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损害控制的分组护理在超高龄患者髋部骨折围术期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损害控制的分组护理在超高龄患者髋部骨折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3月在该院进行髋部骨折治疗的超高龄患者7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14例)及研究组(15例),常规组患者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基于损害控制的分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7d VAS评分,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个月,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超高龄患者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实施基于损害控制的分组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疼痛水平,促进患者恢复,同时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多学科糖尿病管理团队分阶段针对性培训联络护士对其糖尿病知信行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多学科糖尿病管理团队分阶段针对性培训联络护士对其糖尿病知信行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非内分泌科临床联络护士120名,按照随机数分组法将其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护士接受分阶段针对性培训,培训方法包括短期强化培训和继续在职培训两个阶段:对照组护士仅接受为期1年的常规培训。统计分析实验组护士培训前、短期强化培训后、继续在职培训后以及对照组护士培训前后及培训4年后各阶段糖尿病知信行水平统计学差异。结果:培训后1年后两组联络护士糖尿病知信行水平与培训前相比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内差异对比显示,继续在职培训后联络护士知识水平与强化培训后知识水平相比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服务态度评分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继续在职培训3年后实验组护理人员培训1年后及培训三年后知信行水平整体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多学科糖尿病管理团队分阶段针对性培训对于维持强化训练后护理人员服务行为水平,提高护理人员服务态度及知识水平均具有显著临床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分阶段规培与测评提高医学院护理实习生实习期特训质量的可行性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分阶段规培与测评提高医学院护理实习生实习期特训质量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嘉应学院医学院2014级护理系学生120名,采用数字表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名。对照组使用常规实习期特训方法,观察组采取分阶段规培与测评方法。对比两组护理实习生的自我感觉情况、综合护理能力测评结果、实习期间患者及带教护师评价情况与医院入职情况。结果:观察组实习生的自我感觉良好率与护理能力测评得分〔91.67%,(90.35±1.76)分〕均优于对照组〔71.67%,(85.63±2.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实习生的实习期导师满意率与患者满意率(95.00%,90.00%)均高于对照组(71.67%,6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实习生的医院入职率(96.67%)高于对照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分阶段规培与测评法能够通过实施阶段性目的的训练以提高护理实习生的综合护理能力,优化实习期导师与患者的满意率,提高实习生医院入职成功率,且实习生对教学方法感受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分阶段延伸的个性化心脏康复运动方案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分析在为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实施护理服务的过程中分阶段延伸的个性化心脏康复运动方案对其心功能和生活质量造成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将2019年 7月—2022年 7月于我院接受CHF治疗的 5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的分组方式为随机数字表法,共将患者分为试验组(n=29)与对照组(n=29),试验组采用分阶段延伸的个性化心脏康复运动方案,对照组采用常规心脏康复运动方案.比较 2组的应用效果.结果:护理前,2组患者心功能、生活质量、心理状态、认知功能、运动耐量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护理后上述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为CHF患者实施护理服务的过程中分阶段延伸的个性化心脏康复运动护理方案是一种理想的护理方法,对患者的心功能、生活质量、运动耐量均有着积极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分阶段康复护理对促进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4/1/13
实验将针对小儿肱骨踝上骨折手术患者实施分阶段的康复护理,进一步关注患儿术后的康复情况.方法:将本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确诊为小儿肱骨踝上骨折手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来源,在其中随机抽取80例,盲目随机法设计方式分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分阶段的康复护理,对比护理成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肘关节康复用时为(7. 40 ± 1. 33)天,对照组为(12. 34 ± 1. 39)天,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与此同时,在肘关节屈伸活动角度上,观察组也高于对照组,差异较大(P<0. 05).此外,我们对比了患儿康复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为2. 5%,对照组则为10. 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 05.最后,在患者的依从性上,结合了饮食依从、用药依从以及锻炼依从度,总依从率上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 05.结论:采用分阶段康复护理有助于小儿肱骨踝上骨折患儿的术后康复,有助于改善肘关节屈伸活动度,患儿的依从性高,具有可推广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13
-
分阶段延续性护理对社区阴虚质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互联网模式下中医特色的分阶段延续性护理对社区阴虚质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分组的方法将96例研究对象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在互联网模式下,利用微信如进入微信群、语音聊天、微信视频、关注微信公众号等信息手段,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具有中医特色疗法的分阶段延续性护理干预,共干预12个月,分为6个阶段,每个阶段为l~2个月.于出院时、6个月和12个月时采用糖尿病管理自我效能量表(Diabetes self-efficacy scale,DMSES)和糖尿病生存质量量表(Diabetes quality of life scale,DMQLS)进行评价.结果:互联网模式的影响下,出院时两组DMSES评分和DMQL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时和12个月时DMSES评分和DMQL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时DMQLS评分干预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互联网模式下中医特色的分阶段延续性护理有利于延缓生存质量的病情进展,增强防病控病的生活意识,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的护理干预在初产妇母乳喂养指导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基于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的护理干预对提高初产妇母乳喂养知识、自我效能感、纯母乳喂养持续时间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5-6月在产检的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13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分别于产前、住院期间和出院后3个阶段实施常规母乳喂养健康指导,试验组根据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将初产妇从孕期产检开始至产后6个月的时间段划分为5个阶段,对应不同阶段和行为转变过程实施母乳喂养干预.比较2组母乳喂养知识及母乳喂养效能.结果 对照组初产妇干预前、产后第3天、产后第42天和第6个月的母乳喂养知识总得分分别为(8.76±1.14)、(8.92±1.21)、(9.90±1.27)、(9.94±1.29)分,试验组分别为(9.11±1.42)、(12.02±1.64)、(13.04±1.68)、(15.00±1.83)分,2组各阶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51.823、F组别=10.406、F交互=56.641,均P<0.01);对照组初产妇干预前、产后第3天、产后第42天和第6个月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总分分别为(84.62±1.14)、(88.96±1.41)、(86.65±1.47)、(84.31±1.57)分,试验组分别为(84.98±1.21)、(104.02±1.42)、(111.00±1.45)、(120.04±1.40)分,2组各阶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12.592、F组别=229.674、F交互=79.955,均P<0.01);初产妇产后第3天、第42天和第6个月的纯母乳喂养率比较,对照组分别为60.0%(33/55)、41.8%(23/55)、21.8%(12/55),试验组分别为84.7%(50/59)、76.3%(45/59)、49.2%(29/59),2组各阶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804、14.038、9.235,均P<0.01).结论 基于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的母乳喂养干预有助于提高初产妇母乳喂养知识和自我效能感、改善母乳喂养状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CARF理念的康复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ADL和运动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基于康复医疗机构质量(CARF)理念的康复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就诊的脑卒中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住院时ID号的不同分组,奇数41例为对照组,偶数41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基于CARF理念的康复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采用katz指数[5]和Barthel指数)、运动功能[采用功能独立性评价量表(FIM)和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katz指数得分低于对照组(P<0.01),Barthel指数得分高于对照组(P<0.01);护理后,观察组FMA、FIM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CARF理念的康复护理模式是一种高效的科学护理方法,对脑卒中康复在时间和空间上都进行了延伸,保证了护理的有序性,分阶段开展康复计划,满足了患者的康复需求,有助于提升患者ADL和运动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时机理论的心理干预对慢性牙周炎病人心理状态及自我效能感的干预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基于时机理论的心理干预对慢性牙周炎病人心理状态及自我效能感的作用.方法:选取80例慢性牙周炎病人,依据入院时间顺序分组,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间的40例作为对照组,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间的4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基于时机理论的心理干预.对比2组疾病知识掌握度、心理状态[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流调用中心抑郁量表(CES-D)评分]、牙周相关指标[牙龈出血指数(BI)、牙周袋深度(PD)、菌斑指数(PLI)、附着水平(CAL)]、自我效能感、牙周健康(OHIP-14)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BI、PD、PLI、CA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健康知识掌握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STAI、CES-D等心理状态评分较对照组低(P<0.01),自我效能感较对照组增强(P<0.01),生理障碍、心理障碍、生理性疼痛等OHIP-14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结束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基于时机理论的分阶段针对性心理指导可抑制慢性牙周炎病人不良心理感受,提升健康知识水平,增强自我效能感,有助于改善病人牙周指标,促进口腔健康,且护理满意度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分阶段健康教育对脑卒中后偏瘫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健康行为、自护能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的分阶段健康教育在脑卒中后偏瘫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128例脑卒中后偏瘫合并DVT患者开展前瞻性研究,根据入院时间分组,2021年1~10月就诊的64例患者纳入常规组,2021年11月至2022年7月就诊的64例患者纳入研究组.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在常规组基础上联合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的分阶段健康教育,两组患者均连续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3个月后的健康行为及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自护能力[自我护理能力测定表(ESCA)]、负性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应对方式、患肢肿胀度、生活质量[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74)].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健康行为优良率为84.38%,明显高于常规组的65.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ESCA、GQOL-74评分分别为(159.67±5.07)分、(91.02±2.47)分,明显高于常规组的(138.25±7.68)分、(85.39±5.21)分,SAS、SDS评分分别为(38.63±4.86)分、(35.24±4.27)分,明显低于常规组的(47.29±5.07)分、(43.87±5.1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积极应对评分为(31.83±1.10)分,明显高于常规组的(24.39±2.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干预前后患侧小腿周径差值为(2.62±0.42)cm,明显大于常规组的(1.94±0.41)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的分阶段健康教育可提升脑卒中后偏瘫合并下肢DVT患者健康行为水平及自护能力,改善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减轻患肢肿胀度,调节患者应对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