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列相似性家族134成员B介导的内质网自噬对内毒素/脂多糖诱导的小鼠树突状细胞凋亡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序列相似性家族134成员B(FAM134B)介导的内质网自噬对内毒素/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树突状细胞(DC)凋亡的影响,为改善创面感染等引起的脓毒症免疫抑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取第3~10代对数生长期的小鼠DC系DC2.4进行实验。将DC分为LPS刺激0 h(不刺激)组、LPS刺激6 h组、LPS刺激12 h组、LPS刺激24 h组和LPS刺激72 h组,采用1 μg/mL LPS(浓度下同)培养相应时间后,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FAM134B、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B(LC3B)以及转运蛋白SEC61B蛋白表达,并计算LC3B-Ⅱ/LC3B-Ⅰ比值(样本数为3)。将DC分为进行相应处理的磷酸盐缓冲液(PBS)组与LPS组,培养24 h,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FAM134B表达情况及其分别与溶酶体探针、LC3B共定位情况,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内自噬溶酶体数量。将DC分为转染含 FAM134B基因小干扰RNA序列的慢病毒的敲减FAM134B组与转染空载慢病毒的空载体组,转染后72 h,于倒置荧光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荧光表达情况,另将仅常规培养的DC设为空白对照组并于相应时间点行相同观察。将DC分为单纯PBS组、单纯LPS组,将成功转染含 FAM134B基因小干扰RNA序列的慢病毒的DC分为敲减FAM134B+PBS组、敲减FAM134B+LPS组,将成功转染空载慢病毒的DC分为空载体+PBS组、空载体+LPS组,给予相应刺激并培养24 h,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FAM134B蛋白表达(样本数为3),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样本数为3),行Hoechst染色观测细胞凋亡情况并计算凋亡率(样本数为5),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剪切型胱天蛋白酶3(caspase-3)、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蛋白表达并计算Bax/Bcl-2比值(样本数为5)。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检验、析因设计方差分析。 结果:与LPS刺激0 h组相比,LPS刺激12 h组和LPS刺激24 h组细胞中FAM134B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 P<0.05),LPS刺激6 h组、LPS刺激12 h组、LPS刺激24 h组和LPS刺激72 h组细胞中SEC61B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 P<0.05),LPS刺激24 h组和LPS刺激72 h组细胞中LC3B-Ⅱ/LC3B-Ⅰ比值均明显升高( P<0.05),其中LPS刺激24 h组细胞中3个蛋白的变化最显著,将24 h作为后续LPS刺激时长。培养24 h,与PBS组相比,LPS组细胞中FAM134B的表达及其与LC3B及溶酶体探针的共定位均显著增强,自噬溶酶体数量明显增多。空载体组与敲减FAM134B组细胞转染后72 h均表现出高强度荧光,而空白对照组细胞在相应时间点无荧光表现。培养24 h,敲减FAM134B+PBS组细胞中FAM134B蛋白表达较单纯PBS组和空载体+PBS组明显降低( P值均<0.05),敲减FAM134B+LPS组细胞中FAM134B蛋白表达较单纯LPS组和空载体+LPS组显著降低( P值均<0.05),单纯LPS组细胞中FAM134B蛋白表达较单纯PBS组明显升高( P<0.05),空载体+LPS组细胞中FAM134B蛋白表达较空载体+PBS组明显升高( P<0.05)。培养24 h,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单纯PBS组、单纯LPS组、空载体+PBS组、空载体+LPS组、敲减FAM134B+PBS组与敲减FAM134B+LPS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3.3±0.8)%、(32.6±4.3)%、(17.0±1.5)%、(51.7±3.3)%、(52.4±3.1)%与(62.3±2.6)%。培养24 h,与单纯LPS组和空载体+LPS组相比,敲减FAM134B+LPS组经流式细胞术与Hoechst染色检测的细胞凋亡率以及细胞中剪切型caspase-3蛋白表达、Bax/Bcl-2比值均明显升高( P<0.05);与对应的PBS处理组即单纯PBS组、空载体+PBS组、敲减FAM134B+PBS组相比,单纯LPS组、空载体+LPS组、敲减FAM134B+LPS组经流式细胞术与Hoechst染色检测的细胞凋亡率以及细胞中剪切型caspase-3蛋白表达、Bax/Bcl-2比值均明显升高( P<0.05)。 结论:小鼠DC中FAM134B介导的内质网自噬在LPS刺激下活化增强并于24 h达活化高峰,且活化的内质网自噬对细胞凋亡具有显著抑制效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皮秒激光不同图案化处理氧化锆陶瓷对其粘接性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7/27
目的:研究皮秒激光在牙科氧化锆表面不同图案化扫描处理的结果,以及对氧化锆表面粘接性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60例烧结氧化锆陶瓷试件,随机分为8个研究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A组)、喷砂对照组(B组)、皮秒激光处理组(C-H组,分别为:皮秒激光蜂窝状扫描、喷砂后皮秒激光蜂窝状扫描、皮秒激光横线状扫描、喷砂后皮秒激光横线状扫描、皮秒激光井字格状扫描、喷砂后皮秒激光井字格状扫描).扫描电镜观察表面微观组织形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3D形貌,原子力显微镜测量表面粗糙度Ra;X射线衍射仪观测表面晶相组成的转变;电子万能试验机测量抗弯强度,测定氧化锆陶瓷与自粘型树脂水门汀的剪切强度;光学体式显微镜下观察断裂模式;采用SPSS26.0对所得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多重检验.结果:皮秒激光在氧化锆表面扫描后,可分别得到蜂窝状、平行的等间距横线状及等间距井字格状图案;不同图案化处理后氧化锆表面粗糙度不同,横线状B组最大,为14.92 μm;激光表面处理不会导致表面晶相转变;经过皮秒激光处理后,剪切粘接强度明显增加(P<0.05),C组的粘接强度最大,为(26.86±1.53)MPa,约为A组的7.4倍;断裂模式由A组与B组的完全粘结破坏转变为内聚破坏和混合破坏;激光处理后的氧化锆陶瓷抗弯强度满足临床应用要求.结论:皮秒激光对氧化锆表面进行图案化处理能够提高氧化锆与树脂水门汀的粘接强度,是一种有前景的氧化锆表面改性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铒激光预处理对牙本质、牙釉质粘结强度及CAD/CAM玻璃陶瓷嵌体修复牙体缺损边缘微渗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7/27
目的:探讨铒激光预处理对牙本质、牙釉质粘结强度及CAD/CAM玻璃陶瓷嵌体修复牙体缺损边缘微渗漏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3年1月口腔外科门诊拔除的新鲜、无龋坏变色、无隐裂智齿62颗,根据预处理方式不同,随机分为铒激光组和磷酸组,每组31颗,每组再随机分为2份,分别用于粘结强度测试(16颗)和微渗漏测试(15颗).比较2组牙釉质、牙本质抗剪切粘结强度和微渗漏程度及微渗漏评分分布情况.采用SPSS 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铒激光组牙釉质、牙本质抗剪切粘结强度显著高于磷酸组(P<0.05);铒激光组侧壁、龈壁微渗漏程度显著低于磷酸组(P<0.05),铒激光组侧壁微渗漏评分主要为1分和2分,磷酸组侧壁微渗漏评分主要为2分,2组侧壁微渗漏评分分布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铒激光组龈壁微渗漏评分主要为1分和2分,磷酸组龈壁微渗漏评分主要为2分和3分,2组龈壁微渗漏评分分布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铒激光预处理可提高瓷嵌体与牙本质、牙釉质粘结强度,同时还可减少CAD/CAM玻璃陶瓷嵌体微渗漏,增强嵌体边缘密合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激光及涂层表面处理对氧化锆陶瓷粘接强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 探讨Er:YAG激光、Nd:YAG激光及硅锆涂层处理氧化锆陶瓷表面对其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 用粉末压片机制作直径为18 mm、厚度为1.5 mm的氧化锆预烧结圆形瓷片,按照伪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5组,分别接受不处理烧结(空白对照组)、烧结后氧化铝颗粒喷砂(喷砂组)、烧结后Er:YAG激光照射(Er:YAG激光组)、烧结后Nd:YAG激光照射(Nd:YAG激光组)、硅锆涂层后烧结(硅锆涂层组)表面处理,用树脂粘接剂粘接氧化锆陶瓷与复合树脂柱,用万能测试机进行剪切强度测试,体式显微镜下观察并记录断裂破坏模式,粗糙度测量仪测量瓷片表面粗糙度,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表面微观形貌,能谱仪分析表面元素组成.结果 剪切粘接强度测试结果表明,硅锆涂层组的剪切粘接强度高于其余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喷砂组与Er:YAG激光组的粘接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Nd:YAG激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粗糙度测量结果表明,硅锆涂层组的表面粗糙度高于其余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喷砂组、Er:YAG激光组和Nd:YAG激光组的表面粗糙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喷砂组表面可见无规则深浅不同的划痕,Er:YAG激光组表面可见激光作用形成的较大凹坑,较大凹坑中可见散在较小的孔洞,氧化锆晶体结构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局部熔融形成的相对平整表面,表面可见大量裂纹.Nd:YAG激光组表面可见激光作用区形成凹坑,凹坑表面可见大量裂纹形成.硅锆涂层组表面可见较为复杂的多孔结构,可见大量"小岛样"结构,"小岛样"结构表面及其周围沟壑内可见大量氧化锆晶粒,晶粒间存在大量微小孔隙.空白对照组、Er:YAG激光组及Nd:YAG激光组表面仅有Zr、O、Y元素,喷砂组表面可见Al元素存在,硅锆涂层组可见较高比例的Si元素.结论 Er:YAG激光及Nd:YAG激光处理氧化锆陶瓷表面可使其粗糙度增加,提高与树脂粘接剂间的粘接强度.硅锆涂层处理能增加氧化锆表面粗糙度和粘接强度,且效果优于喷砂及激光处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等离子喷涂与多孔烧结钛涂层的髋关节植入物性能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对等离子喷涂钛涂层和多孔烧结钛涂层髋关节植入物的性能进行测试,对比分析2种涂层工艺产品的性能差异.方法:选取2种涂层工艺的生物固定型股骨柄作为试验样品,利用全自动金相显微镜、材料试验机、磨耗仪分别观测2种样品基体材料的显微组织、拉伸性能及涂层耐磨性能,并通过观测2种样品涂层的体视学结构、测量涂层与基体的粘接性能评价2种涂层工艺的性能优劣.结果:等离子喷涂钛涂层髋关节植入物基体材料的显微组织更细化、均匀,抗拉强度为(1065±21)MPa,延伸率为(15±2)%,其涂层为疏松多孔的粗糙结构,孔隙分布不均,平均厚度为521 μm,平均孔隙体积百分比为37%,平均孔隙截距为135 μm,与基体的剪切强度为(39±4)MPa,拉伸强度为(47±5)MPa,经历100次磨损周期的质量损耗为48 mg;多孔烧结钛涂层髋关节植入物基体材料的显微组织晶粒粗大,抗拉强度为(879±23)MPa,延伸率为(7±2)%,其涂层表面平缓,孔隙分布均匀,平均厚度为1 167μm,平均孔隙体积百分比为41%,平均孔隙截距为240μm,与基体的剪切强度为(44±5)MPa,拉伸强度为(62±7)MPa,经历100次磨损周期的质量损耗为15 mg.结论:2种涂层工艺髋关节植入物的性能各有优劣,均满足相关行业标准的指标要求,预期能够获得优异的体内使用性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流体剪切力调控血脑屏障的力学生物学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主要由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组成.本研究以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rat 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rBMECs)为模式细胞,探索正常生理、缺血低灌注和术后高灌注条件下的流体剪切力(flow shear force,FSF)对 BBB 结构功能的保护、损伤和破坏的力学生物学机制.方法 以1×105细胞/cm2的密度接种rBMECs培养48 h,对rBMECs分别施加0.5、2和20 dyn/cm2的FSF,模拟脑血管狭窄的低灌注、正常生理和搭桥术后高剪切力作用下BBB结构的受力情况;同时设置静态培养组rBMECs作为对照(不施加力).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以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SCM)观察细胞形态和骨架的变化.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细胞紧密连接,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紧密连接相关蛋白(claudin-5、occludin、ZO-1)、黏着连接相关蛋白(VE-cadherin、PECAM-1)分布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不同强度FSF下紧密连接相关蛋白(claudin-5、ZO-1、JAM4),黏着连接相关蛋白(VE-cadherin)和Rho GTPases信号关键蛋白(Rac1、Cdc42、RhoA)的表达.结果 镜下观察发现:静态培养和低剪切作用(0.5 dyn/cm2)下细胞骨架排列紊乱,取向无规律;正常生理剪切作用(2 dyn/cm2)下,细胞骨架顺应FSF方向重排,胞间观察到有效的紧密连接结构;高剪切作用(20 dyn/cm2)下,细胞间间隙增大,未观察到有效的紧密连接结构.免疫荧光染色发现低剪切作用时,细胞间距减小,但胞间连接处紧密连接相关蛋白和黏着连接相关蛋白分布较少;正常生理条件下细胞连接紧密,大部分紧密连接相关蛋白的分布集中在胞间连接处;高剪切作用时,胞间距离显著增大,连接紧密和黏着连接的结构被破坏.Western blot结果发现:低剪切作用下,claudin-5、ZO-1和VE-cadherin与对照组相比均上调(P<0.05);正常生理剪切作用下,claudin-5、ZO-1、JAM4以及VE-cadherin与对照组相比均呈现高表达(P<0.05);高剪切作用下,claudin-5、ZO-1、JAM4以及VE-cadherin的表达与正常生理剪切作用组比较下调(P<0.05);生理条件下胞内的Rho GTPases(Rac1、Cdc42、RhoA)表达上调,高于其他实验组(P<0.05),而低剪切和高剪切作用下的Rho GTPases表达均较正常生理剪切作用组下调(P<0.05).结论 正常生理条件下的FSF有助于维持BBB结构的完整性,而低剪切或高剪切均会损伤或破坏血脑屏障的结构,FSF对BBB的调控与紧密连接相关蛋白和黏着连接相关蛋白的表达和分布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甲基丙烯酸酐改性明胶/经处理牙本质基质生物活性支架的制备及性能
编辑人员丨2024/3/2
背景:牙髓-牙本质再生一直是近几年研究的热点及难点,构建复合生物支架材料为牙髓-牙本质再生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目的:观察甲基丙烯酸酐改性明胶/经处理牙本质基质支架对人牙髓干细胞增殖、迁移与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将不同质量的经处理牙本质基质分散至甲基丙烯酸酐改性明胶溶液中,使甲基丙烯酸酐改性明胶与经处理牙本质基质的质量比分别为2∶1、1∶1、1∶2,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甲基丙烯酸酐改性明胶/经处理牙本质基质支架,检测支架的微观形貌、吸水率及机械性能.采用不同质量比的支架浸提液、DMEM培养基(对照组)分别培养人牙髓干细胞,检测细胞增殖与迁移情况.采用不同质量比的支架浸提液+成骨诱导液、DMEM培养基+成骨诱导液(对照组)分别培养人牙髓干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分析成骨能力.结果与结论:①扫描电镜下可见3组支架均具有多孔结构,随着支架中经处理牙本质基质质量的增加,支架的孔隙率升高,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随着支架中经处理牙本质基质质量的增加,支架的吸水率升高,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随着支架中经处理牙本质基质质量的增加,支架的抗压强度、剪切强度增大.②CCK-8检测显示培养3,5,7 d,2∶1、1∶1、1∶2支架组细胞增殖吸光度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随着支架中经处理牙本质基质质量的增加,细胞增殖吸光度值升高(P<0.05);细胞划痕实验显示2∶1、1∶1、1∶2支架组细胞迁移率均大于对照组(P<0.05),并且随着支架中经处理牙本质基质质量的增加,细胞迁移率增大(P<0.05).③碱性磷酸酶染色显示,2∶1、1∶1、1∶2支架组细胞成骨分化能力均强于对照组,并且随着支架中经处理牙本质基质质量的增加,细胞成骨能力增强.④结果表明,甲基丙烯酸酐改性明胶与经处理牙本质基质质量比为1∶2的支架最适合牙髓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
-
不同湿度及酸蚀对2种通用型粘接剂粘接强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 研究牙本质表面不同湿润度及酸蚀对2种通用型粘接剂——Single Bond Universal(SBU)、Prime Bond Universal(PBU)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60颗人新鲜无龋磨牙,随机均分为6组,制备出一个矩形的平坦、光滑的牙本质粘接面,每个粘接面被均分为两部分,一侧进行酸蚀处理,另一侧不进行酸蚀处理,利用蒸馏水移液器制备出干燥、湿润和过湿的牙本质表面,分别用SBU和PBU进行粘接.树脂固化后垂直于牙本质表面切割出1 mm×1 mm的柱形小棒,在万能测试仪上测试其微剪切粘接强度;采用体视显微镜观察界面断裂模式,并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各组树脂-牙本质粘接界面形态.每两组间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结果 ①酸蚀模式、粘接剂、湿润度三种因素均有统计学意义.②在酸蚀组,无论是SBU还是PBU,3种湿度牙本质表面的粘接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未酸蚀组,SBU在干燥牙本质表面的粘接强度明显低于在湿润和过湿牙本质表面的粘接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BU在未酸蚀的3种不同湿度牙本质表面的粘接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SBU酸蚀各组比对应的未酸蚀各组能获得更高的粘接强度,但在湿润和过湿条件下,酸蚀与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BU酸蚀各组比对应的未酸蚀各组能获得更高的粘接强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SBU与PBU相比,同等实验条件下能获得更高的粘接强度,但在酸蚀后的湿润、过湿牙本质表面,SBU和PBU粘接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断裂模式均以界面断裂为主,无显著性差异.⑥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两种粘接剂在酸蚀条件下形成的树脂突更密集、更长,并且有树脂突伸入牙本质小管中.未酸蚀条件下,两种粘接剂形成的树脂突均较稀疏和短小,SBU比PBU形成的树脂突相对较多.结论 ①SBU应用于酸蚀后的牙本质表面对水分的敏感性较低,PBU应用于酸蚀或未酸蚀的牙本质表面对水分的敏感性均较低;②SBU和PBU应用于酸蚀后的牙本质表面比未酸蚀的牙本质表面能获得更高的粘接强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聚偏二氟乙烯压电泡沫支架制备及其骨诱导活性
编辑人员丨2024/1/6
背景:骨是一种天然压电材料,具有仿生压电效应的组织工程材料可应用于骨组织缺损的修复.目的:基于固相力化学技术制备一种有促成骨能力的压电支架材料,表征其对成骨细胞黏附、增殖和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固相剪切碾磨技术混合不同质量比例的聚偏二氟乙烯及NaCl粉体(质量比分别为60∶40、50∶50、40∶60、30∶70),熔融下形成块状材料后通过纯水溶解去除NaCl,最终制备得到具有不同孔隙率的聚偏二氟乙烯压电泡沫支架(依次命名为PVDF-40、PVDF-50、PVDF-60、PVDF-70).表征各组支架表面形貌、晶相构成、热力学行为、机械性能、压电性能.将4组支架分别与MG63细胞共培养,检测支架的生物相容性及促成骨分化能力.结果与结论:①扫描电镜下可见4组支架具有多层级孔隙,随着混合粉体中NaCl质量分数的增加,支架的孔隙率升高;X射线能量色散谱、X射线衍射图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及热失重分析结果显示,4组支架材料主体为不具压电性的α相,固相力化学激发出更多β相,以增强其压电性能,其中PVDF-60组β相含量占比最高;循环压缩测试及压电性能测试结果显示,PVDF-60组相较其他组拥有更高的压缩强度和压电性能;②扫描电镜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见MG63细胞良好地黏附于4组支架表面,细胞形态良好并伸出较多的伪足、分泌大量细胞外基质;CCK-8实验显示,PVDF-60组培养4 d的细胞增殖吸光度值高于其他3组(P<0.000 1);碱性磷酸酶染色及茜素红染色显示,PVDF-60组碱性磷酸酶表达与钙化结节数量均高于其他3组(P<0.01,P<0.000 1);③聚偏二氟乙烯压电泡沫支架均具有较好的细胞相容性,其中PVDF-60组具有更优异的力学性能、压电性能和骨诱导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6
-
负压对氧化锆陶瓷与金属托槽间粘接强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12/9
目的 研究负压对氧化锆与金属托槽间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 将48个试件随机分为6组(n=8),A组用TransbondTM XT进行粘接,B组喷砂处理后用TransbondTM XT进行粘接,C组喷砂后的试件涂布TransbondTM XT负压处理后进行粘接,D组使用Clearfil SAC进行粘接,E组试件喷砂处理后使用Clearfil SAC进行托槽粘接,F组喷砂处理的试件涂布Clearfil SAC给予负压处理后进行粘接.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试件表面形貌.测试各组的剪切粘接强度,体式显微镜观察粘结剂残留指数.结果 喷砂后的试件表面粘接面粗糙,经负压处理后的表面粘接剂分布更加均匀.剪切强度(SBS)结果显示F组和C组的粘接强度明显高于其他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粘接剂残留指数结果显示F组粘结残留指数最高,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负压技术与喷砂及Clearfil SAC联合应用可以显著提高氧化锆陶瓷与金属托槽间粘接强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