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司氯胺酮与术后谵妄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术后谵妄(POD)是老年患者手术后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增加病死率.POD的发病机制目前仍未明确,其危险因素繁杂,预防困难,治疗效果不佳.艾司氯胺酮是一种高亲和性的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非竞争性抑制药,同时具备麻醉和镇痛作用,除了广泛应用于围术期麻醉诱导与维持、急慢性疼痛的治疗与管理外,艾司氯胺酮在精神疾病和急危重症诊疗等多学科领域同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本文将近年来国内外应用艾司氯胺酮防治POD的作用机制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提供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新型危重症评分量表对患者转入重症监护室及死亡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创建基于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的新型危重症评分量表,评价量表对患者转入重症监护室(ICU)及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该院HIS系统10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基于既往研究创建的logistic回归预测ICU转入率模型创建新型危重症评分量表.分别以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CHEⅡ)评分为参考,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曲线下面积(AUC)评价新型危重症评分量表对患者转入ICU及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 患者ICU转入率为29.8%,死亡率为8.10%.转入ICU或死亡患者的新型危重症评分量表、MEWS和APCHEⅡ评分明显高于未转入ICU或死亡患者(P<0.05).新型危重症评分量表、MEWS和APCHEⅡ评分对转入ICU的预测价值均为高等(P<0.05),AUC分别为0.917、0.922、0.934,灵敏度分别为82.26%、84.22%、90.57%,特异度分别为80.36%、73.50%、83.45%,Youden指数分别为62.62%、57.72%、74.02%.新型危重症评分量表、MEWS和APCHEⅡ评分对死亡的预测价值均为高等(P<0.05),AUC分别为0.924、0.914、0.933,灵敏度分别为93.48%、86.38%、84.67%,特异度分别为73.46%、79.38%、88.69%,Youden指数分别为66.94%、65.76%、73.36%.结论 新型危重症评分量表对患者转入ICU及死亡的预测价值同传统量表基本一致,可作为新的ICU患者评价工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未成熟血小板比率联合其他指标对脓毒症严重程度及其预后的预测价值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背景 脓毒症是由感染因素引发机体免疫反应失调而导致的全身炎症反应,可能会导致潜在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目前对于未成熟血小板比率(IPF)在脓毒症严重程度及预后方面已有一些研究,但关于IPF联合其他指标在脓毒症中应用的研究较少.目的 探讨IPF联合其他指标在脓毒症严重程度及其预后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 2020 年 11 月—2022 年 11 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 60 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组情况:严重程度按定义划分,可分为严重脓毒症组 24 例与脓毒性休克组 36 例;严重程度按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划分,可分为低SOFA组26例(SOFA评分<6分)与高SOFA组34例(SOFA评分≥6分);按预后划分,可分为生存组 39 例与死亡组 21 例.对比不同分组患者IPF及其他血液指标[中性粒细胞与白蛋白比值(NA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乳酸与白蛋白比值(LAR)]的差异,绘制不同联合指标评估脓毒症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并比较其评估价值.结果 死亡组患者肺部疾病所占比例、基线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量表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基线SOFA评分高于生存组(P<0.05).高SOFA组患者肺部疾病所占比例、基线APACHEⅡ评分、死亡所占比例高于低SOFA组(P<0.05).对于治疗开始 48 h IPF,脓毒性休克组患者高于严重脓毒症组,高SOFA组患者高于低SOFA组,死亡组患者高于生存组(P<0.05).因不同组患者治疗开始 48 h IPF均存在统计学差异,故截取 48 h各实验室检查指标进行进一步研究分析:IPF在预测脓毒性休克及高SOFA评分的AUC分别为 0.70(95%CI=0.55~0.83,截断值为 3.95%)、0.72(95%CI=0.60~0.86,截断值 7.70%),预测死亡的AUC为 0.73(95%CI=0.58~0.89,截断值为6.10%).IPF+基线APACHEⅡ评分+NLR、IPF+基线APACHEⅡ评分+LAR预测高SOFA评分的AUC分别为0.91(95%CI=0.84~0.98)和0.93(95%CI=0.84~0.99);IPF+NAR+PLR预测脓毒症患者死亡的AUC为0.90(95%CI=0.81~0.98).结论 IPF联合不同血液指标能够提高临床实践中对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估能力,治疗开始 48 h IPF+基线APACHEⅡ评分+治疗开始 48 h NLR及治疗开始 48 h IPF+基线APACHEⅡ评分+治疗开始 48 h LAR在脓毒症严重程度预测中具有较高效能;而治疗开始 48 h的IPF+NAR+PLR在预测脓毒症患者预后方面效能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究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为医护人员尽早识别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提供工具.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PubMed、Web of Science等国内外数据库,并补充检索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和灰色文献,检索时间自建库至2022年11月.由2名经过系统培训的研究人员独立筛选、提取资料,并评价文献质量.使用Review Manager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所得因素综合效应量OR值取自然对数为模型预测公式中各因素的系数,不耐受发生率和未发生率比值的自然对数为公式的常数项.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2年12月-2023年6月在南京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ICU收集3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为模型验证组,将收集的临床资料代入预测模型,以评价模型的区分度和校准度.结果 纳入13篇文献,获得7个报告次数≥3次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为年龄[OR=0.97,95%CI(0.94,0.99),P=0.010]、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OR=1.17,95%CI(1.01,1.36),P=0.040]、合并糖尿病[OR=1.21,95%CI(1.05,1.40),P=0.008]、合并神经系统疾病[OR=0.85,95%CI(0.74,0.98),P=0.020]、进行机械通气[OR=3.21,95%CI(1.82,5.66),P<0.001]、使用镇静镇痛剂[OR=2.27,95%CI(1.66,3.10),P<0.001]、使用促胃动力药[OR=0.23,95%CI(0.15,0.36),P<0.001].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为35.00%.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风险预测模型为logit(P)=-0.619-0.031×年龄+0.157×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0.191×合并糖尿病-0.163x合并神经系统疾病+0.820×使用镇静镇痛剂+1.166×进行机械通气-1.470×使用促胃动力药.该模型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64,约登指数最大值为0.589,灵敏度为0.922,特异度为0.667,对应的临床诊断阈值为0.536.Hosmer-Lemeshow检验x2=13.410,P=0.098,Brier得分为0.195.结论 该研究构建的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风险预测模型具有普适性、科学性和实用性,为医护人员识别ICU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提供了工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危重症患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早期风险预测模型的分级精准护理干预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基于危重症患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早期风险预测模型的分级精准护理干预对ARDS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2月潍坊市某三甲医院收治的200例ARD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危重症患者ARDS早期风险预测模型下的分级精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总住院费用、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HE Ⅱ)评分、肺损伤Murray评分、器官功能MarshⅡ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总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040、15.941、14.724、19.191,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APACHE Ⅱ评分、Murray评分、Marshl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APACHE Ⅱ评分、Murray评分、Marshll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53、-14.982、18.553,P<0.05).观察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危重症患者ARDS早期风险预测模型的分级精准护理干预对ARDS风险患者的预防与诊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且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定量CT肺密度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气管插管中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定量CT肺密度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气管插管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78例AECOPD患者,依据住院期间接受不同类型的机械通气方式分为对照组(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n=50)和研究组(气管插管辅助通气,n=28),收集并分析两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和定量CT肺密度参数,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各因素对气管插管结局的影响程度,最后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定量CT肺密度参数对气管插管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降钙素原(PCT)、低通气肺组织、无通气肺组织、受损肺组织百分率升高,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氧合指数(PaO2/FiO2)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受损肺组织[OR(95%CI)=1.207(1.030~1.415)]是AECOPD气管插管的危险因素(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受损肺组织与PaO2/FiO2呈负相关(rs=-0.516,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受损肺组织[曲线下面积(AUC)=0.705]对AECOPD患者气管插管具有显著预测价值(P<0.05),截断值为11.5%.结论 受损肺组织可预测AECOPD患者气管插管,为早期识别重症患者提供帮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急诊老年重症病毒性肺炎患者临床特征与住院死亡危险因素预测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急诊科老年重症病毒性肺炎(severe viral pneumonia,SVP)患者的临床特征和住院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23年12月7日至31日,北京安贞医院急诊科首次接诊的老年SVP患者的病历资料,比较生存组和死亡组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案和并发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探讨与住院死亡相关的危险预测因素并通过ROC曲线评估危险因素的预测效能.结果:共纳入132例患者,生存组53例,死亡组79例,中位年龄81.0(75.0,86.0)岁,住院病死率为59.8%.85.6%的患者至少合并一种基础疾病,其中高血压最常见(67.5%),其次为慢性心脏疾病(50.8%)和2型糖尿病(40.9%).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就诊时床旁快速序贯性器官功能衰竭(quick 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qSOFA)≥ 2、Ⅰ 型呼吸衰竭和 hs-CRP 升高,以及就诊 2~3d 仍存在Ⅰ型呼吸衰竭、hs-TNI和D二聚体持续增高是老年SVP患者住院死亡的危险因素.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4和0.786.结论:qSOFA ≥ 2分、Ⅰ型呼吸衰竭、hs-CRP升高、以及hs-TNI与D二聚体持续增高可作为早期识别老年高危SVP患者的危险预测因子,值得急诊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分级管理时加以警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249例老年重症肺炎临床特征及Barthel指数对预后的价值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肺炎患者临床特征及Barthel指数对预后的价值。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方法,分析四川省人民医院老年重症监护室中2015年1月1日到2020年12月31日期间住院的60岁以上的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分析其合并症、人工机械通气的使用、转归等临床特征及Barthel指数对预后的价值。结果:共收集249例,平均年龄75岁,死亡72例,病死率为28.9%。有创机械通气的患者107例,死亡45例。无创机械通气158例,死亡45例。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是低蛋白血症( OR=2.032,95% CI:1.125~3.671)、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OR=7.429,95% CI:1.371~40.257)和有创通气( OR=2.428,95% CI:1.289~4.574)。低蛋白血症( OR=2.020,95% CI:1.133~3.601)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OR=2.289,95% CI:1.206~4.347)是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生活能力受损的主要危险因素。 结论:低蛋白血症、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和有创机械通气是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低蛋白血症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其生活能力受损的主要危险因素。单独用Barthel指数难以准确预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血清线粒体ATP合酶C亚基水平在脓毒症患者心功能状态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血清线粒体ATP合酶C亚基水平在脓毒症患者心功能状态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收住的165例脓毒症患者,男103例(62.4%),女62例(37.6%),年龄(63±14)岁。使用人ATP合成酶脂质结合蛋白(ATP5G1)ELISA试剂盒检测患者入EICU后24 h内的血清ATP合酶C亚基水平。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共45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临床结局不同进行分组,比较各组之间临床指标的差异,评价血清ATP合酶C亚基水平对脓毒症患者心功能状态及预后评估的价值,分析脓毒症患者心功能状态及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脓毒症组血清ATP合酶C亚基水平高于对照组[(116±62) μg/L比(77±34) μg/L, P<0.001]。脓毒症心功能障碍组血清ATP合酶C亚基水平高于心功能正常组( P<0.001),死亡组血清ATP合酶C亚基水平高于存活组( P<0.05)。绘制ATP合酶C亚基、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B型钠尿肽(BNP)、肌钙蛋白I(cTnI)、左房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容量、左室收缩末期容量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来评估脓毒症患者心功能障碍,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28、0.661、0.837、0.814、0.703、0.831、0.794、0.765,其中ATP合酶C亚基截断值、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139.44 ng/L、100%、75.2%。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ATP合酶C亚基、BNP、左房舒张末期内径是脓毒症患者心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均 P<0.05)。绘制年龄、尿素氮(BUN)、ATP合酶C亚基、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评分(APACHEⅡ)、简化急性生理评分(SAPSⅡ)ROC曲线来评估脓毒症患者预后,其AUC分别为0.719、0.772、0.656、0.868、0.884,其中ATP合酶C亚基的截断值、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131.24 ng/L、61.9%、68.7%。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年龄、BUN、ATP合酶C亚基、发生心功能障碍、APACHEⅡ评分及SAPSⅡ评分是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 P<0.05)。 结论:血清ATP合酶C亚基水平与脓毒症患者心功能障碍密切相关,并能有效预测患者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重症监护室手术部位切口感染患者预后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室手术部位切口感染患者的预后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4年7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期间在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滨江院区综合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 ICU)诊断为切口感染的患者117例,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记录患者的基线资料、实验室检查、手术及相关治疗情况、分泌物培养病原菌类型。使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采用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分析各变量的重要性,计算变量的权重以及模型的准确性。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 SOFA)、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s Ⅱ, APACHEⅡ)、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itric peptide, NT-pro-BNP)、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CRRT)、CRRT天数、血管活性药物使用天数、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天数、多重耐药菌(multi-drug resistant organisms, MDROS)感染与患者预后不良相关。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APACHEⅡ评分(odds ratio, OR=1.112,95% confidential interval, CI:1.009~1.225, P<0.05)、PT( OR=1.348,95% CI:1.078~ 1.686, P<0.05)、CRRT天数( OR=1.358,95% CI:1.109~1.663, P<0.05)、MDROS感染( OR=3.794,95% CI:1.084~13.281, P<0.05)是切口感染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ROC曲线结果示APACHEⅡ评分的曲线下面积最大,当APACHEⅡ评分为16.5分,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1.5%和65.9%,能较好地预测ICU切口感染患者的死亡结局。APACHEⅡ评分越高、PT值越大、CRRT治疗时间越长、MDROS感染提示患者预后越差,当APACHEⅡ评分>16.5分,CRRT天数>7.5 d,PT>17.05 s,切口多重耐药菌感染时患者的死亡风险显著增加。采用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N)分析各变量的重要性,显示多重耐药菌感染(权重0.389)、APACHE Ⅱ评分(权重0.228)、PT值(权重0.100)、CRRT天数(权重0.283),模型准确率85.0%,ROC拟合曲线下面积85%。 结论:APACHEⅡ评分、PT延长、CRRT天数、多重耐药菌感染是影响ICU手术部位切口感染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这类高危人群应该早期识别并采取干预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