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流行病学调查实践与感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流行病学调查(简称流调)是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现传染病疫情或者接到疫情报告后依法采取的首要措施,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处置的关键,也是快速控制疫情的前提。本文将流调在疫情响应中的本质归结为应急处置,指出流调的根本目的是控制疫情,通过运用作者亲身经历的一些案例,围绕“将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现场快速处置、形成与验证假设、撰写报告加以阐述,并提出流调所面临的一些挑战。本文突出强调了现场调查的作用,提出在现场不但要侦查,还要假设,更要快速处置,并应及时将现场经验与发现问题转化为疫情防控的策略措施。本文还重点强调了通过全面查摆调查证据,形成和完善“证据链”,进而服务于验证假设的思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百年不遇,总结宝贵的现场流调经验将有助于我国精准处置疫情、保持病例动态清零状态以及应对未来其他重大公共卫生事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关于针对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开展皮肤科教学的几点思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近期2019新型冠状病毒肆虐,湖北省部分医院的皮肤科医护人员也参与到疫情的救治工作中。然而,在救治过程中暴露出许多问题,如皮肤科医务人员缺乏在突发事件中紧急处置、自我防护以及进行相关皮肤病调查能力等。本文从皮肤科医务人员、本科生、研究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生教育等不同层次进行问题剖析,并对皮肤科教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给予相应建议,便于将来皮肤科医务工作者从容应对和处理突发卫生事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北京市重点人群应急救护知识、信念、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北京市部分广泛接触公众、可能成为“第一响应人”带动全社会学习应急救护的重点人群知识、信念和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应急救护工作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是基于“应急救护能力建设培训项目”的横断面调查,于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采用整群抽样对北京市部分重点人群培训后进行应急救护知识、信念和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9 591人,10个应急救护题目中,正确率最高的为急救电话号码(98.58%),正确率最低的为中暑的判断方法(32.00%),应急救护的定义和法律免责条款正确率较低(63.61%和75.91%)。研究对象对亲人、朋友、陌生人和流浪者不同心理距离人群的施救意愿不同( χ2=822.82, P<0.001),对其他各组的施救意愿均高于流浪者( P<0.05),随着心理距离递增,施救意愿呈下降趋势( Z=-26.57, 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家庭年收入高和应急救护知识正确率高者,施救意愿更高。曾遇紧急情况的1 529人中,仅66人(4.32%)未采取任何施救行为。 结论:北京市重点人群培训后应急救护知识和信念水平均较高,施救行为实施率高,年龄、家庭年收入和应急救护知识水平是影响施救意愿的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我国设置公共卫生博士专业学位势在必行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需要人们反思并研究和加强疫情防控工作。教育工作者也应该思考和研究人才培养问题,尤其是高层次应用型公共卫生人才的培养,即培养具有扎实的预防医学理论知识功底、解决公共卫生实际问题和突发应急响应能力、较强组织领导能力和宽广国际视野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因此,加快推进公共卫生博士专业学位教育并将其纳入公共卫生高等教育体系势在必行。本文就公共卫生博士专业学位设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探讨,对其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提出建议,以期促进我国高层次应用型公共卫生人才的培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复发性流产患者中期妊娠宫内感染致感染性休克的护理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总结1例复发性流产患者中期妊娠宫腔感染致感染性休克,抗休克治疗过程中并发产后出血的护理经验。方法:2020年6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收治1例复发性流产患者中期妊娠宫腔感染,入院后给予严密观察病情,制订个性化应急预案,病情变化时快速响应,紧密配合积极抢救,做好术后出血的观察与护理,及时有效抗感染,做好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结果: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患者恢复良好,术后8 d康复出院。结论:针对宫腔感染患者,特别是复发性流产患者,做好严密的病情观察、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终止妊娠、有效抗感染治疗,做好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对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促进生殖健康至关重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精准护理应急管理体系在突发事件救援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精准护理应急管理体系在突发事件中的应急处置成效。方法:构建精准护理应急管理体系,采用方便抽样历史对照的方法,对比该体系应用前后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时间、接诊分流时间、应急救治时间、信息书面报送时间、分诊正确率以及抢救成功率。结果:比较精准护理应急管理体系应用前后应急响应时间由(6.47 ± 1.25) min缩短至(3.56 ± 1.38) min,接诊分诊时间由(5.15 ± 0.54) min缩短至(2.84 ± 0.49) min,应急救治时间由(92.45 ± 10.49) min缩短至(72.35 ± 13.20) min,信息书面报送时间由(121.47 ± 58.41) min缩短至(65.23 ± 10.72)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2.920~5.857, P<0.01或0.05)。分诊准确率由96.85%(277/286)提高到99.27%(271/273),抢救成功率由96.15%(275/286)提高到98.90%(270/2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为4.220、4.317, P<0.05)。 结论:突发事件中应用精准护理应急管理体系,可提高护理人员应急响应速率及整体水平,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医院应急人员库的建立与管理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在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形势下,医院需成立相关应急人员库并定期更新。作者介绍了某院建立与管理应急人员库的经验,包括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科学分组和动态管理,加强全员的应急能力、疫情防控培训及考核,保障应急库人员的心理健康及后勤支持,完善应急库人员绩效考核和薪酬福利体系。2021年12月至2022年5月,应急库成员共完成应急支援任务62次,所有应急任务的响应时间及队伍集结时间均缩短至1小时内,共计派出医务人员4 421人次,任务期间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感染率为零,无不良事件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河南省三级甲等医院护士参加洪涝灾害救援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河南省三级甲等医院护士参加洪涝灾害救援的真实心理体验,以期为制订灾害护理培训体系及救援护士的心理干预模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21年8—9月采用目的抽样法,抽取郑州市2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参加洪涝灾害救援的13名护士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应用质性研究现象学方法对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结果:共提炼出3个主题,分别为灾害发生时的负性心理体验、洪灾救援过程中的积极应对体验、灾情稳定后的自我反省与认知体验。结论:参加洪涝灾害救援的护士在受灾初期以负性心理体验为主,救灾过程中职业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促使其采取积极应对策略,最终达成心理与能力的成长。管理者应重视灾害救援护士的心理和社会支持,提前做好洪灾知识普及和救灾技能培训,以期提高洪灾救援护士的应急响应能力和救援实践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下三级医院临床试验开展情况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一级响应下三级医院临床试验开展情况。方法:采用电子调查问卷对三级医院通过伦理审查、尚未完成招募或未完成受试者出组的临床试验项目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项目基本信息,疫情期间临床试验项目采取的措施及常见问题处置情况。结果:共回收调查问卷198份,包含尚未招募受试者项目92项,已招募受试者项目106项。其中,59.15%暂未启动项目决定暂缓启动,76.19%暂未招募受试者项目决定暂缓招募。36.87%项目制定了疫情期间应急预案等文件。对于已经招募受试者的项目,5.66%的项目延长了访视时间窗,61.32%的项目对受试者进行远程访视,51.89%的项目进行远程治疗指导,51.89%的项目允许在就近医院完成实验室或影像学检查。38.68%的项目在保障运输条件下为受试者邮寄药物。对于需要到医院随访的项目,92%的项目会了解疫区接触史及现场监测体温。对于疫情期间出现的访视延迟,46.97%的项目按照违背方案上报,6.07%的项目不按照或者不确定是否按照违背方案上报。结论:申办方及医疗机构遵守疫情防护基本原则并因地制宜采取相应的措施,注重对受试者的保护,大部分临床试验遵从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和伦理原则,尽可能保证临床试验规范有效地开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新冠肺炎疫情应急响应抽组援鄂医疗队的实践与思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作者通过对新冠肺炎疫情下迅速抽组援鄂医疗队所面临的紧迫任务进行分析,阐述了组织领导建立、应急响应方案实施及后勤力量调配等方面的具体实践,深入探索了完善应急响应机制的必要性,为进一步完善应急救治流程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