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2023年青州市水痘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分析 2016-2023 年青州市水痘(varicella)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完善水痘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 2016-2023 年青州市水痘报告病例数据,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6-2023 年,青州市共报告水痘病例 414 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 5.43/10 万;2016-2019 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χ2=63.00,P<0.001),2020-2023 年发病率呈下降趋势(χ2=66.01,P=0.001,P<0.05).全年均有发病,每年 4-6月和 10 月至次年 1 月为发病高峰期.全市 13 个街道(镇、区)均有病例发生,其中云门山街道发病率最高(119 例,16.55/10 万),其次为经济开发区(32 例,6.32/10 万)和王府街道(72 例,5.88/10 万);庙子镇发病率最低(7 例,2.26/10 万).发病人群男女性别比例为1.17∶1.发病较多的年龄组为10~<15 岁组、15~<20 岁组、20~<25 岁组,病例数分别为 74 例(17.87%)、130 例(31.40%)、64 例(15.46%),主要集中于学生、农民和散居儿童.青州市 1~<20 岁人群水痘疫苗第 1 剂次接种率为94.80%,第2 剂次接种率为76.41%,其中1~<5 岁组第1 剂次和 5~<10 岁组第 1 剂次、第 2 剂次接种率均较高,15~<20 组第 1 剂次、第 2 剂次接种率均偏低.结论 青州市现有的免疫策略改变了水痘的流行病学特征,使发病年龄后移,中学生和大学生是水痘疫情的高发人群,因此扩大水痘疫苗接种覆盖面和开展加强免疫是非常有必要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康复者和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未感染者血清抗体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感染康复者和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未感染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M、IgG、中和抗体水平及特征.方法 选取2022年12月9日至2023年1月31日在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的医务工作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新冠病毒感染康复者36例(康复组),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未感染者33例(疫苗组),检测2组血清抗体并分析.结果 康复组和疫苗组IgM阳性率分别为25.00%、18.19%,IgG和中和抗体阳性率均为100%,2组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康复组IgG和中和抗体水平均高于疫苗组(P均<0.05),但2组IgM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女性IgG水平均高于男性(P均<0.05),中和抗体水平男性均高于女性(P均<0.05).结论 新冠病毒感染康复人群IgG、中和抗体水平高于疫苗接种人群.新冠病毒感染康复者和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未感染者IgG水平女性高于男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行为经济学视角下助推疫苗接种决策的沟通策略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近年来,公众对疫苗接种犹豫的现象凸显,其后果可能会阻碍免疫规划的推进.提高公众的疫苗接种信心,对合理有效推动人群的免疫接种行为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行为经济学理论,结合锚定效应、损失厌恶、双系统理论、羊群效应,探讨公众疫苗接种决策背后的非理性因素和决策偏好,进而提出有效助推的话语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疫苗接种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儿病毒核酸转阴时间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患儿病毒核酸转阴时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以2022年4月7日至5月19日在上海市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南部院区)收治的189例3~14岁新冠肺炎患儿为队列人群,按照疫苗接种情况分为未接种组和接种组,总结分析患儿年龄、性别、分型、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等数据,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或χ2检验。对疫苗接种情况和病毒核酸转阴时间相关性进行Cox混合效应回归模型分析。并对未接种组患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患儿未接种疫苗原因。结果:189例3~14岁新冠肺炎患儿中男95例(50.3%)、女94例(49.7%),年龄5.7(4.1,8.6)岁。未接种组117例(61.9%)、接种组72例(38.1%)。接种组年龄大于未接种组[8.8(6.8,10.6)比4.5(3.6,5.9)岁, Z=9.45, P<0.001]。临床表现、疾病分型及检验结果组间比较,除咳嗽症状发生率接种组高于未接种组[68.1%(49/72)比50.4%(59/117),χ 2=5.67, P=0.017],其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Kaplan-Meier曲线及Cox混合效应回归模型结果显示接种组病毒核酸转阴时间短于未接种组[8(7,10)比11(9,12)d, Z=5.20, P<0.001;矫正 HR=2.19(95% CI 1.62~2.97)]。未接种疫苗原因问卷调查发放115份问卷,收集有效问卷112份(97.4%),其中家长认为患儿不在接种适龄范围(51例,45.5%)及身体特殊情况(47例,42.0%)是未接种疫苗的主要原因。 结论:接种疫苗可以有效缩短新冠肺炎患儿病毒核酸转阴时间,应积极制定针对性方案,提高新型冠状病毒疫苗适龄儿童接种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当前国内季节性流感疫苗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苗同时接种的思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性呼吸道疾病。老年人、婴幼儿和患有基础疾病人群,出现严重临床症状和并发症的风险更高。新型冠状病毒与流感病毒的共同感染和流行可导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预防、诊断、控制、治疗和康复复杂化。季节性流感疫苗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苗在目标人群、接种时间、接种单位都有重叠,虽然目前流感疫苗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苗同时接种免疫原性和安全性的相关研究证据不足,但世界卫生组织和一些国家已建议流感灭活疫苗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苗同时接种。本文汇总了国内外两种疫苗同时接种的政策和研究进展,同时提出了相应的思考和建议,以期为季节性流感疫苗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苗接种策略的制订提供科学支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国内外儿童用联合疫苗免疫原性、安全性和社会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联合疫苗含有两种或多种抗原,研究认为接种联合疫苗后能预防多种疾病,同时可减少接种次数。本文对国内外儿童用联合疫苗,如无细胞百白破疫苗(DTaP)、麻疹-风疹-腮腺炎疫苗(MMR)等免疫原性和安全性进行综述,并从儿童家长、预防接种工作者和卫生服务方面进行社会价值探究,为我国推动联合疫苗研发和使用提供决策证据。研究发现,联合疫苗对儿童、家长、预防接种工作者和卫生服务方面均产生较好的收益,能够保证其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增强家长的接种便利和经济性,提高预防接种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同时能弥补新发疫情对免疫服务造成的影响,提高接种覆盖率和及时率,增加社会收益。目前我国联合疫苗的推广受到技术瓶颈多,人群接种认知水平低等限制。建议加强联合疫苗安全性、有效性和卫生经济学等方面研究,科学评估联合疫苗的价值;增强公众对联合疫苗的认知和信任度;促进多联多价疫苗研发应用;政府应完善法规协助联合疫苗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破伤风高风险人群主动免疫制剂使用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破伤风仍然是一种极为严重的潜在致死性疾病。我国已于2012年消除新生儿破伤风,但外伤后破伤风的疾病负担较重。针对我国外伤后破伤风高发病风险人群做好暴露前主动免疫,对于降低我国外伤后破伤风疾病负担具有重要意义。本共识依据世界卫生组织破伤风疫苗立场文件以及中国发布的破伤风相关规范、标准,并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介绍了国内外破伤风暴露前免疫预防策略、我国破伤风发病高风险人群的界定等内容,并对暴露前破伤风主动免疫制剂的使用形成了推荐意见,供疾病预防控制和预防接种相关工作人员参考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2020年辽宁省甲型病毒性肝炎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2020年辽宁省甲型病毒性肝炎高发疫情原因,提出控制建议。方法:收集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中辽宁省甲肝疫情资料和已有监测数据并结合现场调查,综合开展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20年1—3月辽宁省共报告甲肝病例1 460例,较去年同期(871例)上升67.62%。病例主要集中在丹东和大连,2个市的发病数占病例总数的73.35%。发病年龄以30~49岁为主,占病例总数的76.16%,男女性别比为1.92:1;发病职业以农民和家务及待业人员为主,分别占42.88%和32.88%。结论:应该采取健康宣传、漏种儿童及时补种、重点人群疫苗接种的综合防控措施,并建立多部门联防联控的防控体制,降低甲肝发病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山东省狂犬病暴露人群监测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2019—2023年山东省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门诊暴露人群监测数据,探讨暴露风险因素,为进一步规范暴露后预防处置提供依据。方法:基于山东省2019—2023年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门诊预防接种信息系统监测信息、人口、空间行政区划等数据,采用SPSS 18.0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9—2023年山东省暴露预防处置门诊每年接受暴露后处置人数均在100万以上,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每年5~8月份就诊人数最多。女性就诊者有逐年上升的趋势。15岁以下年龄组就诊者占31.69%~36.86%,且占比逐年增高。Ⅲ级暴露者占53.40%,暴露部位在四肢的占89.81%,1.94%为多部位暴露。致伤动物以犬为主,其次为猫,猫占比逐年上升。就诊者自行处理伤口的比例由32.32%上升至45.46%,门诊处理伤口的占比由76.07%下降至66.24%。首次暴露后全程接种率63.79%,15~29岁年龄组全程接种率低于其他年龄组;Ⅲ级暴露者被动免疫制剂使用率在35.66%。2019—2023年报告8例狂犬病病例死亡,均未进行暴露后处置。结论:山东省动物致伤后疑似狂犬病暴露人群的流行特点和暴露风险发生了变化,需关注女性群体、15岁至29岁全程接种率偏低群体、猫致伤群体等,持续开展暴露人群监测,适时调整防控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重组新型冠状病毒蛋白疫苗(CHO细胞)在18~84岁健康人群中序贯加强免疫的免疫原性、安全性和持久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价重组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蛋白疫苗(CHO细胞)在18~84岁人群中异源序贯加强免疫的免疫原性、安全性和持久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开放性试验设计,于2021年10月在浙江绍兴市上虞区和衢州市开化县2个研究现场,招募已完成2剂次新冠病毒灭活疫苗(Vero细胞)基础免疫3~9个月的18~84岁健康成年人为受试者;根据接种间隔时间分为A(3~4个月)、B(5~6个月)、C(7~9个月)3组,每组各320例,三组受试者均接种重组新冠病毒蛋白疫苗(CHO细胞)。在加强接种前、接种后14、30、180 d采集血液样本,分析比较不同组间的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抗体阳性率和阳转率。收集接种后1个月内不良事件和6个月内的严重不良事件,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960例受试者年龄为(52.3±11.5)岁,男性占47.4%(455例)。加强接种14 d后B组和C组受试者GMT(95% CI)分别为65.26(54.51~78.12)和60.97(50.61~73.45),均高于A组受试者[GMT(95% CI):44.79(36.94~54.30)];加强接种30 d后B组和C组受试者的GMT(95% CI)分别为23.95(20.18~28.42)和27.98(23.45~33.39),均高于A组受试者[GMT(95% CI):15.71(13.24~18.6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加强接种14 d后,A、B、C三组受试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1.69%(276/301)、94.38%(302/320)、93.95%(295/314),抗体阳转率分别为90.37%(272/301)、93.75%(300/320)、93.31%(293/31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加强接种30 d后,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9.60%(238/299)、87.74%(279/318)、90.48%(285/315),抗体阳转率分别为76.92%(230/299)、85.85%(273/318)、88.25%(278/3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960名受试者序贯加强免疫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5.31%(147/960),A、B、C三组分别为14.38%(46/320)、17.50%(56/320)、14.06%(45/32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2%(77/960),三组分别为7.50%(24/320)、6.88%(22/320)、9.69%(31/320),未发生与接种疫苗有关严重不良事件。 结论:完成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基础免疫3~9个月的18~84岁健康成年人序贯免疫接种重组新冠病毒蛋白疫苗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均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