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云南女性产后抑郁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建立针对云南省多民族人群的产后抑郁风险预测模型并识别预测因子.方法 于云南省某多民族聚居县对处于产后42天~1年的女性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EPDS)进行产后抑郁筛查.以是否存在产后抑郁症状(EPDS ≥9分)为结局指标,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纳入人口经济学、社会心理学、产科学、新生儿、配偶及家庭、其他特征因素共52个影响因素,在训练集上构建云南多民族人群产后抑郁风险预测模型,在测试集上采用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评价该模型性能.结果 本研究纳入分析的女性为459名,产后抑郁检出率为11.55%,其中汉族7.56%、壮族13.94%、其他少数民族13.92%.重要性评分位于前14的变量为:焦虑、既往不良情绪史、夫妻感情、家人支持水平、照顾新生儿身心疲惫、妊娠风险分级、母婴同室、喂养模式、文化程度、配偶文化程度、夜间照顾新生儿次数、民族、孕次、年龄.该模型准确率为92.74%,特异度为95.50%,灵敏度为69.23%,阳性预测值为64.29%,阴性预测值为96.36%,AUC值为0.925.同时,分别以汉族、壮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人群作为验证集进行内部验证,显示模型稳定性好.结论 基于随机森林算法建立的云南多民族人群产后抑郁风险预测模型性能良好,可用于预测少数民族地区女性产后抑郁风险因子,从而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轨迹的纵向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1年内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的纵向变化轨迹,分析心理维度、社会支持维度及炎症因子对轨迹类别的预测作用.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观察性纵向研究.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8月我院结直肠癌行腹腔镜根治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于术后6周(T1)、术后3个月(T3)、术后6个月(T4)、术后9个月及术后12个月(T5)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平民版量表调查患者5个时间点的PTSD水平,采用潜类别增长模型(latent class growth model,LCGM)识别轨迹类别,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识别轨迹类别的预测因素.结果:采用LCGM方法将193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1年内PTSD的变化轨迹分为3个潜在类别即PTSD低水平组(占41%)、PTSD下降组(占33%)、PTSD进展组(占26%);选择PTSD低水平组作为参考类别,采用逐步进入法筛选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下尿路不适及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越高的患者更易进入PTSD下降组,炎症因子(IL-6、TNF)、恐惧疾病进展及侵入性认知水平越高的患者更易进入PTSD进展组.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1年内的PTSD存在异质性,有3种不同的变化轨迹,尤其应重视初始分值较低的PTSD进展组.临床医护人员应关注患者术后早期的身体不适症状,同时重视心理因素如恐惧疾病进展、侵入性认知及炎症因子对PTSD轨迹的预测作用,制定针对性的措施预防术后PTSD慢性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四川经济欠发达地区围产期抑郁症状检出率及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调查四川经济欠发达地区围产期女性不同时期抑郁症状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9月于自贡市和南充市4所医疗机构建卡产检或住院的孕产妇.收集患者人口学及临床资料,利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进行抑郁筛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围产期5个时期[妊娠早期(<14周)、妊娠中期(14~27+6周)、妊娠晚期(≥28周)、产后1周和产后6周]抑郁症状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3 696例孕产妇,围产期5个时期抑郁症状检出率波动在26.39%~35.3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不同围产期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有所不同,妊娠早期为非计划妊娠、有家族精神病史、妊娠前1年持续2周情绪低落及末次月经期间情绪低落或紧张;妊娠中期为有家族精神病史、现居农村、妊娠前1年持续2周及末次月经期间情绪低落或紧张;妊娠晚期为有家族高血压、糖尿病、肿瘤史、妊娠前1年持续2周情绪低落或紧张及末次月经期间情绪紧张;产后1周为有家族精神病、高血压、糖尿病、肿瘤史、妊娠前1年持续2周情绪低落及末次月经期间情绪紧张;产后6周为初产妇、现居农村、有家族精神病史和妊娠前1年持续2周情绪紧张.结论:南充及自贡地区围产期抑郁症状检出率整体处于较高水平,建议围产保健者从妊娠早期启动抑郁筛查,重点关注不同时期存在危险因素的孕产妇,必要时重复筛查,对围产期抑郁症(perinatal depression,PND)隐患人群给予及时的心理访谈和专科治疗,减少母婴不良事件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预防孕产妇产后抑郁症非药物干预的最佳证据总结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检索、评价、整合预防孕产妇产后抑郁症(postpartum depression,PPD)非药物干预的最佳证据.方法根据PIPOST方法确立循证问题,按照"6S"金字塔证据模型,自上而下检索国内外计算机决策系统、指南网站、专业学会网站、数据库中关于预防孕产妇PPD非药物干预的证据,包括临床决策、证据总结、指南、系统评价等,检索时限为2013年12月16日-2023年12月15日,对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证据提取和分级.结果共纳入23篇文献,其中2篇临床决策、4篇指南、4篇专家共识、13篇系统评价,从筛查与评估、多学科团队干预、心理干预、运动干预、膳食补充剂、母婴皮肤接触、信息支持7个方面,共总结出26条最佳证据.结论预防孕产妇PPD非药物干预措施需要多学科共同协作,充分发挥社会资源,证据应用过程中应进行本土化,以降低PPD的发生率,提升护理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实弹训练者创伤性脑损伤症状与精神障碍的关联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评估军事训练人员实弹训练导致的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症状,及其与各类精神心理症状的相关性.方法 对某部军事训练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统计一般资料、实弹训练情况、TBI症状和心理症状(焦虑、抑郁和创伤后应激症状),并研究TBI症状与心理症状的相关性.结果 实弹训练后约 60.5%人员出现TBI症状,其中12.5%出现3种或以上的症状.TBI症状的数量与焦虑、抑郁的阳性率密切相关,但未发现与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的显著相关性.TBI症状数量与焦虑、抑郁阳性率的ROC曲线显示,当TBI症状分界值取3时,筛查焦虑与抑郁的效果最好,两者灵敏度分别为48.1%、29.7%,特异度分别为89.7%、87.1%.结论 军人在实弹训练后出现TBI症状的情况较常见,多重TBI症状(3种或以上)可能与较高的焦虑、抑郁阳性率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老年慢性病共病患者营养不良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病共病患者营养不良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选取 2020 年 1 月~2023 年 4 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就诊的625 例老年慢性病共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医院自制调查问卷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按照营养风险筛查量表(NRS)2002 方案对患者进行营养状况评估,根据结果将患者分为营养不良组和营养良好组,分析其营养不良现状,并对不同营养状况患者的一般资料、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ES)得分进行对比分析,将存在显著差异的指标纳入慢性病共病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性分析.结果:研究共纳入625 例慢性病共病患者,营养不良患者 213 例(34.08%).营养不良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均高于营养良好组(P<0.05),SSRS和MMES均低于营养良好组(P<0.05).营养不良患者年龄更大、BMI更低、无医疗保险、慢性病种类超过2 种、用药种类超过5 种、使用抗生素、焦虑、抑郁、认知障碍、离婚/丧偶、不和子女居住占比更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年龄(>70)、慢性病种类(≥3 种)、有焦虑、有抑郁、有认知障碍是慢性病共病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SSRS评分高是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年龄、慢性病种类、心理状况、社会支持水平以及认知功能均是慢性病共病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轻度认知障碍风险快速筛查工具的测算过程及判别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结合神经心理学量表和认知范式,研发轻度认知障碍(MCI)风险快速筛查工具。方法:应用北京老年脑健康促进计划(BABRI)队列研究两个基线数据集:数据集1受试者5 593例,MCI组患者1 500例,认知功能正常(对照组)4 093例;数据集2受试者588例,MCI组患者92例,认知功能正常(对照组)496例。数据集1用于对简易精神智能量表(MMSE)的分项目进行简化分析,选取对MCI判别能力最强的分项目组合成为认知快速测评(BABRI-mini MMSE);数据集2用于对编码-再认情景记忆范式进行MCI判别分析,将其改编成情景记忆量表(BABRI-EMT)。分析方法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结果:对照和MCI群体在各项认知能力和情景记忆任务表现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应用数据集1对MMSE分项目进行测算,得到MMSE12和MMSE19两个分项目对MCI的判别能力最强,ROC下面积(AUC)分别为0.699、0.631;应用数据集2考察情景记忆成绩联合上述两个MMSE分项目对MCI的判别能力,AUC值0.732,敏感度0.731,特异度0.656。 结论:BABRI-mini MMSE和BABRI-EMT适用于MCI风险大规模普适性筛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国家核辐射突发事件卫生应急队员心理健康状况评估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国家核辐射突发事件应急队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人格特质,为提高队员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52名在职国家核辐射突发事件卫生应急队员进行调查研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卡特尔16种人格量表(16PF)评估心理健康水平和人格特质特点,经独立样本 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进行队员与常模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卡特尔16PF结果的比较。 结果:应急队员的SCL-90多个因子和阳性项目均分均低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77~-2.04, P<0.05),筛选阳性率占21.15%,出现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等阳性症状。队员人格特质表现为高聪慧性、稳定性,低敏感性、怀疑性等。文化程度、生活满意度、卡特尔16PF多因素与SCL-90多因子显著相关( r=-0.569~0.627, P<0.05)。 结论:核辐射突发事件卫生应急队员心理健康水平优于常人。遴选队员和进行心理干预时应考虑队员的文化程度、生活满意度、人格特质等心理健康相关特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心理韧性对失能老年人长期生存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索在失能老年人群中,心理韧性与全因死亡风险的关联。方法:利用Katz指数进行筛查后,在中国老年健康追踪调查(1998—2018年)中纳入8 089名失能老年人。使用7条目自评量表来测量基线时的心理韧性水平,所有受试者被随访至2018年,期间收集生存信息。使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回归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心理韧性和全因死亡风险间的关系,并检验心理韧性和失能程度间的交互作用。结果:在校正潜在混杂因素后,心理韧性水平与全因死亡风险呈线性负相关(非线性 P=0.781)。按失能程度进行分层后发现,心理韧性每升高1个标准差,轻度失能老年人的死亡风险降低12%( HR=0.88,95% CI:0.83~0.94)。但在严重失能老年人中,未发现心理韧性与死亡风险的显著关联,心理韧性与失能程度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交互项 P=0.026)。 结论:维持良好的心理韧性有助于降低失能老年人的死亡风险,轻度失能老年人更容易从中获益。本研究在不同程度功能减退老年人中实施心理干预方面提供了观察性证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心外科ICU老年患者早期心理筛查与转出ICU后3个月心理筛查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心外科ICU老年患者转出ICU 3个月后心理筛查指标(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抑郁)与早期心理筛查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山东省某三级甲等医院2019年2—9月心外科ICU转出的240例老年患者,于转出后1周(早期心理筛查)和转出后3个月分别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焦虑抑郁量表、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平民版进行调查。采用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探讨患者早期心理筛查与转出后3个月心理状况的相关性,同时使用ROC探讨量表预测心理症状的准确性。结果:最终210例心外科ICU老年患者完成随访。相关分析显示,心外科ICU老年患者转出后1周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抑郁测量得分与转出后3个月的测量得分均呈正相关( r值分别为0.492、0.525、0.647; P均<0.01)。早期评估的ROC显示,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的曲线下面积为0.918,焦虑抑郁量表中焦虑亚量表的曲线下面积为0.865,焦虑抑郁量表中抑郁亚量表的曲线下面积为0.948。 结论:心外科ICU老年患者转出ICU 3个月后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抑郁发生情况与转出后1周内的早期心理筛查结果呈正相关。本研究模型预测效果良好,可为临床治疗和制订预防心理症状的护理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