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全型圆头精子症患者精子表型、致病基因及辅助生殖治疗结局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完全型圆头精子症患者临床表型、精子形态特征及辅助生殖技术治疗的效率。方法:收集2019年11月至2022年5月期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与遗传中心就诊的完全型圆头精子症患者(完全型圆头精子症组),采集外周血进行遗传学检测,全外显子测序挖掘致病基因,并对精液常规、精子形态及超微结构进行分析;全部患者均接受了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联合人工卵子激活(artificial oocyte activation,AOA)治疗。选取同日取卵的行常规ICSI周期患者作为对照组,并采用时差动态监测系统监测发育全程动态参数,分析2组受精及胚胎发育效率、发育动力学参数及临床治疗结局。结果:完全型圆头精子症组4例,对照组9例。完全型圆头精子症患者均合并精子活力低下、精子DNA碎片率升高,精子形态及顶体荧光染色均显示头部呈小圆形伴顶体区缺失;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圆头精子头部顶体完全缺失且多见核质松散、空泡化等异常,颈部线粒体鞘数量减少且排列杂乱,鞭毛轴丝“9+2”结构多见异常。4例患者中1例为 DPY19L2基因纯合缺失,1例为 DPY19L2基因新发纯合移码变异。完全型圆头精子症组受精率、双原核受精率、第3天优质胚胎率、第6天囊胚形成率、第6天优质囊胚形成率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完全型圆头精子症组胚胎发育早期时间参数第二极体释放时间、原核消失时间,2至6-细胞各时期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2组胚胎分裂模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4例完全性圆头精子症患者中,2例新鲜胚胎移植各活产健康男婴1名,2例解冻周期移植活产健康男婴、女婴各1名。 结论:完全型圆头精子症患者精子形态学异常表型特征明显,ICSI联合AOA是有效的辅助生殖治疗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体外受精周期中单原核胚胎的临床研究现状
编辑人员丨2周前
单原核(mononuclear embryo)胚胎是指受精后16~18 h仅观察到胚胎内存在1个原核(1PN),1PN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并不罕见。由于既往发现1PN胚胎染色体异常率高,移植后,母儿临床结局不理想等原因,临床通常不采用1PN胚胎进行移植。近年随着囊胚培养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GT)技术的发展,1PN胚胎越来越受到辅助生殖技术领域的关注。研究证明,部分1PN胚胎染色体正常,并且移植后,仍然可能分娩健康婴儿,故对其临床价值值得进一步探讨。笔者拟就国内外关于IVF-ET中1PN胚胎的最新研究进展现状进行阐述,重点关注1PN形成机制、1PN胚胎的染色体构成及分析,以及1PN胚胎临床结局与临床价值,旨在为IPN胚胎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构建女方因素异常受精的预测模型及验证
编辑人员丨2024/1/6
背景:降低异常受精率是提高体外受精应用效能与降低患者经济压力的有效手段.然而,现阶段对异常受精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探讨原核类型及其产生机制,以及对异常受精所形成胚胎、染色体倍性与利用价值的分析,缺乏基于回顾性研究而建立的异常受精临床预测模型.目的:构建常规体外受精中基于女方因素发生异常受精的临床预测模型列线图.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22年3月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接受常规体外受精助孕治疗患者共5 075例,以匹配容差为0.02按1∶1倾向评分校准男方混杂因素,匹配成功1 672例,根据维也纳共识,以正常受精能力值≥60%的患者纳入正常受精组(836例),<60%的患者纳入异常受精组(836例),通过模型组∶验证组=7∶3随机抽样获得模型组与验证组;采用单因素分析筛选模型组发生异常受精的影响因素,并采用套索算法(LASSO)挑选出最佳匹配因素,将其纳入多因素向前逐步Logistic回归,找出其独立影响因素并绘制列线图;最后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校准曲线、临床决策曲线、临床影响曲线对该预测模型进行区分度与准确度及临床应用效能验证.结果与结论:①单因素分析发生异常受精的影响因素为年龄、控制性促排卵方案、助孕次数、不孕年限、不孕因素、抗苗勒管激素、窦状卵泡数、基础促黄体生成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注射日促黄体生成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注射日雌二醇(P<0.05);②LASSO回归进一步筛选出的最佳匹配因素为年龄、微刺激方案、助孕次数、不孕年限、抗苗勒管激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注射日促黄体生成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注射日雌二醇(P<0.05);③多因素向前逐步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发生异常受精的独立影响因素为年龄、微刺激方案、助孕次数、不孕年限、抗苗勒管激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注射日雌二醇;④受试者工作曲线显示模型组曲线下面积为0.761(0.746,0.777),验证组曲线下面积为0.767(0.733,0.801),说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校准曲线平均绝对误差0.044,Hosmer-Lemeshow检验表明该模型预测异常受精的概率与实际异常受精的概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与准确性;临床决策曲线与临床影响曲线显示,模型组和验证组分别在阈概率值为0.00-0.52与0.00-0.48时具有临床最大净获益,且在该阈概率范围内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效能;⑤结果表明,基于年龄、微刺激方案、助孕次数、不孕年限、抗苗勒管激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注射日雌二醇构建女方常规体外受精发生异常受精的预测模型列线图,具有较好的区分度与准确度以及临床应用效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6
-
己酮可可碱处理睾丸不动精子行ICSI的临床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采用经己酮可可碱(pentoxifylline,PF)处理后的睾丸不活动精子,行卵细胞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1例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女方常规超促排卵,在取卵日男方行睾丸穿刺抽吸取精术,将经体外孵育处理未获得活动精子作的样本为实验组(32例),加入含有效成分为PF的稀少精子体外培养液20 min后,挑选出有活动力的精子进行ICSI操作;另选择穿刺可见活动精子的患者为对照组(49例),直接进行ICSI操作.比较2组的受精率、正常受精率[2原核(2PN)率]、完全受精失败率、卵裂率、可用胚胎率、胚胎种植率、流产率、临床妊娠率等指标.结果:实验组(不动精子组)与对照组(活动精于组)间的成熟卵子百分比(80.2%比82.8%)、受精率(65.9%比65.9%)、异常受精率(7.6%比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的受精失败发生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3.1%比10.2%,P>0.05),但2组间的卵裂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14%比97.2%,P=0.007).不动精子组中行非优胚胎囊胚培养的百分比明显高于活动精子组(71.9%比46.9%),不动精子组可供移植或冷冻的D3或D5胚胎明显少于活动精子组(40.9%比52.2%,P=0.021).2组间的临床妊娠率(39.1%比39.3%)、胚胎种植率(25.6%比28.0%)及流产率、活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冷冻睾丸(附睾)精子中,不动精子组的受精率、卵裂率、可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均有低于活动精子组的趋势,但由于样本量较小,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新鲜睾丸(附睾)精子中,不动精子组的以上指标均与活动精子组相接近(P>0.05).结论:在睾丸(附睾)不动精子标本中加入PF,使不运动的精子获得运动能力,可帮助判断并挑选出有活性的精子,达到或接近于睾丸活动精子的水平,而其安全性还需进一步验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来源未见原核(OPN)卵裂期胚胎培养至囊胚的临床应用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分析来源OPN卵裂期胚胎培养至囊胚后行冷冻复苏周期的临床妊娠结局,评价来源OPN囊胚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6年9月在安徽省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辅助生殖助孕治疗中40个来源OPN的卵裂期胚胎培养至囊胚的冷冻复苏周期,分析其临床妊娠及分娩结局情况.结果:40个完全来源OPN的囊胚复苏周期移植的临床妊娠率为45.0% (18/40),种植率为31.67%(19/60),随访截止时间至2016年9月,其中9例活产(5男4女),继续妊娠7例(8胎),2例流产(2胎),流产组织绒毛分析结果显示均异常.结论:患者行IVF-ET治疗后,可将来源OPN的卵裂期胚胎培养至囊胚给予冷冻,在没有来源2PN正常受精的卵裂期与囊胚时,患者可慎重选择来源OPN囊胚行复苏周期进行移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LRIG——潜在的肿瘤检测新指标
编辑人员丨2023/8/6
富亮氨酸重复序列和免疫球蛋白样结构域(leucine-rich repeats and immuno globulin-like domains, LRIG)基因家族因有相似的结构域,成为哺乳动物同源染色体上的Kekkon-1基因.其分布广泛,在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细胞及组织中都有所表达,如脑、皮肤、耳等.LRIG属跨膜蛋白,是新发现的生长因子信号传导负调节物和肿瘤抑制物.近年的研究认为,LRIG通过与生长因子受体相互作用并增强它们的泛素化和降解来拮抗信号传导,其异常表达是肿瘤发生的重要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未见原核囊胚与双原核囊胚冻融移植后临床结局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未见原核(0PN)来源胚胎和正常受精的双原核(2PN)来源胚胎的优质囊胚形成率,以及囊胚冻融移植后的临床结局,评价0PN囊胚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新生儿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体外受精(IVF)或卵母细胞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周期中出现的0PN来源胚胎及2PN来源胚胎的临床资料,分析两种受精方式0PN来源胚胎及2PN来源胚胎的优质囊胚形成率;收集囊胚冻融移植周期中,移植IVF或ICSI来源的、第5天(D5)或第6天(D6)2PN囊胚及0PN囊胚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流产率、活产率和新生儿异常率.结果(1)IVF方案中2PN来源胚胎比0PN来源胚胎的优质囊胚形成率略高(分别为46.64%、4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CSI方案中2PN来源胚胎的优质囊胚形成率(41.96%)更显著高于0PN来源胚胎(21.73%),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2)囊胚冻融移植周期中,IVF方案的D5 0PN囊胚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流产率、活产率和新生儿异常率(分别为52.64%、49.91%、17.37%、46.54%、1.31%),分别与D6 2PN囊胚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流产率、活产率和新生儿异常率(分别为46.78%、41.20%、23.36%、39.56%、4.2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IVF方案的D5 2PN囊胚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活产率和新生儿异常率(分别为59.73%、55.95%、53.03%、3.90%),分别与D5 0PN囊胚的相应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新生儿异常率2PN囊胚略高于0PN囊胚,余3项均优于0PN囊胚;流产率无明显差异(P>0.05).IVF方案中D5 2PN囊胚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流产率和活产率(分别为59.73%、55.95%、18.23%、53.03%)与D6 2PN囊胚的相应各率(分别为46.78%、41.20%、23.36%、39.56%)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仅新生儿异常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在优先移植2PN囊胚的原则上,0PN囊胚在知情同意后可以用来移植;IVF方案中,综合2PN和0PN囊胚的发育速度和质量评价,选择获得妊娠可能性大的囊胚进行移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精子DNA完整性的临床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精子DNA的完整性是父系遗传信息传递给子代的前提.精子DNA完整性异常会严重影响到精子受精、受精后原核形成、并可能导致流产.临床上常用精子DNA碎片指数(DFI)来评价精子DNA完整性.精子DFI升高可造成配偶不孕、反复流产、胚胎停育等,也是宫腔内人工授精(IUI)、体外受精联合胚胎移植技术(IVF)、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技术(ICSI)成功率的影响因素.近年来,随着对精子DNA碎片化测定技术的发展和研究,越来越多的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应用.本文就精子DNA碎片化测定技术在生殖医学领域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戈壁异常球菌角蛋白酶基因的克隆及功能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旨为深入发掘角蛋白酶重要的基因资源,进一步提高其水解酶活,为工业生产提供理论基础.从分离于新疆戈壁沙漠的戈壁异常球菌(Deinococcus gobiensis)Ⅰ-0中克隆出一个编码角蛋白酶的基因并命名Dgker.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22b-Dgker并进行体外诱导表达纯化,通过对羽毛水解活性的测定探究粗酶液的最适温度和pH.结果 显示,Dgker蛋白N端前50个氨基酸对蛋白的表达纯化有很大影响.Dgker的重组菌株3d完全分解羽毛,在奶粉平板上重组菌株粗酶液比空载菌株粗酶液降解圈更显著.Dgker适应的温度和pH较为广泛其中最适温度是60℃、最适pH是5.0.Dgker能降解羽毛在以后的工业生产及处理废弃羽毛有极大的应用空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废弃胚胎继续囊胚培养对IVF/ICSI周期的意义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VF/ICSI)周期中第3天(D3)废弃胚胎形成囊胚的潜能及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512个IVF/ICSI周期中进行囊胚培养的10355个废弃胚胎,比较了不同胚胎评分的废弃胚胎囊胚形成情况,还对这些囊胚移植后的临床结局进行了分析.结果 废弃胚胎的囊胚形成率为17.45%,优质囊胚率为9.38%.按不同胚胎评分对囊胚形成率和优质囊胚率进行比较,优质胚胎(Ⅰ-Ⅱ级)最高(P<0.05),Ⅲ级胚胎次之,Ⅳ级胚胎最低.Ⅳ级胚胎中,正常受精(2PN)胚胎的囊胚形成率和优质囊胚率均显著高于异常受精的无原核(OPN)和单原核(1PN) (P<0.05).废弃胚胎来源囊胚移植后可获得妊娠结局.结论 IVF/ICSI周期中的废弃胚胎继续培养后仍具有形成囊胚的潜能和获得妊娠结局的可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