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运用"主客交"理论探讨难治性痛风的因机证治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主客交"理论源于《黄帝内经》,由温病学家吴有性在其所著《温疫论》中首次提出,初始主要用于温疫病的诊治,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拓展,使其成为指导慢性、顽固性疾病临床诊疗的重要理论."主客交"理论中的"主"指正(正气),"客"为邪(邪气),"主客交"的本质在于正虚邪客,主客胶着而持久不解,迁延不愈,形成顽症痼疾.难治性痛风为素体脾肾亏虚,久羁之湿、痰、瘀、毒等邪凝聚胶着于血脉筋骨所致,与"主客交"的病理演变高度契合.基于此,临证可运用扶正护主、祛邪逐客,分解主客、标本并治之法治疗难治性痛风,自拟泄浊通痹方,验之临床,屡屡获效.附验案1则以佐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对高尿酸血症危害的认识与患者健康管理的思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高尿酸血症是嘌呤代谢紊乱引起的代谢异常综合征。近年来,中国高尿酸血症患病率急剧增加,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高尿酸血症可累及全身多系统,与痛风、代谢综合征、心脑血管疾病及慢性肾脏病等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高尿酸血症患者的良好自我管理、多学科及全病程管理、中西医结合管理和互联网及远程医疗的运用对提高高尿酸血症的健康管理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具有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强基层,提升痛风诊疗水平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近年来,高尿酸血症、痛风已经成为常见的慢性疾病,分级诊疗制度的建设也促使基层医生成为诊疗及管理这类患者的主力军,《痛风及高尿酸血症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的发布为基层医生规范临床实践提供了参考,本文对该指南中的几个关键点作一补充说明,以帮助基层医生更充分、合理地利用该指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抗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细胞介素6类生物制剂治疗痛风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障碍所致的一组异质性疾病,可急性发作也可慢性迁延。最近一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国痛风总体患病率为1.1%,且随着年龄增长、不健康饮食其患病率明显增高。目前秋水仙碱、NSAIDs和糖皮质激素等一线用药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治疗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仍有部分患者不能达到预期治疗效果。痛风急性发作过程中有多种炎性细胞、炎性因子参与,其中IL-1在炎症激活和维持中发挥了核心作用。除此之外TNF-α、IL-6等也参与了痛风急性发作的炎症过程,因此抑制或阻断TNF-α、IL-6很可能成为痛风治疗的新靶点。本文就其对痛风的作用机制与治疗研究进行综述,希望为临床用药提供新的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刘绍武从“脾虚生风”分期辨治痛风性肾病经验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刘绍武教授秉《黄帝内经》“脾主四肢”之论,认为痛风性肾病以脾虚生风、反伐脾土为起病之因;湿浊壅塞三焦,化生湿热为传变之机;湿瘀互结、伤耗肾络为致病之本。临证强调分期论治,早期以调和肝脾为主,使肝随脾升而风邪自散,关节自和;中期以斡旋三焦,清利湿热为要,使湿浊去而蛋白消;晚期以培补肾元,化湿消瘀为贵,通肾络之不和,使邪去正安。刘老针对疾病早期,常以四逆散使气机和顺,邪无以生;中期常用调肾汤化裁,使三焦湿浊可化,湿热得清;晚期善用金匮肾气丸合桂枝茯苓丸加减,使正气复而湿瘀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一项关于别嘌呤醇治疗对于痛风合并慢性肾病患者全因死亡率影响的队列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痛风是一种常见的关节炎,患者血尿酸水平升高导致尿酸盐沉积在关节腔内可引发急性关节疼痛和红肿,严重者可导致关节破坏和畸形,晚期需行人工关节置换。痛风患者需长期进行降尿酸治疗,以维持正常血尿酸水平。痛风患者常常合并肾病,有研究指出常用降尿酸药物别嘌呤醇可能升高慢性肾脏病患者全因死亡风险,因此临床医生在面对该类患者时,很可能因此对别嘌呤醇的安全性产生担忧,从而延误治疗,最终导致患者急性痛风发作甚至出现关节破坏和畸形进展加速等严重后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综合治疗医源性库欣综合征患者感染性创面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医源性库欣综合征患者感染性创面的特点及综合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2年5月—2021年12月,收集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整形外科出院的19例医源性库欣综合征患者资料,患者中男8例、女11例,年龄28~71(56±11)岁;其感染性创面中有12例为急性创面,7例为慢性创面,病变位于四肢、肛周及骶尾部,原始感染范围9 cm×5 cm~85 cm×45 cm。入院后行多学科协助诊疗,对创面行清创+负压封闭引流,再根据创面大小、感染严重程度、缝合张力、骨及肌腱等外露情况,选择直接缝合或自体皮和/或人工真皮和/或自体组织瓣移植等不同方法进行创面修复。统计患者入院后24 h内8:00、16:00和24:00的皮质醇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以及患者入院后的手术次数、创面修复方式、创面愈合情况、供皮/供瓣区愈合情况。随访,观察创面是否复发感染。结果:16例患者入院后24 h内8:00、16:00和24:00的皮质醇水平依次为(130±54)、(80±16)、(109±39)nmol/L,ACTH水平依次为(7.2±2.8)、(4.1±1.8)、(6.0±3.0)pg/mL;另外3例患者无此统计结果。入院后,患者手术次数为(3.4±0.9)次。患者创面修复方式:行直接缝合者4例;行自体皮和/或人工真皮移植者9例,其中2例Ⅰ期行人工真皮移植、Ⅱ期行自体皮移植;行带蒂逆行岛状皮瓣+自体皮移植者6例。患者创面愈合情况:行直接缝合的创面均愈合良好;行自体皮和/或人工真皮移植的6例患者创面愈合良好,3例经二次植皮后创面愈合良好;行皮瓣移植的4例患者创面愈合良好,2例患者小腿后侧动脉穿支皮瓣远端回流障碍,经Ⅱ期清创植皮后愈合良好。患者供皮/供瓣区愈合情况:行头部刃厚皮回植的4例患者大腿中厚皮供皮区均愈合良好;3例患者中厚皮供皮区未行刃厚皮回植,其中2例患者供皮区愈合不良,术后2周经二次植皮修复后愈合良好;2例患者头部刃厚皮供区愈合良好;行自体皮移植的供瓣区均愈合良好。随访半年以上,3例痛风患者因痛风石破溃再次住院行手术治疗,4例患者因感染再次住院行手术治疗,其余患者创面未见感染复发。结论:医源性库欣综合征患者的感染性创面再生能力差、容易反复感染,宜行创面局部处理+多学科综合治疗,及时控制感染、封闭创面,使患者最大化受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一例反复关节痛患者的长期随诊诊疗体会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文章通过介绍1例治疗稳定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长期随访中发现同时并发假性痛风,提醒全科医生如患者有慢性疾病,在长期随访中需对新发症状不断进行鉴别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一例以痛风为主要表现的糖原累积症Ⅰa型患者的遗传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1例以痛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糖原累积症Ⅰa型患者的遗传学病因。方法: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及其父母进行二代测序,对疑似致病变异用Sanger测序进行验证。结果:患者为30岁女性,主要表现为高尿酸血症、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空腹低血糖、高甘油三酯血症、高乳酸血症、肝肿大、泌尿系结石,并逐渐出现肝脏结节、肾功能不全。测序发现其携带 G6PC基因c.648G>T和c.260delG复合杂合变异,分别遗传自其父亲(表型正常)和母亲(患高尿酸血症),其中c.260delG移码变异既往未见报道。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二者均为致病性。 结论:患者被诊断为 G6PC基因缺陷导致的糖原累积症Ⅰa。患高尿酸血症和(或)痛风的青年女性,在合并其他糖脂代谢异常时,应注意排除糖原累积症Ⅰa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中青年住院慢性肾脏病患者共病模式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中青年住院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共病模式及特征,为慢性病的共病一、二级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8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病内科住院的947例中青年CKD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基本资料、15种慢性疾病共病资料,对中青年CKD患者共病数量、模式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中青年发生CKD共病的前6名分别为血脂异常、慢性胃肠疾病、慢性颈/腰椎病、高尿酸血症或痛风、肥胖、代谢综合征,其中血脂异常、慢性胃肠疾病、慢性颈/腰椎病共病比例均超过50%。共病数量为(2.94±1.03)种,2种占44.88%(425/947)、3种占35.69%(338/947)、4种占11.72%(111/947),4种以上占7.71%(73/947)。中青年CKD中血脂异常、慢性胃肠疾病、慢性颈/腰椎病共病患者年龄多为35~50岁,高尿酸血症或痛风、肥胖、代谢综合征共病患者年龄多为50~65岁,不同年龄段共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男性共患代谢综合征比例高于女性,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共患高尿酸血症、肥胖、代谢综合征比例高于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吸烟患者共患慢性胃肠疾病、肥胖、代谢综合征比例高于不吸烟患者,经常饮酒患者共患血脂异常、慢性胃肠疾病、高尿酸血症或痛风比例高于偶尔或从不饮酒患者,经常锻炼患者共患血脂异常、慢性颈/腰椎病、肥胖、代谢综合征比例低于偶尔或从不锻炼患者,久坐患者共患血脂异常、慢性颈/腰椎病、高尿酸血症或痛风、肥胖、代谢综合征比例高于非久坐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中青年CKD患者共病数量以2种或3种共病多见,共病模式以代谢性疾病、慢性颈/腰椎病和慢性胃肠疾病共病为主,个体化早期教育,使患者养成科学、健康生活习惯十分必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