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早期中断双联抗血小板治疗45例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1个月内意外中断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的45例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方法 以2017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成功进行PCI并置入至少1枚支架(除外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单纯药物涂层球囊或非药物球囊治疗以及同时口服抗凝药物治疗)者4 876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中术后1个月内意外中断DAPT患者45例进行分析,随访其临床结局.结果 45例患者中男性29例,女性16例,年龄48~80(61.7±15.3)岁.中断DAPT原因包括:出血35例;恶性肿瘤手术3例(含2例出血患者);创伤5例;血液病2例;自行终止DAPT 2例.停药期间有低分子肝素替代治疗的6例患者均未发生支架内血栓形成或其他MACE;无抗栓替代治疗的39例患者中,5例发生了支架内血栓和急性心肌梗死(11.1%,5/45),除1例为PCI术后2周自行停用DAPT者,其余4例均为PCI术后2周内合并出血患者,停用DAPT时间均在10 d以上,支架内血栓形成分别发生于停用DAPT后第10天、第11天、第11天、第13天,其中2例并发急性左心衰竭,1例死亡;另有1例因脑干出血死亡.结论 PCI术后过早停用DAPT潜在很大风险,停药时间早、停药持续时间长、无替代治疗者风险尤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简易体能测试量表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简易体能测试量表(short physical performance battery,SPPB)是一种客观测量老年人平衡、下肢力量及身体活动功能的工具.对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患者进行SPPB测验,不仅可以评估HF患者的身体功能,提供康复方案,还可以预测患者的临床结局.本文就SPPB在HF患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患者提供更佳的治疗策略,提高HF患者的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睡眠健康的研究新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睡眠健康是一个新兴概念,是一种多维的睡眠-觉醒模式,适应个人、社会和环境需求,从而促进身心健康.现有研究发现睡眠健康不仅与糖尿病、超重/肥胖和心血管风险等生理健康问题有关,还会对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产生重要影响.既往睡眠相关研究多侧重于睡眠障碍和睡眠问题的识别与治疗,而对睡眠健康的积极属性关注较少.本文回顾了睡眠健康现有研究,通过梳理相关文献,介绍了睡眠健康的定义、测量工具以及与健康结局的相关性,以期唤起对睡眠健康的全面认知,为我国居民的睡眠健康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经导管射频去肾神经术治疗难治性高血压的远期临床结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估经导管射频去肾神经术(RDN)治疗难治性高血压的远期临床结果.方法:连续纳入 2012 年 2 月至 2019 年 11 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接受经股动脉路径RDN治疗的 58 例难治性高血压患者,于术后 1、3、6、12 个月和随后每年进行随访,于 2023 年 6 月进行末次随访.记录基线数据及术后随访的诊室血压、24 小时平均血压和心率、降压药物种类和负荷、肾功能及主要不良事件(包括肾动脉狭窄、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心血管死亡及全因死亡)等数据.RDN对 10 年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采用Framingham风险评估模型和国人风险评估模型.结果:共入选 58 例患者,随访期间 1 例(1.72%)因肺癌死亡,末次随访到 41 例(70.69%).41 例患者平均随访(10.21±1.75)年.与基线相比,末次随访诊室收缩压/舒张压下降(12.59±21.65)/(9.87±14.27)mmHg(P<0.01,1 mmHg=0.133 kPa),24 小时平均收缩压/舒张压下降(11.28±15.33)/(7.94±12.29)mmHg(P<0.01),24 小时平均心率下降(2.45±9.46)次/min(P>0.05),降压药种类减少(1.17±2.25)种(P<0.01),降压药物每日负荷剂量降低1.45±2.37(P<0.001),估算肾小球滤过率下降(6.83±18.37)ml/(min·1.73 m2)(P<0.05).RDN对 10 年心血管事件及脑卒中风险的影响:采用Framingham风险评估,绝对风险分别下降 14.25%和 2.12%;采用国人心脑血管风险评估,绝对风险分别下降 5.72%和 17.46%.结论:经导管射频RDN可长期显著降低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有望进一步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脉介入术后并发衰弱的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常见的老年心血管急危重病症之一,经皮冠脉介入术(PCI)是对AMI患者实施冠状动脉(冠脉)再灌注的治疗手段,患者病程中衰弱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导致出现严重不良结局.早期评估、相关因素分析、及时干预,对降低衰弱导致的不良心血管事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现对老年AMI行PCI患者衰弱的主要特点、影响因素、干预措施等现状进行综述,旨在为老年AMI行PCI衰弱患者实施临床决策和疾病管理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安徽地区18~59岁体检人群颈股脉搏波速度的分布及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索安徽地区体检人群颈股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的分布及相关影响因素,为早期预防心血管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对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中科院合肥肿瘤医院健康管理中心的734名18~59岁体检者进行一般资料调查、血液学检测和cfPWV测量.采用控制年龄的偏相关分析cfPWV的相关因素.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cfPWV的独立影响因素.以是否发生主动脉硬化为结局变量(cfPWV≤10m/s表示未发生=0,cfPWV>10m/s表示发生=1),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主动脉硬化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18~59岁人群中,年龄增长对女性cfPWV的影响更显著.调整年龄后,男性cfPWV平均值显著高于女性(9.2 m/s比8.7m/s,P<0.05).控制年龄的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fPWV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红蛋白(Hb)和空腹血糖(FBG)呈显著正相关.男性cfPWV与心率、尿酸(UA)、甘油三酯(TG)呈显著正相关,与尿素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平均动脉压(MAP)、年龄、性别、FBG和尿素水平是cfPWV的独立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MAP、FBG和Hb是主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以上四个指标预测主动脉硬化的AUC为0.928(95%CI 0.903~0.953),敏感度为0.913,特异度为0.815,准确率为87.60%.结论 在18~59岁体检人群中,女性cfPWV更易受年龄的影响.cfPWV与MAP、年龄、性别、FBG呈显著正相关,与尿素水平呈显著负相关.此外,年龄、MAP、FBG和Hb是主动脉硬化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以上四个指标能够准确预测主动脉硬化的发生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医证型及血压变异性与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医证型及24h血压变异性(BPV)与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关系.方法:收集2023年5月—9月冠心病监护病房住院的AMI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平均真实变异性(ARV)评估患者的BPV,计算24hARV.根据患者是否发生MACE分组,比较分析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24hARV、中医证型、实验室指标等.以MACE为结局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MI患者24hARV与MACE之间的关系.结果:本研究AMI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由多到少依次为:气虚血瘀、气阴两虚、痰瘀互结、气滞血瘀和寒凝心脉.与痰瘀互结组、气滞血瘀组相比,气虚血瘀组、气阴两虚组的MACE发生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分析显示24h收缩压ARV和舒张压ARV与AMI患者住院期间MACE发生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虚血瘀证是AMI患者的主要证型,虚证AMI患者更易发生MACE.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不同心房颤动类型与心力衰竭合并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究在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HFrEF)合并非 ST 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on-ST 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NSTE-ACS)人群中,不同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类型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最终入选HFrEF合并NSTE-ACS行PCI治疗的患者866例.所有患者根据入院时AF的类型分为三组:无AF组(n=585),阵发性AF组(n=198)和持续性/永久性AF组(n=83).主要终点: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次要终点:主要终点的组成部分,包括: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HF再住院.随访时间为3年.采用生存分析明确不同AF类型与各结局间的关系.通过多元Cox回归分析探索不同AF类型对结局发生风险的影响.结果:持续性/永久性AF组的主要结局及次要结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AF组及阵发性AF组(P均<0.05).生存分析表明:持续性/永久性AF组MACE、非致死性MI及HF再住院3年复合发生率显著高于无AF组及阵发性AF组(Log-rank P均<0.05).多元Cox回归分析表明:持续性/永久性AF组MACE发生风险显著高于无AF组(HR=2.19,95%CI:1.53~3.12,P<0.001)及阵发性 AF 组(HR=1.55,95%CI:1.03~2.32,P=0.035).结论:在 HFrEF 合并 NSTE-ACS行PCI的患者中,持续性/永久性AF患者MACE发生风险显著高于无AF组及阵发性AF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从指南更新看2型糖尿病管理理念的变迁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糖尿病的全球患病率高,其主要危害在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如心血管疾病和慢性肾病等。近年来,随着相关临床研究的发展,人们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认知和管理也随之发生变化;这在国内外诊疗指南更新中,体现为从以"降糖"为中心到以"结局"为中心的观念变革,开启了糖尿病治疗的新时代。本文根据循证证据及相关指南的更新对2型糖尿病管理理念的变迁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2型糖尿病患者的安全降糖策略:利格列汀对比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心血管结局研究试验的启示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近年来,随着大量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的涌现,各项权威糖尿病诊疗指南的决策理念逐渐转向关注具有明确心血管获益或安全的降糖药物。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作为最早开展心血管结局研究(CVOT)的新型降糖药物,已经证实了其心血管安全性。而新近公布的使用利格列汀对比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心血管结局研究(CAROLINA)作为目前唯一以活性药物(格列美脲)作为对照开展的CVOT与利格列汀治疗具有心脏和(或)肾脏疾病高风险的成人T2DM患者的心血管与肾脏安全性结局试验(CARMELINA)相互补充,在更广泛的T2DM人群中证实了利格列汀的长期心血管安全性,为T2DM患者选择最优治疗方案提供了更多的循证证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