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龙江省两城市大气污染与居民非意外日死亡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分析比较黑龙江省两城市大气污染对居民非意外日死亡的影响.方法 收集黑龙江省H市和J市2016-2018年居民非意外日死亡人数、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及气象因素数据,采用时间序列广义相加模型定量研究PM2.5、PM10、SO2、NO2、O3和CO这6种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对当地居民非意外死亡的影响.结果 H市大气中PM2.5、PM10、SO2、NO2、O3和 CO日均质量浓度分别为 49.2、74.3、23.9、40.3、78.4 μg/m3 和 1.0 mg/m3,J 市分别为 32.6、49.0、9.0、21.2、79.2 μg/m3 和0.6 mg/m3.H市和J市平均非意外每日总死亡人数分别为162、39例.各污染物浓度每增加10 μg/m3,H市和J市PM2.5致居民非意外日死亡人数分别增加0.26%(lag0)和0.35%(lag0),PM10分别增加0.19%(lag2)和0.31%(lag0),SO2分别增加1.06%(lag2)和 2.78%(lag1),NO2 分别增加 0.85%(lag2)和 1.31%(lag1),CO 分别增加 0.04%(lag5)和 0.06%(lag0),O3 分别增加0.83%(lag1)和0.64%(lag6).H市PM25对总人群的影响大于≥65岁人群和<65岁人群,NO2、03和CO对H市≥65岁人群影响最大,PM10和SO2对H市<65岁人群影响最大,而PM2.5、PM10、NO2、O3和CO对J市<65岁人群影响最大.结论 大气污染短期暴露可增加居民非意外日死亡风险,J市大气污染物(除O3外)对居民非意外日死亡的影响风险高于H市,两城市SO2、NO2和O3对居民非意外日死亡的影响值得关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2006至2018年黑龙江省职业病发病情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了解2006至2018年黑龙江省职业病发病特点,为进一步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于2019年5月,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职业病与职业卫生信息监测系统"中2006至2018年黑龙江省职业病报告的12 453例发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调查职业病发病的病种、时间、发病年龄、工龄、地区和企业规模等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尘肺病、职业性化学中毒发病例数居前2位,分别占82.61%(10 287/12 453)和7.98%(994/12 453),其中煤工尘肺病例占尘肺病病例数的87.18%(8 968/10 287),急性职业性化学中毒病例占职业性化学中毒病例数的84.21%(837/994);2006至2018年职业病发病呈波动性,以2013年发病人数最多,占11.38%(1 417/12 453);比较各职业病发病工龄和发病年龄,与其他职业病比较,尘肺病和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发病工龄和发病年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黑龙江省有13个市有职业病报告,七台河市、鸡西市、双鸭山市、哈尔滨市和鹤岗市病例数位居前五位,分别占31.41%(3 899/12 453)、24.63%(3 067/12 453)、15.61%(1 944/12 453)、7.65%(953/12 453)和7.35%(915/12 453);企业规模分布主要集中在大型企业,占62.42%(7 773/12 453)。 结论:黑龙江省2006年至2018年职业病发病报告中尘肺为主要病种,职业性传染病有上升趋势,七台河、鸡西等城市以煤矿产业为主的大型企业应成为黑龙江省职业卫生工作的重点监控对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硫酸氨基葡萄糖和双醋瑞因治疗成人大骨节病疗效比较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比较硫酸氨基葡萄糖(GS)和双醋瑞因(DCN)对成人大骨节病(KBD)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在黑龙江省 KBD历史重病区繁荣乡、富路镇、龙安桥镇、亮河镇、绍文乡,根据《大骨节病诊断》(WS/T 207-2010)标准选取患者 240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GS、DCN组(性别、年龄、KBD病情分度均衡),分别为 120、120名。每个月进行 1次随访,调查患者用药情况和临床症状,并发放下一阶段药物。在治疗前、中、末期(0、90、180 d)采集患者的空腹血样和尿样,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含量以及尿吡啶酚(PYD)水平。通过调查问卷进行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受累关节评估、疗效自我评价、不良反应评估,依据《大骨节病治疗效果判定》(WS/T 79-2011)标准进行关节功能障碍评分和药物疗效判定。结果:软骨代谢相关细胞因子表达:治疗180 d,GS组血清IL-1β含量、尿PYD水平和DCN组尿PYD水平均低于同组治疗0 d时( Z = - 2.332、- 5.420、- 5.204, P均 < 0.05)。VAS评分:治疗90 d,GS组患者疼痛、僵硬评分和DCN组疼痛、僵硬、功能评分均低于同组治疗0 d时( Z = - 2.612、- 2.359,- 3.637、- 2.881、- 2.238, P均 < 0.05);治疗180 d,GS、DCN组患者疼痛、僵硬和功能评分均明显低于同组治疗0 d时( Z = - 6.738、- 9.530、- 7.781,- 5.428、- 3.761、- 3.587, P均 < 0.01)。受累关节评估:治疗90、180 d,除DCN组天气变化疼痛外,两组其余症状关节评分均低于治疗同组0 d时( P均 < 0.05)。疗效自我评价:治疗180 d,DCN组患者疗效自我评价显效率高于GS组和同组治疗90 d时(χ 2 = 4.165、4.022, P均 < 0.05)。不良反应评估:治疗 90、180 d时,GS、DCN组患者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症状。关节功能障碍评分:治疗 90 d,GS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与显效率之和高于 DCN组(χ 2 = 4.993, P < 0.05);而治疗 180 d时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 = 0.417, P > 0.05)。 结论:GS和DCN对成人KBD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可改善临床症状。GS起效快,且长期服用可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软骨免受炎症因子侵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黑龙江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本土相关疫情流行特征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描述黑龙江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本土相关疫情的流行状况及特点,为黑龙江省新冠肺炎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新冠肺炎个案调查、聚集性疫情调查资料来源于中国CDC全国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采用Excel 2010和SPSS 23.0软件整理数据与统计学分析,描述人群、时间及地区分布特征。结果:2020年1月22日黑龙江省报告首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截至2020年3月11日,13个城市累计报告境内病例482例,发病率为1.28/10万,病死率为2.70%(13/482)。其中聚集性疫情81起,确诊病例数占总确诊病例的79.25%(382/482),死亡12例;家庭聚集70起(86.42%,70/81)。与散发病例相比,聚集性疫情尤其是家庭聚集性病例中,病死率、≥60岁老年人与重/危重型的比例均较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涉及病例≥5例的聚集性疫情占41.98%(34/81),涉及病例数占聚集性病例的68.31%(261/382),涉及6~9例病例数的聚集性疫情中,年龄≥65岁者的比例较多(26.53%,39/147)。 结论:黑龙江省新冠肺炎的发病率较高,前期疫情较为严重;聚集性疫情尤其是家庭聚集涉及病例数较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2017年中国人群高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归因疾病负担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定量研究中国人群高血清LDL-C归因死亡及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方法:利用2017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2017)中国及各省数据,由人群归因分值(PAF)、归因死亡数及DALY,描述2017年高血清LDL-C对中国分性别、年龄别、疾病和不同省份人群归因死亡及伤残负担,利用GBD世界标准人口做标化后比较各组死亡率及DALY率。结果:2017年中国人群全死因死亡中归因于高血清LDL-C的人数为862 759人,占8.25 %。归因死亡人数中有705 355人死于缺血性心脏病(IHD),占81.76 %,其余18.24 %死于缺血性卒中(IS)。高LDL-C对IHD死亡的PAF为40.30 %,对IS死亡的PAF为18.49 %。女性归因死亡比例高于男性,吉林省最高为13.70 %,浙江省最低为4.65 %。中国人群高LDL-C归因死亡率为61.08/10万,男性标化归因死亡率高于女性。高LDL-C造成的DALY为1 816.21万人年,其中归因IHD的DALY为1 394.15万人年,占76.76 %。DALY率为1 285.83/10万,标化DALY率最高的省份为黑龙江省,最低为浙江省。人群死亡归因分值、归因死亡人数、归因死亡率及归因DALY率均在>70岁人群较高,DALY在50~69岁年龄组最高,为856.18万人年。 结论:血清高LDL-C对中国人群归因死亡及伤残负担影响较大,且具有性别、年龄及省间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不同产地绵马贯众药材质量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建立绵马贯众药材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特征图谱及含量测定方法,对不同产地绵马贯众药材进行综合评价。方法:采用UPLC对15批不同产地绵马贯众药材进行特征图谱测定,并结合聚类分析、偏最小二乘法分析对其质量进行评价,同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总黄酮含量测定。结果:所建立的特征图谱共确定了21个共有峰,并通过对照品比对指认了其中4个成分。聚类分析及偏最小二乘法分析显示,辽宁省鞍山市、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吉林省吉林市样品具有一定的一致性,而总黄酮含量测定结果显示,不同产地之间样品含量差异较大。结论:建立绵马贯众药材的UPLC特征图谱及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可用于全面评价不同产地绵马贯众药材的质量。不同产地绵马贯众样品质量较为接近,但3个产地药材总黄酮含量差异较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成人大骨节病患者肢体残疾病情调查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了解成人大骨节病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程度,以及大骨节病临床分度与肢体残疾分级的相关性。方法:根据监测数据采用典型调查方法,2015年在黑龙江省大骨节病历史重病区选取10个自然村为调查点。以年龄≥40岁的大骨节病患者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关节活动度(ROM)测量以及X线片拍摄。依据《残疾人残疾分类和分级》(GB/T 26341-2010)国家标准对调查对象肢体残疾程度予以评价,并对大骨节病临床分度与肢体残疾分级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共调查137例成人大骨节病患者,年龄为(57.4 ± 9.9)岁;其中男性84例,女性53例;Ⅰ度95例,Ⅱ度30例,Ⅲ度12例。患者关节疼痛上肢以指间关节最为多见(126例,126/137),其次是肘关节(116例,116/137);下肢则以踝关节(118例,118/137)、膝关节为主(107例,107/137)。肘关节伸、膝关节屈和伸、踝关节背屈和跖屈、髋关节和腕关节掌伸活动的功能障碍检出率在各年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 0.05),随患者年龄增长而升高。大骨节病临床分度与肢体残疾分级不相关( rs = - 0.142, P > 0.05)。大骨节病患者以三级肢体残疾所占比例最高(60例,60/137)。男性较女性患者肢体残疾严重(χ 2 = 22.610, P < 0.01)。 结论:成人大骨节病患者关节疼痛上肢以指间关节疼痛最为多见,下肢以踝关节、膝关节为主。临床分度与肢体残疾分级水平间未见关联性,男性患者肢体残疾程度较女性患者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2013年至2017年黑龙江省肿瘤登记地区食管癌发病与死亡趋势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2013年至2017年黑龙江省肿瘤登记地区食管癌发病、死亡情况及随时间变化趋势。方法:收集黑龙江省12个肿瘤登记地区上报的食管癌发病、死亡和人口数据,其中11个地区的数据符合审核标准,包括地级以上城市(简称:城市地区)7个,县和县级市(简称:农村地区)4个。计算2013年至2017年黑龙江省11个肿瘤登记地区食管癌的粗发病率、粗死亡率及二者的中国人口标化率(简称:中标率,采用中国2000年人口普查的标准人口构成进行调整)、世界人口标化率(简称:世标率,采用Segi世界标准人口构成进行调整)、0~74岁累积发病率或死亡率(简称:累积发病率或死亡率)。采用Joinpoint回归计算发病率和死亡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并进行趋势分析。结果:2013年至2017年黑龙江省肿瘤登记地区食管癌粗发病率为6.40 /10万,中标发病率为3.63/10万,累积发病率为0.44%。其中,男性食管癌粗发病率(11.61/10万)高于女性(1.27/10万),城市地区食管癌粗发病率(6.27/10万)低于农村地区(6.71/10万)。2013年至2017年黑龙江省肿瘤登记地区食管癌粗死亡率为5.32/10万,中标死亡率为3.01/10万,累积死亡率为0.35%。其中,男性食管癌粗死亡率(9.56/10万)高于女性(1.15/10万),农村地区食管癌粗死亡率(5.13/10万)低于城市地区(5.39/10万)。Joinpoint回归分析显示,2013年至2017年整体和男性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有升高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女性中标发病率有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PC=-7.92,95% CI -11.52~ -4.21, P<0.01)。 结论:近年来黑龙江省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有升高趋势,疾病负担仍然较重;对于男性人群,更应关注食管癌的一级预防、早发现和早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重组预混人胰岛素升级为德谷门冬双胰岛素后血糖平稳达标一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回顾性分析黑龙江省牡丹江心血管病医院1例重组预混人胰岛素升级为德谷门冬双胰岛素后血糖平稳达标患者的治疗经过,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旨在加深对德谷门冬双胰岛素的认识及丰富临床医师对其使用经验。患者为52岁女性,因“间断口干、多尿12年,加重伴乏力2个月”就诊。2013年起自行开始皮下注射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预混30R)至今,监测血糖波动大,时有低血糖症状。近1个月自觉口干,多尿情况加重伴有周身乏力,心慌,双下肢针刺感,门诊检测随机血糖15.0 mmol/L。入院后完善各项检查,诊断为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Ⅱ期)、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高血压病2级(高危)。入院第3天开始将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预混30R)调整为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早18 U、晚16 U餐前即刻皮下注射,并根据持续葡萄糖监测情况调整胰岛素用量,第8天出院时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早20 U、晚16 U皮下注射,阿卡波糖50 mg午餐前口服。血糖控制达标,无餐前低血糖情况。3个月后患者复诊糖化血红蛋白7.0%,血糖情况控制达标。因此,预混人胰岛素升级为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更易使患者空腹血糖平稳达标,空腹血糖波动较小,低血糖更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形成性评价在本科临床医学教育中的实施现状与提升策略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了解形成性评价在本科临床医学教育中的实施现状,提出提升策略,为改进学生学习和调整教师教学提供依据。方法:2019年11月至2020年8月,采用自制本科临床医学教育形成性评价现状调查问卷,对黑龙江省3所医学院校附属医院和教学医院的417名临床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处理。结果:临床教师对形成性评价总体认知情况良好;形成性评价实施现状总体评分为(3.73±0.28)分,各维度的评分从高到低分别是评价内容(3.98±0.64)分、评价反馈(3.97±0.55)分、评价主体(3.49±0.86)分、评价方式(3.48±0.76)分;形成性评价效果整体评分为(3.74±0.04)分。结论:本科临床医学教育形成性评价整体实施现状良好,但存在临床教师对形成性评价理解不到位、评价主体和评价方式不够多元化等问题,建议从遵循形成性评价理念、多元方法并举、多维主体参与等方面加以改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