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小RNA的差异表达与胚胎质量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微小RNA(micro RNA, miRNA)差异表达与胚胎质量的相关性,为胚胎的植入前选择提供新的依据。方法:用TaqMan微小RNA阵列(MicroRNA Array)对8个囊胚样本进行miRNA表达谱检测,筛选稳定高表达且有价值的miRNA。扩大样本量后选择囊胚,针对筛选的miRNA进行逆转录PCR检测,同时采用二代测序平台检测胚胎的染色体异常,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MicroRNA Array检测发现mir-720、mir-372、mir-886-3p和mir-512-3p表达量较高,而mir-145表达量较低,推测与早期胚胎发育相关。选择56个废弃囊胚,对上述5种miRNA进行检测,结果显示mir-145和mir-886-3p在染色体正常组中显著低表达。mir-145以相对表达量9作为阈值,mir-886-3p以相对表达量3作为阈值,其以上均未见胚胎染色体检测为正常者。结论:特定的miRNA表达差异与胚胎染色体异常存在相关性,有可能作为一种新的胚胎选择的生物标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不同原核来源囊胚冻融移植对临床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零原核(nonpronuclear,0PN)、单原核(monopronuclear,1PN)、双原核(two pronuclei,2PN)废弃胚胎来源冻融单囊胚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4年3月至2020年11月期间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冻融单囊胚移植的患者资料。根据移植囊胚的不同来源分为4组:A组为2PN可利用胚胎来源(形态学评级为Ⅰ~Ⅲ级的2PN胚胎),B组为0PN胚胎来源,C组为1PN胚胎来源,D组为2PN废弃胚胎来源(形态学评级为Ⅳ级的2PN胚胎),分析4组患者基本资料,并以A组为参照组,分别比较B、C、D组的临床妊娠结局,在单胎活产的周期比较新生儿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校正混杂因素,计算校正后比值比(adjusted odds ratio,a OR)及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 结果:经logistic回归校正混杂因素后,与A组相比,B组的活产率明显低于A组(a OR=0.701,95% CI:0.534~0.920, P=0.011);D组的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均明显低于A组(a OR=0.595,95% CI:0.456~0.777, P<0.001;a OR=0.600,95% CI:0.449~0.800, P=0.001),余流产率、妊娠期并发症、多胎妊娠率与A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C组上述各项指标与A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B组、D组巨大儿、大于胎龄儿(large for gestational age,LGA)的发生风险均明显高于A组(巨大儿,B组:a OR=2.367,95% CI:1.299~4.315, P=0.005;D组:a OR=2.711,95% CI:1.463~5.026, P=0.002;LGA,B组:a OR=1.930,95% CI:1.158~3.217, P=0.012;D组:a OR=2.039,95% CI:1.174~3.543, P=0.011),低出生体质量、小于胎龄儿、早产的发生风险B组、D组与A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C组上述指标发生的风险与A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在无可利用2PN胚胎时,可将0PN、1PN、2PN废弃胚胎行囊胚培养后进行移植,但要关注0PN、2PN废弃胚胎增加子代巨大儿、LGA发生的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无创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的现状与展望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利用滋养外胚层(TE)细胞活检对植入前胚胎进行遗传学筛查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但其在选择整倍体胚胎方面的优势仍然存在争议。近年来,胚胎废弃培养液中游离脱氧核糖核酸(cfDNA)的发现,为获得胚胎的细胞遗传学信息提供了一种潜在的无创替代方法。有研究报道胚胎cfDNA分析与TE、内细胞团(ICM)和整个囊胚(WB)的活检结果高度一致。然而,在cfDNA成为可靠的胚胎基因组信息来源应用于临床之前,仍然面临很多挑战。本文综述了基于培养液中的cfDNA的无创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niPGT)的产生和现状,并对其局限性和未来前景进行了探讨,为niPGT应用于临床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复合人表皮干细胞的猪脱细胞真皮基质对裸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复合人表皮干细胞(ESC)的猪脱细胞真皮基质(ADM)对裸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采用数码相机拍照观察猪ADM形态,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测猪ADM中细胞残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猪ADM表面结构,采用红外光谱仪分析猪ADM二级结构,采用动态光散射粒度分析仪分析猪ADM粒径,采用纳米粒度电位仪分析猪ADM电位。采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猪ADM在培养基中放置30 min、1 d、5 d的形态(样本数为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方法下同)将猪ADM分为5 min组、10 min组、20 min组、30 min组、60 min组、120 min组,常温静置相应时间,称量法计算吸水量(样本数为3);将Swiss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Fb)分为仅有培养基的空白对照组和另加入相应终质量浓度的ADM浸提液的50.0 g/L ADM浸提液组、37.5 g/L ADM浸提液组、25.0 g/L ADM浸提液组、12.5 g/L ADM浸提液组、6.5 g/L ADM浸提液组,分别于培养24、48、72 h,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法检测细胞增殖率并进行细胞毒性分级(样本数为5);将1只6周龄雄性SD大鼠红细胞分为生理盐水组、超纯水组及添加相应终质量浓度猪ADM浸提液的5 mg/mL ADM浸提液组、10 mg/mL ADM浸提液组、15 mg/mL ADM浸提液组,于反应3 h,采用酶标仪检测血红蛋白的吸光度值代表猪ADM血液相容性(样本数为3)。从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2020年7月收治的1名6岁健康男童包皮环切术后废弃包皮中分离培养ESC并采用流式细胞术鉴定。混合培养法构建复合ESC的猪ADM(以下简称ESC/ADM)颗粒,培养3 d后采用HE染色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ESC/ADM复合效果。将36只7~8周龄雄性无胸腺裸鼠分成单纯磷酸盐缓冲液(PBS)组、单纯ADM组、单纯ESC组、ESC/ADM组,每组9只,并建立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模型,伤后即刻,创面均一次性采用相应试剂处理。分别于伤后1、7、11、15 d,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并计算创面愈合率(样本数为3);伤后7 d,行HE染色观察创面上皮化情况并测量未上皮化长度(此处及以下样本数均为4);伤后11 d,行Masson染色观察创面胶原沉积和真皮化情况并计算创面切面真皮面积,行免疫荧光染色并计算创面表达ESC特异性标志物CD49f的细胞数,行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检测创面移植ESC的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的mRNA表达。对数据行独立样本 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重复测量方差分析、LSD- t检验。 结果:猪ADM为白色微粒状,内部无细胞存在,由网状结构组成,结构排列无序,表面粗糙;猪ADM分别在1 659、1 549、1 239 cm -1波数处出现吸收峰;猪ADM在溶液中主要粒径分布在500~700 nm;猪ADM表面带负电荷。放置30 min、1 d、5 d,猪ADM均形态相对稳定;放置30~120 min猪ADM吸水量保持相对高水平。6.5 g/L ADM浸提液组、12.5 g/L ADM浸提液组、25.0 g/L ADM浸提液组小鼠胚胎Fb在培养24 h细胞毒性分级为1级,其余各组各时间点细胞毒性分级均为0级。反应3 h,超纯水组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吸光度值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和15 mg/mL ADM浸提液组( t值分别为8.14、7.96, P<0.01)。第4代细胞常规培养3 d形态呈鹅卵石样且低表达CD71和高表达CD49f的被鉴定为ESC。猪ADM颗粒上有ESC附着、生长。伤后1 d,单纯PBS组、单纯ADM组、单纯ESC组、ESC/ADM组裸鼠创面大小基本一致。伤后7、11、15 d,各组裸鼠创面收缩,其中单纯ADM组、单纯ESC组、ESC/ADM组裸鼠创面收缩明显。伤后7 d,单纯ESC组、ESC/ADM组裸鼠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单纯PBS组( t值分别为2.83、4.72, P<0.05或 P<0.01);伤后11 d,ESC/ADM组裸鼠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单纯PBS组( t=4.86, P<0.01);伤后15 d,单纯ADM组、单纯ESC组、ESC/ADM组裸鼠创面愈合率均明显高于单纯PBS组( t值分别为2.71、2.90、3.23, P<0.05)。伤后7 d,单纯ADM组、单纯ESC组、ESC/ADM组裸鼠创面未上皮化长度分别为(816±85)、(635±66)、(163±32)μm,明显短于单纯PBS组的(1 199±43)μm( t值分别为5.69、10.19、27.54, P<0.01)。伤后11 d,单纯ADM组、单纯ESC组、ESC/ADM组裸鼠创面切面真皮面积明显大于单纯PBS组( t值分别为27.14、5.29、15.90, P<0.01);单纯ADM组和ESC/ADM组裸鼠创面的胶原生成比单纯PBS组明显,单纯ESC组和单纯PBS组相近。伤后11 d,单纯ESC组和ESC/ADM组裸鼠创面中CD49f表达阳性数量分别为(135±7)、(185±15)个,GAPDH的mRNA表达阳性;单纯PBS组、单纯ADM组裸鼠创面均无CD49f、GAPDH的mRNA表达。 结论:ESC/ADM颗粒能够促进裸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这可能与其提高了ESC移植后的存活率和ADM促进了真皮结构重排、血管新生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利用胚胎培养液中游离DNA进行无创植入前遗传学检测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胚胎在体外生长过程中会向培养液中释放游离DNA(cell-free DNA,cfDNA)。cfDNA指游离于细胞外的DNA片段,是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生理性凋亡的产物。利用cfDNA进行无创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non-invasive 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ing,niPGT)具有无创、操作简便等优点,已在胚胎染色体非整倍体检测及单基因疾病诊断方面取得了初步进展。然而,目前niPGT临床应用的有效性、母源污染和cfDNA来源等问题仍存在争议。本文对niPGT在临床方面应用现状及cfDNA来源进行综述,并对其局限性及未来应用前景提出观点,为niPGT应用于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先天性非综合征型小耳畸形的磷酸化抗体芯片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研究先天性非综合征型小耳畸形患者健侧及患侧不同发育程度耳廓软骨的蛋白磷酸化谱的差异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收治的4例单侧先天性非综合征型患儿,其中男2例,女2例,年龄均为6岁,行耳再造术进行矫治。于三期再造耳局部修整手术时,收集废弃的残耳软骨及为达到对称效果进行修整的配对健侧耳软骨。残耳软骨组作为实验组,健侧耳软骨组作为对照组。采用信号通路磷酸化广谱筛选抗体芯片(PEX100)分别对2组耳软骨的蛋白磷酸化进行广筛。统计各组中具有配对抗体的所有磷酸化位点蛋白,计算组内磷酸化位点蛋白的磷酸化水平,以及组间磷酸化水平调变比值,筛选2组间差异表达的磷酸化蛋白质。调变比值(实验组/对照组)≥2.0为磷酸化水平上调的蛋白质,比值≤ 0.5为磷酸化水平下调的蛋白质。实验所得差异蛋白利用String数据库和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数据库进行分析,并将差异磷酸化蛋白导入String数据库中Multiple Proteins的列表中,绘制蛋白质互作用网络图。结果:2组间筛选出的差异蛋白共有110个,其中有102个为上调,8个为下调。利用KEGG数据库对表现出磷酸化水平差异的蛋白质进行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筛选后的差异蛋白富集在20条信号通路中,除已公认的信号通路外,还包括PI3K-AKT、黏附斑信号通路高度富集,其中PI3K-AKT在所有通路中富集程度最高,蛋白数达31个。将差异磷酸化蛋白导入string数据库,将置信分数设为0.9,得到包含103个节点、512条边的差异蛋白质互作用网络。结论:残耳软骨与正常耳软骨组织中蛋白质的磷酸化修饰程度存在着显著的差异。除已公认的信号通路外,差异磷酸化蛋白还富集在PI3K-AKT、黏附斑等信号通路中,提示造成双侧耳软骨发育差异的原因可能与耳软骨细胞在胚胎时期的增殖、黏附、迁移等活动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辅助孵化对低质量囊胚孵化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目的 探讨辅助孵化(AH)对第6天(D6)低质量废弃囊胚(4CC级)孵出率的影响,观察AH及透明带开孔大小对4CC级囊胚孵出率的影响,以期为AH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2022年7-8月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收集4CC级废弃D6囊胚135枚,随机分为AH组(n=35)和对照组(n=36),以及单次打孔组(n=31)和多次打孔组(n=33).观察AH及打孔方式对囊胚孵出的影响.结果 AH实验中,相应操作后培养至D8,AH组囊胚总孵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7.14%vs.33.33%,P<0.05),但组间完全孵出率无统计学差异(14.29%vs.11.11%,P>0.05).打孔方式实验中,两组间D7、D8孵出率以及总孵出率相似(P>0.05),但是多次打孔组的完全孵出率显著高于单次打孔组(54.55%vs.12.90%,P<0.05),并且单次打孔组的胚胎在孵化时伴随卡顿象增多.结论 AH有利于低质量囊胚孵出,大孔径AH可以防止低质量胚胎在孵出时的卡顿现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剩余冷冻胚胎处置的相关因素分析及管理策略思考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调查接受辅助生殖技术(ART)助孕的夫妇在成功妊娠分娩后对剩余冷冻胚胎的处置意向,探讨剩余胚胎处置的相关因素及管理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至2020年于本中心接受ART助孕成功妊娠分娩后仍有剩余冷冻胚胎的298对夫妇的临床资料,基于电话随访调查结果,根据剩余胚胎处置意向分为续存组(n=108)、未明确组(n=48)和废弃组(n=142).单因素及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剩余胚胎处置的影响因素.结果 接受ART助孕成功妊娠分娩夫妇中36.24%(108/298)对剩余冷冻胚胎意向续存,16.11%(48/298)未明确处置意愿,47.65%(142/298)意向废弃.单因素分析显示,剩余胚胎处置意向可能受女方年龄、再婚情况、双方学历、家庭平均月收入、助孕后孩次、胚胎冻存时间的影响(P<0.05);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方高龄、经济收入偏下、助孕后孩次≥2个、冻存时间≥3年是废弃剩余胚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ART中剩余冷冻胚胎的处置与女方年龄、经济因素、助孕后孩次、胚胎冻存时间相关,生殖机构可根据以上因素改进胚胎管理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3种玻璃化冷冻系统在分裂期胚胎冷冻应用中的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2/9
目的 比较银质封闭式玻璃化冷冻系统(SSCVS)、开放式冷冻薄膜(Cryotop)和传统封闭式麦管(CPS)对第 3 天分裂期胚胎的冷冻保存效果.方法 选择 2017 年 1 月至 2018 年 10 月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中由 3 原核(PN)发育的废弃的优质胚胎 300 个,将胚胎随机分配到 3 个冷冻组:SSCVS 组、Cryotop 组和 CPS 组,每组为100 个胚胎;通过胚胎冻融后存活率、完整胚胎存活率和囊胚形成率,比较 SSCVS、Cryotop 及 CPS 对分裂期胚胎冷冻的保存效果.结果 SSCVS组和Cryotop组及CPS组的分裂期胚胎冻融后存活率、完整胚胎存活率和囊胚形成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 值分别为 26.190、9.028、24.129,P<0.05).SSCVS组与Cryotop 组的分裂期胚胎冻融后存活率、完整胚胎存活率和囊胚形成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SCVS组的分裂期胚胎冻融后存活率、完整胚胎存活率和囊胚形成率均高于 CPS组(x2 值分别为 13.455、6.792、18.755,P<0.05);Cryotop 组的分裂期胚胎冻融后存活率、完整胚胎存活率、囊胚形成率均高于CPS组(x2 值分别为 15.457、5.498、15.153,P<0.05).结论 通过研究建立了适合应用于临床的人分裂期胚胎的新型封闭式玻璃化冷冻系统 SSCVS,其将为提高冻融胚胎妊娠率,同时预防生物污染,并提高活产率和后代安全性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FSHR基因多态性在颗粒细胞中的表达与卵巢储备功能及妊娠结局的相关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目的 探讨卵泡刺激素受体(FSHR)基因多态性在颗粒细胞中的表达与卵巢储备功能及临床治疗结局的相关性,为辅助生殖技术(ART)助孕提供个体化治疗方案.方法 以2020年9月至2022年10月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ART治疗的103例不孕症女性为研究对象.取卵后,提取废弃卵泡液中颗粒细胞的RNA,反转录获取cDNA,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后,基因测序患者FSHR-rs6166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基因型.根据FSHR-rs6166 SNP位点基因测序结果将患者分为AA组(野生型,n=51)、AG组(杂合型,n=40)及GG组(突变型,n=12),比较各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卵巢储备功能、妊娠结局及卵巢的反应性.结果 纳人的103例行ART助孕的患者中,FSHR-rs6166基因型以AA型最常见,频率为49.5%.GG组基础卵泡刺激素(bFSH)值[(6.90±1.30)U/L]及AG组bFSH值[(6.26± 1.54)U/L]显著高于 AA 组[(5.65±0.90)U/L,P=0.003],GG 组的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3.20±1.28)ng/ml]及AG 组 AMH 水平[(3.36±1.62)ng/ml]显著低于 AA 组[(4.29±1.97)ng/ml,P=0.036];3 组患者间的窦卵泡数(AFC)、促性腺激素(Gn)启动量、Gn总量、Gn天数、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雌二醇(E2)、获卵数、MⅡ卵数、2PN数、卵裂数、受精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卵巢反应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突变型及杂合型FSHR-rs6166位点可能与女性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有一定关联,但FSHR-rs6166基因型对卵巢的反应性和妊娠结局影响并不明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