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损害控制的分组护理在超高龄患者髋部骨折围术期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损害控制的分组护理在超高龄患者髋部骨折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3月在该院进行髋部骨折治疗的超高龄患者7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14例)及研究组(15例),常规组患者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基于损害控制的分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7d VAS评分,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个月,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超高龄患者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实施基于损害控制的分组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疼痛水平,促进患者恢复,同时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循环血微粒对超高龄老年患者感染的早期预警作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超高龄老年感染患者循环血微粒(MPs)的变化趋势,探讨MPs对感染的早期预警作用。方法:选择2018年12月至2019年3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收住院的年龄≥85岁的感染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年龄≥85岁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于患者发热2 h、第2天和第7天取静脉血,检测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等炎症指标;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MPs水平,以膜联蛋白Ⅴ标记CD11b阳性MPs(AnnexinⅤ +/CD11b + MPs)代表白细胞微粒(LMPs),以AnnexinⅤ标记CD66b阳性MPs(AnnexinⅤ +/CD66b + MPs)代表中性粒细胞微粒(NMPs)。比较组间不同时间点各指标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指标对老龄患者感染的预测价值。 结果:共纳入38例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28例,对照组10例。观察组发热2 h时LMPs、NMPs即达峰值,且明显高于对照组〔LMPs(个/μL):55.0(28.8,197.2)比19.0(13.5,28.3),NMPs(个/μL):226.5(123.3,516.5)比26.5(22.0,48.8),均 P<0.01〕;随着对病情的控制,LMPs、NMPs逐渐下降,第2天时NMPs显著低于发热2 h时〔个/μL:106.0(40.0,309.0)比226.5(123.3,516.5), P<0.05〕,第7天时LMPs、NMPs均显著低于第2天时〔LMPs(个/μL):17.0(12.5,43.8)比42.0(13.0,117.0),NMPs(个/μL):30.0(15.8,62.0)比106.0(40.0,309.0),均 P<0.05〕,且第7天LMPs、NMPs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各项炎症指标中,观察组发热2 h时NEUT明显高于对照组(0.70±0.09比0.59±0.04, P<0.01),而WBC、CRP及PCT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2天时观察组各炎症指标升至高峰,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WBC(×10 9/L):9.33±2.44比6.37±1.28,NEUT:0.78±0.08比0.57±0.04,CRP(mg/L):5.67±2.99比0.33±0.18,PCT(μg/L):0.80±0.67比0.07±0.03,均 P<0.01〕;而第7天时观察组各炎症指标明显下降,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OC曲线分析显示,发热当天的LMPs和NMPs预警超高龄老年患者发生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及95%可信区间(95% CI)均高于WBC、NEUT、CRP、PCT〔0.888(0.763~1.000)、0.973(0.931~1.000)比0.679(0.346~0.811)、0.829(0.700~0.958)、0.607(0.404~0.811)、0.554(0.358~0.749)〕。 结论:LMPs和NMPs在发热早期即明显升高,可以预测超高龄老年患者感染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超高龄患者结直肠癌前病变及早期癌的临床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超高龄(≥80岁)患者结直肠癌前病变及早期癌的安全性、有效性和长期生存情况。方法:回顾2007年1月—2014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行ESD治疗的结直肠癌前病变及早期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共721例患者(778个病灶)纳入本研究。以80岁为界,分为超高龄组(55例,7.6%)和非超高龄组(666例,92.4%),分析两组的临床治疗过程、并发症发生率、病理特征及长期随访结果。结果:超高龄组患者的基础疾病发生率显著高于非超高龄组[54.5%(30/55)比31.5%(210/666), P<0.001],其余基线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超高龄组与非超高龄组病变的完整切除率分别为93.1%(54/58)、95.3%(686/720),R0切除率分别为89.7%(52/58)、93.2%(671/720),治愈性切除率分别为84.5%(49/58)、90.3%(650/720),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5%(3/55)、2.7%(18/666),平均住院分别为2.98 d、2.54 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超高龄组和非超高龄组患者三年总体生存率分别95.8%、98.0%,五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5.1%、97.4%。 结论:虽然超高龄患者的基础疾病发生率明显较高,但其结直肠癌前病变及早期癌者接受ESD治疗仍是安全、有效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超高龄患者后颅窝血肿清除术的麻醉与围术期管理
编辑人员丨4天前
(1)一般情况:患者女性,年龄91岁,身高156 cm,体重50 kg。于1 d前早饭后出现一过性意识丧失,呼之不应,20 min恢复意识,头晕、间断呕吐,头颅CT提示右侧小脑出血;入院当天上午再次呼之不应,浅昏迷状态。复查头颅CT提示小脑血肿较前增大,幕上脑室明显扩张,急诊以"小脑出血"收入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超高龄人群脊柱与髋部骨密度差异及其在髋部骨折风险评估中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通过比较超高龄人群(年龄≥80岁)脊柱与髋部骨密度(BMD)差异,分析不同部位BMD在超高龄髋部骨折风险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22年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超高龄髋部骨折患者52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体检中心超高龄体检患者52例作为对照组。通过组间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DXA)测量得到的脊柱和髋部BMD差异;通过组内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自身脊柱与髋部BMD的差异。计量资料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 结果:组间比较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腰3椎体(L3)[(-2.7±1.5)比(-1.8±2.2), t=-2.275, P<0.05]、腰4椎体(L4)[(-2.4±1.5)比(-1.6±2.1), t=-2.137, P<0.05]、腰1~4椎体整体值(L1~4)[(-2.7±1.4)比(-2.0±1.9), t=-2.023, P<0.05]以及全髋部(TH)[(-3.0±1.1)比(-2.2±1.3), t=-2.618, P<0.05]BMD均低于对照组。组内比较显示,观察组患者L1 BMD低于TH BMD[(-3.630±1.209)比(-3.040±1.147), t=-2.313, P<0.05],对照组患者L3[(-1.753±2.249)比(-2.647±0.986), t=3.306, P<0.05]、L4[(-1.527±1.999)比(-2.647±0.986), t=4.830, P<0.05]及L1~4[(-2.183±1.828)比(-2.647±0.986), t=2.340, P<0.05]BMD均高于股骨颈(FN)BMD,L4 BMD高于TH BMD[(-1.527±1.999)比(-2.165±1.255), t=3.046, P<0.01]。 结论:超高龄髋部骨折患者腰椎部分节段和髋部BMD与同龄未骨折人群相比存在差异,该差异对超高龄人群髋部骨折风险预测有一定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超高b值弥散加权联合T2加权序列诊断外周带前列腺癌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超高b值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T2加权成像(T2WI)诊断外周带前列腺癌(PC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2月1日至2019年10月1日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超声引导下前列腺靶点穿刺、临床病理学确诊并于穿刺前后1个月内行前列腺MRI检查的PCa患者41例,年龄49~89岁,中位年龄69岁。所有患者均行3.0T超高b值(分别为2000、3000 s/mm 2)的DWI及T2WI脂肪抑制序列MRI成像。以前列腺靶点穿刺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分别计算T2WI、DWI(b=2000 s/mm 2)、DWI(b=3000 s/mm 2)、T2WI+DWI(b=2000 s/mm 2)、T2WI+DWI(b=3000 s/mm 2)对PCa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计算各方法诊断PCa的曲线下面积。 结果:41例患者中,PCa患者26例(通过临床结合穿刺点位置确诊为外周带PCa),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15例。T2WI、DWI(b=2000 s/mm 2)、DWI(b=3000 s/mm 2)、T2WI+DWI(b=2000 s/mm 2)、T2WI+DWI(b=3000 s/mm 2)诊断PCa的灵敏度分别为0.962(25/26)、0.962(25/26)、0.962(25/26)、0.923(24/26)、0.923(24/26),特异度分别为0.400(6/15)、0.667(10/15)、0.876(13/15)、0.800(12/15)、1.000(15/15),准确率分别为0.756(31/41)、0.854(35/41)、0.926(38/41)、0.878(36/41)、0.951(39/41),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1、0.814、0.914、0.872、0.972( P=0.056、0.001、<0.001、<0.001、<0.001)。 结论:T2WI+DWI(b=3000 s/mm 2)序列图像诊断PCa具有较高的准确率,有望成为一种可靠的诊断前列腺疾病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老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分层治疗策略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老年(>60岁)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预后明显差于年轻患者,目前尚无标准治疗方案。老年DLBCL患者异质性较大,在治疗前对老年DLBCL患者进行分层,有助于实现精准化治疗,从而改善预后。R-CHOP方案(利妥昔单抗联合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多柔比星、强的松)仍是一般状况较好的老年DLBCL患者的推荐治疗方案,一般状况较差或超高龄的患者则应考虑低剂量的化疗或其他姑息性治疗方案。复发/难治的老年DLBCL患者可选择的治疗方案有限,耐受性好的新药或新的治疗方案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一例超高龄患者经心脏起搏器同侧置入PICC多次异位调整的护理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总结1例右侧肢体活动障碍伴混合性失语,合并心肾功能不全的超高龄患者,在心脏起搏器同侧置入PICC多次异位调整的护理。方法:置管前充分评估,置管后全面护理。结果:患者现使用PICC导管行静脉治疗80 d,无导管堵塞、血栓、肿胀、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在心脏起搏器同侧置PICC导管前,应全面评估,给予针对性的护理,确保PICC安全留置和心脏起搏器的正常运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2型糖尿病患者残余胆固醇水平对颈动脉内膜厚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残余胆固醇(RC)水平对颈动脉内膜厚度(CIT)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21年5月至2022年7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就诊的T2DM患者60例,根据RC的中位水平分为RC较高组(31例)和RC较低组(29例)。选取同期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31例作为对照组。使用24 MHz超高频超声探头测量研究对象CIT、中膜厚度(CMT)和内中膜厚度(CIMT)。比较三组间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及CIMT、CIT、CMT的差异,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T2DM患者CIT的影响因素。结果:①三组间性别、年龄、BMI、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C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T2DM两亚组间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T2DM组CIMT及CIT增厚(均 P<0.05)。③T2DM两亚组间比较,RC较高组CIT较RC较低组增厚( P<0.05),而两组间CI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④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T2DM患者中RC仍是CIT的影响因素(β=0.610, P=0.005)。 结论:RC较高的T2DM患者CIT比RC较低的患者增厚,且RC是CIT的影响因素,提示临床进行干预时应更加关注T2DM患者RC的检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高龄和超高龄前列腺增生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疗效及尿道功能比较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高龄和超高龄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TURP)术后的疗效及尿道功能,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4月至2018年6月行TURP术的老年BPH患者93例,根据年龄分为高龄(60~79岁)组51例和超高龄(≥80岁)组42例。比较两组术后疗效及尿道功能。结果:超高龄组平均年龄大于高龄组,平均病程长于高龄组,前列腺重量重于高龄组,术前血红蛋白水平低于高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平均手术时间、留置导尿时间、术后3个月IPSS及QO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超高龄组术后血红蛋白水平低于高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术后3个月Qmax较术前明显增加,RUV较术前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超高龄组术后3个月Qmax低于高龄组,RUV高于高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高龄和超高龄BPH患者TURP术后症状均可明显改善,但超高龄患者TURP术后尿道功能恢复程度不及高龄患者,术中要注意对膀胱逼尿肌的保护,最大限度地改善超高龄患者的尿道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