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床护士针刺伤职业防护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构建临床护士针刺伤职业防护评价指标体系,旨在为促进护士针刺伤职业防护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2023年6-9月,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拟定临床护士针刺伤职业防护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德尔菲法对来自医院感染控制、护理管理等领域的21名专家进行了2轮函询,根据专家意见修改并确定最终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结果 2轮专家函询的积极系数分别为95.2%、100%,权威系数分别为0.875、0.870,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252、0.128.最终确定的临床护士针刺伤职业防护评价指标体系包括6项一级指标(安全文化、制度保障、工作环境、操作行为、防护用具、督导与考核)、12项二级指标和32项三级指标.结论 基于文献研究及专家咨询方法构建的临床护士针刺伤职业防护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科学性,可作为评价护士针刺伤职业防护质量的参考工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护理安全文化在心脏监护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其安全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文化在心脏监护病房(C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4月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CCU患者21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住院编号随机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CCU护理,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运用护理安全文化管理模式进行干预,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护理质量、满意度以及不良事件严重程度和发生率。结果:实施运用护理安全文化管理模式的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患者的不良事件严重程度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基于护理安全文化模式的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CCU患者的护理质量,提升不良事件主动上报率,增加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了不良事件严重程度发生率,增强患者安全性,对建立良好医护关系以及使患者取得良好预后都具有重要作用,值得推广和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老年友善医院护士的患者安全文化认知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了解某老年友善医院护士对患者安全文化认知的现状,并分析护士对患者安全文化认知的影响因素,旨在为制订护理安全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19年7月对某老年友善医院26个临床护理单元的360名临床在职护士采用患者安全文化认知测评量表及护士心理契约量表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相关分析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护士对患者安全文化认知的影响因素。结果:护士对患者安全文化认知总分为(173.74±16.04)分;护士对患者安全文化认知总分与心理契约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之间均呈正相关( P<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医院团队责任和医院发展责任是护士对患者安全文化认知得分的影响因素。 结论:护士对患者安全文化认知总体较好,护士心理契约中医院责任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尤其是医院团队责任和发展责任,管理者应从医院管理支持团队行为及提供发展保障等方面着手,提高护士心理契约水平,从而进一步提升护士对患者安全文化认知水平,促进护士形成积极的患者安全意识及行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脑卒中患者出院后延续护理需求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出院后延续护理需求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200例,进行延续性护理需求调查,分析脑卒中患者一般资料、延续性护理需求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脑卒中知识需要占91.0%,不确定占4.5%,不需要占4.5%;安全用药需要占92.5%,不确定占2.5%,不需要占5.0%;康复锻炼的方法需要占90.5%,不确定占3.0%,不需要占6.5%;血压控制及自我检测需要占90.5%,不确定占3.5%,不需要占6.0%;饮食指导需要占86.5%,不确定占6.5%,不需要占7.0%;心理、情绪控制与调节需要占85.0%,不确定占8.0%,不需要占7.0%;家庭护理的技巧需要占85.0%,不确定占6.0%,不需要占9.0%;血脂、血糖的控制及检测需要占84.0%,不确定占5.5%,不需要占10.5%;协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需要占82.5%,不确定占7.5%,不需要占10.0%;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需要占82.0%,不确定占8.0%,不需要占10.0%;获取社会支持需要占77.5%,不确定占7.0%,不需要占15.5%;家庭环境、设施的改造需要占75.0%,不确定占10.5%,不需要占14.5%。年龄、月收入情况、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是导致脑卒中患者需要延续性护理需求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脑卒中患者出院后对实施延续护理有较多需求,并且通过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后,帮助更多的患者得到护理的机会,快速改善疾病的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住院期运动康复的最佳证据总结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检索并获取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住院期运动康复的相关证据,并对最佳证据进行总结。方法:应用循证护理的方法,使用计算机、手工相结合的形式检索国内外数据库有关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住院期运动康复的相关证据,包括指南、证据总结、临床实践指南、系统评价、随机对照试验等。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9年12月1日。由4组循证小组独立进行文献质量评价,有争议的内容由医院循证小组裁决,并提取证据。分别采用AGREE Ⅱ评分、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文献评价标准、证据分级系统,对各类研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与等级划分。结果:共纳入证据15篇,包括指南4篇、证据总结1篇、系统评价1篇、随机对照试验9篇,最终总结了20条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住院期运动康复的最佳证据。结论:本研究归纳了关于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住院期运动康复的最佳证据,可以为临床开展运动康复提供循证依据,但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应结合患者文化背景与医疗机构水平,在保障患者安全的前提下循序渐进地开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综合安全文化改进模式护理在老年肿瘤患者跌倒坠床风险控制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单元综合安全文化改进项目(CUSP)在降低老年肿瘤患者跌倒坠床发生风险、提升质量改进实效、创新安全文化实践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高危老年跌倒坠床患者93例,将2020年1~6月的患者作为对照组(41例),实施院内跌倒坠床常规预防处理措施;将2020年6~12月的患者作为观察组(52例),在CUSP模式指导下实施跌倒坠床的安全文化干预措施。比较后单元内医护人员的安全文化水平、医护人员在跌倒坠床相关知识掌握、高危因素评估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安全措施落实能力等方面的效果以及两组患者跌倒坠床发生率。结果:干预后医护人员的安全文化认同水平在对"错误的反馈与沟通""组织学习及持续改进""科室间协作""对错误的非惩罚性反应""对患者安全的整体感觉""不良事件上报频率"6个维度上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医护人员在"高危因素评估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安全措施落实能力水平"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科室跌倒坠床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CUSP在有效预防老年肿瘤患者跌倒坠床发生、提高科室整体安全文化水平方面具有显著作用,可以为改进医疗质量安全提供方法上的借鉴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三级医院急诊科护士患者安全文化感知在其职业倦怠与安全行为中的中介效应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三级医院急诊科护士患者安全文化感知在职业倦怠及其安全行为中的中介作用。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目的抽样与方便抽样相结合的方法,于2021年2月26日—3月14日选取9个省/直辖市的39家医院455名急诊科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职业倦怠量表、医疗保健机构患者安全文化测评量表、护士安全行为问卷进行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428份,有效回收率为94.07%。结果:428名急诊护士职业倦怠得分为52(38,64)分,患者安全文化得分为150(139,166)分,护士安全行为得分为54(49,58)分。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倦怠得分与患者安全文化感知得分( r=-0.661, P<0.01)、护士安全行为得分( r=-0.513, P<0.01)均呈负相关;急诊科护士的患者安全文化感知得分与其安全行为得分呈正相关( r=0.482, P<0.01)。急诊科护士患者安全文化感知在其职业倦怠与安全行为中具有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34.90%。 结论:三级医院急诊科护士具有中度的职业倦怠,其安全行为及对患者安全文化的感知还有提升空间,在三者关系中,患者安全文化感知在职业倦怠与护士安全行为中具有一定的中介效应。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可采取系列措施预防或降低急诊科护士职业倦怠水平、加强患者安全文化建设,提升护理行为的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安全文化理念联合柔性管理对妇科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究安全文化理念联合柔性管理方式对妇科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在该院治疗的126例妇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方式分为对照组(常规性安全文化管理)、观察组(安全文化理念联合柔性管理)。对比护理期间两组投诉率、出错率、护理满意度及意外情况。结果:观察组整体投诉率、护理失误次数、意外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妇科实施安全文化管理理念联合柔性管理方式能有效地提升护理质量,降低意外发生率,能给予一个更加完善、科学的护理模式,值得临床推广和普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护理优良事件报告制度在护理安全文化建设中的意义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研究护理优良事件报告制度在护理安全文化建设中的意义。方法:建立护理优良事件报告制度及相应的激励机制,激励临床护士主动上报护理优良事件,营造护理安全文化。结果:2017~2018年共上报护理优良事件123件,其中查对事件70例,观察事件37例,其他事件16例。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从2016年的0.37%下降到2018年的0.26%,下降幅度32.43%;给药错误发生率从2016年的0.04%下降到2018年的0.01%,下降幅度75.00%。结论:护理优良事件报告制度在护理安全文化建设中有着积极和重要的意义,提高了护士的安全文化意识和护理质量,促进了患者安全,实现了护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中国消化内镜护士角色职能及专业实践能力调查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了解我国消化内镜护士的角色职能及专业实践能力现状及发展方向,为明确内镜专科护士培养方向、制定培养方案、推进内镜专科护士岗位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参考国外相关文件,经过跨文化调适,充分咨询国内专家意见,编制《中国消化内镜护士角色职能及专业实践能力调查问卷》,向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2所内镜医疗机构的内镜护士、内镜医师及内镜护理管理者匿名发放及回收调查问卷。结果:调查对象来自我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7所内镜医疗机构,调查对象252人,其中内镜护士144人,年龄(35.87±7.43)岁,53.5%为初级职称,68.8%为本科学历;内镜医师65人,年龄(39.66±5.62)岁,46.2%为中级职称,40.0%为博士研究生学历;内镜护理管理者43人,年龄(43.12±5.78)岁,46.5%为高级职称,90.7%为本科学历。整体252名调查对象对消化内镜护士12项角色职能及10项专业实践能力与现状符合程度的评分均>3.5分。与现状的符合程度评分最高的角色职能为"协助内镜诊疗的技术操作"(4.58±0.57)分、"卫生及感染控制"(4.54±0.62)分和"内镜设备处理、维护、储存"(4.47±0.65)分;对未来消化内镜护士承担角色职能认同程度最高的3项则为"卫生及感染控制"(4.58±0.55)分、"协助内镜诊疗的技术操作"(4.52±0.62)分、"医疗安全"(4.52±0.58)分。内镜护士、内镜医师及内镜护理管理者对目前内镜护士12项角色职能符合程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现状符合程度评分最高的两项专业实践能力为"合作的能力"(4.32±0.61)分与"交流的能力"(4.25±0.63)分,同样也是未来发展认同程度最高的两项专业实践能力(4.48±0.58分,4.46±0.58分)。对现状符合程度与对未来发展的认同程度评分差距最大的一项为"循征护理实践与研究的能力"(3.80±0.77比4.20±0.73, P<0.001)。内镜护士、内镜医师及护理管理者对消化内镜护士将来发展10项专业实践能力的认同程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内镜护士、内镜医师及内镜护理管理者对于消化内镜护士角色职能及专业实践能力的现状认识基本一致,对于未来发展专业实践能力的观点一致;均高度认可目前消化内镜护士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且期待在将来发展这两项能力,而"循证护理实践与研究"的能力则是所有调查对象都认为内镜护士未来需要发展的专业实践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