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省采供血机构的成分血制备现状调查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江苏省采供血机构的成分血制备现状。方法:于2019年12月30日至2020年1月30日,选择江苏省14家采供血机构的成分制备科为研究对象。通过电子邮件向上述14家机构的成分制备科负责人发送江苏省输血协会血液制备专业委会制定的《江苏省血站成分血制备情况调查表》,对其工作模式、设备配制、工作关键控制点(CCP)信息化开展、人员配置情况,以及2017-2019年主要成分血制备量进行调查。结果:对这14家采供血机构成分制备科的调查结果如下。①工作模式:以血液制备+待检库为主要工作模式,占7/14。②血液制备设备配置:离心机、血液成分分离机、速冻机、融化箱、红细胞处理机、无菌接驳机的配置率均为14/14,而病毒灭活柜、白细胞过滤监测仪、贴标签机的配置率分别为13/14、5/14和4/14。③成分血制备流程中,CCP信息化开展情况:全血离心、全血分离、血浆速冻、血浆融化4个CCP信息化开展率均为14/14,其余CCP信息化14家均未完全开展。④成分血制备:2018和2019年这14家机构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病毒灭活冰冻血浆、冷沉淀凝血因子及洗涤红细胞的制备量的年增长率分别为5.59%和6.84%、3.85%和1.38%、4.97%和8.34%、11.88%和19.10%。⑤人员配制:截至2019年12月,这14家机构成分制备科在职工作人员总计为179人,其中以初级专业技术职称(63.7%,114/179)、本科学历(65.4%,117/179)、20~35岁的年轻(66.5%,119/179)及女性(84.9%,152/179)工作人员为主。结论:江苏这14家采供血机构的成分血制备量逐年增加,成分血制备全流程CCP信息化建设尚未完全开展。为满足当前江苏省采供血机构的成分血制备工作需要,应提高工作人员学历及专业技术职称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输血传染病的预防策略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经输血传播感染性疾病(transfusion transmitted infectious diseases,TTIDs)是采供血行业面临的血液安全的关键问题。国家通过立法和颁布行业标准指导采供血行业预防TTIDs的发生,主要的预防策略包括通过献血前健康征询和流行病学调查,排除高危人群,从低风险人群中招募献血者;对献血者和血液进行病原体相关标记物检测;利用成分血制备加工技术,减少病原体的数量和活性;监测新发传染病(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EIDs)对血液安全的影响,研判其输血传播的风险及有效的对策。通过严格的献血者选择、血液检测和病原体的灭活等预防策略的实施,在过去三十年里,TTIDs的风险已经大大降低,但检测窗口期、隐匿性感染和质量差错等因素的存在,使TTIDs的残余风险仍然存在。维持健康的固定的献血人群、不断提高检测灵敏度、特异性和血液处理技术的综合使用,仍是不断提高血液安全性的主要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2014-2020年血液成分制备技术的应用现状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9/23
目的 探讨2014-2020年血液成分制备技术的应用现状.方法 选取2014-2020年我国采供血机构执业比对平台血液中心16家,分析其具有旁路系统的血袋耗材、去除白细胞、血液辐照和血浆成分病原体灭活技术的应用情况.结果 16家血液中心中,11家(68.75%)采集全血使用旁路系统分流前端血液.14家(87.50%)开展红细胞成分血储存前去除白细胞,其中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质控抽检结果显示,200 ml规格白细胞残留量平均值为(0.18~0.42)× 106/袋,300 ml规格的平均值为(0.22~0.33)× 106/袋,400 ml规格的平均值为(0.78~0.86)× 106/袋.16家(100.00%)单采血小板均去除白细胞.12家(75.00%)进行红细胞成分血和血小板成分血发放前辐照,辐照技术使用率呈现较大差异.11家(68.75%)血浆成分血进行病原体灭活处理.结论 具有旁路系统的血袋分流前端血液、去除白细胞、辐照和病原体灭活等血液成分制备技术的使用率在不同血液中心呈现较大差异,应用血液成分制备技术预防输血传染病的空间有待进一步提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23
-
改良法在制备冰冻红细胞技术上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12
目的 改良制备冰冻红细胞的甘油化过程,并对洗涤后的产品进行质量检测及分析评价.方法 随机抽取本站4℃保存7 d内红细胞悬液(1 U)标本20份,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在甘油化过程中,用等渗于生理盐水的0.25 mol/L的甘氨酸溶液,将57%的复方甘油试剂稀释至40%的甘油溶液,将甘油浓度降低,其他过程不变,对照组在甘油化过程中加入57%复方甘油试剂,将两组制备成冰冻红细胞,置于-80℃冰箱内保存,保存1个月后取出解冻去甘油化,比较两组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的质量指标,并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两组的游离血红蛋白,甘油残余量等指标均符合《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GB18469-2012)》,且实验组的游离血红蛋白(0.60±0.05)、甘油残余量(0.56±0.23)、红细胞内的甘油总量(0.82±0.05)、溶血率(0.33±0.10)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的三磷酸腺苷ATP(5.34±0.35)、2,3-DPG(538.40±59.96)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的红细胞回收率(86.9±2.18)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的红细胞渗透脆性实验,开始溶血时的氯化钠浓度(4.28±0.33)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完全溶血时的氯化钠浓度(3.08±0.27)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在制备冰冻红细胞的甘油化过程中,用甘氨酸溶液稀释后的40%浓度的甘油作为冰冻保护剂制备的冰冻红细胞,保存1个月后解冻去甘油后的红细胞产品与对照组相比,甘油残余量、红细胞内甘油总量、上清游离血红蛋白含量与溶血率都显著降低,三磷酸腺苷ATP与2,3-DPG水平显著升高,提高了冰冻红细胞的产品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2
-
国内24家血液中心全血分离制备成分血的现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通过调研24家血液中心自全血中制备成分血的技术应用和生产效率,了解我国目前成分血制备能力与水平,为保障临床科学合理安全用血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采纳亚太血液联盟(Asia Pacific blood network,APBN)比对指标,对2014-2017年度国内24家血液中心全血分离制备成分血的相关数据和图表进行比对,研究分析我国成分血制备能力和现状.结果 24家血液中心中,应用红细胞制品去白细胞技术的20家,血液辐照技术的16家,血浆病毒灭活技术的16家;22家的红细胞/全血制备效率和红细胞制品生产效率均能达到95%;开展浓缩血小板制备的13家,其中7家生产效率达到80%以上;24家血液中心全部开展了新鲜冰冻血浆制备,开展冷沉淀制备的23家.结论 目前我国血液中心能综合利用红细胞制品去白、血液辐照和血浆病毒灭活等技术制备多种成分血,满足不同临床需求,但不同地区血液中心成分血制备能力存在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微孔滤膜在高脂血浆血脂去除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析采血后6h内制备的高脂血浆经不同孔径微孔滤膜滤过后各项质量指标变化.方法 以2020年1-5月采集规格为400 mL/袋的全血(CPDA保存液联袋)制备的血浆作为原料血浆,运用比浊法随机选取86袋乳糜指数>5的高脂血浆,利用50 mL规格的一次性无菌注射器,令相同容量的高脂血浆分别经过0.45 μm、0.22 μm、0.10 μm孔径的滤膜过滤,过滤前后分别测定甘油三酯(TG)、血浆总蛋白(TP)、凝血因子Ⅷ(FⅧ)含量.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过滤前后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高脂血浆经0.45 μm滤膜过滤后,TG、TP、FⅧ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高脂血浆经0.22 μm滤膜过滤后,TG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P、FⅧ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高脂血浆经0.10 μm滤膜过滤后,TG、TP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FⅧ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0.22 μm和0.10 μm滤膜均有效去除高脂血浆中的甘油三酯,过滤后血浆活性成分含量均达到《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GB18469-2012)(TP≥50 g/L、FⅧ≥0.7 IU/mL).综合各项数据可得,0.10 μm滤膜在高效去除甘油三酯的基础上,依然能保证血浆中的活性成分含量达到国家标准,是最适滤膜,此法有效降低了血浆报废率,对满足日益增长的用血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结论 采血后6h内制备的高脂血浆经最适微孔滤膜过滤后,血浆质量符合GB18469-2012《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微孔滤膜过滤法为高脂血浆正常化提供了可行性,可指导新技术开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中英输血服务机构和采供血工作现状比较——英国国家医疗服务系统血液和移植中心参观考察报告
编辑人员丨2023/8/5
本着学习英国医疗和采供血的先进作法的目的 ,我们从献血、成分制备、检验、供血以及质量监控等方面对中英2国的输血技术数据作了比对.英国不仅献血者年龄范围、献血量、年献血次数,以及血液检验项目,成分血制备种类(量)多于我国;而且血液质量监控指标及水平显得更科学与合理,并实现了患者临床用血全额报销.英国输血服务机构多年来的科学、持续性发展,不断满足临床用血安全和有效需求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思考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河北省血液质控现状调查及主要问题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了解血站质控实验室现状和存在问题,为今后质控实验室能力建设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全省12家血站2020年常规采供血量、血液成分制备量、血液抽检比例与频次、结果等基本运行情况,结合主要血液成分监测指标的变化特征,对全省血液成分质量监控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省内各血站对血液成分制备品种各不相同;常规抽检数量、频次等要求并未一致;基本没有累计数据的回顾性分析;虽然对于血液成分质量监控的频次、抽样量等能符合《WS/T550-2017全血及成分血质量监测指南》、《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9版)》最低要求,但与实际采集、制备量不相匹配,检测因抽样量少致使合格率及可信度不稳定;以月为检测单位的质量检查会形成碎片化的判断误区,不利于系统性分析和持续改进采供血过程.结论 在全省采供血全过程规范化不断增强的背景下,可以积极探索基于省内一致性血液质量监测机制,从抽检规则、统计分析及可比口径数据比对等多个环节上推动建立理念和执行共识,促进全省血液质量监测同质化建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