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合并冠心病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2)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多见于中老年的慢性进展性疾病,常累及心、脑血管,临床上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卒中(IS)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常与冠心病(CHD)同时并存。与未合并CHD者相比,合并CHD的IS患者多数病情更严重,死亡风险更高,预后更差。本共识根据病因和临床特点,将其分为脑-心综合征、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相关IS/TIA、动脉粥样硬化性IS/TIA与CHD共存三大类,并制订了相应的诊断标准。在急性期治疗时间窗内针对卒中进行静脉溶栓和(或)血管内治疗,针对CHD则视情形采取分期或同期颈动脉干预[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或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心肌血运重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并进行围手术期管理。在二级预防方面给予危险因素控制和生活方式改变等措施,并积极进行心脏和神经康复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国慢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诊断及管理指南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心血管疾病是中国城乡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慢性冠脉综合征(CCS)是心血管疾病的一种类型,它涵盖了一系列由于冠状动脉血流减少引起的症状和体征。近几年世界范围内抗血小板和血脂等领域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其中不乏中国人群的大型研究。中国已步入中度老龄社会,疾病负担日趋严重,因此我国CCS指南的制定刻不容缓。该指南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学组和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牵头,联合介入学组、腔内影像功能学组、心血管病影像学组和基础学组共同制定,是我国首部针对CCS患者诊断及管理的指导性文件,全面介绍了CCS的定义、诊断流程、治疗策略以及长期管理。本指南涵盖了CCS患者的全生命周期,包括合并症及特殊人群的最新管理建议。旨在通过本指南指导临床实践,全面提升我国CCS患者管理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位于灰区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不同治疗策略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冠脉)血流储备分数(FFR)测值位于灰色区域(0.75≤FFR≤0.80)的75岁及以上慢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选择保守治疗或冠脉介入治疗(PCI)对症状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入选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行FFR检查的75岁以上冠心病(至少1支主要冠脉狭窄50%~90%)患者96例,且行FFR检查结果为0.75≤FFR≤0.80,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接受优化药物治疗(保守组35例)和PCI治疗(PCI组61例),随访记录其术后1年心绞痛改善程度(西雅图心绞痛评分量表)和复合终点事件(死亡、心肌梗死、卒中和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结果:保守组和PCI组患者基线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和并存疾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PCI组患者既往心肌梗死史、基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于保守组患者(均 P<0.05)。随访1年结果显示,保守组患者西雅图心绞痛评分(77.6±19.5)分与PCI组(83.1±22.8)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为11.4%(4/35)比9.8%(6/61),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PCI组患者再次靶血管血运重建发生率1.6%(1例)低于保守组5.8%(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75岁以上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FFR测值位于0.75~0.8的灰区,优化药物治疗对于心绞痛症状改善的效果和PCI相似,且1年复合终点事件未见明显增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主动脉夹层再次近端主动脉手术的近中期临床结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回顾性总结主动脉夹层再次近端主动脉手术的临床结果和经验。探讨首次手术与再次手术的关系,再次手术指征、体外循环策略、术中技术细节以及术后早中期结果。方法:2017年4月至2019年12月,28例患者接受29次再次正中开胸近端主动脉手术。全组男23例,女6例;年龄(45.1±12.7)岁。马方综合征15例(15/29,51.7%),白塞病3例(3/29,10.3%)。患者首次手术方式包括主动脉瓣或二尖瓣置换、Bentall手术和升主动脉替换术,同期孙氏手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再次手术指征为:急慢性A型主动脉夹层远端扩张、近端主动脉瘤、吻合口漏、炎性主动脉病变致瓣周漏、机械瓣功能障碍合并主动脉瘤和主动脉根部脓肿。再次手术方式包括Bentall手术,Cabrol手术,Wheat手术,再植法保留主动脉瓣的根部替换术手术,吻合口漏修补、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全弓替换+支架象鼻置入术(孙氏手术),升-右股动脉转流,腹主动脉替换。结果:全部患者住院死亡1例(3.4%),原因为术后出现严重肺部并发症,双肺实变,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低氧死亡。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症2例(6.9%),1例经ECMO辅助后痊愈,1例术后半年死亡。术后二次开胸止血3例(10.3%),肾衰需要透析3例(10.3%),下肢轻瘫1例(3.4%),均痊愈出院。随访期间因低心排血量综合症、多脏器衰竭死亡1例,全胸腹主动脉替换1例。1例患者Bentall术后冠状动脉开口瘤样扩张行Cabrol术,术后1年再发A型夹层行再次孙氏手术。结论:心脏和主动脉手术后的再次主动脉近端手术安全有效,近中期结果良好。术前全面评估,术中顺利开胸和建立体外循环,有效的脏器保护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主动脉疾病,特别是马方综合征患者再手术的可能性较大,要严密随访,必要时及时手术,避免主动脉破裂。孙氏手术适于复杂弓部二次手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稳定性冠心病合并心理问题基层诊疗共识(2023年)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冠心病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疾病负担较大 [1]。心理问题不仅影响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同时还影响患者预后 [2]。心脏疾病与心理疾病二者互为因果,互相影响,并可导致病情恶化 [3]。该问题在基层临床实践中尤为突出。目前已有《稳定性冠心病基层诊疗指南(2020年)》 [4]《稳定性冠心病基层合理用药指南》 [5]和《冠心病心脏康复基层合理用药指南》 [6]等可指导基层医师对冠心病进行规范诊疗,但尚缺乏稳定性冠心病(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SCAD)合并心理问题诊疗的基层规范,为此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双心学组、北京医学会心脏心理分会组织相关专家,遵循《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关于心血管疾病指南或专家共识制定及文件撰写规范的建议》,参考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2018年颁布的《稳定性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 [7]、欧洲心脏病学会(ESC)2019 年发布的《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诊断和管理指南》 [8]和ESC2019年发布的《抑郁与冠心病立场文件》 [9]等指导性文件,结合领域内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经过心血管内科、精神心理科、全科以及中医科等多学科专家的多轮讨论,制订了本共识。本共识针对SCAD合并心理问题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基层随访及管理等内容进行了阐述,旨在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全科医师、心血管内科医师接诊成年SCAD患者提供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手术治疗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川崎病是一种急性自限性全身血管炎性综合征。该病好发于儿童,主要侵犯全身中小动脉,以冠状动脉最为显著,早期主要表现为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瘤形成,后期随病程进展,形成血栓、内膜增生、钙化,进一步可发展为慢性缺血性心脏病,少数可发生心肌梗死。川崎病已成为发达国家儿童获得性心脏病的首要病因。目前,针对川崎病所致冠状动脉病变的治疗主要有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严重者常需要通过手术干预,现就川崎病所致冠状动脉病变的手术治疗方式、适应证和进展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结肠黑变病合并结肠气囊肿、气腹征一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者为老年男性,既往有2型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便秘等慢性疾病。主因腹胀、上腹部不适3个月,加重伴腹痛3 d入院。3个月前经结肠镜检查确诊为结肠黑变病,未行治疗。入院后腹部CT检查提示结肠气囊肿综合征,予甲硝唑、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口服,同时予高压氧治疗,5 d后腹痛消失,10 d后复查腹部CT示原结肠周围多发气体和部分肠壁气体密度影消失。结肠气囊肿是一种预后良好的少见疾病,结肠黑变病合并结肠气囊肿临床罕见。结肠黑变病可引起肠道蠕动减少、肠壁菲薄、肠道压力升高,可能是结肠气囊肿的诱因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负荷超声心动图检查临床实践指南(2023版)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我国目前有临床诊断的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1 130余万,冠心病诊治技术仍以冠状动脉有创性检查为主 [1]。然而,新近临床研究显示82%接受有创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无需介入治疗 [2]。为了规范冠心病心肌缺血临床诊断和治疗策略的路径,现有国际指南明确提出负荷影像学检查是慢性胸痛确诊或疑似冠心病患者首选的诊断方法,负荷超声心动图(stress echocardiography,SE)是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Ⅰ类推荐检查技术 [3]。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不同冲洗介质在冠状动脉光学相干断层成像中的应用比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在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指导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过程中,观察造影剂与肝素化生理盐水1∶1混合介质及单纯肝素化生理盐水作为替代介质对OCT成像质量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入选2021年10月至2022年8月在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行PCI并完成OCT检查的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或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病变血管相同位置分别使用造影剂(造影剂组)、造影剂与肝素化生理盐水1∶1混合介质(混合介质组)及单纯肝素化生理盐水(生理盐水组)作为冲洗介质行OCT检查。由独立观察者分析所有影像结果并判断管腔成像质量,以清晰成像区域比例(CIF%)作为评价指标对结果进行定量分析。同时测量血管腔平均直径,对比分析3种冲洗介质成像测量的管腔平均直径,观察3种介质对管腔解剖结构、病变病理特征及支架等的成像质量。结果:共入选了105例患者,包括110支靶血管。入选患者年龄为(60.5±8.4)岁,男性60例(57.1%)。3组均未观察到与冲洗介质相关的并发症,且在管腔解剖结构、病变特征及支架相关特征方面显示了相同的图像质量。混合介质组在左右冠状动脉的检查中均达到与造影剂组相当的CIF%[右冠状动脉100.0%(100.0%,100.0%)比100.0%(100.0%,100.0%), P>0.05,左冠状动脉100.0%(95.9%,100.0%)比100.0%(100.0%,100.0%), P>0.05];生理盐水组在对右冠状动脉的检查中,达到与造影剂组相当的CIF%[100.0%(97.6%,100.0%)比100.0%(100.0%,100.0%), P>0.05],而在左冠状动脉CIF%较低[84.9%(75.9%,93.4%)比100.0%(100.0%,100.0%), P<0.05]。对于冠状动脉管腔平均直径的测量,与造影剂组相比,混合介质组及生理盐水组的测量结果在左右冠状动脉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肝素化生理盐水1∶1混合介质可以替代造影剂在PCI中作为冲洗介质进行OCT检查,单纯生理盐水亦在右冠状动脉OCT检查中有良好的效果,且两者作为替代介质进行OCT检查均是安全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2021亚太心脏病学会P2Y12受体拮抗剂应用于亚太特殊人群的共识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高龄、糖尿病(DM)和慢性肾脏疾病(CKD)不仅会增加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CCS)患者缺血事件的风险,还会增加其接受抗血小板治疗期间的出血风险。此类特殊人群可能需要调整治疗方案,尤其是亚洲的特殊人群,往往表现出与西方人群不同的临床特征。关于亚洲人群CCS高风险的分类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后使用新一代强效P2Y12受体抑制剂(如替格瑞洛和普拉格雷)的国际指南已相继发表。本共识总结了在特殊人群中使用强效P2Y12受体抑制剂的相关证据,提出了在冠状动脉疾病(CAD)特殊人群中应用标准疗程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短期DAPT和单一抗血小板治疗的推荐意见。本共识的特殊人群包括从ACS过渡至CCS,老年,或患有CKD、DM、多血管CAD和治疗期间发生出血并发症等特征的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