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便失禁的整合医学模式:东西方经验的思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大便失禁已成为全球性健康问题,本文通过阐明其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汲取国际上近30年系统研究形成的多学科共识及指南的经验和作者的思考,探讨大便失禁的整合医学模式,旨在提高大便失禁患者的整体康复质量。该整合医学模式以患者为中心,重视患者在治疗决策中的作用,并认识到患者报告结果的价值,引入包括盆底症状初步测量工具(IMPACT)在内的跨学科评估工具,有望提高临床实践和研究水平。此外,学习国际指南的经验,为整合包括针灸在内的不同学科力量,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共识指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升清-理中-培元"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诊治思路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目的]总结储浩然教授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认识及治疗经验.[方法]通过临床跟师学习,查阅古籍并结合现代文献研究,总结储师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认识及治疗思路,明确该疾病基本诊治规律,并举临床医案一则加以佐证.[结果]储师认为,中焦气机失调是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核心病机,主张以"升清气机-调理中焦-培补元气"为治疗思路,以天枢穴为核心穴位,配以中脘、章门、上巨虚、大肠俞、足三里调理中焦脾胃,配以龙虎交战的针刺手法,助中焦气机畅达.重点选用"百会-内关"调节清气,梳利头脑心神,提升整体气机,此外以"关元-足三里"固本培元,培补先天元气.验案中患者中医辨证为脾胃虚弱证,兼有心神不宁、阳气虚衰之象,储师以升清-理中-培元法治之,补后天以滋先天,并予以安神,收效显著.[结论]储师临床上根据辨证,增减穴位,通过整合穴位群,使中焦气机升降有利,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调中复元"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诊疗体系,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法国中医斯理维·马丁·胡对"气"的认知与想象
编辑人员丨2024/7/6
当代法国中医斯理维·马丁·胡对传统中医文化有着深刻的认识,致力于继承和发展古典针灸学,推动西方社会学习和发展中医学.她在著作《中国医学》中,她将"气"等同于能量,将三焦理论、五行理论、奇经八脉、十二经脉和营气卫气理论等整合,构建出能量的产生、分配和使用的人体能量系统.同时,她提出治疗的最终目标是恢复人体能量平衡的看法,不仅要考虑到心理和身体的致病因素,更要考虑到灵魂对身心的统摄.西方学者们对中医的变异性解读,使得中医成为了一门世界性医学,同时成为医学创新的源头,对中医的海外传播与现代创新具有现实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符文彬教授疏肝调神整合针灸治疗戒断综合征临床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4/6/15
戒断综合征是指在某种成瘾物质或行为停止或减少后,患者出现一系列身体和心理症状的综合表现,给患者身体带来痛苦,还对其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戒断综合征属于中医学"郁病"范畴,符文彬教授认为瘀毒内阻、气机逆乱、心神受扰为戒断综合征的主要病机,提出了疏肝调神的基本治法,并据此制定"一针二灸三巩固"的整合针灸治疗方案.针刺以百会、印堂、合谷、太冲、内关、神门、照海、三阴交为主穴,灸法以精灸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四花、涌泉、丘墟为主,以耳穴埋针心、肝、肾穴位点为巩固.疏肝调神整合针灸在治疗戒断综合征方面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为临床诊治提供思路和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以针康法为主的中医整合康复技术对脑卒中偏瘫肢体肌力、运动功能的干预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5/18
目的 探讨以针康法为主的中医整合康复技术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干预效果及对患者肢体肌力、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医院针灸科、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90例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中医整合康复组,各45例.两组均给予脑卒中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常规康复训练,中医整合康复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针康法、易筋经联合推拿治疗,共治疗8周后判定疗效.比较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肢体肌力[徒手肌力检查(Manual muscle testing,MMT)]、肌张力[改良Ashworth分级标准(MAS)]、肢体运动功能[Fug-Meyer运动功能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FMA)]、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及生活质量[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troke Specific Quality of Life,SS-QOL)].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颈总动脉收缩期最大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舒张末期最低流速(End diastolic velocity,EDV)及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等脑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 两组治疗后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步履不稳、气短乏力等中医证候积分及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中医整合康复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中医整合康复组的显效率(51.1%,23/45)和有效率(95.5%,43/45)均明显优于对照组[24.4%(11/45)和82.2%(37/4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MMT、FAM、SS-QOL评分及PSV、EDV值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中医整合康复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MAS、NIHSS评分及RI值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中医整合康复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以针康法为主的中医整合康复技术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效果显著,能够明显增强患者肢体肌力,降低肌张力,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8
-
李飞针灸治疗面瘫经验举隅
编辑人员丨2024/4/27
总结李飞教授治疗面瘫的学术思想及诊疗经验.李飞提出诊治面瘫时应遵循"初病审因,次探病机,再明病证,辨证论治",以祛风通络、疏调筋经为基本治疗原则.临床治疗时,以"重视解剖,依症施治"为基本方针,贯通中西理论,结合表情肌解剖结构,动态化判断神经、肌肉恢复情况,依据症状选取相应经验组穴.重视整合理论,总结理法辨证、分期辨证、症状辨证之"辨证三重"法则,调经、调筋、调神之"治疗三调"理论,值得临床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针灸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研究动态
编辑人员丨2024/4/13
[目的]利用CiteSpace软件对国内针灸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揭示该研究领域前沿动态及热点演变,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建议和参考.[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三大中文数据库,检索出从建库至2023年6月针灸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相关文献,利用CiteSpace 6.1.R6软件对发文量、作者、机构、关键词进行聚类及突现分析,并以可视化图谱或图表展现.[结果]共纳入1 585篇相关文献,从发文量来看,该领域内研究数量整体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但研究作者之间联系分散,且多为机构内部合作,跨区域的多中心合作研究不够紧密.关键词聚类分析显示,目前文献的研究类型以综述和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为主.治疗方式上,多种疗法联用较为普遍.时区图反映了针刺疗法的不断细化过程,从中可以观察到一系列新型针刺疗法的产生.[结论]针灸在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领域日趋成熟.预测未来几年,针刺疗法与其他常见疗法联合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仍是研究的热点.同时,进一步整合资源并开展多中心合作的高质量临床研究将成为新的趋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针灸干预机体亚健康症状的运用与思考
编辑人员丨2024/4/6
当前机体亚健康者在人群中占比较高,亚健康向健康的转归主要取决于自身免疫水平和适时有效的干预措施.中医学素有治未病的理念,可指导针灸临床干预机体亚健康症状而预防疾病.从针灸干预机体亚健康症状的理论基础、临床运用和调节机制三个方面进行探讨,认为针灸可明显改善机体亚健康症状,并能通过调理偏颇体质纠偏却病.针灸调节作用具有整体性、双向性特点,针灸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刺灸信号从外周传入中枢进行整合,不会产生毒副作用.针灸作为传统中医学独具一格的非药物疗法,应在亚健康领域充分开发,未病先防,欲病救萌,防微杜渐,满足患者对健康的期待,并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其作用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6
-
基于自主研发ACU&MOX-DATA平台探索腧穴功效特点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基于ACU&MOX-DATA平台,初步明确不同腧穴、不同靶器官及不同刺灸法对腧穴功效的影响,并可视化展示相关结果是否存在腧穴功效"特性""共性"的特点.方法 以原创组学数据和公共组学数据整合后获得的多源异构数据作为数据源,经标准化处理后,利用ACU&MOX-DATA平台中Batch Search、Stimulation Mode等模块对不同腧穴、不同靶器官、不同刺灸法的数据进行差异基因分析、疾病病理网络分析和富集分析.结果 在同一疾病状态、同一干预措施下,不同腧穴间存在效应差异;在同一疾病状态、同一腧穴及干预措施下,不同靶器官产生的应答不完全一致;在同一疾病状态、同一腧穴下,不同干预措施间存在效应差异.结论 基于ACU&MOX-DATA平台,初步明确腧穴、靶器官、刺灸法是影响腧穴功效的关键因素,上述结果间存在腧穴功效的特异性或共性调节特点.将ACU&MOX-DATA平台应用于针灸学领域关键科学问题的分析和可视化解读,可为深化腧穴认知、指导临床选穴、提高针灸临床疗效等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疏肝调神整合针灸对失眠症觉醒状态的作用及神经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探究疏肝调神整合针灸疗法对原发性失眠症觉醒状态的干预作用及其神经机制.方法 选择92例原发性失眠症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予艾司唑仑口服,观察组实施究疏肝调神整合针灸疗法,4周后观察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过度觉醒量表(HAS)、平均睡眠潜伏时间(MSL)、夜间多导睡眠监测(PSG)指标睡眠潜伏期(SOL)、觉醒次数(NWAK)、入睡后清醒时间(WASO)、总睡眠时间(TST)、快速眼动期(REM)占TST百分比、非快速眼动期1/2/3期(N1/N2/N3)占TST百分比及血清单胺类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γ-氨基丁酸(GABA)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4周后,2组PSQI量表中睡眠潜伏期、睡眠紊乱、习惯性睡眠效率、睡眠持续性、白天功能紊乱、主观睡眠质量各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H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MSL均较治疗前缩短(P<0.05),且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2组SOL、NWAK、WASO均较治疗前减小(P<0.05),TST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但2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REM、N3占TST百分比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N1、N2占TST百分比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血清5-HT、GABA水平均较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5-HT、GAB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疏肝调神整合针灸疗法与口服艾司唑仑比较,可更有效改善原发性失眠症患者的睡眠质量和过度觉醒状态,可能与其调节神经递质作用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