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仑伐替尼致手足皮肤反应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患者男,85岁,因手足红斑、脱屑、水疱10个月,双下肢瘀斑、脓疱伴痛4个月于2019年11月入院。患者1年前于外院诊断为肝细胞癌,2018年11月开始口服仑伐替尼8 mg/d,1个月后出现掌跖、肢端暗红斑伴脱屑,双足散在水疱、大疱,伴足跟痛。期间在当地医院诊断为"痛风"。4个月前无诱因双下肢出现散在瘀斑、少许水疱、结痂,逐渐增多,伴胀痛,行走时加剧。患者无发热、畏寒,无腹痛腹泻,无关节疼痛等。入院前1周自行外用聚维酮碘,口服泼尼松5 mg/d等治疗,未缓解。患者有高血压病史40余年,长期口服氨氯地平、厄贝沙坦,血压控制可;50年前曾患肺结核,已治愈。家族成员无类似疾病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司库奇尤单抗治疗13例难治性局限性脓疱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观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司库奇尤单抗对常规治疗无效或不耐受的难治性局限性脓疱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并分析2019年12月至2022年4月于西京皮肤医院门诊接受司库奇尤单抗治疗的13例难治性局限性脓疱型银屑病患者的资料,评价掌跖脓疱病(PPP)患者治疗前后PPP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PPASI)评分、临床医师整体评估(PGA)评分,评价连续性肢端皮炎(ACH)患者临床疗效总体量表(CGI)评分,记录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13例难治性局限性脓疱型银屑病患者中,PPP 6例,ACH 3例,PPP合并ACH 4例。男3例,女10例,年龄(33.2 ± 14.6)岁。治疗12周时,存在PPP表现的10例患者PPPASI评分由基线(13.88 ± 3.62)分降至(6.81 ± 2.31)分,4例达到PPPASI75, 5例达到PGA0/1;存在ACH表现的7例患者中6例CGI评分达到中度改善以上,4例达到显著改善。2例PPP患者因应答不佳分别于治疗3周、5周停药,1例ACH患者治疗12周CGI评分为轻度改善。随访期间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出现毛囊性炎性丘疹、湿疹样皮损各1例,予以对症治疗后缓解。结论:司库奇尤单抗治疗局限性脓疱型银屑病安全有效,可作为难治性PPP和ACH的治疗新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儿童SAPHO综合征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总结分析儿童SAPHO综合征临床特征和诊疗经过,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内科病房收治的1例SAPHO综合征患儿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资料及诊疗经过。结果:患儿,女,4岁,主要表现为双手足脓疱伴右侧腰骶部疼痛及活动受限。实验室检查结果示:白细胞计数较正常值升高,C-反应蛋白轻度升高,红细胞沉降率升高。影像学检查结果示:骶髂关节MRI:右侧骶髂关节水平髂骨骨髓水肿,右侧坐骨小片状骨髓水肿;骶髂关节CT:右侧骶髂关节髂骨面局限性骨质破坏。掌跖脓疱局部皮肤活检病理:掌跖脓疱病。给予醋酸泼尼松、甲氨蝶呤及阿达木单抗治疗,患儿病情缓解,无新发手足脓疱,无关节肿痛、活动受限,炎症指标恢复正常。结论:儿童SAPHO综合征临床表现和成人有所不同,早发现、早治疗,一般预后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复方秦艽丸联合308 nm准分子激光治疗掌跖脓疱病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复方秦艽丸治疗掌跖脓疱病的疗效及对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 NLR)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符合入选标准的100例掌跖脓疱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308 nm准分子激光治疗,2次/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本院院内制剂复方秦艽丸,1丸/次,2次/d。2组均治疗8周,随访3个月。采用修改版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lmoplantar Pustulo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 PPPASI)评价疾病严重程度,采用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标调查表(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 DLQI)评价生活质量,观察血清NLR变化,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0%(44/50)、对照组为70.0%(35/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2.730, P<0.001)。治疗组治疗后2、4、6、8周PPPASI评分( t值分别为6.813、3.091、3.582、5.622)、DLQI评分( t值分别为5.713、4.616、6.262、1.824)均低于对照组( P<0.01)。治疗后,治疗组中性粒细胞计数[(4.13±1.42)×10 9/L比(6.56±1.65)×10 9/L, t=7.893]、NLR[(1.75±0.98)比(2.60±0.87), t=4.592]比值均降低( P<0.01)。治疗期间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10/50)、对照组为18.0%(9/5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1.680, P=0.089)。随访3个月,治疗组复发率为9.1%(4/44)、对照组为20.0%(7/3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893, P=0.003)。 结论:复方秦艽丸联合308 nm准分子激光可有效降低患者外周血NLR比值,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复发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白细胞介素17和白细胞介素23拮抗剂治疗脓疱型银屑病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脓疱型银屑病的病情严重,可危及生命,且传统治疗方法疗效欠佳。近年来,白细胞介素17和白细胞介素23拮抗剂在银屑病治疗中发挥出良好作用。本文综述白细胞介素17和白细胞介素23拮抗剂治疗脓疱型银屑病的最新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我国城镇掌跖脓疱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经济负担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我国掌跖脓疱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疾病的经济负担。方法:使用2012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我国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数据库数据开展回顾性研究。通过国际疾病分类代码和中文诊断名称来识别掌跖脓疱病患者,并估算患病率、发病率和费用。根据年龄和性别进行亚组分析,并进行敏感性分析来考察结果稳健性。基于我国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计算年龄调整的标准化患病率和发病率。结果:2016年我国掌跖脓疱病患病率和发病率分别为2.730/10万(95% CI:2.218/10万~3.242/10万)和1.556/10万(95% CI:1.154/10万~1.958/10万),女性患病率(2.910/10万)高于男性患病率(2.490/10万, χ2=97.48, P=0.001),同时女性发病率(1.745/10万)高于男性发病率(1.418/10万, χ2=85.02, P=0.001);年龄最高峰为30~39岁,在20岁以下人群中0~3岁年龄组存在小高峰。2012—2016年每位患者的就诊次数为(2.44±0.04)次,每年的人均总费用为(982.40±39.19)元。 结论:2016年我国掌跖脓疱病的患病率和发病率女性均高于男性,患病率和发病率峰值年龄在30~39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长波紫外线1联合本维莫德乳膏治疗掌跖脓疱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长波紫外线1(UVA1)联合本维莫德乳膏治疗掌跖脓疱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90例掌跖脓疱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中剂量治疗组、高剂量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单独给予本维莫德乳膏外用,中、高剂量治疗组分别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剂量(60 J/cm 2)和高剂量(90 J/cm 2)的UVA1照射治疗。UVA1照射每周3次,持续12周。在治疗第0、2、4、8、12周时进行掌跖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PPASI)评分,并记录不良反应。 结果:(1)对照组第2周的PPPASI评分较基线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第4、6、8、12周PPPASI评分较基线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结束时,该组有3例(10%)患者达到PPPASI评分较基线缓解75%(PPPASI75)。(2)中剂量治疗组和高剂量治疗组第2、4、8、12周的PPPASI评分较基线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结束时,中剂量治疗组有86.7%(26/30)的患者达到PPPASI75,高剂量治疗组有90.0%(27/30)的患者达到PPPASI75。(3)中、高剂量治疗组第2、4、8、12周时PPPAS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高剂量治疗组第2和第4周时PPPASI评分低于中剂量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但第8和12周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4)对照组中仅有1例患者出现轻度红斑及刺痒感,发生率为3.3%。中剂量组有10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平均发生时间为治疗10次以后。高剂量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23/30,76.7%)。 结论:采用中剂量的UVA1光疗联合本维莫德乳膏外用治疗掌跖脓疱病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生物制剂及小分子靶向药治疗掌跖脓疱病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周前
掌跖脓疱病(palmoplantar pustulosis,PPP)是一种局限于掌跖部位的慢性复发性皮肤病,目前尚无统一的治疗标准,生物制剂及小分子靶向药物作为新兴药物,目前已开展多项临床试验及病例系列研究,本文就PPP相关生物制剂及小分子靶向药物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进一步开展临床治疗和相关药物研发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掌跖脓疱病患者80例临床特征及生活质量回顾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分析掌跖脓疱病(palmoplantar pustulosis,PPP)临床特征,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 对80 例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的PPP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其基本信息和临床特征,评估生活质量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80 例PPP患者男女比为13∶67,平均发病年龄为(37±10)岁,75.00%的患者皮疹同时累及手掌脚掌,81.25%的患者出现甲损害,皮疹和甲损害累及范围与发病年龄显著相关(P<0.05).DLQI中位数为 5,患者性别、文化程度、病程与部分DLQI维度评分相关性显著.结论 PPP患者性别分布特点、高吸烟率、发病年龄分布及皮疹类型、高发甲损害等特征与国外研究数据一致.发病年龄与疾病进展间关联有待后续验证.PPP对生活质量影响温和,临床应注意新发病者和低文化程度人群的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阿普米司特治疗掌跖脓疱病一例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掌跖脓疱病目前尚无标准治疗方案.掌跖脓疱病的传统治疗包括口服阿维A、环孢素及甲氨蝶呤等,常因不良反应而使用受限.除传统外用药物、物理疗法及系统药物外,最近还出现了一些诸如生物制剂、小分子药物等新的治疗方法.本文报道 1 例阿普米司特超适应症治疗掌跖脓疱病的患者,获得满意的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