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身游戏、认知训练与老年人跌倒
编辑人员丨3天前
跌倒是全世界老年人意外受伤导致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强有力的证据表明,运动,特别是平衡训练可以防止老年人跌倒.这项研究测试了 smart±step家用电脑游戏系统,其中有8个游戏可以在坐着时使用触控板(认知训练)或通过踩在踏板上的目标面板(健身游戏训练)来进行.研究对象为769名社区老年人,他们被随机分为三组:认知训练组(CT)、电脑垫上的运动训练组(E-ST)和收到一本有关健康衰老及预防跌倒的教育小册子的对照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白内障手术患者舒适度的影响因素分析: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系统评价临床实践中影响白内障手术患者舒适度的因素,为提高白内障手术患者舒适度提供可靠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文全文期刊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搜集有关文章,2位评价者独立进行文献检索、筛选、质量评价及数据提取,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文章共纳入52篇随机对照研究中行白内障手术的患者12 911名,将影响白内障患者手术的因素进行分类,依次为护理方式、麻醉药物的种类及作用部位,未归入上述的影响因素按作用时间分为术前影响因素如是否口服镇静药物、术中影响因素如是否辅助吸氧、术后影响因素如术后是否盖眼垫等。将可进行数据分析的影响因素进行处理,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护理相比,协同护理可提高白内障手术患者舒适度相对危险度为1.21,95%置信区间( CI):1.13,1.30( P<0.001);与利多卡因相比,其他表面麻醉药在麻醉效果及影响患者舒适度方面无明显差异,均值差为-0.69,95% CI:-1.51,0.14( P<0.001);较平衡盐溶液相比,静脉输注芬太尼组可明显降低患者自控的镇痛装置按压给药的次数,进而反映出静脉输注芬太尼可提高患者舒适度[ MD=-1.77,95% CI:-2.19,-1.39; P<0.001];Tendon囊下麻醉较表面麻醉相比,麻醉效果及患者舒适度方面更好[ MD=-1.02,95% CI:-1.33,-0.71; P<0.001];其他可提升患者舒适度的因素由于研究文献少或统计结果难以合并遂未行Meta分析,但将其结论进行系统综述。 结论::影响白内障手术患者舒适度的因素较多,在临床中可逐步开展,进一步提高手术舒适度,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经关节突入路前方垫高植骨融合术治疗陈旧性胸腰椎压缩骨折伴后凸畸形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经关节突入路前方垫高植骨融合术治疗陈旧性胸腰椎压缩骨折伴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陈旧性胸腰椎压缩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32例,男14例、女18例;年龄(47.3±13.1)岁(范围26~70岁)。初次损伤时胸腰椎损伤分类及损伤程度评分(thoracolumbar injury classification and severity score,TLICS)为3~5分,平均4.0分。经(6.3±2.9)个月(范围3~16个月)保守治疗仍有顽固性胸腰背疼痛。手术采用经关节突入路前方垫高植骨融合术(前方垫高组)15例、后路伤椎置钉植骨融合术(伤椎置钉组)17例。前方垫高组和伤椎置钉组术前矢状面Cobb角分别为27.0°±3.9°和26.8°±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07, P=0.946);矢状面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分别为(4.2±1.8)cm和(4.1±2.1)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14, P=0.887);前方垫高组美国脊柱损伤协会损伤分级(ASIA impairment scale,AIS)为C级1例、D级4例、E级10例,伤椎置钉组为C级2例、D级2例、E级13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1.34, P=0.520)。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伤椎椎体前缘高度、脊柱矢状面后凸Cobb角、SVA及AIS分级。 结果:32例均完成随访,前方垫高组随访(12.2±3.1)个月、伤椎置钉组随访(12.0±3.3)个月。前方垫高组与伤椎置钉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28±24.5)min和(123±40.6)min( t=0.42, P=0.681),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85±12.6)ml和(478±16.3)ml( t=0.13, P=0.894)。末次随访时,前方垫高组VAS评分改善率为90%±10%,大于伤椎置钉组的75%±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17, P=0.004);两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分别增加(1.02±0.10)cm和(0.29±0.14)cm,前方垫高组变化率(67.1%±31.5%)大于伤椎置钉组(19.0%±1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6.29, P<0.001);前方垫高组矢状面Cobb角为7.4°±1.5°,小于伤椎置钉组的11.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85, P<0.001);前方垫高组SVA为(1.1±0.6)cm,小于伤椎置钉组的(1.6±0.6)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35, P=0.025);前方垫高组AIS分级为E级15例,伤椎置钉组为D级1例、E级16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83, P=0.706)。 结论:经关节突入路前方垫高植骨融合术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较后路伤椎置钉植骨融合可获得更好的术后近期后凸畸形矫形效果和胸腰背部顽固性疼痛症状改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屈曲间隙角度测量垫块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屈曲间隙角度测量垫块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19年2月—2021年12月阜阳市人民医院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56例,其中男17例、女39例,年龄59~78(68.5±4.5)岁。56例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抽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6例,采用屈曲间隙角度测量垫块辅助完成TKA;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股骨远端外旋3°的测量截骨技术完成TKA。观察指标:(1)比较2组患者性别、年龄、侧别等临床基线资料。(2)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围手术期出血量,以及术中初始屈曲间隙不平衡(IFA)发生率;观察患者术后假体安装的位置情况及术后切口愈合情况。(3)术后定期随访,观察比较2组患者膝关节屈曲功能受限、膝关节异响等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3个月膝内翻角、股骨假体旋转误差,术后1年采用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膝关节疼痛缓解情况、采用膝关节协会(KSS)评分标准分别评估膝关节临床评分和功能评分、测量膝关节的关节活动度(ROM)评估膝关节活动改善情况。结果:(1)2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2)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和围术期出血量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术中观察组IFA发生率为7.7%(2/26),低于对照组的53.3%(1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3.30, P<0.001)。术后复查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假体安装的位置良好。患者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3)56例患者术后随访14~25(21.0±3.2)个月。随访期间观察组膝关节僵硬1例,对照组膝关节僵硬2例、异响1例,2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14, P=0.710)。术后3个月,观察组股骨假体旋转误差(0.4°±1.7°)小于对照组(1.4°±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66, P=0.008);2组间膝内翻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73, P=0.468)。术后1年,观察组VAS评分(1.3±0.6)分,低于对照组的(2.2±1.1)分;膝关节KSS临床评分(91.2±2.9)分、功能评分(91.1±4.3)分及膝关节ROM为106.9°±10.6°,均大于对照组的(88.0±6.2)分、(86.8±4.6)分、90.9°±1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65、2.45、3.61、3.96, P值均<0.05)。 结论:屈曲间隙角度测量垫块在TKA中可以辅助调整股骨远端外旋截骨角度,有利于膝关节屈曲间隙平衡,减少术中创伤,提高近期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楔形足跟垫在特重度烧伤患者足下垂畸形治疗中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楔形足跟垫在特重度烧伤患者足下垂畸形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2015年3月—2016年7月,昆山市康复医院烧伤康复科收治33例符合入选标准的特重度烧伤瘢痕致足下垂畸形患者,其中男18例、女15例,年龄为(38±9)岁。患者入院后行烧伤后综合康复治疗,根据患者足下垂畸形的程度,在患者鞋垫下方装配适当高度的楔形足跟垫。患者穿上装配楔形足跟垫的鞋进行站立、下蹲与行走训练。首次应用楔形足跟垫治疗前和治疗后即刻(下称治疗前、治疗后即刻)及治疗1个月,采用简易平衡量表评估患者站位平衡能力。应用楔形足跟垫治疗1、3、12个月,使用关节活动度测量尺测量患者双侧踝关节背屈、膝关节屈曲的主动活动度(AROM),使用皮尺测量患者下蹲时臀部离地最短距离和1 min步行距离,应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日常生活活动移动项(床椅间转移、行走、上下楼梯)的独立能力。对数据行Friedman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及不等距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Bonferroni校正。结果:治疗后即刻,患者站位平衡能力为2.0(1.0,2.0)级,较治疗前的1.0(0,1.0)级明显升高( Z=-5.568, P<0.01);治疗1个月,患者站位平衡能力为3.0(2.5,3.0)级,较治疗后即刻明显上升( Z=-5.303, P<0.01)。治疗3、12个月,患者左、右侧踝关节背屈和左、右侧膝关节屈曲AROM较治疗1个月明显增加( Z=-4.860、-4.836、-4.965、-4.909,-5.037、-5.025、-5.020、-4.942, P<0.01);治疗12个月,患者左、右侧踝关节背屈和左、右侧膝关节屈曲AROM较治疗3个月明显增加( Z=-5.062、-4.962、-5.017、-4.944, P<0.01)。治疗3、12个月,患者臀部离地最短距离分别为(67±11)、(57±11)cm,较治疗1个月的(72±11)cm明显缩短( P<0.01);治疗12个月,患者臀部离地最短距离较治疗3个月明显缩短( P<0.01)。治疗3、12个月,患者1 min步行距离较治疗1个月明显增加( Z=-5.043、-5.016, P<0.01);治疗12个月,患者1 min步行距离较治疗3个月明显增加( Z=-5.025, P<0.01)。治疗3、12个月,患者日常生活活动中移动项(床椅间转移、行走、上下楼梯)的独立能力较治疗1个月明显上升( Z=-4.472、-4.025、-4.707,-4.565、-3.994、-4.777, P<0.01);治疗12个月,患者日常生活活动中移动项(床椅间转移、行走、上下楼梯)的独立能力较治疗3个月明显上升( Z=-3.827、-3.358、-3.557, P<0.01)。 结论:特重度烧伤患者足下垂畸形应用楔形足跟垫后,站位平衡能力和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活动度及步行能力获得明显改善,并且日常生活活动中移动项的独立等级明显提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优化活动平台单髁术后衬垫脱位的预防与治疗策略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衬垫脱位是活动平台单髁置换的特有并发症,其发生原因包括屈伸间隙平衡不佳、假体安放位置偏差、残留骨赘或骨水泥撞击、内侧副韧带松弛或损伤、外伤及患者长期做高屈曲动作等,大部分脱位由多因素造成。术前严格把握单髁置换适应证,术中准确地截骨、安放假体同时保护内侧副韧带,术后制定适宜的康复动作及活动强度,可减少衬垫脱位的发生。衬垫脱位的治疗应根据其原因及患者个体情况选择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传感器智能垫片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是治疗晚期骨关节炎的重要手段,而取得软组织平衡是TKA的重要目标,软组织不平衡常导致膝关节翻修。传统的软组织平衡方法依赖术者的主观判断,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而传感器智能垫片能将膝关节内外侧间室应力进行量化,术者可以此为参考进行相应的软组织松解,理论上能改善软组织平衡的精确性。本文将对传感器垫片辅助TKA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八段锦结合平衡垫训练对老年帕金森患者平衡功能改善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八段锦结合平衡垫训练对改善老年帕金森患者平衡能力和运动功能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神经内科收治的老年帕金森患者120例,依据锻炼方式的不同分成2组(2个病区),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平衡垫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平衡垫训练的基础上使用八段锦锻炼,持续锻炼2个月,使用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表、6 min步行试验距离(6mWD)、Berg平衡量表(BBS)评估其下肢运动能力恢复情况和躯体平衡控制的变化;于训练前、训练2个月后采用帕金森综合评分量表(UPDRS)对患者的运动能力受损情况进行评估。结果:训练前2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分、BBS评分、6mWD、UPD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训练2个月后观察组BBS评分为(45.5 ± 4.0)分、Fugl-Meyer评分为(25.5 ± 3.2)分、6mWD为(362.2 ± 44.9)m,对照组依次为(42.3 ± 3.8)分、(22.7 ± 3.6)分、(337.3 ± 51.0)m,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493、4.503、2.839, P<0.05)。训练2个月后观察组UPDRSⅡ、Ⅲ评分分别为(11.8 ± 3.0)、(15.8 ± 1.9)分,对照组分别为(14.7 ± 2.6)、(17.2 ± 1.4)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658、4.595, P<0.05)。观察组患者跌倒率为16.67%(10/60)、无骨折病例,对照组依次为41.67%(25/60)、6.67%(4/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9.076、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 P<0.05)。 结论:八段锦结合平衡垫训练能够改善老年帕金森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其步态,提升躯体平衡控制力,改善生命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定制化矫形鞋垫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及平衡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定制化矫形鞋垫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脑卒中后步态异常患者分为踝足矫形器组(AFO组)和矫形鞋垫组(简称鞋垫组),每组30例。AFO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及AFO适配训练,鞋垫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及定制化矫形鞋垫适配训练,2组患者均干预4周。于适配前、适配后8 h及适配后4周时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估,评估项目包括Tinetti步态评估量表(TGS)、足底压力平衡指数、左右步长差值、步宽(足印法测试)、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T)、下肢Fugl-Meyer评分(FMA-LE)、6分钟步行测试(6MWT)、躯干姿势控制量表(TIS)、Berg平衡量表(BBS)及Barthel指数量表(BI)等。结果:适配后8 h鞋垫组上述各项指标均较AFO组有改善趋势,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适配后4周时,鞋垫组TGS、平衡指数(赤足和穿鞋+辅具时)、左右步长差值、BBS及BI评分均明显优于AFO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平衡指数(仅穿鞋、无辅具)、步宽、FMA-LE、TIS、TUGT及6MWT等指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与踝足矫形器比较,定制化矫形鞋垫能更有效纠正脑卒中偏瘫患者足踝生物力学异常,提高其平衡功能,有助于患者步态表现恢复正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平衡训练联合矫形鞋垫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平衡训练联合矫形鞋垫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的疗效。方法:选取慢性踝关节不稳(CAI)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平衡组、鞋垫组、联合组,每组30例。研究过程中平衡组脱落4例,联合组脱落3例,最终纳入平衡组(26例)、鞋垫组(30例)、联合组(27例)。3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平衡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进行平衡训练,鞋垫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给予穿戴全定制鞋垫进行日常活动,联合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进行平衡训练及穿戴定制鞋垫活动。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后),测量3组患者的踝关节主动活动度,采用坎伯兰踝关节不稳定评价问卷(CAIT)评定患者的踝关节情况,采用动态足底压力分析对患者患侧足底第1~5跖骨头(M1~M5)、足趾区(T1)、内侧足跟(HM)、外侧足跟(HL)共8个区域的均化峰值压力(PF/W)和达峰时间(TPF)进行测量。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踝关节主动活动度、CAIT评分、足底8个区域的PF/W和TP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3组患者踝关节活动及CAIT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P<0.05)。与平衡组及鞋垫组治疗后比较,联合组踝关节活动度[背伸(17.11±1.58)°,趾屈(29.11±3.49)°,内翻(18.85±3.04)°、外翻(27.44±1.44)°]及CAIT评分改善较为优异( P<0.05)。与平衡组治疗后比较,联合组HL区域的PF /W较低( P<0.05)。与鞋垫组治疗后比较,联合组M2[(3.25±0.24)N/kg]、HM区域[(4.83±0.17)N/kg]的PF/W较高,M5[(0.92±0.16)N/kg]、HL区域[(3.21±0.19)N/kg]的PF/W较低( P<0.05)。与平衡组治疗后比较,鞋垫组M3区域[(74.05±4.21)%]的TPF较高( P<0.05)。与鞋垫组治疗后比较,联合组M3区域[(68.95±2.13)%]的TPF较低( P<0.05)。 结论:平衡训练联合矫形鞋垫穿戴能有效增加CAI患者患侧多个方向的踝关节主动活动度,提高踝关节稳定性,平衡患侧足部受压情况,进而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较单独平衡训练或穿戴矫形鞋垫的疗效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