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省龙岩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了解福建省龙岩市糖尿病居民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患病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调查研究.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福建省龙岩市7个县市区的112个镇街中纳入社区慢性病随访管理系统的糖尿病患者10 061例作为目标调查人群.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常规全身检查及视力和免散瞳眼底数码照相检查.剔除身高、体重、血压、空腹血糖(FPG)、糖尿病病程均缺失者762例,不能窥清眼底者507例,最终纳入统计分析8 792例.DR诊断及分型参照2019年DR国际临床分级标准;单眼或双眼DR者均作为1例纳入DR患病率统计;双眼DR以程度较重眼进行DR分级.按有、无DR对受检者进行分组;以平均年龄67岁为界分为年龄≤67岁组、>67岁组进行统计分析.采用x2检验统计分析与患病相关的影响因素;通过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DR的影响因素.结果 8 792例受检者中,检出DR 888例(10.1%,888/8 792)(DR组);无DR 7 904例(89.0%,7 904/8 792)(无DR组).与无DR组比较,DR组患者FPG(Z=-12.448)、糖尿病病程(Z=-18.936)、收缩压(Z=-4.237)、舒张压(Z=-2.881)、体重指数(BMI)≥24 kg/m2者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高血压(x2=11.450)、高血脂(x2=5.100)、肾脏疾病(x2=7.039)、糖尿病家族史(x2=5.0.25)以及是否规律用药(x2=66.034)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7岁组、>67岁组分别为4 688、4 104例.年龄≤67岁组中,不同FPG水平(x2=111.754)、糖尿病病程(x2=231.658)、BMI(x2=12.404)、收缩压(x2=17.912)、是否规律用药(x2=40.727)以及有无高血脂病史(x2=6.816)、高血压病史(x2=6.775)者DR患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7岁组中,不同FPG水平(x2=59.916)、糖尿病病程(x2=128.362)、收缩压(x2=5.183)、是否规律用药(x2=22.097)以及有无肾脏疾病(x2=6.251)、糖尿病家族史(x2=4.967)者DR患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不同文化程度、有无吸烟史、有无饮酒史、有无运动习惯、有无心脏病史、有无其他疾病家族史的糖尿病患者间DR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7岁者,FPG[比值比(OR)=1.074,95%可信区间(CI)1.046~1.102]、糖尿病病程(OR=1.088,95%CI 1.071~1.106)、收缩压(OR=1.007,95%CI 1.001~1.013)、肾脏疾病(OR=3.617,95%CI1.268~10.320)为DR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年龄≤67岁者,FPG(OR=1.088,95%CI1.067~1.110)、糖尿病病程(OR=1.108,95%CI 1.091~1.125)、收缩压(OR=1.008,95%CI 1.003~1.013)是D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BMI≥24 kg/m2(OR=0.934,95%CI0.908~0.965)是DR的保护因素(P<0.05).年龄、是否规律用药、高血压、高血脂均为DR发生的可疑混杂因素.结论 福建省龙岩地区糖尿病患者DR患病率为10.1%;FPG、糖尿病病程、收缩压为D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是否规律用药、高血压、高血脂为DR发生的可疑混杂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胃肠间质瘤患者的全程化信息化管理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胃肠间质瘤(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随着对GIST诊疗的进步,患者生存期显著延长,疾病进入"慢性病"范畴。因此,如何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全程化信息化管理是每一位GIST同仁面临的重要问题。我们认为:每一位GIST患者都有进行全程化管理的需求,这也是保障患者疗效的重要因素;信息化管理的理念、符合GIST疾病特点的管理系统以及专职的GIST疾病管理员,是实现全程化管理的保障,也是实现GIST诊治同质化的必备条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人群的身体活动水平与脑卒中发病风险的队列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40岁成年人身体活动水平对脑卒中发病的影响。方法:通过宁波市2015年具有人群代表性的成年人慢性病监测调查获得身体活动和人口特征基线数据,利用2015-2019年宁波市慢性病监测信息协同管理系统获得脑卒中发病数据,将数据库进行匹配形成队列。身体活动按照每周身体活动量(METs)分为低、中等和高强度身体活动。采用Cox回归分析计算不同身体活动分类脑卒中的发病风险。结果:2015年基线调查共纳入3 353名研究对象,截至2019年12月31日,随访时间(50.28±2.54)个月,共发生脑卒中事件31人,累积发病率为242/10万。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控制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吸烟情况、饮酒情况、BMI、是否高血压等因素后,身体活动强度越高,脑卒中发病风险越低,平均降低37.9%( HR=0.621,95% CI:0.393~0.983)。与低强度身体活动者相比,高强度身体活动者脑卒中发病风险降低了63.1%( HR=0.369,95% CI:0.139~0.976),而中等强度身体活动者与低强度身体活动者的脑卒中发病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HR=0.712,95% CI:0.323~1.569)。 结论:身体活动强度越高,脑卒中发病风险越低,应加强社区支持性环境建设,提高人群身体活动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浙江省2015-2020年基于空间面板模型的卒中死亡空间自相关及相关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2015-2020年浙江省卒中死亡的空间自相关分布及其宏观影响因素,为制定卒中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浙江省慢性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获取卒中死亡数据,通过绘制地图、空间自相关分析探索卒中死亡的空间分布特征,采用空间面板模型分析卒中死亡与社会经济、卫生保健因素的相关性。结果:2015-2020年浙江省卒中平均标化死亡率为68.38/10万,在空间分布上呈东部地区高于西部,南部地区高于北部的趋势,具有空间正相关性(Moran's I值为0.274~0.390, P<0.001)。卒中标化死亡率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 β=-0.370, P<0.001)、人均医疗卫生财政支出( β=-0.116, P=0.021)、每千人口床位数( β=-0.161, P=0.030)呈负相关。缺血性卒中标化死亡率与人均GDP( β=-0.310, P=0.002)和高血压规范管理率( β=-0.462, P=0.011)呈负相关,出血性卒中标化死亡率与人均GDP( β=-0.481, P<0.001)、人均医疗卫生财政支出( β=-0.184, P=0.001)、每千人口床位数( β=-0.288, P=0.001)和高血压规范管理率( β=-0.336, P=0.029)呈负相关。 结论:2015-2020年浙江省卒中死亡水平存在空间正相关性,对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开展重点防治、加大政府医疗卫生资金投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升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是降低卒中死亡率的重要举措。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安徽省2014-2018年4类重大慢性病早死概率变化趋势及健康指标达标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安徽省2014-2018年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早死概率、变化趋势,探讨实现“健康中国2030”重大慢性病早死概率目标的可能性。方法:死亡资料来源于国家“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中安徽省2014-2018年24个全国死因监测点数据。计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早死概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PC)等指标。以“健康中国2030”和“健康安徽2030”重大慢性病早死概率目标(分别下降30%和25%)为基准,评价实现4类慢性病早死概率目标的难度。结果:2014-2018年安徽省4类慢性病死亡数占总死亡数的比例从82.76%升高至84.77%,呈上升趋势(APC=0.50%)。30~69岁人群4类慢性病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APC=-1.78%)。4类慢性病合计的早死概率分析结果显示,合计早死概率由2014年的15.53%下降到2018年的14.43%;男性和女性均呈下降趋势,男性下降速度(APC=-1.80%)略低于女性(APC=-2.00%);城市(APC=-1.57%)和农村(APC=-1.99%)、皖北(APC=-2.32%)和皖中(APC=-1.81%)地区均呈下降趋势;同一年份早死概率比较,男性约为女性的2倍、农村>城市、皖北>皖中>皖南。分病种看早死概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下降最明显(APC=-9.19%),其次为癌症(APC=-1.77%),男性糖尿病呈上升趋势(APC=-2.90%)。按2014-2018年早死概率平均增长速度,预计2030年可实现健康安徽目标;但实现健康中国目标需将下降速度在既往基础上提高26.40%;比较不同性别、城乡和地区下降速度需提高的比例,男性>女性、城市>农村、皖南>皖中>皖北。结论:安徽省4类慢性病早死概率呈持续下降趋势,男性、农村、皖北地区居民为重点人群,应开展针对主要慢性病危险因素的干预工作,降低慢性病早死概率,努力实现“健康中国2030”目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临床上应重视风湿病患者的规范性慢性病管理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探究风湿病慢性病管理的有效方法及经验,讨论如何加强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依从性,介绍风湿免疫科慢性病管理软件智能疾病管理系统(SSDM)、医院及社区风湿病慢性病管理的管理流程,风湿病通过慢性病管理的干预,能有效提高风湿病的治疗效果和远期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山东省居民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流行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山东省居民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发病特征和流行趋势。方法:本研究从山东省慢性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收集居民2012—2021年SAH发病数据,包括门诊、急诊或住院以及院外死亡病例基本信息和疾病诊断信息。以粗发病率和年龄标化发病率为指标描述不同性别、年龄组、地区(城市和农村)常住人口SAH发病水平,采用Joinpoint回归分析发病率和发病年龄随年份变化趋势。应用率的差别分解法估计人口老龄化对SAH发病率上升的贡献度。采用DeoDa 1.12软件进行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2012—2021年,山东省19个省级监测点共报告SAH发病11 629例次;其中,女性占54.11%(6 293例次),≥45岁居民占91.87%(10 684例次)。报告粗发病率从5.26/10万上升至9.50/10万,年均上升7.75%( Z趋势=7.30, P趋势<0.001),标化发病率整体也呈现上升趋势( Z趋势=3.92, P趋势=0.004)。各年份女性报告粗发病率均高于男性(均 P<0.05),除2012和2021年外,各年份女性标化发病率均高于男性(均 P<0.05);2012年城市居民粗发病率和标化发病率低于农村( P<0.05),2013—2017年,城市高于农村,2018年以后,农村再次超过城市(均 P<0.05)。SAH中位发病年龄从2012年的61.9岁上升至2021年的67.2岁,各年份男性发病年龄低于女性(均 P<0.05),多数年份城市和农村居民发病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SAH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 P趋势<0.001),<45岁居民报告发病率较低,≥45岁发病率快速上升。经季节性分解,SAH发病在1、3—5、10—11月有3个小高峰。2013—2021年,人口老龄化对SAH粗发病率上升的贡献占比由27.86%上升至43.68%。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SAH发病呈现明显的空间聚集性分布(Moran′s I>0, P<0.05);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发现,高发区县主要集中在鲁西北的德州市和鲁西南的菏泽市。 结论:山东省居民SAH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具有空间聚集性和季节聚集性,≥45岁居民、女性居民和农村居民是发病高危人群,应针对高发季节、高危人群和高发聚集区域采取重点防控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智慧医疗在麻醉学科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智慧医疗诞生于IBM公司于2008年提出的"智慧地球"概念。2010年在北京召开的医疗卫生信息与管理系统协会亚太区卫生信息大会上,进一步明确了智慧医疗的范畴包括数字化医院和区域卫生信息化两部分。智慧医疗旨在通过新时代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以提高患者就医质量和实现疾病诊疗的精准性和高效性为目的,构建医疗卫生系统生态服务圈 [1]。概念提出后,欧盟委员会以政策文件的形式对外发布了物联网战略,支持包括医疗项目在内的物联网相关项目建设。国内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为先例,也逐渐开始构建智慧医疗的蓝图方案。围绕"智慧技术、智慧管理、智慧服务"的三位一体布局,加速促进"三医"联动,协调发展。目前,智慧医疗在医院信息系统、公共卫生信息化及慢性病管理智能化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2]。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中山市育龄期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管理体系的建立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育龄期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管理体系的建立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5月期间在中山市博爱医院生殖中心就诊的1203名20~45岁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愿意纳入长期管理系统的有755名(研究组),进行基础血压及体质量控制、血清指标监测,建立PCOS管理微信平台等方法对其进行科普教育。同期448位PCOS患者未纳入长期管理系统(对照组),进行妊娠情况的追踪。结果:研究组总的妊娠率为25.74%(148/575),高于对照组的18.13%(62/3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0)。研究组总流产率为14.19%(21/148),低于对照组的22.58%(14/6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199)。 结论:对育龄期PCOS患者进行综合管理,提高公众对PCOS作为慢性病的认知和接受度,提高PCOS患者的依从性,能改善PCOS患者妊娠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浙江省台州市1998-2022年HIV感染者主要慢性病合并症患病率及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台州市HIV感染者中糖尿病、心血管病和恶性肿瘤等慢性病合并症患病特征。方法: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和台州市慢性病信息管理系统,研究对象为台州市1998-2022年随访管理的5 126例HIV感染者,采用SAS 9.4软件进行 χ2检验、趋势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在5 126例HIV感染者中,糖尿病、心血管病和恶性肿瘤的报告患病率分别为10.28%(527/5 126)、3.98%(204/5 126)和6.01%(308/5 126),在HIV感染确证前与确证后被诊断为糖尿病、心血管病和恶性肿瘤的分别占37.00%(195/527)与48.58%(256/527)、40.20%(82/204)与48.53%(99/204)、37.66%(116/308)与48.38%(149/308)。2013-2022年HIV感染者在确证后分别被诊断为糖尿病、心血管病和恶性肿瘤的构成比均呈上升趋势(趋势 χ2=79.98, P<0.001;趋势 χ2=17.44, P<0.001;趋势 χ2=32.06, P<0.001)。HIV感染者慢性病合并症的患病相关因素分析结果显示,<60岁女性(a OR=0.66,95% CI:0.50~0.86)、2016年以前抗病毒治疗时长>5年者(a OR=0.54,95% CI:0.37~0.78)的慢性病合并症的患病可能性较低;<60岁且首次CD4 +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者(a OR=1.32,95% CI:1.02~1.70)、40~49和50~59岁年龄组(a OR=2.88,95% CI:2.20~3.79;a OR=5.43,95% CI:4.10~7.21)、2016年及以后无用药记录者(a OR=1.95,95% CI:1.20~3.16)的慢性病患病可能性较高。随着HIV感染者确证年龄增长,其慢性病合并症的患病可能性随之增加。 结论:1998-2022年台州市HIV感染者存在一定比例的慢性病合并症,且在HIV感染确证后诊断的构成比呈上升趋势,需要在HIV感染者管理中加强早期慢性病筛查、行为干预和规范管理等针对性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