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2022年浙江省温州市结直肠癌死亡趋势及寿命损失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分析2014-2022年浙江省温州市结直肠癌死亡水平、变化趋势及寿命损失情况,为制定结直肠癌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温州市慢性病监测管理信息系统收集2014-2022年温州市结直肠癌死因监测资料进行分析,计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减寿年(PYLL)等指标,运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分析结直肠癌死亡的时间变化趋势,采用灰色动态模型GM(1,1)进行预测.结果 2014-2022年温州市结直肠癌累计死亡11 113例,占所有癌症死亡的9.13%,死因顺位一直保持在第4位.2014-2022年温州市结直肠癌平均粗死亡率为15.13/10万,标化死亡率为11.24/10万,粗死亡率呈上升趋势(APC=4.47%,P<0.001),标化死亡率呈稳定状态(APC=0.97%,P=0.039).男性平均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分别为18.28/10万、13.28/10万,均高于女性的11.75/10万、8.88/10万(均P<0.05).城市地区结直肠癌死亡率高于农村地区(x2=21.569,P<0.001).结直肠癌年龄别死亡率随年龄增加呈现上升趋势(趋势x2=33 278.865,P<0.001),50岁以上人群死亡率增长更加明显,85~岁年龄组死亡率最高,达到182.04/10万.各年龄组死亡率随时间未出现变化趋势(均P>0.05).2014-2022年温州市结直肠癌死亡造成的PYLL为50 895.00人年,PYLL率0.75‰,男性PYLL、PYLL率均高于女性.PYLL率随年龄增长先升后降,高峰在60~岁年龄组.预测未来5年结直肠癌粗死亡率仍呈上升趋势,2027年将达到23.30/10万.结论 2014-2022年浙江省温州市居民结直肠癌粗死亡率呈上升趋势,男性、中老年人和城市地区居民是高危人群.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疾病负担将会越来越严重,应针对危险因素进行干预,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加强结直肠癌筛查,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质子重离子治疗癌症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感在社会支持和自我管理行为间的中介效应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质子重离子治疗癌症患者的自我管理效能感在社会支持和自我管理行为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4月在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接受治疗的674例癌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一般资料调查表、慢性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中文版癌症自我管理效能感量表、医疗社会支持量表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24.0和AMOS 2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变量间的相关性,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检验变量间的关系。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74份,回收有效问卷610份,有效回收率为90.5%(610/674)。结果:610例质子重离子治疗癌症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总分为(18.38±7.64)分,自我管理效能感总分为(94.30±22.72)分,社会支持总分为(73.97±13.94)分。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除生活支持维度与运动锻炼维度无相关( P>0.05)外,患者的社会支持各维度得分及总分与自我管理行为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呈正相关( P<0.05);患者的社会支持各维度得分及总分与自我管理效能感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呈正相关( P<0.05);患者的自我管理效能感各维度得分及总分与自我管理行为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呈正相关( P<0.05)。自我管理效能感在社会支持和与医务人员沟通行为之间有部分中介作用,效应值为23.4%( P<0.05)。 结论:质子重离子治疗癌症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水平差。护士可以通过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感,提升社会支持对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促进其质子重离子治疗的精准实现和及时完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糖尿病联络护士"饮食工作坊"培训评价体系构建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构建糖尿病联络护士"饮食工作坊"培训评价指标体系,为糖尿病联络护士培训方案提供参考。方法:以Kirkpatrick模型作为理论依据,结合糖尿病联络护士"饮食工作坊"培训特征,并通过文献检索和两轮德尔菲专家咨询,构建糖尿病联络护士"饮食工作坊"培训评价体系。选取109名联络护士和22名培训教师进行效果评价。结果:两轮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两轮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35和0.841,专家意见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317,0.352( P<0.001),专家意见均趋于一致,最终形成的指标体系包含4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和36个三级指标。临床初步应用后,糖尿病联络护士培训后满意度、糖尿病饮食知识得分均得到提高,22名培训教师均认为实用。 结论:本研究所构建的糖尿病联络护士"饮食工作坊"培训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合理、贴近临床、有专科特色,对日后糖尿病联络护士胰岛素注射、血糖监测、运动管理培训,甚至其他慢性病专科护士培训评价体系的构建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框架下高血压患者管理服务的效果评价:基于断点回归设计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使用断点回归设计评估参与基本公共卫生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HMSFHP)对调查对象血压的影响。方法:主要数据源为宁波市成人慢性病监测队列。选取2015年基线调查中,SBP为130~150 mmHg和/或DBP为80~100 mmHg的调查对象纳入本研究。此外,通过查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随访记录、居民体检记录及电话调查等方式获得调查对象参与HMSFHP的日期、血压值等数据。根据SBP≥140 mmHg和/或DBP≥90 mmHg将调查对象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使用局部线性回归模型估计参与HMSFHP对调查对象2019年SBP/DBP的影响。结果:对2015年基线调查DBP为80~100 mmHg的调查对象拟合模型,在调整年龄、性别和参与HMSFHP时长后,模型结果提示,参与HMSFHP后,调查对象的DBP从2015年到2019年下降6.66 mmHg。对2015年基线调查SBP为130~150 mmHg的调查对象拟合模型,模型估计值为-6.17 mm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178),提示参与HMSFHP未引起SBP的变化。 结论:参与HMSFHP可以使调查对象的DBP下降,对高血压患者控制血压具有积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4种慢性病共病模式及运动与全因死亡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了解人群慢性病共病罹患现状、不同共病模式的全因死亡风险及运动对共病相关死亡风险和寿命损失的影响。方法:研究纳入我国台湾地区美兆健康管理中心437 408名体检者,采用分类决策树对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CKD)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4种疾病进行组合,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计算共病模式的危险比( HR)及其95% CI,采用蒋式寿命表法计算人群预期寿命。 结果:人群中共病检出率为8.7%,二元、三元、四元共病组合中检出率最高的分别为“高血压+CKD”(3.6%)、“高血压+糖尿病+CKD”(1.1%)、“高血压+糖尿病+CKD+COPD”(0.1%);与健康人群相比,全因死亡风险最高的组合分别为“糖尿病+CKD”( HR=3.80,95% CI:3.45~4.18)、“糖尿病+COPD+CKD”( HR=4.34,95% CI:3.43~5.49)、“高血压+糖尿病+CKD+COPD”( HR=4.75,95% CI:4.15~5.43)。与不运动人群相比,进行低强度运动和中高强度运动均降低了由共病升高的死亡风险。单一疾病和共病带来4.6、13.4年的人群寿命损失,运动可分别挽回2.3、4.6年的寿命损失年,低强度和中高强度运动分别挽回1.5、3.7年由慢性病造成的寿命损失。 结论:基于“糖尿病+CKD”的共病模式死亡风险最高。运动能降低共病患者的死亡风险。运动强度越大,降低效果越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面向紧密型医共体的慢性病整合型健康管理模式构建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为应对不断增长的慢病人群,各种形式的慢病管理模式不断涌现。本文通过系统的研究,从管理理念、系统结构和操作方法等方面梳理了目前国内区域慢病人群的健康管理模式,分析其利弊,面向紧密型医共体的慢病人群,提出了基于医联网的慢性病整合型全面健康管理模式。医联网能够连接并整合所有与医疗健康相关的人、物和信息资源,是慢性病全面健康管理的强有力支撑。紧密型医共体是医联网环境下慢性病健康管理的最佳应用场景,适应当前国家积极推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的政策。基于医联网的慢性病整合型全面健康管理模式作为紧密型医共体内慢性病健康管理的资源整合新模型,以数字化技术为支撑,对于控制区域慢病人群的增长,探索新的健康管理模式有积极的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社区慢性病管理专科护士胜任力指标体系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构建我国社区慢性病管理专科护士胜任力的指标体系,为未来进行社区慢性病管理专科护士培训及考核提供参考。方法:以胜任力冰山模型为理论框架,通过文献分析、半结构式访谈初步构建社区慢性病管理专科护士胜任力指标体系;于2022年1—4月选取30名护理专家进行2轮专家函询,对各级指标进行筛选、修改和完善,确立社区慢性病管理专科护士胜任力指标体系。专家积极程度以问卷有效回收率表示,专家权威程度以专家权威系数表示,专家意见协调程度以肯德尔和谐系数表示。结果:2轮专家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00.00%(30/30),专家权威系数均为0.91;2轮函询的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330、0.448( P<0.01)。最终构建的社区慢性病管理专科护士胜任力指标包括一级指标4项,二级指标17项,三级指标63项。 结论:本研究构建的社区慢性病管理专科护士胜任力指标体系具有科学性和可靠性,可为我国社区慢性病管理专科护士的培训及考核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浙江省2015-2020年基于空间面板模型的卒中死亡空间自相关及相关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2015-2020年浙江省卒中死亡的空间自相关分布及其宏观影响因素,为制定卒中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浙江省慢性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获取卒中死亡数据,通过绘制地图、空间自相关分析探索卒中死亡的空间分布特征,采用空间面板模型分析卒中死亡与社会经济、卫生保健因素的相关性。结果:2015-2020年浙江省卒中平均标化死亡率为68.38/10万,在空间分布上呈东部地区高于西部,南部地区高于北部的趋势,具有空间正相关性(Moran's I值为0.274~0.390, P<0.001)。卒中标化死亡率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 β=-0.370, P<0.001)、人均医疗卫生财政支出( β=-0.116, P=0.021)、每千人口床位数( β=-0.161, P=0.030)呈负相关。缺血性卒中标化死亡率与人均GDP( β=-0.310, P=0.002)和高血压规范管理率( β=-0.462, P=0.011)呈负相关,出血性卒中标化死亡率与人均GDP( β=-0.481, P<0.001)、人均医疗卫生财政支出( β=-0.184, P=0.001)、每千人口床位数( β=-0.288, P=0.001)和高血压规范管理率( β=-0.336, P=0.029)呈负相关。 结论:2015-2020年浙江省卒中死亡水平存在空间正相关性,对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开展重点防治、加大政府医疗卫生资金投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升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是降低卒中死亡率的重要举措。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童年期居住环境卫生对农村居民中老年期慢性病患病的影响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童年期居住环境卫生对农村居民中老年期慢性病患病的影响,并检验童年期健康状况在其中的中介效应。方法: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8年最新调查和2014年生命历程调查共同访问的12 506名农村居民数据,运用 χ2检验、秩和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倾向评分加权法、负二项回归模型和KHB分析法进行分析。 结果:调整其他混杂因素后,相比童年期居住环境卫生较好的农村居民,童年居住环境卫生较差的中老年农村居民患哮喘风险提高23.7%( OR=1.237,95% CI:1.060~1.445),患肝脏疾病、肾脏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的风险增加16.4%( OR=1.164,95% CI:1.006~1.347)、22.4%( OR=1.224,95% CI:1.083~1.383)和19.6%( OR=1.196,95% CI:1.103~1.296),患血脂异常和心脏病的可能性上升了26.6%( OR=1.266,95% CI:1.153~1.390)和13.6%( OR=1.136,95% CI:1.031~1.253)。负二项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童年居住环境卫生较差的中老年农村居民患慢性病的数量比童年居住环境卫生较好的中老年农村居民多了0.176种,且童年期健康状况在其中起到7.143%的中介作用。 结论:童年期居住环境卫生与农村居民中老年期多种慢性病患病与否及患病数量存在统计学关联,且童年期健康状况在其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应重视农村居民居住环境的建设与管理,为儿童及青少年提供干净、卫生的成长环境,以促进农村居民的全生命周期健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上海市社区慢性病管理重点人群流感疫苗接种干预的真实世界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上海市社区慢性病管理重点人群流感疫苗接种干预效果。方法:以2013年1月至2017年8月上海黄浦、杨浦、宝山、青浦4个区社区管理的60岁及以上糖尿病、高血压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为干预组,共50 787例;根据地理位置和经济水平匹配选取同期徐汇、虹口、嘉定、奉贤4个区52 268例慢性病管理重点人群作为对照组。采用依托信息化的慢性病门诊对干预组进行流感疫苗接种的宣教和随访,干预实施时间为2017年9月至2018年1月。通过上海市慢性病管理信息系统和临床诊疗信息平台获取干预组和对照组对象的基本情况、诊断信息,以及干预完成情况;从上海市免疫规划信息系统获取2016—2017年流感季(干预前)和2017—2018年流感季(干预后)流感疫苗的相关接种信息。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慢性病管理重点人群流感疫苗接种的相关因素。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年龄分别为(76.76±8.33)和(77.97±8.51)岁( P<0.001);两组间性别构成、职业构成以及干预前流感疫苗接种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01)。干预组完成干预人数为28 644名(56.40%),完成和未完成组的年龄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95),性别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44)。干预前干预组的接种率为0.75%(382名),低于对照组(1.02%,533名)( P<0.001),干预后干预组接种率为1.73%(496名),高于对照组(1.42%,744名)( P=0.001)。男性患者、年龄较低者、干预前已接种流感疫苗者、接受干预者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接种流感疫苗的可能性较高, OR(95 %CI)值分别为1.29(1.13~1.47)、0.97(0.96~0.98)、260.30(215.21~314.83)、1.85(1.61~2.11)和1.48(1.10~1.99)。 结论:实施流感疫苗接种干预可提高慢性病管理重点人群的疫苗接种率,男性、低年龄、干预前接种流感疫苗、接受干预以及专业技术人员干预后接种流感疫苗的可能性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