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普米司特治疗弥漫性斑秃一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2周前
斑秃传统治疗包括糖皮质激素、米诺地尔、中医药、免疫抑制剂等,但达不到满意疗效. 阿普米司特是一种口服小分子磷酸二酯酶 4 抑制剂,国外有阿普米司特可显著改善斑秃的报道. 国内暂无阿普米司特治疗斑秃的报道,本文报道一例阿普米司特成功治疗弥漫性斑秃的患者,给予阿普米司特30 mg每日 2 次治疗,14 周后毛发全部长出,均为黑发. 随访 2 个月未复发,未见药物不良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阿普米司特治疗掌跖脓疱病一例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掌跖脓疱病目前尚无标准治疗方案.掌跖脓疱病的传统治疗包括口服阿维A、环孢素及甲氨蝶呤等,常因不良反应而使用受限.除传统外用药物、物理疗法及系统药物外,最近还出现了一些诸如生物制剂、小分子药物等新的治疗方法.本文报道 1 例阿普米司特超适应症治疗掌跖脓疱病的患者,获得满意的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PDE-4抑制剂治疗难治性Morbihan病1例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患者男,18岁.面部肿胀逐渐加重不伴痛痒感3年.曾于多家医院反复诊治,先后口服多西环素、异维A酸等药物效果不佳.皮损组织病理示:毛囊上皮细胞轻度水肿,组织略疏松.真皮浅层血管、毛囊周围少许淋巴细胞浸润,阿新兰染色:真皮内胶原间少许黏蛋白沉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真皮浅中层D2-40染色可见明显淋巴管扩张,CD31血管内皮阳性表达.结合临床诊断为Morbihan病,给予PDE-4抑制剂阿普米司特口服,治疗1周开始起效,2周后肿胀明显缓解,1个月后红斑、丘疹明显消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姐妹同患掌跖脓疱病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例1女,65岁,双手红斑、脓疱、鳞屑伴痒反复10年余;例2女,76岁,双手足部红斑、脓疱、鳞屑伴痒30年,加重1年余;2例患者系同胞姐妹.二者均诊断为掌跖脓疱病.例1予阿维A胶囊联合本维莫德乳膏治疗,例2予阿普米司特治疗.随访至今,二者皮损均明显改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甲银屑病的系统治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甲银屑病(nail psoriasis,NP)属于银屑病特殊部位受累,可单独存在,亦可合并其他类型的银屑病,大部分银屑病患者在疾病过程中甲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由于甲特殊的解剖结构和生理特性,其生长缓慢,局部药物不能有效地穿透甲板,且NP的临床表现多样,治疗疗程长、病情易反复,对患者身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影响生活质量.虽然银屑病的治疗已经被研究了数十年,但NP属于难治部位,治疗具有挑战性.NP的系统治疗如口服维A酸类药物、甲氨蝶呤、环孢素、阿普米司特、托法替布等,生物制剂如阿达木单抗、乌司奴单抗、依奇珠单抗等,部分药物可有效改善NP,治疗相对安全和有效,显示出其治疗NP良好前景.兹结合近年来国内外文献,就NP的系统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阿普米司特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寻常型天疱疮1例
编辑人员丨2024/3/16
患者女,67岁,面部及躯干红斑、水疱伴瘙痒1个月.皮肤科检查:头面部、躯干散在红斑、水疱,颜色鲜红至暗红,局部可见水疱破溃后遗留鲜红剥蚀面,上覆棕褐色结痂,尼氏征(+).临床表现及病理符合寻常型天疱疮.治疗方案:予甲泼尼龙20 mg治疗12天后减量,联合应用阿普米司特片30 mg每日两次控制病情.随访3个月皮疹未见复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氘可来昔替尼治疗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疗效及安全性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系统评价氘可来昔替尼治疗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通过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及临床试验网站clinicaltrials.gov,筛选出符合要求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提取数据后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 4 项RCTs,包括 1996例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 16 周或 12 周后氘可来昔替尼组达到各项疗效指标(PASI 75、sPGA 0/1、PASI 90、PASI 100、DLQI 0/1)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安慰剂组及阿普米司特组(P<0.05);治疗 24 周后氘可来昔替尼组达到各项疗效指标的比例仍明显高于阿普米司特组(P<0.05);氘可来昔替尼组总的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安慰剂组(P<0.05),与阿普米司特组相当(P>0.05),氘可来昔替尼组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安慰剂组或阿普米司特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氘可来昔替尼治疗斑块状银屑病的疗效优于安慰剂和阿普米司特,且耐受性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基于FAERS数据库的阿普米司特风险信号挖掘与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3/2
目的 通过对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挖掘阿普米司特的风险信号,为临床使用的安全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OR)和贝叶斯可信区间递进神经网络(BCPNN)对美国FAERS数据库中 2014 年第 1 季度—2023 年第 3 季度阿普米司特相关不良事件(ADE)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结果 共检索出阿普米司特相关ADE报告 70 075 份,以女性病例(61.4%)为主,年龄主要集中 18~65 岁(34.6%);上报国家主要以美国(96.5%)为主;经筛选出阳性信号 70 个,涉及 12 个系统器官(SOC);挖掘出的信号提示阿普米司特相关ADE报告主要集中在胃肠系统疾病、各类神经系统疾病、精神病类、感染及侵染类疾病,频数发生较多的PT主要是腹泻、恶心、头痛、腹部不适等;信号较强的PT主要是紧张性头痛、腹泻、排便频率增加、粪便松软、腹部不适等;新的风险信号有 38 个,包括潜伏性结核、病毒性胃肠炎、耳部感染、上呼吸道充血、痛风等.结论 使用阿普米司特应在治疗期间,重点关注患者的胃肠道反应,同时评估患者的精神状况,监测有感染、肾脏不全功能患者的使用,以保证治疗的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
-
气相色谱法检测阿普米司特原料药中有机溶剂残留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建立测定阿普米司特原料药中 8 种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气相色谱法.方法 色谱柱为DB-624 石英毛细管柱(60m×0.53 mm,3.00μm),程序升温,进样口温度为 220℃,检测器为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检测器温度为 250℃,载气为氮气,载气流速为 4 mL/min,分流比为 20∶1,直接进样,进样量为 1μL.结果 甲醇、乙醇、丙酮、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异丙叉丙酮、二丙酮醇的质量浓度分别在 9.361~593.2μg/mL、10.01~984.6μg/mL、10.23~996.4μg/mL、14.31~971.5μg/mL、10.22~991.4μg/mL、7.313~983.3μg/mL、3.335~201.6μg/mL、10.12~202.4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n = 4);定量限分别为 9.36,10.01,10.23,14.31,10.22,7.31,3.34,10.12μg/mL,检测限分别为 2.81,3.00,3.07,4.29,3.07,2.19,1.01,3.37μg/mL;精密度、重复性试验结果的RSD均小于 6.0%(n = 6);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 103.25%,103.97%,101.51%,103.58%,102.63%,100.92%,103.67%,103.63%,RSD分别为 2.24%,5.70%,2.15%,1.92%,2.25%,4.54%,3.28%,0.95%(n = 9).3 批样品中乙醇和丙酮的检出量分别为 0.17%,0.16%,0.19%和 0.20%,0.17%,0.21%,其余溶剂均未检出.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靠、灵敏度高,可用于阿普米司特原料药中 8 种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测定.拟订阿普米司特原料药中甲醇、乙醇、丙酮、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异丙叉丙酮、二丙酮醇的残留限度分别为 0.3%,0.5%,0.5%,0.5%,0.5%,0.5%,0.1%,0.1%.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3942例住院抑郁症患者用药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了解抑郁症患者用药情况.方法:通过医院信息系统,调取2014年9月至2017年12月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3942例住院抑郁症患者的病历资料,对抗抑郁药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942例患者共使用抗抑郁药8549例次,使用例次数排序居前3位的药品为米氮平(2047例次,占23.94%)、艾司西酞普兰(1339例次,占15.66%)和文拉法辛(1121例次,占13.11%);联合用药共14001例次,使用例次数排序居前3位的药品为劳拉西泮(1760例次,占12.57%)、阿普唑仑(1745例次,占12.46%)和丁螺环酮(1699例次,占12.13%).结论: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去甲肾上腺素能和特异性5-羟色胺能抗抑郁药、5-羟色胺及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以及新型的5-羟色胺平衡抗抑郁药成为治疗抑郁症的首选药物,抗抑郁药与苯二氮艹卓类药物联合使用率最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