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PBL的三轨教学混合模式在肛肠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探讨基于PBL的三轨教学混合模式即CTTM+MDT+手术视频联合模式在肛肠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为肛肠科的临床教学提供更多选择,并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方法 将某中医院2021年10月01 日-2023年5月31日分配到肛肠科的80名中医专业大学本科实习生随机分成2组,为对照组(PBL教学组)与观察组(PBL+三轨教学混合模式教学组).出科后比较2组学生考核成绩及满意度评价.结果 在考核成绩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病史采集、病历书写成绩(27.45±1.08分vs.27.68±1.58分)没有显著性差异,而理论成绩(35.27±2.50 分 vs.33.03±3.36 分)、操作技能成绩(26.57±1.85 分 vs.23.80±2.39分)、总成绩(89.30±4.55分vs.84.50±5.01分),差异明显;在满意度方面,观察组可明显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及创新思维能力,且能提高解决问题能力,较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教学内容(17.45±1.20分vs.16.38±1.46分)、教学方法(26.23±1.56分vs.26.23±1.56分)评分及产生的教学效果(26.98±1.42分vs.25.15±1.72分)、教学总评分(89.00±3.75分vs.85.47±4.03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带教态度(18.35±1.25分vs.18.68±1.10分)评分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相较于单纯PBL组,基于PBL的三轨教学混合模式的应用在肛肠科本科实习教学中能够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理论知识的掌握率,在培养学生学习、沟通和创新能力、提高教学满意度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外科手术学基础VR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外科手术学基础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实践性,只有通过不断的实操练习才能更好地掌握手术基本操作技能.实操练习课程因受教学形式、课程学时、实验动物等限制,难以大规模开展.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构建的教学平台可以带给学生沉浸感,增加内容的趣味性,其交互性能够打破传统教学中的控制和支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注重以"学生"为中心,通过科学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馈式学习",有利于将所学知识进行"外化",形成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模式.虚拟现实教学平台可以弥补教学资源的不足,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练习手术基本操作技能,更好地过渡到动物手术实训课程,并可以提高学员的临床思维能力,为其岗位胜任力培养奠定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加强围手术期危机事件管理 提升儿科麻醉安全和质量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围手术期危机事件是指在手术期间或手术后发生的、非预料之中的患者生命受到严重威胁的状态,需要临床团队快速识别、评估和管理,最大限度减少对患者的伤害。而围手术期儿科麻醉的管理对于麻醉医师尤其具有特殊性和挑战性,需要麻醉医师具备专业的技术和非技术技能。本文主要阐述围手术期儿科麻醉危机事件的发生率和风险因素,引入麻醉危机资源管理的概念以及处理策略。并以恶性高热典型危机事件为例,介绍了麻醉团队需采取的麻醉危机资源管理策略,包括及时识别危机征兆、迅速终止诱发药物、静注特效药丹曲林钠、物理降温及对症支持治疗、积极寻求其他团队协助、记录和反馈等。以期提高麻醉医师的认知决策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从而有效预防和应对可能发生的潜在危机事件,保障患儿围手术期的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虚拟现实技术联合案例教学在本科生前沿外科手术队基本技能教学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索虚拟现实技术联合案例教学在本科生前沿外科手术队(forward surgical team,FST)基本技能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进行临床实习的42名本科学员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虚拟现实技术联合案例教学及传统教学进行FST基本技能教学。通过问卷调查和考核评估的方式评价教学效果。采用SPSS 23.0进行 t检验、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 结果:问卷调查显示,两组学员对教学的整体满意度、学习中理解和实践情况、学习后记忆效果评分相近;而在理论知识提升、技能操作提升、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以及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学习注意力、学习互动等方面,试验组的评分优于对照组[(4.33±0.26)vs.(4.17±0.21),(4.32±0.22)vs.(4.12±0.27),(4.04±0.37)vs.(3.69±0.38),(4.34±0.28)vs.(3.92±0.43),(4.21±0.35)vs.(3.81±0.34),(4.18±0.29)vs.(4.01±0.21), P<0.05]。考核结果显示,试验组总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85.96±5.35)vs.(77.03±7.29), P<0.001],其中理论基础得分及技能操作得分均明显更优[(28.25±4.74)vs.(25.01±5.37),(57.47±4.96)vs.(51.99±8.03), P<0.05]。 结论:虚拟现实技术联合案例教学对于本科生FST基本技能教学有独特优势,可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人性化护理干预对骨科手术患者术后自我效能感、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对骨科手术患者术后自我效能感、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8月于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进行骨科手术的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5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与观察组5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效能感(技能评分、内心活动评分)、术后不同时间点(术后12 h、1 d、3 d、7 d)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干预前后生活质量量表(GQOLI-74)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技能、内心活动评分均分别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均呈下降趋势,但对照组下降幅度小于观察组,两组的组间( F=13.826, P<0.05)、不同时点( F=10.537, P<0.05)以及组间和不同时点的交互作用( F=20.863, 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各维度GQOLI-74评分均明显升高,但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物质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均分别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对骨科手术患者给予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可明显增强患者术后自我效能、缓解疼痛,有助于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改善,值得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手术室思维导图式教学对提高手术室新护士带教效率及综合能力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手术室思维导图式教学对提高手术室新护士带教效率及综合能力的作用。方法:选取进入该院手术室的新护士40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名。对照组实施传统带教模式,观察组实施思维导图带教模式,观察并比较两组新护士带教后的技能操作、理论知识及综合能力。结果:实施思维导图式教学前,两组护士的操作技能、理论知识及综合能力考核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施思维导图式教学后,观察组护士的操作技能评分、理论知识考核评分、综合能力考核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将思维导图式教学应用于手术室新护士的临床带教中,可显著提升带教质量和工作效率,对提升新护士的综合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和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评价与反馈法在提高《外科手术学基础》课程授课效果中的探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重视教学准备阶段的价值及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应用评价与反馈法等综合方法进行干预,强化备课效果,以评促教,以提升《外科手术学基础》课堂授课质量。方法:在《手术学基础》教学备课、上课实践活动中;以专家评审反馈、高清视频录像反馈、个体化指导等方法进行干预;从教员同行、学员双边人手进行量表评估。将研究所得数据输入SPSS 21.0统计软件,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试讲评价表(教员版)总分在两次试讲及正式上课各时间点,总分分别为(78.84±4.06)分、(85.75±3.79)分、(91.38±2.89)分。三次评分依次递增,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P<0.001)。三次评估同行评分优秀率(评分≥90分的课堂数占全部课堂数的比例)分别为0%、0.91%、81.81%。正式上课教学评估中,教员同行和学员评分总分平均分分别为(91.38±1.89)分、(91.98±2.56)分,组内相关系数ICC法比较结果显示,相关系数为0.681, P=0.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教学培训方式及方法得当(反馈、辅导、教员和学员双边人手随堂评分机制等措施的应用),有利于青年师资基本授课技能和其对教学的兴趣的提高,提高了课堂授课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超声引导非麻醉下足月及近足月臀位外倒转术的学习曲线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评估操作者技能对于臀位外倒转术(external cephalic version,ECV)成功率的影响,探讨操作者掌握ECV过程中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1年8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97例行ECV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经产妇和初产妇ECV的成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累积和分析法(cumulative sum analysis,CUSUM)分析ECV的学习曲线。结果:(1)经产妇仅年龄大于初产妇[(29.2±3.0)岁与(33.0±3.4)岁, t=-5.57, P<0.001],其余一般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ECV总体成功率为61.9%(60/97),经产妇成功率高于初产妇[93.3%(28/30)与47.8%(32/67), χ2=18.24, P<0.001]。主要并发症为胎心减慢(5.2%,5/97),以及阴道流血、胎膜早破和胎儿窘迫(均为1.0%,1/97)。初产妇与经产妇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初产妇ECV可接受的失败率为50%时, R2=0.91, H=-3.27, Y=52.16,即达到50%的目标需要积累学习53例;经产妇ECV可接受的失败率为30%时, R2=0.99, H=-1.635, Y=6.60,即需要积累学习7例即可达到70%成功率。 结论:经过规范培训的手术者,经过约50例的学习,可熟练掌握非麻醉下足月及近足月初产ECV的操作技能,经产妇需要约10例的训练积累。临床实践建议以经产妇作为学习的切入点,有利于建立操作者的学习信心,也有利于在孕产妇中进行ECV的推广实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个人和家庭自我管理理论的护理干预在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个人和家庭自我管理理论(IFSMT)护理干预措施对经皮椎间孔镜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于山西省人民医院行经皮椎间孔镜手术的83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信封法按照近似1:1标准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n=417)和观察组( n=418),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基于IFSMT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能力、术后康复时间、腰椎功能恢复情况、疼痛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 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治疗管理、心理管理、生活管理、知识技能管理评分均较干预前高,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观察组患者住院天数、生活自理时间、工作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干预后观察组患者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疼痛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均低于对照组,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评分高于干预前,且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患者接受基于IFSMT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患者术后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反思循环融合链接式带教在手术室护理带教中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反思循环融合链接式带教在手术室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将本单位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接收的60名手术室护生按照入科先后时间分为对照组(30名,采用常规手术室护理带教)与试验组(30名,采用反思循环融合链接式带教)。比较两组带教前后考核成绩、自我导向学习能力及对带教的满意度。采用SPSS 26.0进行 t检验和卡方检验。 结果:两组带教后理论知识、护理技能考核成绩均提高,且带教后试验组成绩均高于对照组[(92.84±5.91)vs.(87.25±7.29)] [(91.68±7.14)vs.(85.96±8.62)]( P<0.05);两组带教后学习意识、学习行为、学习策略、学习评价与人际关系技能维度的自我导向学习能力评分均升高,且带教后试验组上述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0.05);试验组对带教在提高学习主动性、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增强操作技能方面的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在手术室护生中应用反思循环融合链接式带教,不仅可增强学生考核成绩和自我导向学习能力,还可提高其对带教的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