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气血同调、升清降浊”辨治双心疾病的思路与验方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临床可从中医“血脉之心”与“神明之心”认识双心疾病,把握“气血失和、清浊不分”的核心病机,传承并创新蒲辅周先生“畅气血、重升降”学术思想,以及国医大师薛伯寿“和合思想”,从双心失调本质出发,以“气血同调、升清降浊”为核心治法。其中,气血同调应虚实异治,若以虚为主,需体用联合以调补气血,常用双和散;以实为主,需动静结合以通顺血脉,常用黄芪赤风汤、越鞠丸。升清降浊应斡旋气机、补泻合宜,常用升降散调气开郁,补中益气汤益气升清,枳术汤、枳术丸泄浊逐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张思超从津气神论治功能性便秘经验
编辑人员丨2周前
基于大肠的生理病理特点,认为功能性便秘的中医病机主要为大肠津亏、大肠气结、神明失调等,且往往相兼出现.治疗上,津亏者予以增水行舟,用药注重甘寒、甘咸,并辅以仁类药物;气结者立法鼓风扬帆,常用理气、补气、风药等疏理胃肠肝肺气机;神明失调明显者,基于脑肠互动学说,采取肠病治脑法则,除应用心脑安神药物外,尚注重意念腹部及心理疏导.树立缓慢改善肠道功能理念,不盲目使用峻下之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徐凤芹从"心主神明"辨治失眠经验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失眠病位主要在心,涉及肝、脾、肾.心神失养或实邪内扰、心神不宁皆可导致失眠.临证宜分清脏腑病位、标本虚实.肝郁血虚、心神失养者,常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或解郁合欢汤加减;痰热内盛,扰动心神者,常以半夏秫米汤或十味温胆汤加减;心脉瘀阻、心神不宁者,常以血府逐瘀汤加减.老年人作为特殊的群体,失眠病位多在心肾,常合并脾胃虚弱,可选用交泰丸或合用归脾汤加减,并强调对于原发病的治疗和药物因素.失眠患者也需适当使用安神药物.在安神药物配伍上,多基于辨证论治角度,结合现代药理研究精妙施用安神药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素问·灵兰秘典论》"心神使道论"探讨失眠治疗思路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黄帝内经》中神志学说在睡眠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素问·灵兰秘典论》论述了"心神使道论",对失眠的诊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指出失眠的基本病机为心神出而不入,阳动而不静,治疗失眠的原则应当使阳入阴,心神动而能静.睡眠的发生,首先需要,心君功能正常,方能"心主神明";同时使道必须通畅,才能把君主的正确旨令传达于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等各器官.故神气安宁和使道通畅是睡眠产生的重要条件,如果两者其一功能异常就会导致失眠的发生.理清这一点,有利于指导为现今学者及临床工作者研究和诊治失眠提供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四维调神"针刺法在智力发育障碍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7/20
中医学认为智力发育障碍的病因系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调养失宜而致神明失聪,以心、脾、肝、肾亏虚为主,或因痰瘀阻滞脑络,病机复杂,治疗方向需多点出发.四维调神针刺法创立了培补元神、宁心安神、开窍醒神、潜阳安神的治疗思路,符合本病病因病机,可起到执简驭繁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基于"形神同调"理论辨治持续性房颤
编辑人员丨2024/5/11
房颤作为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持续性房颤可由阵发性房颤发展而来,随着病情加重可进展为永久性房颤,在临床中治疗难度较大,治疗后易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房颤在中医学中属于"心悸""怔忡"的范畴,其病机以形神失调为核心,心主血脉与神明,血脉为形之所用,神明为神之所用,形神共调合一,则可形与神俱.感受外邪、情志异常、久病体虚等因素均可致"神病"与"形病",二者可同时出现,亦可相互转化.持续性房颤的治疗宜形神同调,治形则神安,安神则形全,虚者补之,实邪者祛之,神机失调则安之,治形与安神并重,脉通神清,心悸自止.以"形神同调"理论为切入点,探讨其在治疗持续性房颤中的运用,以期提供临床诊疗思路与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心主神、胃主神与脑主神学术关系初探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神是中医基础理论中的重要概念,传统学术观点中有"心主神"及"脑主神"的长期探讨,随着微生物-肠-脑轴理论的兴起,"胃主神"思想被再次提及.从《黄帝内经》经典理论而论,心为神之所舍,主宰一身神之生理外应、病理变化及任物主高级心理认知活动且具有系统化中医理论支撑;脑主神思想受现代神经生理学观念影响并补充中医神学说;胃主神思想由来已久,胃与神的关系主要是胃通过其受纳腐熟水谷功能,影响脏腑精气血津液而实现,"胃主神明"实为胃影响神明状态,与心主神有一定的区别.心所主之神可认为是五脏主神的统称,亦可理解为脏腑主神的统称,囊括"脑主神"与"胃主神"思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象思维在中医治疗脑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4/27
在象思维的指导下,以自然法象、天地应象、神明之象认识脑的生理,描述脑沟壑纵横、错综复杂的结构,认为脑具有主持生命活动、支配精神意识、语言和感觉运动的功能.以天之六气、地之五行、邪正盛衰认识脑的病理,风邪犯脑、寒中于脑、暑扰神明、湿蒙清窍、燥邪伤神及火扰神昏是脑病外感因素中的主要原因.内伤因素中七情、饮食、劳逸等均可影响脏腑功能,产生瘀血、痰凝等病理产物而致脑病.以四诊之象辨病辨证,取象立意指导中医脑病治疗,法象药理规范临床用药.通过望闻问切四诊获得色象、味象、声音之象、舌象、脉象等,判断内部脏腑气血的情况;将中药的形状、气味、颜色、生长环境及属性与天地自然之象相通,解释药物某种特性和功效.取象比类、见微知著、司外揣内等方法是中医辨病辨证体系中的核心,象思维可以更好地阐释脑的生理和病理,丰富脑病的诊断和防治理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基于"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论治肿瘤相关口疮
编辑人员丨2024/4/13
口腔溃疡、口腔黏膜炎是肿瘤患者放化疗及靶向治疗常见并发症,不仅降低患者生活质量,还会降低患者依从性,影响疾病治疗.本文受病机十九条启发,试从心论治肿瘤相关口疮.病机上,肿瘤病本及其治疗均可影响心之生理功能(心为阳脏、心主血脉、心主神明).因病致疮:肿瘤患者本身存在焦虑抑郁,扰动心神,且肿瘤病本入络入血,血脉阻滞,继生口疮;因治生疮:系由抗癌治疗药邪性质或不良反应(失眠、骨髓抑制等)引起心阳不足、心火亢旺或心血亏虚,致口疮产生.治法上,基于病本及肿瘤治疗偏正,除清心滋阴治常疮外,创新性地提出振奋心阳治顽疮,活血化瘀治痼疮,宁心定志安神敛疮共四大维度治法,以达愈疮之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道医学心脑关系体用论及其临床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4/4/13
作为传统医学重要组成部分的道医学认为,"脑为元神之府"本义是指脑为无意识先天元神的储藏之所,"心主神明"是指心储藏直接承担精神意识活动的后天识神,元神与识神本质都是球状精微物质能量流,但精微程度迥异.脑"元神"与心"识神"是体用关系、一隐一显,二者体用合一、互通无碍,人的精神意识活动才能正常进行.道医学"心脑关系体用论"的临床价值主要表现在畅通心脑之间互通的道路、恢复心脑的体用生理本性两个方面.通过对张锡纯治疗"疯狂病"医案、刘一明"二黄丸"、孙思邈"磁朱丸"等方剂的分析,可以看出以此观点指导精神类疾病的临床诊疗简明实用,值得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