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掌跖角化病并手部假性阿洪病一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自我改善型火棉胶鱼鳞病三家系12R-脂氧合酶基因突变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3个自我改善型火棉胶鱼鳞病家系基因突变情况。方法:收集3例自我改善型火棉胶鱼鳞病患者临床资料。提取患者及父母外周血DNA,使用先天性鱼鳞病多基因芯片对患者进行高通量测序,确定致病基因位点后用Sanger测序法对患者及父母DNA双向验证。结果:3例出生时均为火棉胶样儿,2~4周膜脱落后,均逐渐出现相似的轻度鱼鳞病特征,皮肤干燥,局部细小鳞屑,屈侧易受累,少汗,热不耐受,面颊潮红,轻度掌跖角化或掌纹增多。3例均发现为ALOX12B基因复合杂合突变:例1存在父源c.406_408delGAG、母源c.77T>C突变;例2存在父源c.1013C>T、母源c.1286C>G突变;例3存在父源c.1232T>C、母源c.1440C>A突变。功能预测显示,4个错义突变c.77T>C、c.1286C>G、c.1013C>T、c.1232T> C和1个缺失突变c.406_408delGAG均可能致病,1个无义突变c.1440C>A产生终止密码、编码截短蛋白p.Tyr480Ter,可影响蛋白功能而致病。这6个突变位点既往均未见报道。结论:3例自我改善型火棉胶鱼鳞病患儿均存在ALOX12B基因复合杂合致病突变,每例患儿的2个突变分别来自父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TP63基因突变导致的不伴指(趾)畸形的ADULT综合征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检测1例以外胚层发育不良为主要临床表现的ADULT综合征患者的致病基因。方法:收集先证者临床资料,采集先证者及其父母的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对先证者行遗传性皮肤病目标基因外显子测序,确定候选突变位点,在家系中对该位点行Sanger测序验证。结果:先证者男,22岁,表现为毛发稀疏、变细,颜面部散在雀斑,恒牙缺失,角膜混浊,掌跖红斑、角化,指(趾)甲营养不良,乳头发育不良等。基因检测显示,先证者外周血基因组DNA中TP63基因第8号外显子中存在杂合突变(c.1040G>T),导致氨基酸序列发生改变(p.C347F),其父母表型正常且未检测到该突变位点,突变与疾病表型符合共分离。结论:TP63基因的新发杂合错义突变是先证者的可能致病突变,结合先证者临床表现,诊断为不伴指(趾)畸形的ADULT综合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Carvajal综合征一例伴桥粒斑蛋白基因新突变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对1例临床表现为羊毛状发,膝盖、掌跖角化性皮损,暂无心脏症状的患儿进行基因突变检测。方法:收集患儿及其父母的临床资料。提取患儿、其父母及100例无关健康对照者外周血DNA,采用二代皮肤靶向测序包检测患儿的基因突变,应用Sanger测序法进行验证。结果:患儿女,3岁,出生头发卷曲,8月龄出现掌跖角化并渐累及膝盖,其父母表型正常。测序发现,患儿桥粒斑蛋白(DSP)基因第23号外显子存在移码突变c.5152dupT(p.L1718Ffs*15),DSP基因第24号外显子检测到无义突变c.C6478T(p.R2160X)。其母亲DSP基因第23号外显子亦存在c.5152dupT移码突变,但第24号外显子未检测到相关突变。其父亲及100例健康对照中均未检测到相关突变。诊断:Carvajal综合征。结论:该例Carvajal综合征患儿存在DSP基因复合杂合突变c.5152dupT(p.L1718Ffs*15)和c.C6478T(p.R2160X),可能与其发病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体内金属植入物与后天性掌跖角化症关联的初步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后天性掌跖角化症(PPK)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金属植入物(MI)对患者血浆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观察性研究,收集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东部战区总医院皮肤科就诊的后天性PPK,以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PPK面积及严重度指数评分参考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评分法,采用金属成分斑贴试验(MPT)检测两组金属过敏原,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4、IL-13、IL-17A、IL-8水平。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M( Q1, Q3)表示,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 结果:PPK患者组81例,男42例,女39例,平均年龄48岁(范围21 ~ 65岁),37例(45.7%)有MI,其中牙科植入物34例,骨科植入物2例,心内科植入物1例。对照组纳入36例健康体检者,两组年龄及性别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MI组(37例)PPK面积及严重度指数评分[0.40(0.27,0.75)分]与无MI组(44例)[0.38(0.19,0.70)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 = 1.21, P = 0.225)。PPK患者组46例、对照组30例行MPT检查,患者组金属阳性比例(14/46)高于对照组(2/30, χ2 = 6.17, P = 0.013);46例行MPT检查患者中,有MI患者金属阳性比例(10/25)高于无MI患者(4/21,校正后 P < 0.017)。患者组及对照组均有36例行血浆细胞因子检测,患者组血浆TNF-α[66.2(58.7,69.3) pg/ml]、IFN-γ水平[645.0(571.5,681.1)]均低于对照组[71.5(64.5,73.9)、716.5(620.4,785.0) pg/ml, P < 0.05],两组间血浆IL-4、IL-13、IL-17A、IL-8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后天性PPK患者特别是有MI的患者MPT阳性更多见,金属与后天性PPK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血浆TNF-α和IFN-γ水平改变可能与部分后天性PPK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GJB2基因p.N54H突变致经典型Vohwinkel综合征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检测1例表现为掌跖角化、假性阿洪及耳聋的Vohwinkel综合征患者的基因变异。方法:采集先证者临床信息,并检测分析基因突变位点。结果:先证者临床表现符合经典型Vohwinkel综合征,基因检测发现GJB2基因c.160A>C(p.N54H)杂合突变,患者父母及健康对照均未发现此位点变异。结论:GJB2基因c.160A>C(p.N54H)突变首次被发现与经典型Vohwinkel综合征相关,经典型Vohwinkel综合征及掌跖角皮症伴耳聋之间存在变异位点重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TRPV3基因突变导致表皮功能障碍和角质细胞异常分化的作用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与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素受体亚家族3(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in 3, TRPV3)突变密切相关的一组基因和信号通路,探讨 TRPV3突变对局灶型掌跖角化症和Olmsted综合征表皮功能和角质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 方法:对转染 TRPV3突变体的HEK293T细胞进行Sanger DNA测序。筛选与 TRPV3突变相关的差异基因,利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eighted gene co-expression network analysis,WGCNA)筛选与样本特征相关性最大的模块,两者取交集后得到差异共表达基因,并进行富集和功能注释。基于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利用多算法筛选出与 TRPV3突变相关的关键基因。 结果:用野生型或 TRPV3突变体转染HEK293T细胞24 h后,发现各细胞系的活细胞数减少,尤其是Gly573Cys、Gly573Ser和Trp692Gly。综合WGCNA和差异分析筛选得到共30个与 TRPV3突变相关的差异共表达基因,其中GO显示其主要富集在RNA聚合酶Ⅱ对转录的正调控和核酸模板转录的正调控等功能;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分析发现主要富集在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TRP通道的炎症介质调节、细胞衰老和鞘脂代谢等途径。将CytoHubba 4种算法的结果进行交叉,共鉴定出4个关键靶基因,包括 FOS、 EGR1、 ATF3、 EGR2。 结论:本研究发现 TRPV3突变抑制细胞活性,与Olmsted综合征和局灶型掌跖角化病等皮肤角化性疾病密切相关,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得到与 TRPV3突变相关的差异共表达基因,可为后续研究 TRPV3突变引起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KRT1基因新生突变导致的Curth-Macklin高起鱼鳞病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者男,23岁。足月顺产,父母非近亲结婚。出生时全身潮红脱屑,未见水疱。逐渐出现全身皮肤角化过度,四肢关节增大、掌跖部位尤为明显。掌跖角化增厚皮肤常伴皲裂、渗血,自觉疼痛、瘙痒,有异味。症状逐年加重,手指伸缩受限,右手挛缩,不能用力抓握。行走时足底疼痛明显,步态异常。4年前外院予口服阿维A治疗,因不能耐受不良反应停药。体检:生长发育正常,头颅五官无畸形,毛发正常,牙齿排列整齐、指(趾)甲未见脱落。皮肤科检查(图1A、1B):全身皮肤粗糙、干燥脱屑,双侧肘、膝关节屈侧及伸侧覆盖厚的黄色苔藓化斑片,手掌、手指屈侧可见黄色片状增生性鳞屑,基底皮肤潮红,伴皲裂、渗血,手指末端呈杵状改变,足部及小腿呈铠甲样,足底部大面积黄色疣状斑块,质地坚硬,伴严重皲裂。全身其他部位散在小的角化性斑块、丘疹。家族中3代成员均无类似表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进行性对称性红斑角化症的诊断与思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进行性对称性红斑角化症(PSEK)包含一组临床及遗传学异质性较强的疾病,既往研究认为 GJB3和 GJB4是其主要致病基因。随着遗传学研究快速进展,国内外团队近年陆续发现PSEK的全新致病基因 GJA1、 KDSR、 KRT83、 TRPM4,促使PSEK的临床特征和遗传学发病机制得到进一步认识。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皮肤科医生既往普遍将长岛型掌跖角化症误诊为PSEK,随着长岛型掌跖角化症致病基因被发现,两种疾病的区别应逐步得到认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一例Olmsted综合征患儿的临床及基因变异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1例罕见的 TRPV3基因变异导致的常染色体显性Olmsted综合征患儿的临床特征及遗传学特点。 方法:分析1例掌跖过度角化患儿的临床资料,应用高通量测序及Sanger测序技术对患儿及其父母进行 TRPV3基因变异检测。 结果:患儿临床主要表现为双手及双脚皮肤过度角化脱屑,指关节挛缩变形,双脚第五趾位置异常且残缩。皮肤组织活检病理显示显著角化过度,表皮增生,轻度表皮间细胞水肿。高通量测序结合Sanger测序验证结果显示患儿 TRPV3基因存在新发错义变异c.2016G>T(p.Met672Ile)。 结论:患儿毁损性掌跖角化的致病原因可能为 TRPV3基因的变异,该病例丰富了Olmsted综合征的基因变异与临床表型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