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链非编码RNA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一种累及5%~20%育龄妇女的生殖内分泌和代谢紊乱性疾病,是导致无排卵性不孕的主要原因。PCOS的临床表现具有明显的复杂性和异质性,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转录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NA,能通过表观修饰、转录、转录后三个水平调控细胞生长、增殖、分化、凋亡等许多生物学过程。lncRNA是近年来PCOS领域的研究热点,研究显示 PCOS患者的外周血、卵巢颗粒细胞、卵泡液、子宫内膜中的lncRNA水平与正常女性存在显著差异,且与PCOS排卵障碍、高雄激素血症、胰岛素抵抗、子宫内膜容受性等密切相关,提示lncRNA是PCOS发病机制的重要部分,可能成为PCOS诊断的分子标志物。本文就lncRNA在PCOS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代谢组学的多囊卵巢综合征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雄激素过多、排卵障碍、胰岛素抵抗和肥胖是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主要特征。然而,其发病机制并未完全明确。因此,研究可能与PCOS有关的代谢途径,并寻找其代谢标志物十分重要。代谢组学的应用为PCOS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方向。代谢组学是一种十分有价值且正在发展中的技术,可以发现新的代谢物,探索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另外,代谢组学技术还可以提高PCOS的诊疗效果。本文旨在总结近期代谢组学在PCOS中的应用以及研究进展,从代谢物、代谢途径等方面进行阐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白藜芦醇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育龄期妇女最常见的生殖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排卵功能障碍、高雄激素血症、不孕和卵巢多囊样改变,常伴有肥胖、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和糖耐量异常。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尚无完全有效的治疗手段。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白藜芦醇对PCOS具有潜在的治疗价值。本文主要对白藜芦醇改善PCOS的IR及糖脂代谢紊乱、高雄激素血症、炎症与氧化应激的相关研究和机制进展,以及白藜芦醇在PCOS合并不孕症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新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主要特征是雄激素过多和排卵障碍。PCOS不仅影响育龄期女性的生殖健康,而且作为一种代谢性疾病增加患者的长期健康风险。PCOS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PCOS患者的预后非常重要。近期, BMJ Medicine就这一问题发表了1篇题为《多囊卵巢综合征:病理生理学和治疗机遇》的综述[Dong J, Rees DA.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athophysiology and therapeutic opportunities. BMJ Medicine, 2023,2(1): e000548]。该文为开放获取文章,本文对其进行了中文编译。该综述汇总相关文献,就PCOS关键病理生理过程进行了深入的阐释和探讨,对目前现有药物进行总结,并对新兴药物的治疗进行了回顾与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医药治疗排卵障碍性疾病的作用及机理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排卵障碍性疾病是导致不孕不育的重要因素,严重影响人类生殖健康。近年来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中西医结合诊治排卵障碍性疾病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寻找有效诊疗手段和预防途径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中医药在整体辨证、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等理念指导下,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体现了中医药个体精准治疗的优势特色,同时,中西医结合治疗相互取长补短,达到了减毒增效的作用。本文主要探讨了中医药诊治排卵障碍性疾病的特点和作用机理,为揭示中医药治疗排卵障碍性疾病的疗效机制提供了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PCOS患者糖脂代谢特点及其相关细胞因子参与卵泡发育的研究现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常见的女性内分泌、代谢紊乱性疾病,其糖脂代谢异常与生殖功能障碍密切相关。卵巢是能量代谢活跃的器官,颗粒细胞的增殖,卵母细胞的发育成熟及排卵,都是耗能的过程,需要足够的能量供应。糖、脂类在颗粒细胞中被分解,通过缝隙连接为卵母细胞发育提供能量。PCOS患者糖脂代谢异常表现在卵巢颗粒细胞和卵泡液中信号分子及细胞因子、卵泡液中代谢产物的变化,影响卵泡发育及卵母细胞质量。本文就PCOS患者糖脂代谢特点及与糖脂代谢相关的细胞因子对卵泡发育和卵细胞质量的影响进行综述,为临床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多囊卵巢综合症代际传递与子代代谢异常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育龄期妇女最常见的生殖代谢性疾病之一。依据诊断标准和纳入人群的不同,全球范围内患病率在6.1%~18.7%之间不等。近几十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都发生了明显改变,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PCOS患病率不断攀升。以排卵障碍和卵巢多囊性改变叠加胰岛素抵抗、糖脂代谢紊乱和肥胖等多种方式,PCOS严重损害着我国育龄期女性生育力。同时,PCOS存在明显的家族聚集现象,具有很强的遗传特性,双生子研究结果显示其遗传度最高可达71%,本文从代际传递和子代表型两个方面对多囊卵巢综合征近年来进展进行梳理分析,以期有助于代际传递的阻断探索和PCOS患者子代的早防、早诊和早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相关问题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AUB)以排卵功能障碍所致AUB(AUB-O)及凝血相关疾病所致AUB(AUB-C)最为常见。青春期AUB的出血模式主要为不规则出血、经期延长、月经过多(HMB)、经间期出血及无月经。本共识强调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对AUB病因进行鉴别诊断。对于出现急性HMB的青春期女性进行评估时,应及时、准确判断出血严重程度及生命体征,并进行分级处理,评估应包括失血导致的贫血程度、血清铁蛋白水平、是否存在内分泌紊乱及凝血功能异常。对于急性HMB的青春期女性首要治疗方法包括短效口服避孕药及孕激素为主的药物紧急止血,但对于足量、规范用药治疗失败的部分难治性AUB患者,可以予手术治疗或子宫内膜病理评估。鉴于青春期AUB-O患者很难在短期内建立规律的月经周期、AUB-C患者长期存在HMB,均需要在急性期止血后维持用药以长期管理月经,避免异常出血的反复发作,并注意随访和监测。本共识还在附录中针对出血性疾病、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和下丘脑功能障碍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简要论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艾灸治疗排卵障碍性疾病的作用机制研究概述
编辑人员丨2024/4/27
排卵障碍包括稀发排卵及无排卵,是生殖医学科的常见病种.中医认为本病根本责之肾虚,治疗以补肾为主.笔者查阅相关资料,发现艾灸对本病的治疗有其独特疗效,其起效机制包含以下五个方面:(1)调节生殖激素、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改善内分泌紊乱;(2)调控氧化应激及颗粒细胞凋亡,改善因卵巢功能衰退导致的排卵障碍;(3)调节卵泡液中细胞因子的表达,促进颗粒细胞的分裂及卵母细胞的发育成熟;(4)改善卵巢血液微循环,缓解卵泡缺氧;(5)改善卵巢组织形态,恢复卵巢排卵功能.本文从艾灸治疗排卵障碍性疾病的实验研究与临床研究两方面出发,总结近年来艾灸治疗本病的作用机制的一手文献,并分析目前研究优势及不足点,以期为未来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应用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卵泡刺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多囊卵巢综合征关系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3/30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生殖内分泌紊乱性疾病,对女性生活产生极大影响.卵泡刺激素(FSH)通过与分布在性腺上的特异性卵泡刺激素受体(FSHR)结合,起到促进和维持正常的性腺发育和生殖功能,FSHR是PCOS易感基因的位点之一.近年来,FSHR基因多态性相关研究较多,FSHR基因突变可降低FSH敏感性,雄激素水平升高,导致排卵功能障碍,影响辅助生殖等.本文对FSHR基因多态性及其对PCOS的影响进行综述,为PCOS发病风险的评估及其遗传学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