告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x2趋势=458.14,P<0.001),2020年报告发病率最低1.32/10万,年平均报告发病率2.29/10万.冬春季为发病高峰,3-4月份报告发病数较多(2 146例,占24.17%),9月份平均报告病例最少(571例,占6.43%);地市间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 877.75,P<0.01),年平均报告发病率平潭综合实验区最高,为6.03/10万,漳州市最低,为0.94/10万.男性病例数高于女性,男女性别比2.04:1;发病以中老年为主,40~<65岁报告病例数最多,占总病例的57.44%(5 099/8 877).报告发病最多的为50~<55岁年龄组,<50岁报告发病数随着年龄的增长呈升高趋势,≥50岁报告发病数随着年龄的增长呈降低趋势.职业以农民发病构成比最高,占34.49%(3 062例).结论 福建省2012-2021年戊型病毒性肝炎报告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2020年因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响,报告发病率最低,但未能真实反应发病情况,从而影响戊肝的发病趋势.针对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应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卫生知识和戊肝疫苗预防接种相结合的防控措施,加强戊肝的监测力度和诊断能力,控制和降低戊肝疫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 
                                
平潭野菊混合瓣型株系再生体系的建立
                                    编辑人员丨2023/8/19
                                菊科植物因其丰富的舌状花变异类型而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野菊(Chrysanthemum indicum)作为栽培菊花(C.× morifolium)的近缘野生种之一,其自然群体中常具有典型的平瓣、匙瓣及管瓣的舌状花变异类型,是研究菊科植物瓣型变异的优异材料,而目前缺乏对其再生体系的研究.在福建平潭岛分布的野菊中发现大量舌状花形态变异植株,该研究以其混合瓣型株系茎间薄层和叶盘为外植体建立再生体系.结果表明,以茎间薄层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和不定芽分化的最优培养基为MS+1.0mg·L-16-BA+0.5mg·L-1NAA,接种14天愈伤组织诱导率可达100%.不定芽平均分化时间为25天,接种40天不定芽分化率可达82%.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0.5 mg·L-1NAA,10天生根.移栽植株全部成活,植株生长状态良好且均保留了混合瓣型的形态特征.该研究初步建立了平潭野菊混合瓣型株系茎间薄层的离体培养再生体系,为进一步建立其遗传转化体系奠定了基础,也为解析菊花瓣型变异机理提供了技术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9
                                 - 
                                
福建省长江澳珊瑚菜样地调查与群落特征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分析福建省平潭岛长江澳沙滩珊瑚菜群落现状,提出保护与合理开发方案.方法:实地考察,样地调查.结果:(1)长江澳31个2 m×2 m样方中,除木麻黄种苗外,共有物种9科14属15种.(2)样地内频度前三位植物为海边月见草(80.65%)、老鼠艻(77.42%)、珊瑚菜(45.16%);密度前三位植物为老鼠艻(1.73%)、海边月见草(1.65%)、肾叶打碗花(1.20%);多度前三位植物为老鼠艻(22.46%)、海边月见草(21.41%)、肾叶打碗花(15.63%);盖度前三位植物为海边月见草(20.55%)、老鼠艻(15.87%)、牛筋草(3.13%).(3)珊瑚菜的频度、密度、多度、盖度分别为45.16%、0.98%、12.80%、1.42%.结论:平潭岛长江澳沙滩珊瑚菜资源较丰富,生态适宜,破坏严重,须加大保护力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促进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更好融合服务人类健康伟大事业——WHO前总干事陈冯富珍在第四届中医科学大会上的主旨演讲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海岛型城市生态安全格局研究——以平潭岛为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在快速城市化带来的城市生态安全严重威胁着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这一时代背景下,构建城市生态安全格局是实现区域和城市生态安全的基本保障和重要途径.结合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规划,从城市生态安全角度出发,在对平潭岛生态环境本底条件的调研基础上,选取与平潭岛的城市生态安全关系密切的6个关键生态因子进行深入分析,并通过层次分析法和GIS空间叠置法综合多要素分析了平潭岛的生态敏感性,最终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面向新一轮大规模城市开发热潮的平潭岛城市生态安全格局.研究成果可为平潭岛的城市开发建设提供决策支持,对维护平潭岛城市生态安全、促进平潭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同时也对其它海岛型城市的生态安全格局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