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无植入心房分流导管单中心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初步评估基于射频切割的新型无植入心房分流导管用于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心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单组研究.2023年1-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连续入选5例符合标准的心衰患者,采用深圳佰特威心房分流导管行心房分流术.术前及术后即刻行右心导管测量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右心房压(RAP)、肺动脉压(PAP)、全肺阻力(TPR)、肺血管阻力(PVR)及肺/体循环血流量比(Qp/Qs);术后对患者进行90 d随访,完善超声心动图、右心导管检查及心脏功能学评价指标.研究主要终点为手术成功;次要终点包括术后90 d临床成功、超声心动图变化、6 min步行距离(6MWD)变化、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变化、堪萨斯城心肌病问卷调查(KCCQ)评分变化及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变化.安全性终点为术后90 d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及器械相关不良事件.结果 5例患者均成功实现左心房向右心房分流.与术前相比,5例患者术后即刻PCWP均明显下降,手术成功率100%,术前和术后即刻RAP、PAP、TPR和PVR无明显变化.随访90 d后,4例患者存在持续的左心房向右心房分流,且PCWP较基线明显减低,临床成功率80%.与术前相比,5例患者术后90 d左心室射血分数均有所升高,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均有所降低,三尖瓣瓣环收缩期位移、右心室面积变化分数无明显受损;KCCQ评分、6MWD均有所提高,NT-proBNP水平均有所下降,NYHA心功能分级无明显变化.随访期内无死亡,无心衰再住院,无脑卒中相关不良事件,无器械相关不良事件.结论 新型无植入心房分流导管可安全有效地改善心衰患者血流动力学、超声心动图及心脏功能学评价指标,未来仍需更大规模的临床研究验证其临床长期有效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D-shant心房分流器用于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短期结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评估单中心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患者植入D-shant心房分流器的短期临床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入住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的12例接受经皮植入D-shant的HFrEF患者.使用超声心动图评估心腔大小和心室功能,同时收集右心导管测量的数据和患者临床指标,并将术后12个月的随访数据与D-shant植入前所搜集的数据进行比较.研究的主要终点为随访期间发生的重大心脏、神经或肾不良事件.次要终点为功能状态的提升,包括心功能、生活质量和运动能力.结果 对12例患者都成功使用D-shant实施了经皮心房分流术.术后即刻透视和超声心动图证实所有患者的D-shant定位准确、血流通畅.术后血流动力学评估显示,平均肺毛细血管楔压显著下降[(29.8±3.4)mmHg比(17.8±0.8)mmHg,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个月随访时,累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3%(因1例患者接受心脏移植),左心房内径从(65.8±6.5)mm显著缩小至(48.0±4.5)mm(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此外,临床心功能指标、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运动能力均有显著改善.结论 这项单中心研究发现,使用D-shant心房分流器对HFrEF患者实施经皮心房分流术是安全有效的.短期随访表明,分流管持续通畅,并且干预措施与改善功能状态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默里定律的定量流量比诊断心脏结构异常和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患者的准确性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旨在从单一血管造影角度深入探讨基于默里定律的定量流量比(Murray-law quantitative flow ratio,μQFR)在诊断心脏结构异常和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广东省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患者的90条血管数据.这些患者在接受干预前接受了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和μQFR检测,同时通过超声心动图评估了心脏结构和功能.FFR≤0.80被定义为具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冠状动脉缺血.结果 μQFR与FFR之间存在中等程度的相关性(r=0.75,P<0.001),但Bland-Altman图显示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平均差异=0.00;标准差=0.08;P=0.69).根据FFR标准,μQFR的诊断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PPV)和阴性预测值(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NPV)分别为95.56%(95%CI:89.01%~98.78%)、90.91%(95%CI:89.01~98.09)、98.25%(95%CI:90.61~99.96)、96.77(95%CI:81.04~99.53)和94.92%(95%CI:86.38~98.21).进一步分析表明,μQFR/FFR的一致性与左心室舒张功能和心脏结构异常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μQFR与FFR之间存在良好的一致性,且在心脏结构异常和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患者中,μQFR的诊断准确性并未受到显著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伴肺动脉高压的高危因素与转归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回顾性分析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伴肺动脉高压(PH)的临床特点及转归,并分析其高危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所有338例BPD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伴发PH分为BPD无PH组和BPD伴PH组,采用χ 2检验、非参数检验分析两组的临床特点及转归;构建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BPD伴PH的危险因素。 结果:338例BPD患儿中无PH组314例(92.9%)、伴PH组24例(7.1%);出生胎龄为(27.1±1.8)周,其中男206例、女132例。BPD伴PH组患儿出生胎龄和体重均低于无PH组[(26.4±2.1)比(27.2±1.7)周、(798±255)比(1 003±240)g, t=2.201、4.030, P=0.028、<0.01],住院期间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无创辅助通气时间均高于无PH组[14.3(2.1,43.7)比0.5(0,4.7)d,30.0(22.5, 64.2)比15.0(7.0,26.0)d, Z=-4.838、-4.553, P均<0.01];BPD伴PH组母亲妊娠期高血压、小于胎龄(SGA)、晚发型败血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有血流动力学影响的动脉导管未闭(hsPDA)、需手术结扎的PDA、重度BPD、严重宫外生长发育迟缓(EUGR)发生率均高于无PH组[20.8% (5/24)比6.4%(20/314)、33.3% (8/24)比7.6%(24/314)、54.2%(13/24)比7.3%(23/314)、25.0%(6/24)比6.1% (19/314)、75.0%(18/24)比39.2%(123/314)、45.8%(11/24)比1.9%(6/314)、66.7%(16/24)比7.3%(23/314),75.0%(18/24)比45.5%(143/314), 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母亲妊娠期高血压( OR=12.950,95 %CI:1.740~96.385),重度BPD( OR=10.160,95 %CI:2.725~37.884),SGA( OR=4.992,95 %CI:1.432~16.920),需要手术结扎的PDA( OR=19.802,95 %CI:3.297~118.921),严重EUGR( OR=20.316,95 %CI:2.221~185.853)是BPD伴PH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24例PH患儿中轻度7例、中度8例均存活,重度9例中4例死亡,存活PH患儿中最晚校正年龄1岁2月龄脱离吸氧。 结论:PH是BPD的严重并发症,伴随着高病死率,建议具有高危因素的BPD患儿应定期筛查心脏超声,出院后定期随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儿童吉兰-巴雷综合征谱系疾病伴急性全自主神经功能不全一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是以周围神经和神经根的脱髓鞘病变及小血管炎性细胞浸润为病理特点的自身免疫性周围神经病,是急性对称性弛缓性麻痹最常见的病因,可导致儿童死亡。急性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是儿童GBS常见合并症,可导致心脏和血流动力学异常,如高血压、体位性低血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并发症,严重影响预后。现通过1例GBS谱系疾病合并急性全自主神经功能不全(acute pandysautonomia,APD)病例回顾,提高对此病的认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体外膜肺氧合装置辅助下射频消融治疗器质性室性心动过速一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该文报道1例男性患者,32岁,入院诊断为扩张性心肌病、室性心动过速,首次射频消融时因室性心动过速发作伴低血压和低氧血症而终止手术,再次在体外膜肺氧合装置(ECMO)的辅助下完成了射频消融治疗,随访6个月,患者一般状态良好,程控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无室性心动过速及心室颤动发作。ECMO辅助可提高基础动脉压和血氧含量,保证高频心室刺激和室性心动过速发作过程中心脏、大脑等重要器官的血氧供应,可应用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室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术的辅助支持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心脏MR评估大动脉炎肺动脉受累患者心肌结构及功能受损表现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临床明确诊断为大动脉炎肺动脉受累(PTA)患者心脏磁共振(CMR)心肌延迟强化(LGE)、心功能参数及组织特征追踪技术(FT)所得的心室心肌整体应变情况,探讨其心肌结构及功能受损表现。方法:回顾性选择2017年1月到2020年12月临床明确诊断为PTA的患者32例和无心肺疾病的健康受试者21名,且均进行了CMR检查。依据有无肺动脉高压(PAH),将PTA患者分为PAH组(11例)和非PAH组(21例),应用Fisher精确检验比较两组PTA患者间心肌LGE表现的差异。进一步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非参数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PAH组、非PAH组患者和健康对照组心功能参数,以及左、右心室心肌的整体应变峰值,并进行组间两两比较。将PAH组上述FT参数值与右心导管检查(RHC)所得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经胸超声心动图估测的肺动脉收缩压进行Pearson或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PTA患者存在心肌LGE阳性者23例(71.9 %)。PAH组心室结合部(IP)(11/11)、心肌中层(11/11)或心外膜下(10/11)与非PAH组IP部(11/21)、心肌中层(7/21)或心外膜下(9/21)比较,更易出现LGE阳性( P值分别为0.006、<0.001和0.011)。PAH组左心室整体周向应变峰值(LVGPCS)、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峰值(LVGPLS)和右心室整体纵向应变峰值较健康对照组绝对值均明显减低( P<0.05),非PAH组LVGPCS和LVGPLS绝对值小于健康对照组( P<0.05)。PAH组中RHC所得平均肺动脉压与多个FT参数值相关性良好( P<0.05),尤其是左心室整体径向应变峰值( r=-0.807, P=0.009)和LVGPCS( r s=0.817, P=0.007)。 结论:PTA患者可出现心肌损伤,且合并PAH的患者更易出现IP部、心肌中层或心外膜下LGE。LVGPCS和LVGPLS可早期提示未合并PAH的PTA患者左心功能障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右心声学造影检测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向左分流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右心声学造影检测心内或肺内右向左分流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中日友好医院2015年5月至2018年7月期间行右心声学造影检查的肺动脉高压患者74例临床资料。根据右心声学造影结果分为三组:心内分流组(<4个心动周期左心发现微泡)、肺内分流组(>4个心动周期内发现左心微泡)和声学造影阴性组(左心未测到微泡),比较各组间临床表现、功能分级、氧合及血流动力学特征,同时分析各组间合并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差异。结果:74例患者中右心声学造影阳性28例(37.8%),包括心内分流11例(14.9%),肺内分流17例(23.0%)。心内分流阳性患者中有5例(6.8%)经胸心普通超声检查为阴性,2例肺内分流患者证实为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HHT),1例为不明原因的肺动静脉畸形(PAVM)。三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世界卫生组织(WHO)心功能分级、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动脉血氧分压(PO 2)、肺动脉平均压(mPAP)、右房压(RAP)、肺血管阻力(PVR)、心排血量(CO)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5例(6.8%)患者存在神经系统合并症,包括4例(5.4%)脑梗死、1例(1.4%)癫痫,其中2例患者临床评估脑梗死为心内分流继发的矛盾性栓塞。三组比较,心内分流组患者存在神经系统合并症比例更高( P<0.05)。 结论:右心声学造影检测右向左分流对肺动脉高压的病因诊断有补充价值,是否存在分流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无明显影响,但合并心内分流者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的风险增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超声心排出量监测仪评估婴幼儿肺炎左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状态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使用超声心排出量监测仪(USCOM)评估婴幼儿肺炎患儿左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状态。方法:收集2018年10月至2020年1月于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住院的74例婴幼儿肺炎患儿临床资料,分为轻症肺炎组(45例)和重症肺炎组(29例),使用USCOM测定2组患儿心率(HR)、校正流动时间(FTc)、每搏心排出量变异度(SVV)、每搏心排出量指数(SVI)、心脏指数(CI)、肌力指数(INO)、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根据各个年龄段患儿的CI、SVRI具体数值区分血流动力学类型,根据CI值分为正常排、高排、低排,根据SVRI值分为正常阻、高阻、低阻,比较2组肺炎患儿左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状态。结果:1.轻症肺炎组中42.22%(19/45例)的患儿出现血流动力学状态异常,其中94.74%为高排低阻型。重症肺炎组中79.31%(23/29例)的患儿出现血流动力学状态异常,其中86.96%(20/23例)的患儿为非高排低阻型,表现出血流动力学类型所占比例由高到低为低排高阻(39.13%)、高排正常阻(26.09%)、低排低阻(13.04%)、正常排低阻(8.70%)。2.治疗前重症肺炎组和轻症肺炎组HR、SVI、CI、INO、SVRI分别为(153.2±19.3)次/min、(32.0±5.8) mL/m 2、(4.3±1.0) L/(min·m 2)、(1.1±0.4) W/m 2、(1 139.0±280.6) d·s·cm -5·m 2和(140.2±13.2)次/min、(39.2±4.1) mL/m 2、(5.1±0.8) L/(min·m 2)、(1.4±0.2)W/m 2、(904.7±175.8) d·s·cm -5·m 2,重症肺炎组SVI、CI、INO均低于轻症肺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重症肺炎组HR、SVRI均高于轻症肺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2组治疗前心脏前负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重症肺炎组治疗后HR[(137.6±9.3)次/min]低于治疗前,SVI、CI[(36.2±3.4) mL/m 2、(4.7±0.3) L/(min·m 2)]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使用USCOM可快速、动态了解左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状态,USCOM发现较多婴幼儿轻症肺炎患儿可出现血流动力学异常,且多为高排低阻型,大多数幼儿重症肺炎患儿出现不同类型的血流动力学异常,且多为非高排低阻型,治疗后可恢复正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超声心动图在心脏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围术期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及心脏疾病年轻化,心脏病患者行心脏及非心脏手术的例数呈逐年增多趋势 [ 1] 。术前需要对此类患者进行全面的麻醉风险评估,以明确合适的手术时机,并针对术中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心血管事件做好应对措施,尤其需要熟知各种血流动力学监测手段及其相应的数据解读。在现有的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监测中,超声心动图可以直接或间接评价心功能、血容量和外周血管阻力三要素,是一种无创、直观、重复性好的方法,因此应用超声心动图可提高术中循环功能监测和管理的准确性。一项纳入214例非心脏手术患者的前瞻性研究发现,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或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的使用对40%的患者产生显著影响,如改变了药物或手术治疗、证实诊断,避免了有创性肺动脉导管监测;而在有TEE最强指征的患者和手术中,该比例更高 [ 2] 。其中将TEE对围术期决策的影响分为:主要影响,即治疗可能危及生命的事件、改变麻醉或手术治疗决策、有临床意义的术后评估;次要/有限影响,即改变药物治疗、消除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可能原因、代替更具侵入性的装置来评估心脏功能 [ 3] 。在非心脏手术的高危患者中,TEE或TTE检查最常见的术中诊断是低血容量、低射血分数、局限性室壁运动障碍、瓣膜病、右心室衰竭或肺栓塞。低血容量的典型征象有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减少,射血分数增高,乳头肌"亲吻征",扩容后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增大。但心脏病患者的左室可能比原有扩大或缩小,应注意术前测量基础值。在严格把握禁忌证的情况下,TEE不影响术野及手术操作,更加适合术中使用。TEE探头频率较TTE探头高,检查时离心脏更近,因而图像更加清晰,同时获得的临床信息还往往能对其他血流动力学监测装置如中心静脉导管或肺动脉导管起到补充作用。现就TTE和TEE在心脏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围术期的应用和进展综述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