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歧舌苔属植物研究及一中国新记录种毛缘歧舌苔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歧舌苔属植物在广西的实际分布情况,为广西苔藓植物研究增加新资料的同时,也为中国苔藓植物多样性保护添加必要的基础数据.[方法]通过野外调查结合广西植物标本馆(IBK)馆藏标本的核查,获得歧舌苔属植物研究材料,经室内形态观察及查阅相关文献,确定其物种多样性.[结果]发现广西歧舌苔属植物标本10份,最终确认广西歧舌苔属植物3种,分别为毛缘歧舌苔[Schistochila sciurea(Nees)Schiffn.]、大歧舌苔[S.aligera(Nees & Blume)J.B.Jack & Steph.]、阔叶歧舌苔[S.blumei(Nees)Trevis.].[结论]歧舌苔科以及歧舌苔属均为首次在广西记录的科属,其中毛缘歧舌苔是中国新记录种.文章对毛缘歧舌苔的形态特征进行详细描述,对另外2个种主要形态特征进行归纳,并提供各个种的引证标本信息、地理分布以及彩色图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继续提升我国高质量结直肠外科多中心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是提高临床诊断与治疗水平,促进学科建设以及拓展医学前沿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国结直肠外科多中心临床研究日益增多,临床研究水平逐步提升,已积累丰富临床研究经验。创新选题以及科学设计是高质量临床研究的基础。手术技术标准化及研究各环节质量控制是高质量研究的关键。同时,研究者应当建立数据管理体系,选择合适的数据采集系统,定期核查数据及反馈以保证研究的数据质量。笔者总结国内外结直肠外科高质量临床研究经验,旨在进一步推动高质量的临床研究开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PDCA循环改进在降低住院患者智能计费缺陷率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究基于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PDCA循环改进在降低住院患者智能计费缺陷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2月威海市中心医院心内科、骨科、神经外科、肿瘤科合计136例患者进行横断面费用核查,收集并统计智能计费缺陷数据;绘制柏拉图统计表,并结合鱼骨图分析导致智能计费缺陷的要因,针对要因制定基于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PDCA循环改进措施。实施后,2021年5~6月对心内科、骨科、神经外科、肿瘤科合计130例患者进行横断面费用核查。比较改进前后智能计费缺陷率、护士核查费用时间及临床护士满意度。结果:改进后,智能计费缺陷率由63.24%下降到14.62%,护士核查费用时间由(4.02±0.22) h下降至(0.51±0.06) h,护士内部满意度、外部满意度及总满意度均明显优于改进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基于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PDCA循环改进措施可有效降低住院患者智能计费缺陷率,缩短护士核查费用时间,护士对临床工作满意度提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深度学习的头颅侧位X线片自动诊断分类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基于深度学习构建头颅侧位X线片自动诊断分类模型,为正畸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科的正畸患者头颅侧位X线片2 894张,构建数据集,包括1 351例男性和1 543例女性,年龄(26.4±7.4)岁。先由1名正畸专业主治医师和1名博士研究生(正畸工作年限分别为8和5年)进行人工定点,测量头影测量项目并进行初分类,再由1名正畸专业主任医师和1名主治医师(正畸工作年限均超过20年)进行核查,内容包含8项骨性和牙性诊断分类。数据按7∶2∶1的比例分别纳入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使用开源DenseNet121网络(一种深度学习模型)构建头颅侧位X线片自动诊断分类模型。模型训练后,使用测试集计算模型的分类准确性、精确性、敏感性、特异性,输出受试者工作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评估模型性能;输出热力图,可视化模型关注区域。结果:成功构建头颅侧位X线片自动诊断分类模型,其对1张头颅侧位X线片作出8项诊断分类平均需要0.112 s。其中5项诊断分类的准确性为80%~90%,包括矢状骨面型、下颌发育、垂直骨面型、上前牙倾斜情况和下前牙突出情况;3项诊断分类的准确性为70%~80%,包括上颌发育、下前牙倾斜情况、上前牙突出情况。各项诊断分类的总体95%可信区间曲线下面积均≥0.90。热力图显示,分类成功的头颅侧位X线片的激活区域分布于分类相关结构区域。结论:本项研究基于DenseNet121网络构建了头颅侧位X线片自动诊断分类模型,其可实现8项临床常用诊断项目的快速分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临床试验医学检测费实时结算管理模式探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索临床试验医学检测费实时结算管理模式,弥补手工报销的不足,提高工作效率。方法:基于现有医院HIS系统,医院药物临床试验机构整合临床试验信息体系,优化试验报销流程,探索出独有的"临床—机构—财务"临床试验实时结算管理途径。结果:医院已运用医学检测费用实时结算管理模式3年。该管理模式使受试者在进行缴费前完成临床试验相关医学检测费的减免,受到研究者及受试者的一致好评。此管理模式顺应大数据时代信息化和相关技术的发展,实现了药物临床试验医学检测费的全流程动态监管,避免管控滞后,在简化报销程序、减少工作量、减少错误、提高管理效率、加强监管力度、满足核查要求和提高临床试验质量等方面具有优势。结论:临床试验医学检测费实时结算管理模式更好地遵循了GCP,维护了受试者权益,可为其他药物临床试验机构提供一定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医院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数据核查中常见问题及改进措施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数据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是试验产品有效、安全的可靠保障。本文拟通过分析医院既往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数据核查中出现的问题,总结经验并提出解决措施。方法:根据《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检查要点及判定原则》,笔者回顾性分析2016年至今医院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的数据核查情况,对核查的常见问题进行归纳与原因分析。结果:医院共接受6个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的数据核查,发现问题30项。这些问题中涉及试验前准备4项、受试者权益保障2项、试验过程7项、记录与报告12项,以及试验用医疗器械管理5项。结论:医院器械临床试验在临床试验记录方面的完整性、准确性和一致性较差,且在试验过程中对方案的依从性以及医疗器械管理方面仍有一定提升空间。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将根据核查中的常见问题,针对性加强培训与质控,完善信息化与中心化管理,着重强调记录的重要性,从而保证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数据真实可靠,试验结果客观可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重症医学科质量控制核查表的设计及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设计重症医学科质量控制(质控)核查表(Checklist)并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通过查阅《重症医学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等指南及相关文献,设计重症医学科质控Checklist,包括质控数据收集、病历质量核查、特殊诊疗、院感防控督查4个部分。每月由副高以上职称医师担任质控主任,负责全科质控的实施,每日晨交班时完成过去24 h内的数据收集,对当日拟进行的特殊诊疗行为进行讨论、登记,并与护理组长协调,在全天对全科室进行质量把控,监督每位医务人员的不合理行为,对运行病历和出科病历进行检查,巡查各岗人员值班状况。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2018年和2019年(实施Checklist)与2017年(未实施Checklist)的数据,包括收治患者情况、科室管理资料、重症医学科住院时间以及三管感染发生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UTI)〕、标化病死率等主要质控指标。结果:2017、2018、2019年收治患者数分别为373、446、480例,2018年和2019年的年增长率分别为19.57%、7.62%,2019年较2017年增长了28.69%。3个年度收治患者年龄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2017年比较,2018年和2019年患者重症医学科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d:8.99±6.12、9.14±7.02比10.20±7.21),VAP、CRBSI和CAUTI发生率均明显降低〔VAP(例/千机械通气日):12.97±3.60、9.62±3.14比17.48±4.89,CRBSI(例/千导管日):3.75±2.19、3.87±1.87比6.19±3.13,CAUTI(例/千导尿管日):3.29±2.18、3.28±1.87比5.61±3.18〕,标化病死率亦明显降低〔(77.27±7.24)%、(70.61±7.49)%比(84.41±9.05)%〕,每月院感防控督查发现的不合理人次明显减少(人次:54.00±6.30、41.08±10.76比72.08±19.68),每月特殊诊疗人次大幅增加(人次:1 056.67±235.27、1 361.75±278.48比722.25±145.96),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93.21±3.68)%、(96.59±2.49)%比(87.86±5.28)%〕和深静脉血栓(DVT)预防率〔(91.13±6.36)%、(96.23±2.99)%比(85.58±7.68)%〕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3年所有病案均为甲级病案,且2018年和2019年病案平均得分均明显高于2017年(分:96.82±2.84、96.73±2.94比93.70±3.33,均 P<0.05)。与2018年比较,2019年患者VAP发生率、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DVT预防率、标化病死率均进一步改善,每月院感防控督查发现的不合理人次进一步下降,每月特殊诊疗人次进一步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重症医学科应用质控Checklist,可以建成有效的质控体系与制度,有助于降低三管感染的发生率和标化病死率,缩短重症医学科住院时间,提高医护人员的质控意识和执行力,促进重症医学科医疗质量的改善,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胃结直肠癌术后腹腔感染性并发症多中心、前瞻性数据库的建立及数据质量控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腹腔感染性并发症作为导致二次手术和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其发生率在国内不同医疗中心差异显著。由于缺乏来自全国范围的数据,尚无法合理评估并制定相应的诊断与治疗策略。为实现并发症规范化登记并为临床研究提供良好的数据平台,建立胃结直肠癌术后腹腔感染性并发症多中心、前瞻性数据库(PACAGE数据库)。基于全国20家医疗中心的信息管理系统,利用电子病历报告表(e-CRF)采集网站收集胃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医疗信息,通过现场审计和R软件对数据进行核查及清洗。在数据清洗完成后,由主要研究者、数据管理员共同对数据库内数据进行核对和评价。当所有数据质询与疑问均已进行校正和解答后,对数据库进行锁定,形成最终的PACAGE数据库。PACAGE数据库信息资源丰富,结合质量控制结果,其数据质量高,有望成为良好的并发症登记和临床研究的数据平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多维尺度综合信息监测模式下的医院感染早期预警系统设计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医院感染可危害患者安全并增加疾病负担,医院感染暴发是医院感染危害性的集中体现,具有社会敏感性。医院感染监测预警是医院感染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准确的医院感染早期预警技术能够体现感染防控的管理水平。本研究基于多维尺度综合信息监测模式,针对医院感染暴发设计开发了早期预警系统,并于2023年3月开始上线运行。该系统可从医院的各类业务系统中抓取医院感染相关的过程类指标数据,并存储至医院感染数据中心库;在多维尺度模式下,监测对象的各类过程指标将会被按照预设的指标维度和统计尺度进行分层统计,从而生成若干亚组的时间序列数据;系统后台每周按照预警规则对所有维度和尺度的亚组监测数据集进行分析,并向管理者推送预警信号。管理者可通过数据核查、病例核查和流行病学核查方式核实预警信号,一旦确认感染暴发可尽快实施干预措施。在实证应用中,该系统在2023年8月7日对12个科室发出医院感染聚集性事件预警,而医院感染病例监测系统中最终报告有54例医院感染病例,分布于13个科室,其中6个科室存在医院感染聚集情况(病例数均超过3例),并且这6个科室均接收到了多维尺度综合信息监测系统的预警。因此,该系统预警的阳性预测值为50.0%,预警灵敏度为100.0%,且预警时间比病例监测预警平均提早5.3 d。多维尺度综合信息监测模式下的早期预警可改变医院感染暴发预警管理的被动状态,且在隐性暴发的早期预警方面具有优势,可为提升医院感染管理水平提供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医院知识管理平台的构建及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医学知识平台建设是电子病历智能化建设的核心,全院级别的医院知识库构建涵盖内容广泛,包含用药、检验、检查、手术、输血及护理等多个业务场景。江苏省人民医院利用知识图谱和规则引擎两类核心技术构建医院知识管理平台,实现知识型知识库和非知识型知识库的融合,并将临床诊疗规则嵌入到信息系统,供不同的应用场景和应用系统灵活调用。最终形成多维知识库,实现全院统一的信息集成,为各部门提供集成展示和决策支持,在临床诊疗和医院管理各个环节实现实时数据核查、提示与管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