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GEO芯片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探讨芪归抵挡汤调控糖尿病肾病"代谢记忆"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基于基因芯片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研究芪归抵挡汤治疗糖尿病肾病(DKD)分子机制.方法:利用相关数据平台,挖掘芪归抵挡汤治疗DKD的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并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终,通过体内实验验证芪归抵挡汤调控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结果:芪归抵挡汤共获得349个潜在靶点,GEO数据库分析获得具有显著性差异基因有841个,将二者取交集共获得45个交集靶点,经复合网络筛选出槲皮素、山柰酚、芦荟大黄素、常春藤皂苷元和β-谷甾醇等重要成分;CASP3、EGF、CXCL8、CCL2及ICAM1等治疗DKD的重要核心靶点.GO功能富集显示,药物反应、炎症反应和对缺氧的反应等在生物过程中富集度较高,质膜、细胞溶质和细胞外空间等在细胞组分中富集度高,蛋白质结合、受体结合和整合素结合等在分子功能中富集度较高;KEGG分析表明该方药效基础主要与AGE-RAGE、甲型流感、卡波西肉瘤相关疱疹病毒感染、EB病毒感染和NF-κB等信号通路有关.体内研究发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小鼠FBG含量明显升高,血清Scr、BUN含量明显增加,肾组织中AGE、RAGE、Caspase-3蛋白表达上调(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芪归抵挡汤3.34 g/kg组可有效改善db/db小鼠血糖和肾功能(P<0.01),显著减轻肾脏病理损伤,下调AGEs-RAGE信号通路相关的AGE、RAGE、Caspase-3蛋白的表达(P<0.01);与白藜芦醇组比较,芪归抵挡汤3.34 g/kg组小鼠治疗6 w、12 w FBG含量,Scr含量明显降低,肾组织AGE、RAGE、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5或P<0.01).结论:芪归抵挡汤可有效降低糖尿病肾病小鼠的血糖水平、改善肾脏功能及病理损伤,并可调控AGEs-RAGE信号通路,具有清除糖尿病肾病"代谢记忆"潜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氟维司群抑制血小板功能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探究氟维司群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 将不同浓度的氟维司群(0.1、1和10 μmol/L)及溶剂对照(0.25%二甲基亚砜DMSO)分别与人血小板在体外进行共孵育,然后用聚集仪检测其对凝血酶、胶原、U46619刺激的血小板聚集及ATP释放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表达和整合素αⅡbβ3活化情况;荧光显微镜观察氟维司群对纤维蛋白原表面血小板铺展的影响;蛋白免疫印迹检测AKT Ser473和PKC蛋白的磷酸化水平.结果 氟维司群能够抑制凝血酶、胶原、U46619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和ATP释放,抑制血小板P-选择素表达和整合素αⅡbβ3活化和血小板铺展,降低AKT Ser473和PKC的磷酸化水平.结论 氟维司群抑制血小板聚集、释放、铺展功能,其机制与调控AKT和PKC蛋白磷酸化水平有关,可作为潜在的抗血小板药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活性氧对血小板活化和凋亡的调控作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活性氧(ROS)如何调控血小板活化和凋亡信号转导,并探明血小板活化和凋亡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凝血酶直接刺激血小板或用ROS抑制剂NAC预处理血小板后再加入凝血酶刺激血小板,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凝血酶和NAC对血小板P-selectin表达、αⅡbβ3活化、线粒体膜电位去极化、PS外翻、ROS表达水平和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结果:凝血酶能够诱导血小板内ROS产生,并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0.01 U凝血酶会诱导血小板出现ROS依赖性的高程度的整合素αⅡbβ3活化、P-selectin表达和血小板聚集.用不同浓度梯度的凝血酶诱导血小板,均会出现ROS依赖性的线粒体膜电位去极化变化和PS外翻.血小板受凝血酶诱导30 min后整合素αⅡbβ3活化达到最大值,60 min后血小板内线粒体膜电位去极化达到最大值.而经ROS抑制剂NAC预处理后再加入凝血酶进行诱导,血小板P-selectin表达、线粒体膜电位去极化、血小板聚集功能均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结论:凝血酶诱导血小板时,ROS先调控血小板发生活化,而后调控血小板发生凋亡现象,血小板活化和凋亡现象都依赖于血小板ROS的产生,且活化和凋亡信号有序发生,而抑制血小板内ROS信号可以有效抑制血小板的活化和凋亡现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ITGA3对非小细胞肺癌紫杉醇耐药性的影响及机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探讨整合素亚单位α3(ITGA3)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紫杉醇耐药性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选取行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的50例NSCLC患者肿瘤组织及A549/Tax(人肺腺癌紫杉醇耐药性)细胞、人A549细胞株及人胚胎肺成纤维细胞(MRC-5),RT-qPCR法检测组织及细胞中ITGA3基因mRNA表达;以A549/Tax细胞为研究对象,分别转染pcDNA3.1-ITGA3质粒(oe-ITGA3)及pcDNA3.1空载体(oe-NC)、沉默ITGA3小RNA(sh-ITGA3)及阴性对照(sh-NC),标记为oe-ITGA3组、oe-NC组、sh-ITGA3组、sh-NC组,同时以未经处理的A549/Tax细胞为对照组;CCK-8 法检测 24、48 h的OD450 值;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波形蛋白(Vimentin)、钙黏附蛋白E(E-cadherin)、snail]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免疫逃逸蛋白[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1(PD-L1)]表达;RT-qPCR法检测A549/Tax细胞中ITGA3 mRNA表达;Transwell实验检测A549/Tax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结果 治疗后肿瘤组织中ITGA3 mRNA表达高于治疗前肿瘤组织(P<0.05),A549细胞、A549/Tax细胞中ITGA3 mRNA表达高于MRC-5细胞(P均<0.05).治疗后,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Vimentin、snail、TGF-β、PD-L1较治疗前增加,E-cadherin降低(P均<0.05).与对照组、oe-NC组相比,oe-ITGA3组24、48 h的OD450值、细胞迁移、侵袭数目、ITGA3 mRNA、Vimentin、snail、TGF-β、PD-L1表达增加,E-cadherin表达降低(P均<0.05);与对照组、sh-NC组相比,sh-ITGA3组24、48 h OD450 值、细胞迁移、侵袭数目、ITGA3 mRNA、Vimentin、snail、TGF-β、PD-L1表达降低,E-cadherin表达增加(P均<0.05).结论 下调ITGA3表达可抑制NSCLC细胞对紫杉醇的耐药性,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表达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咪达唑仑对氧葡萄糖剥夺后N2a/APP695细胞β淀粉样蛋白的抑制作用及机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对被剥夺氧和葡萄糖(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OGD)后的N2a/APP695细胞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代谢变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N2a/APP695细胞用平衡盐缓冲液冲洗后随机分为空白组、对照组及实验组。空白组未经OGD处理,在正常培养箱内培养;对照组行OGD处理后继续培养复氧;实验组在OGD处理后加入不同浓度(分别为70、100、125、150 ng/ml)的咪达唑仑继续培养复氧。24 h后用AnnexinV-FITC/双染法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比例;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细胞的Caspase-3、Aβ 1-42、解整合素金属蛋白酶10(a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inase 10,ADAM10)、β-淀粉样前体蛋白水解酶1(β-site APP cleavage enzyme-1,BACE1)、早老素1(presenilin 1,PS1)蛋白水平。 结果:与空白组相比,对照组的细胞凋亡比例、Caspase-3、Aβ 1-42、BACE1及PS1水平显著升高( P<0.05);APP及ADAM10水平无明显变化( 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细胞凋亡比例、Caspase-3、Aβ 1-42显著下降( P<0.05);咪达唑仑70 ng/ml组BACE1显著下降( P<0.05),而APP、ADAM10及PS1无明显变化( P>0.05)。 结论:OGD可通过上调BACE1及PS-1导致Aβ 1-42表达增加促使细胞凋亡;而咪达唑仑可通过下调BACE1减少Aβ 1-42表达进而减少神经细胞凋亡,发挥对OGD损伤后N2a/APP695细胞的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整合心理行为干预对多动症患儿认知功能及P300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整合心理行为干预对多动症患儿认知功能及P300的影响。方法:采取随机对照研究,选取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2022年3月至2023年9月收治的多动症患儿11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 n=56)、B组( n=56),A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B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联合整合心理行为干预,两组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视听整合连续执行测试评分、脑电θ/β比值、P300(潜伏期、波幅)的变化及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后,B组NE、DA分别为(340.83±43.22)ng/L、(1.12±0.25)ng/L,均低于A组的(416.15±48.37)ng/L、(1.30±0.31)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8.69、3.38,均 P < 0.05);B组综合注意力商数、综合反应控制商数评分分别为(82.52±14.15)分、(96.34±13.95)分,均高于A组的(75.20±13.83)分、(90.62±15.1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77、-2.08,均 P < 0.05);B组脑电θ/β比值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22, P < 0.05);B组P300 Cz区、Fz区潜伏期分别为(346.21±40.52)ms、(344.65±39.52)ms,均短于A组的(376.16±43.04)ms、(369.35±42.16)ms,波幅分别为(7.73±1.80)μV、(7.22±1.73)μV,均大于A组的(5.90±1.15)μV、(5.76±1.12)μ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79、3.20、-6.41、-5.30,均 P < 0.05)。B组总有效率为94.6%(53/56),高于A组的82.1%(46/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4.26, P < 0.05)。 结论:整合心理行为干预在多动症患儿中的实施效果良好,可降低患儿的NE、DA水平,提高认知功能,改善脑电θ/β比值、P300。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整合素α vβ 3放射性核素靶向治疗联合PD-L1免疫治疗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靶向整合素α vβ 3的放射性核素靶向治疗(TRT)联合基于程序性死亡受体蛋白配体1(PD-L1)的免疫治疗的抗肿瘤疗效及其潜在机制。 方法:制备可特异性靶向整合素α vβ 3的分子探针 177Lu-伊文思蓝(EB)-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并测定其放射性比活度与放化纯。建立结肠癌MC38荷瘤鼠模型,进行生物分布及microSPECT显像研究。通过监测小鼠肿瘤体积和体质量变化来评估疗效与安全性(各组 n=9);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A组(对照组;生理盐水治疗)、B组( 177Lu-EB-RGD单药治疗,18.5 MBq)、C组(PD-L1抗体单药治疗,10 mg/kg)和D组(联合治疗,18.5 MBq 177Lu-EB-RGD与10 mg/kg PD-L1)荷瘤鼠经治疗后肿瘤微环境(PD-L1 +免疫细胞、CD8 +T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的改变(各组 n=3)。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独立样本 t检验分析数据。 结果:177Lu-EB-RGD放射性比活度为(55.85±14.00) GBq/μmol,放化纯大于95%。MicroSPECT显像中, 177Lu-EB-RGD在荷瘤鼠肿瘤中清晰可见,且摄取率高、滞留时间长,注射后24 h肿瘤/肌肉比值达14.87±0.88,而在正常组织摄取及滞留较少;生物分布结果显示,注射后4 h 177Lu-EB-RGD较 177Lu-RGD表现出明显增高的肿瘤摄取[(12.00±1.60)和(3.69±0.37)每克组织百分注射剂量率(%ID/g); t=8.63, P<0.01]。在治疗开始后第6天,A~D各组小鼠肿瘤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7.32, P=0.03),在监测时间内,D组平均肿瘤体积最小,治疗效果最好,7/9的荷瘤鼠表现为完全缓解,且未出现肿瘤复发。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TRT可导致肿瘤微环境中PD-L1表达上调,B组与A组PD-L1 +免疫细胞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45 +/PD-L1: 2.34%与0.95%,CD11b +/PD-L1:2.41%与0.66%; t值:11.17和8.70,均 P<0.01),而免疫治疗及联合治疗使C、D组微环境中的CD8 +T细胞浸润较A组急剧增加(2.07%与0.26%,2.71%与0.26%; t值:4.10和6.03,均 P<0.05)。 结论:TRT联合免疫治疗可协同增强抗肿瘤疗效,有望应用于可接受TRT的转移性肿瘤患者的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肝组织黏着斑激酶和整合素β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究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肝组织黏着斑激酶、整合素β1的表达水平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20年8月在贵阳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诊治的92例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肝穿刺活检组织病理结果进行肝纤维化分期,分为A组(S0~S1级,37例),B组(S2~S3级,49例)和C组(S4级,6例)。采用荧光定量PCR、免疫组化及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肝组织黏着斑激酶、整合素β1的表达。采用Pearson法对肝组织黏着斑激酶、整合素β1的表达与肝纤维化分期进行相关性分析,并通过ROC曲线分析黏着斑激酶、整合素β1对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诊断效能。结果:比较3组间黏着斑激酶和整合素β1的基因表达、阳性表达率和蛋白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黏着斑激酶=81.220、11.938和138.726, F整合素β1=103.906、35.852和318.706, P均<0.01)。B组和C组黏着斑激酶和整合素β1的基因表达、阳性表达率和蛋白表达均高于A组( P均<0.01)。黏着斑激酶、整合素β1表达与患者纤维化分期(S期)均呈正相关( r黏着斑激酶=0.610、0.642和0.706, r整合素β1=0.520、0.498和0.596, P均<0.01)。黏着斑激酶、整合素β1二者联合的基因表达、阳性表达率和蛋白表达诊断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4、0.926和0.889( P均<0.05)。 结论:黏着斑激酶、整合素β1在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中存在随着病情程度加剧而升高的趋势,且与患者肝纤维化分期正相关,可作为早期辅助诊断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有效指标,且二者联合诊断效能最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RGD肽类示踪剂及其PET显像在脑胶质瘤诊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细胞黏附因子整合素αvβ3在包括脑胶质瘤在内的多种肿瘤新生血管内皮细胞及细胞表面高表达,而在正常细胞表面低表达或不表达。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肽可特异性结合整合素αvβ3。放射性核素标记的RGD肽已成为脑胶质瘤靶向显像的研究热点,RGD PET显像在脑胶质瘤诊断和疗效监测中有一定的价值。基于此,笔者对RGD PET显像在脑胶质瘤诊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GEO数据库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小鼠基因芯片数据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关键基因验证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挖掘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ILI)小鼠的差异表达基因(DEG),并通过构建VILI小鼠模型对关键基因进行验证。方法:①实验1(生物信息学分析):从基因表达数据库(GEO)下载VILI与自主呼吸对照组小鼠的肺组织基因芯片数据GSE9368和GSE11662,通过统计分析获得DEG,运用韦恩图获得两个数据的共同DEG,然后使用DAVID在线数据库对共同DEG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注释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利用基因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检索在线数据库(STRING)对共同DEG进行基因编码蛋白相互作用(PPI)分析,并运用CytoScape软件、分子复合物检测分析插件(MCODE),以及CytoHubba插件中最大团中心性(MCC)、最大邻居连通度(MNC)与度(degree)算法进行拓扑分析,筛选出关键基因。②实验2(相关基因编码蛋白验证):构建C57BL/6小鼠大潮气量(20 mL/kg)VILI模型,并设自主呼吸对照组。取小鼠肺组织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并对实验1中筛选出的关键基因编码蛋白进行免疫组化验证。结果:①实验1结果:GSE9368数据中筛选出114个DEG,其中上调99个,下调15个;GSE11662数据中筛选出258个DEG,其中上调188个,下调70个;获得共同DEG 66个,其中上调61个,下调5个。GO功能注释结果表明,共同DEG参与炎症反应、免疫应答、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趋化浸润等过程;KEGG通路富集分析提示共同DEG主要富集于细胞黏附、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及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等。通过STRING及CytoScape构建差异基因PPI网络图和重要子模块,并获得拓扑分析MCC、MNC及degree算法得出的交集基因,分别为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OCS3)、白细胞介素-1β(IL-1β)、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整合素Itgam、CXC型趋化因子配体2(CXCL2)、CXC型趋化因子受体2(CXCR2)、L-选择素Sell及CC型趋化因子受体1(CCR1)。②实验2结果:构建大潮气量VILI小鼠模型结果显示,与自主呼吸对照组相比,机械通气结束后0 h小鼠肺组织有所损伤;通气结束后6 h肺组织结构受损明显,肺泡腔可见不同程度出血和塌陷,肺泡壁明显增厚,肺泡腔及间质还可见炎症细胞浸润。对拓扑分析交集前3位基因IL-1β、SOCS3、MMP-9的编码蛋白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随通气时间延长,小鼠肺组织中IL-1β、SOCS3、MMP-9蛋白表达逐渐上调,6 h时与自主呼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IL-1β(积分 A值):8.40±2.67比5.10±0.94,SOCS3(积分 A值):9.74±1.80比5.95±1.31,MMP-9(积分 A值):11.45±6.20比5.36±1.28,均 P<0.05〕。 结论:基于GSE9368和GSE11662数据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VILI与炎症损伤、细胞因子及免疫细胞浸润相关;IL-1β、SOCS3、MMP-9蛋白可能为VILI生物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