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脑源性与非脑源性疾病所致应激性溃疡相关胃肠道出血的影响因素及临床预后差异: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神经重症监护病房(NCU)脑源性疾病与普通重症监护病房(GICU)非脑源性疾病患者的应激性溃疡(SU)及临床有意义的应激性溃疡伴胃肠道出血(CIB)事件的危险因素及临床预后的差异。方法:纳入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1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NCU及GICU连续性收治的SU患者,以CIB和30 d全因死亡事件为主要终点指标。采用Pearson χ2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组间相应变量的差异,采用逻辑回归分析主要终点指标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261例符合入组标准的SU患者(NCU组149例,GICU组112例),其中女性88例(33.7%),年龄为65(53,76)岁。SU患者中有136例(52.1%)发生CIB,NCU组和GICU组各有68例。相比GICU组,NCU组的SU患者年龄更大,高血压和既往有卒中病史的比例更高,但有冠心病史、有慢性胃病史、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或同等药物、有肝功能不全、有肾功能不全、有呼吸衰竭和有凝血功能障碍患者的比例更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类似地,与GICU组相比,NCU组CIB患者有卒中病史的比例更高,但有冠心病史、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或同等药物、有肾功能不全和有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比例更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NCU组SU患者30 d全因死亡率明显低于GICU组(16.2% vs 29.7%,χ2=6.748,P=0.009),但对应的2组CIB患者30 d全因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9% vs 41.8%,P>0.05)。逻辑回归分析结果提示30 d全因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包括: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或同等药物[比值比(OR)=2.439,95%可信区间(CI):1.131~5.259]、有输血治疗(OR=3.329,95%CI:1.558~7.112)、有呼吸衰竭(OR=3.405,95%CI:1.61~7.198)和有CIB(OR=3.793,95%CI:1.529~9.414)。而应用鼻胃管(OR=5.209,95%CI:2.820~9.620)、有呼吸衰竭(OR=3.672,95%CI:1.620~8.325)和国际标准化比值>1.5(OR=2.119,95%CI:1.023~4.389)与CIB发生风险增加显著相关,应用质子泵抑制剂进行预防性治疗(OR=0.277,95%CI:0.100~0.768)有助于降低CIB的发生风险。结论:NCU组(脑源性)和GICU组(非脑源性)CIB患者中未发现危险因素及30 d全因死亡率的显著性差异。应用鼻胃管、有呼吸衰竭和国际标准化比值>1.5与CIB发生风险的增加显著相关,而质子泵抑制剂预防性治疗很可能有助于降低2组患者的CIB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基于"以通为用,寓补于通"探析早泄因机证治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基于《黄帝内经》"以通为用"理论,结合临床早泄的病机特点,总结出"精室失用,虚实夹杂"的核心病机.提出早泄基础病机为心肾不交,精室统摄失司;肾虚邪滞,精室开阖无度;肝郁脾虚,精室藏泄失调."以通为用,寓补于通"是核心治法,该病的基本治疗方法为:交通心肾,率精室统摄之权,方选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合交泰丸加减;益肾祛邪,固精室开阖之枢,方选金匮肾气丸合水陆二仙丹加减;疏肝健脾,畅精室藏泄之机,方选自拟柴芍畅精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基于"心-脉-神"互言探讨肝心同治冠心病合并抑郁(双心疾病)的理论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双心疾病作为"血脉之心"与"神明之心"同病的复合疾病,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影响人类健康的主流问题之一,其中的冠心病合并抑郁属于临床中常见的发病类型.冠心病是一种严重威胁健康的心血管疾病,焦虑和抑郁是其不良预后的潜在危险因素.冠心病合并抑郁属中医"胸痹""郁证"范畴,"心藏脉,脉舍神",心脏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控制和调节作用,"从心论治"使机体心主神明、心主血脉功能正常发挥.心血管疾病与情志病是密不可分的,胸痹患者心脉不畅,肝失疏泄,痰瘀互结,气机郁滞加重,由此引发情志的改变.双心疾病与中医的"心主血脉""心主神明""肝主藏血""肝主疏泄"功能失常密切相关,"心"与"肝"的状态失衡是导致疾病进展的主要因素,故"肝心同治"是调节关键病机-肝心失调的必由之法,以疏肝解郁、调气和血为主.基于对"从心论治""心-脉-神"与"肝心同治"的理论探讨,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旨在为防治冠心病合并抑郁提供新的思路与机制预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从"土枢四象"探析王海强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
编辑人员丨3天前
黄元御认为"土枢四象"与"肝升肺降"是保持人体气机正常运行的关键.现基于该理论,试以中医理论阐述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发病机制与治疗方法,为临床治疗CAG提供更多思路.王海强教授认为CAG核心病机为中土亏虚,水湿困阻,临床表现由脾胃失和,肝气不畅,肺气不通,气机壅塞中土所致.中土如轴,肝肺如轮,轮运轴转,轴运轮灵,故治疗CAG应注重调畅中土,斡旋气机流转,肝肺升降相得则诸症自除.王海强教授调畅中土气机善用半夏泻心汤,升举肝木善用达郁汤,沉降肺金善用下气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戈焰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介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总结介绍戈焰教授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经验.戈焰教授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核心病机为脾虚气滞、瘀热挟毒,治疗上以健脾行气、化瘀解毒法为主要治法.此外,因肝气易犯胃,故治胃不忘调肝,协调脾胃升降.临证尚强调病、证、体质三结合辨治,兼顾寒热、燥湿、体质偏颇等,随证治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土茯苓、省头草药对治疗湿热蕴结型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经验
编辑人员丨3天前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的核心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为肝脾肾亏虚,标实则以痰、湿、瘀、热为要,临床常见湿热壅盛之象.土茯苓、省头草是临床治疗湿热蕴结型MAFLD的常用药对,二药配伍内外、上中下三焦同治,可清化痰湿秽浊、健脾和中.灵活使用土茯苓、省头草药对,可有效改善MAFLD患者的湿热证候.并附验案1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中医药治疗前庭周围性与中枢性眩晕用药规律异同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通过分析文献探析前庭周围性与中枢性眩晕用药规律异同.方法:通过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纳入中药复方治疗前庭周围性眩晕及前庭中枢性眩晕的临床文献.构建方药数据库,通过数据挖掘技术(频次统计、关联规则、聚类分析)对高频药物及功效进行分析,运用Liquorice软件分析核心复方的配伍规律,获得组方用药规律及特点.结果:共纳入535篇文献,其中前庭周围性眩晕用药纳入文献243篇,前庭中枢性眩晕用药纳入文献292篇.频次分析结果显示,排在前五位的高频药物,前庭周围性眩晕用药为白术、半夏、茯苓、泽泻、甘草,前庭中枢性眩晕用药为川芎、天麻、半夏、葛根、白术;排在前五位的功效,前庭周围性眩晕用药为补气、化痰、利水渗湿、平肝息风、温阳;前庭中枢性眩晕用药为活血祛瘀、补气、平肝息风、化痰、利水渗湿.关联规则分析显示,支持度最高的前3位药对组合,前庭周围性眩晕:"白术-半夏"、"白术-茯苓"、"白术-泽泻";前庭中枢性眩晕:"半夏-天麻"、"半夏-白术"、"葛根-川芎".置信度最高的前3位药对组合,前庭周围性眩晕:"陈皮-半夏"、"竹茹-半夏"、"桂枝-茯苓";前庭中枢性眩晕:"赤芍-川芎"、"桃仁-川芎"、"陈皮-半夏".治疗前庭周围性眩晕、前庭中枢性眩晕的高频药物聚类分析分别获得4个、3个处方,运用复杂网络分析各获得1个核心处方.结论:眩晕为前庭周围性眩晕、前庭中枢性眩晕的共同临床表现,气虚、风、痰、瘀为共同的核心病机,痰、风更为关键,息风、化痰、益气、活血为主要治法.但前庭周围性眩晕侧重于水饮内盛,清阳不升,多配伍温阳化饮,升阳利水,和胃止呕的药物;前庭中枢性眩晕侧重于气虚血瘀,阴虚风动,多辅以益气活血,化瘀通络,补益肝肾,滋阴息风的药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卡瑞利珠单抗治疗食管癌致免疫性心肌炎1例
编辑人员丨3天前
患者女,73岁。2020年4月,因进食后间断呕吐4个月,在阳泉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胃镜检查,发现食管下段病变,活检病理诊断为食管低分化鳞状细胞癌。5月7日入住我科。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和心肌梗死病史,日常血压基本控制在正常范围,并规律服用治疗冠心病药物。入院CT检查示,食管下段-贲门区占位,纵隔内上腔静脉后-气管隆突区、主动脉弓下及食管下段旁可见多发淋巴结肿大,肝门区、胃小弯侧多发肿大、融合淋巴结。11日开始行紫杉醇+奈达铂一线化疗2个周期。7月2日开始行同步放化疗,放疗剂量60 Gy,分30次完成,同步奈达铂30 mg化疗,每周1次。2021年1月14日复查CT,提示肝转移,纵隔、腹腔淋巴结较前增大。23日开始行二线吉西他滨单药化疗2个周期。3月13日复查CT,示新发肺转移灶。完善心肌酶谱、高敏肌钙蛋白Ⅰ和脑利钠肽基线检查后,于22日开始行卡瑞利珠单抗治疗,200 mg静脉滴注,每3周1次。24日患者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过程中出现间断胸痛,当时射血分数为59%,二尖瓣、三尖瓣轻度反流。心电图检查未见急性心肌梗死异常改变。血高敏肌钙蛋白Ⅰ为1 770.60 ng/L。请心内科会诊后,给予硝酸异酸梨酯片含服,胸痛缓解。25日患者血高敏肌钙蛋白Ⅰ> 40 000 ng/L,心电图、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24日无明显变化。考虑患者免疫治疗基线筛查时高敏肌钙蛋白正常(<1.5 ng/L),目前明显升高,心内科医师暂不考虑心肌梗死可能,故高度怀疑免疫性心肌炎。根据患者体重(45 kg),予甲泼尼龙200 mg冲击治疗,复查高敏肌钙蛋白Ⅰ为11 990.60 ng/L,再次行甲泼尼龙200 mg冲击治疗。26日高敏肌钙蛋白Ⅰ为2 656.30 ng/L,较前明显下降,继续甲泼尼龙400 mg冲击治疗。当日下午患者再次出现间断胸痛,高敏肌钙蛋白Ⅰ为1 599.80 ng/L,予硝酸甘油对症治疗,胸痛缓解。27日高敏肌钙蛋白Ⅰ为31 859.70 ng/L,再次明显升高,脑利钠肽前体为14 044.0 ng/L,故将甲泼尼龙加量至1.0 g,并予吗替麦考酚酯0.5 g口服,2次/d。28日高敏肌钙蛋白Ⅰ为7 165.00 ng/L,N端-B型钠尿肽前体为10 434.0 ng/L,肌酸激酶同工酶为54 U/L,乳酸脱氢酶为454 U/L,α羟基丁酸脱氢酶为376 U/L。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示,射血分数为55%。继续行甲泼尼龙1.0 g冲击治疗,同时加用艾司奥美拉唑抑酸护胃,辅酶Q10、尼可地尔改善心肌供血供氧和能量代谢,患者病情逐渐好转。甲泼尼龙1.0 g冲击治疗5 d后,按500、240、120 mg逐渐减量,各使用1周,患者心肌损伤指标迅速回落。4月12日高敏肌钙蛋白Ⅰ为19.50 ng/L,N端-B型钠尿肽前体为2 148.0 ng/L,肌酸激酶同工酶为57 U/L,乳酸脱氢酶为371 U/L,α-羟基丁酸脱氢酶为273 U/L,患者病情明显好转。2021年4月14日患者出院时,甲泼尼龙减量至80 mg,1次/d。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从郁探讨瘿病中医病机及辨证治疗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瘿病是以甲状腺肿大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其发生发展与“郁”密切相关。基于历代医家对“郁”的理解探讨瘿病病机,发现人体生理之气血津液转变成病理产物之火瘀痰湿过程中,“郁”发挥主导作用,大致可分为气郁、火郁、痰湿郁、血郁4种,临床常以1种为主,兼夹其他。瘿病辨治思路可以“郁”为核心,从气血津液辨证,针对主症选定主方,并酌情合方或加减防治兼证。现代常见瘿病中,以气郁为核心病机者有桥本甲状腺炎,可以柴胡疏肝散为主方加减;以火郁为核心病机者有亚急性甲状腺炎,多以升降散为主方加减;以痰湿郁为核心病机者有实性或囊实性甲状腺结节,治以半夏厚朴汤合二陈汤及化痰软坚散结之品;以血郁为核心病机者有实性甲状腺结节,可在痰湿郁治疗方案基础上联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眼眶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1例
编辑人员丨3天前
患者,男,77岁,因"右眼眼胀,双眼视物重影半年余"于2022年12月就诊于济南明水眼科医院。既往无肿瘤病史,慢性胃炎史20余年、慢性支气管炎史20余年、肝囊肿病史11年、冠心病史10余年、结肠息肉切除术后11年余、小肠疝气术后3年余,无传染病史。眼部检查:视力:右眼0.6,左眼0.8,双眼视力矫正无助;眼压:右眼10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10 mmHg;双眼位正,眼球各方向运动未见明显异常;眶压:右眼(++);右眼上睑下垂,遮挡瞳孔上缘,瞳孔圆,直径约3 mm,光反射正常,晶状体混浊(++),玻璃体轻度混浊;裂隙灯显微镜下眼底检查:右眼视盘颞侧萎缩弧,黄斑中心凹反光不明,鼻下方及颞侧周边视网膜见出血点。实验室检查示血常规、尿常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丙型肝炎抗体、梅毒抗体、艾滋病抗体等未见异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律,肢体导联低QRS电压。胸部X线示双肺纹理增多增粗,其内未见明显实质性病变。眼眶CT示右眼眶眶顶部见类扁椭圆形略高密度阴影,横截面约1.7 cm×1.9 cm,CT值约40 Hu,相邻眶壁骨质结构未见明显破坏,上直肌受压移位。双侧眼球大小对称,球后视神经未见明显增粗(图1)。眼眶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强化示:右侧眼球略突出,右眼眶球后外上方可见团块状长T1长T2异常信号影,边界较清,增强扫面呈明显较均匀强化,大小约15 mm×21 mm,邻近视神经及上直肌受压、移位,左侧眼眶及内容物未见明显异常。患者于2022年12月在全身麻醉下行右眼眶内肿物切除术,术中切除肿物送病理,术后甘露醇降眶压,激素减轻水肿。术后组织病理学提示(右眼眶内)低分化癌,呈深染小细胞样,呈巢团状分布(图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CK-pan:(+)、Syn:(+)、S-100:(个别散在+)、Ki-67:(阳性细胞数约70%)、CD56:(+)、CgA:(-)、CK20:(-)、TTF-1:(+)、P16:(+)、P53:(+,突变型)、CD117:(+)、SMARCA4:(+)。综合以上结果,病理学诊断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Small cell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SCNEC)。术后常规抗感染,建议患者至肿瘤专科医院行全身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显像检查协诊及原发病灶转移情况。出院后随访,患者胸部CT示右肺上叶占位并纵隔淋巴结肿大,性质不明,锁骨上区及腹部彩超未见明显异常。考虑转移癌可能性大,患者拒绝行穿刺活检及进一步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