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患者数据实时质量控制在实验室内血细胞分析仪比对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患者数据的实时质量控制(PBRTQC)方法在实验室内不同血细胞分析仪间比对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4月1日至2021年3月31日河北省儿童医院检验科5台不同品牌和不同型号血细胞分析仪中患者白细胞计数及每日新鲜静脉血比对结果,首先应用PBRTQC专业智能软件系统进行参数设置、程序建立及性能验证,选择白细胞计数低浓度(2.5~4.5)×10 9/L、中浓度(6.0~8.0)×10 9/L、高浓度(12.0~14.0)×10 9/L为3个比对浓度范围,分别利用指数加权移动平均法(EWMA)和中位数法对白细胞计数进行计算和比较分析,并将EWMA和每日新鲜血比对法所得设备间偏差进行比较分析。以WS/T 406-2012《临床血液学检验常规项目分析质量要求》中白细胞可比性验证要求允许偏差±7.50%作为白细胞计数仪器间比对相对偏差标准。 结果:(1)在统计周期共纳入38 313个样本结果,基于本室白细胞计数患者数据建立的EWMA质控法,出现预警结果70个,预警率为0.183‰,误差检出概率为100%,假失控概率为0,EWMA质控效能符合质量目标。(2)以高浓度为例,5台血细胞分析仪结果可比性监测中,每周比对及每月比对时EWMA与中位数法结果符合率为100%(46/46),每日比对中,EWMA可以保持比较稳定的监测效能。(3)在所选自然月中,EWMA法与新鲜血比对法一致率为95.24%(20/21)。结论:PBRTQC法可作为室内质控的补充,对实验室内不同品牌和不同型号血细胞分析仪设备间检测结果的一致性进行连续有效的监测,以降低质量风险和实验室运行成本,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外周血样本的存储和运输对BCR-ABL(P210)转录本水平定量检测结果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索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患者外周血样本的存储和运输对实时定量PCR(RQ-PCR)检测BCR-ABL(P210)转录本水平的影响。方法:采集84例CML患者外周血样本,根据储存时间(0、6、12、24、48和72 h)、温度[室温(18~24 ℃)和低温(2~8 ℃)]以及振荡条件(振荡时长3、6和12 h)设置不同分组,RQ-PCR法检测不同条件下外周血样本BCR-ABL(P210)转录本水平。本研究将BCR-ABL拷贝数、ABL拷贝数和BCR-ABL(P210)转录本水平等原始数据进行对数转化(log 10N)。 结果:①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显示:室温条件下,储存48、72 h的样本RNA出现显著降解;②储存温度方面,总体样本中,室温储存48、72 h的样本BCR-ABL拷贝数检测水平显著低于低温储存的样本( P<0.05);然而BCR-ABL(P210)转录本水平在低温储存与室温储存条件下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③储存时间方面,与基线的3.35±1.60相比,总体样本的BCR-ABL拷贝数检测结果仅在室温储存储存下48 h(2.93±1.59)和72 h(2.79±1.42)显著下降( P<0.05);与基线的5.47±0.35相比,总体样本中ABL拷贝数检测结果在48 h(低温5.29±0.30,室温5.06±0.38)和72 h(低温5.11±0.54,室温4.64±0.79)均显著下降( P<0.05)。但是,与基线的-0.56±1.51相比,无论低温或室温条件下,不同储存时间(6、12、24、48和72 h)的样本BCR-ABL(P210)转录本水平检测结果无显著改变( P>0.05);④振荡方面,与基线的-0.60±1.37相比,振荡3、6、12 h的样本BCR-ABL(P210)转录本水平检测结果无显著改变( P>0.05)。 结论:样本储存时间、储存温度及运输振荡因素可以影响BCR-ABL、ABL拷贝数的检测结果,但对BCR-ABL(P210)转录本水平定量检测结果无显著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大气细颗粒物污染对中国57个城市抑郁症患者住院费用和时间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大气细颗粒物(PM 2.5)污染对中国57个城市抑郁症患者住院费用和时间的影响。 方法:以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中国57个城市的84 207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从中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数据库获取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和住院情况,同期环境暴露数据源自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全国城市空气质量实时发布平台的全国空气质量数据。利用基于类泊松分布的广义相加模型分析各城市PM 2.5暴露效应,采用自然平滑样条函数控制移动平均气温、相对湿度和日期的非线性混杂。 结果:所纳入城市中,南方城市占50.88%(29个);女性住院病例数、住院费用和住院天数分别占62.65%、63.50%和60.85%(分别为42 735例、56 778.19万元和114.16万天)。40~64岁年龄组住院病例数、住院费用和住院天数占比分别为59.15%(40 346例)、53.92%(48 214.60万元)和52.07%(97.68万天)。大气PM 2.5水平与抑郁症住院病例数、住院费用和住院天数呈正向关联,滞后0~2 d PM 2.5暴露水平的移动平均值每增加10 μg/m 3,抑郁症住院人数相应增加0.64%;住院病例数、住院费用与住院天数的归因于PM 2.5暴露的百分比(95% CI)分别为3.35%(0.57%,6.04%)、3.04%(0.52%,5.48%)和3.07%(0.49%,5.56%)。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北方、男性和寒冷季节抑郁症住院比例、住院费用和住院天数归因于PM 2.5暴露的百分比分别为3.97%~4.68%、4.04%~4.33%和4.13%~4.30%。 结论:大气PM 2.5暴露可增加中国城市人群抑郁症病例住院费用和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MR加速器呼吸导航引导肝癌SBRT的初步临床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初步探讨MR加速器呼吸导航引导肝癌立体定向体部放疗(SBRT)的流程、可行性及应用优势。方法:回顾分析2021年9—12月10例使用MR加速器接受呼吸导航引导,行SBRT的肝癌患者临床数据。所有患者均行CT模拟定位和Unity MR定位,采集平扫、增强和4D CT,及T 1 3D、T 2 3D MR影像。选择4D CT呼气末端图像设计参考计划,治疗前采集呼吸导航(呼气末端)T 2 Navigator MR图像,并结合实时监控2D MR影像调整或修改靶区位置和形状,选择合适的在线自适应计划流程。目测定位CT、T 2 3D MR和T 2 3D Navigator MR图像显示肿瘤的清晰度;统计靶区体积变化;比较自适应计划和参考计划的剂量学差异;评估患者疗效和不良反应。 结果:在自由呼吸状态下,T 2 3D Navigator MR图像质量明显优于常规T 2 3D MR图像,可更清楚显示肿瘤及其边界。10例患者采用位置适应(ATP)和形状适应(ATS)自适应计划分别为37分次和22分次,3例患者肿瘤消退明显。自适应计划的靶区平均适形指数(CI)与参考计划无差异,但靶区外剂量跌落稍慢( P<0.05),尤其是ATS计划较明显。ATP自适应计划的正常肝平均受量与参考计划基本一致,但平均机器跳数明显增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ATS自适应计划的平均机器跳数、平均子野数和正常肝D mean和V 10 Gy比参考计划有所降低,V 5 Gy轻微增加,但均无显著差异。7例患者进行放疗后1个月和3个月疗效评价,野内病灶控制较好,放疗不良反应轻微,未见≥3级不良反应。 结论:MR加速器的呼吸导航提高了自由呼吸状态下肿瘤和MR影像的目测清晰度,在肝脏肿瘤的精准自适应放疗特别是立体定向自适应放疗中展现了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闭环胰岛素输注系统的临床研究新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闭环胰岛素输注系统,通过核心的控制算法,可以根据实时监测获得的葡萄糖数据自动调整胰岛素泵的输注剂量和速率,从而实现最大限度模拟胰岛生理功能的目标。闭环胰岛素输注系统的应用能够为1型糖尿病患者提供更好的血糖控制、减少低血糖风险并提高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智慧化急诊流水线在提升急诊检验效能与质量中的应用与探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智慧化流水线在急诊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急诊检验2019年6月24日至28日和2023年7月24日至28日两个时间段的各项指标数据进行回顾性研究。对智慧化流水线应用(启用气动传输装置)前后样本量的变化,和检验前周转时间(TAT)中位数和第90百分位数( P90)分别进行比较;调取并分析启用智慧化流水线自动质控前后同一批号质控品的质控相关数据;分析比较智慧化流水线自动审核规则应用前后实验室内TAT中位数和 P90数;统计启用智慧化流水线基于患者样本的实时质量控制(PBRTQC)功能和基于质控品的室内质控方式对失控的检出效能。正态分布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偏态分布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 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智慧化急诊流水线气动传输装置运行后,急诊标本检验前TAT由27.1(18.0,47.7)min下降到24.3(15.2,34.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9.173, P<0.001);自动质控实施前后项目钾(K)、钠(N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葡萄糖(Glu)、总蛋白(TP)、尿素的室内质控测试结果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且自动质控 CV值与手工质控 CV值均在允许范围内;干式生化质控品消耗由750 μl/次,减少为600 μl/次,使用量减少20%;质控操作时间由30 min/次降低到20 min/次,时间节省33.3%;质控人员数、人员走动距离均明显减少;PBRTQC功能的开发后质控失控检出率由0.82%提升到0.98%。启用智慧化流水线自动审核系统后实验室内TAT启用自动审核功能前的37.1(21.3,49.2)min下降到34.4(16.5,46.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10.062, P<0.001);检验全程周转时间(ToTAT)和TAT分别由56.7(45.8,102.5)、37.4(21.5,49.6)min下降到53.3(42.1,98.3)、33.2(16.4,47.9)min,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7.176和-8.245,均 P<0.001);ToTAT和TAT的 P90数分别下降18.1%和17.0%,样本超时占比下降了65.5%和92.1%,而危急值通报及时率则由82.5%上升到99.3%。 结论:应用智慧化急诊流水线后可以明显缩短检验样本周转时间,有效提升急诊检验的质量和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患者数据的实时质量控制建立原则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基于患者数据的实时质量控制(PBRTQC)是一种使用患者临床标本检测结果以实时、连续监测检测过程分析性能的质量控制方法。2020年国际临床化学和检验医学联合会PBRTQC工作组建议将该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国内临床实验室对PBRTQC的认知、研究与应用尚有一定的差距。本文从PBRTQC的研究进展、运算类型、临床应用价值、国内外行标指南建议、PBRTQC程序建立、性能验证、实施原则、应用现状及展望等方面进行阐述,以促进PBRTQC在国内临床实验室的认知、接受、借鉴和广泛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患者数据指数加权移动均值法在甲状腺功能检测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患者数据实时质量控制(PBRTQC)的指数加权移动均值法(EWMA)在甲状腺功能检测质量控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4月30日山东大学第二医院住院及门诊患者的甲状腺功能检测结果进行数据的正态修正、参数设置、程序建立和实时运行。以2023年5月1日至8月31日所有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测患者的结果作为验证数据集,统计患者甲状腺功能检测结果的EWMA估计值以及4个月的累积变异系数( CV),将累积 CV与精密度质量目标(取1/3TEa)和室内质量控制(IQC)的 CV进行比较,采用Westgard 2-2s、1-3s规则进行警报设定,通过现场质量记录和仪器信息验证来监控EWMA实时控制图在甲状腺功能相关项目检测中的预警情况,并分析预警原因。所有数据采用DxLab Mind软件进行正态分布统计,对检测结果进行Kolmogorov-Smirnov检验。 结果:患者血清甲状腺功能相关项目均呈正偏态分布,通过Box-Cox方法对数据进行修正后,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的PBRTQC数据呈正态分布,其4个月内EWMA的累积 CV分别为6.26%和2.86%,均小于该项目的精密度质量目标8.33%。但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和甲状腺抗球蛋白抗体(TgAb)的数据经修正后仍呈正偏态分布,EWMA累积 CV分别为13.16%、15.31%和16.77%,分别大于TSH、TPOAb和TgAb的精密度质量目标8.33%、10%和10%。通过EWMA实时控制图可发现不同情况的失控报警,包括由于样本来源集中导致的FT4假报警以及试剂性能变化引起TSH结果偏移出现的失控报警。此外,EWMA实时控制图也能够发现不同仪器之间FT3结果的差异。 结论:基于PBRTQC专业智能软件工具建立的患者数据EWMA程序可实时、连续监控检测系统的患者数据,动态识别和监测分析过程中造成的误差并进行智能预警。可作为甲状腺功能项目,特别是FT3、FT4日常质控品质量控制的有益补充,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患者数据的实时质量控制程序建立与性能验证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基于患者数据的实时质量控制(PBRTQC)具有连续监控、低成本、无基质效应、分析前和中误差敏感、体现患者风险等优势,与传统室内质量控制联合应用,可及时有效地检测出系统误差,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由于PBRTQC算法、参数选择和程序建立的复杂性,目前国内尚缺乏PBRTQC程序建立的方法原则以及优化性能参数设置的共识和标准指南。该共识从PBRTQC项目选择、参数设置、程序建立、参数优化与验证、以及报警处理全流程的应用给出指导建议,以进一步提升实验室质量管理水平,减少患者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差值校验在临床实验室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差值校验是一种基于患者数据的质量控制方案,用于识别分析各阶段误差或患者病情显著变化。与传统室内质控方案相比,差值校验拥有实时监控、无额外检测成本等特点,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在检验报告自动审核系统中,差值校验作为一类重要的审核规则用于拦截变化异常的检验报告并提交人工审核。该文阐述差值校验的发展历史、参数选择、在质量控制和检验报告自动审核中的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