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河南省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监测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了解河南省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防治进展,评价防治措施效果,为调整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2019年,对河南省所有登记在册的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村进行普查,对病区村的改水情况、生活饮用水氟含量和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进行监测;分析病区村控制达标(水氟合格且儿童氟斑牙检出率≤30%)情况,计算达标率。结果:共监测病区村17 504个,其中改水村17 352个、未改水村152个,改水率为99.1%;共建设改水工程3 685个,正常运转工程3 448个,改水工程正常运转率为93.6%。居民生活饮用水氟含量合格村13 526个,水氟合格率为77.3%;实际受益人口约1 101.10万人,人口受益率为90.1%;改水村和未改水村水氟合格率分别为77.9%(13 512/17 352)、9.2%(14/152),改水村显著高于未改水村(χ 2=400.58, P < 0.05)。共检查8~12岁儿童498 527人,检出氟斑牙68 972例,氟斑牙总检出率为13.84%,氟斑牙指数为0.3。全省共有控制达标村12 488个,达标率为71.3%。 结论:河南省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已基本落实改水措施,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但与《全国地方病防治"十三五"规划》目标尚有一定差距,需要及时进行整改,确保改水工程发挥实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护士使用无创正压通气过程中常见问题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调查护士在使用无创正压通气过程中常见问题,提出整改措施,保证无创正压通气在临床上安全有效使用。方法:2019年1~12月采用自行设计的无创呼吸机使用考核表对2019年上海市某三级甲等专科医院呼吸监护室中使用无创正压通气的205例患者进行考核,对出现的1200例次问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护士在使用无创正压通气中存在一定问题,考核结果为一般,考核结果与护士年龄、工作年限、职称、学历有关( P<0.05)。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发生在面罩佩戴不合适、管道连接存在问题、使用效果及不良反应观察处理存在不足。 结论:可通过规范护理常规、提高护士临床护理能力、加强业务培训、增加护理人力使无创正压通气在临床上安全有效的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缩短临床领取新鲜冰冻血浆等待时间在患者血液管理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缩短临床领取新鲜冰冻血浆(FFP)等待时间在患者血液管理(PBM)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11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FFP输注治疗的4 974例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为研究对象。根据缩短临床领取FFP等待时间整改措施的实施进程,将研究对象分为初步整改阶段组( n=2 303,FFP领取时间为2017年6月至8月),持续整改阶段组( n=2 048,FFP领取时间为2017年9月至11月),对照组( n=623,未实施相关整改措施,FFP领取时间为2017年4月至5月)。通过调查对照组和初步整改阶段组的临床病例资料,分析FFP领取环节中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制定缩短临床领取FFP等待时间的初步和持续整改措施。统计各组临床领取FFP的平均等待时间,以及初步整改阶段组和持续整改阶段组的预解冻FFP报废率和出库时间。3组临床领取FFP平均等待时间的总体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组间两两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两两比较的检验水准校正采用Bonferroni校正法。初步整改阶段组与持续整改阶段组的预解冻FFP报废率比较,采用 χ2检验。 结果:①本研究中,持续整改阶段组、初步整改阶段组、对照组的全院临床领取FFP中位等待时间分别为8.0 min(5.0~14.8 min)、11.0 min(4.0~18.0 min)、19.0 min(16.0~23.0 min),3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39.862, P<0.001);初步整改阶段组、持续整改阶段组与对照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11.651, P<0.001; Z=-15.986, P<0.001)。3组的危重患者科室临床领取FFP中位等待时间分别为8.0 min(5.0~13.0 min)、11.5 min(4.0~17.0 min)、20.0 min(17.0~23.0 min),3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50.978, P<0.001);初步整改阶段组、持续整改阶段组与对照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9.225, P<0.001; Z=-12.602, P<0.001);初步整改阶段组与持续整改阶段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 Z=-2.176, P=0.030)。②初步整改阶段组预解冻FFP共6 581袋,其中7袋报废,报废率为0.11%(7/6 581);持续整改阶段组预解冻FFP共5 853袋,其中2袋报废,报废率为0.03%(2/5 853);2组预解冻FFP的报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2.232, P=0.135)。③初步整改阶段组和持续整改阶段组中,未报废的预解冻FFP为12 425袋,其中10 729袋(86.35%)的出库时间<12 h; 1 696袋(13.65%)出库时间为13~20 h。 结论:本研究采取的缩短临床领取FFP等待时间措施,可有效缩短领取FFP等待时间,合理控制报废率,提高PBM效率。但是,本研究结果仅限于单中心的回顾性研究,缩短临床领取FFP时间在PBM中的应用价值,尚需多中心、前瞻性研究进一步证实。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2021年河南省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监测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了解河南省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简称地氟病)流行现状,评估防治效果,为制定进一步防治政策提供依据。方法:2021年4 - 11月,在河南省17个省辖市和9个省直管县(市)的112个饮水型地氟病病区县(市、区,以下简称县)的所有病区村开展饮水型地氟病监测,收集病区县及病区村的基本情况,以村为单位测定病区居民户饮用水氟含量和调查8 ~ 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结果:截至2021年底,河南省112个病区县均有饮水型地氟病流行,涉及17 450个病区村,其中落实降氟改水措施的病区村有17 433个,改水率为99.90%(17 433/17 450);水氟合格病区村有14 920个,水氟合格率为85.50%(14 920/17 450)。全部病区村共有改水工程4 232个,工程正常运转率为97.09%(4 109/4 232),工程水氟合格率为93.03%(3 937/4 232)。全省儿童氟斑牙总检出率为9.64%(39 391/408 584),中、重度氟斑牙共占8.08%(3 182/39 391),氟斑牙指数为0.18,氟中毒流行强度属于阴性。结论:2021年河南省饮水型地氟病流行广泛,病区村降氟改水措施已经基本落实,但部分病区村水氟含量仍不达标,部分改水工程不能全年正常运转。今后需要针对上述问题逐一整改,巩固饮水型地氟病防治成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降低儿科病房噪声污染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应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管理模式减少儿科病房声音分贝,降低噪声污染,以期提高护理人员抗噪声风险意识及严谨的工作态度,保证医护人员及患儿身心健康,保持良好的医疗环境。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发放噪声调查问卷并使用噪音仪器进行监测,获得病房噪音产生重点来源、重点时段、重点地段,随后进入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实施阶段,列出儿科病房工作流程,然后对流程进行分析,算出危急值,对危急值较高的项目制订并实施整改措施,采用噪声调查问卷进行评价。结果:实施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管理模式后,危急值明显降低,患儿及家属认为受噪声干扰程度非常严重的人数由38人降低至29人( χ2值为21.82, P<0.05),对控制噪声管理非常满意的人数由18人上升至30人( χ2值为36.28, P<0.05),噪声重点地段强度、噪声来源强度、各时段强度明显改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管理作为一种质量管理模式,可降低病房噪声污染,提高患者满意度,保证医护人员及患儿身心健康,塑造良好的医疗环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根因分析风险护理管理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根因分析(Root cause analysis, RCA)风险护理管理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RCA法对2017年1~6月该院发生的124起临床护理问题的近端原因和根本原因进行分析,制定并执行整改措施,比较实施前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人员风险认知情况及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度。结果:临床护理中最为常见的不良事件主要有医嘱处理错误、给药错误、静脉穿刺出血、管道脱落及皮肤压伤,分别占18.55%、14.52%、13.71%、9.68%和6.45%。引起不良事件近端原因有人员因素及环境因素,根本原因为管理因素(包括沟通渠道不通畅、学习培训不到位、管理流程不明确及管理机制不健全)。RCA风险护理管理实施后,不良事件发生率由实施前的4.817‰降低到实施后3.595‰,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36)。管理实施后,护理人员风险认知情况明显优于实施前,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根因分析风险护理管理应用于临床护理中,可明显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人员风险认知和患者满意度,应用效果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日间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与管理对策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日间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并分析其管理对策,为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中山大学附属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日间手术治疗的患者300例,回顾性分析其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因素,并提出相应管理对策。结果:日间手术治疗期间,共有196例患者发生护理风险事件,占全部患者的65.33%。其中术前护理风险问题共发生174项,以患者等候时间过长发生概率最高,其次为术前未签署同意书,其所占比例分别为17.67%及12.33%;术中护理风险问题共发生165项,其中以术中患者躁动发生概率最高,为18.67%,其次为检验报告异常,发生率为10.33%;术后护理风险问题共发生85例,其中以护理人员健康问题发生概率最高,为13.67%,与其他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日间手术室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概率较高,其风险因素主要为护理人员意识不足、人力资源不足及手术室管理制度不完善等,因此应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整改措施,以保证日间手术安全、可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改进型综合指数法在玻璃钢游艇制造企业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对玻璃钢游艇制造企业化学有害因素进行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探讨改进型综合指数法在工程防护措施整改效果评价中的指导意义。方法:于2018年6至11月,以山东省某玻璃钢游艇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检测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有害因素水平,采用综合指数法对其工作场所化学毒物进行职业健康风险评估,计算风险指数( R),并针对综合指数法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提升接触因素(接触浓度/职业接触限值比值)的权重值。对比分析综合指数法和改进型综合指数法的评估结果。 结果:玻璃钢游艇制造企业工程防护措施整改前工人接触的玻璃钢粉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 CTWA)高于整改后(中位数:5.67比1.63 mg/m 3, P<0.01);整改前工人接触的苯乙烯 CTWA高于整改后(中位数:62.9比7.3 mg/m 3, P<0.01)。综合指数法评估结果显示,整改前后玻璃钢粉尘及苯乙烯风险等级均为中等风险( R=3)。改进型综合指数法评估结果显示,整改前糊制岗位、调胶岗位接触苯乙烯及切割、打磨岗位接触玻璃钢粉尘风险等级均为高风险( R=4),其余岗位接触苯乙烯均为中等风险( R=3);整改后调胶岗位接触苯乙烯及切割岗位接触玻璃钢粉尘风险等级均为中等风险( R=3);其余岗位接触玻璃钢粉尘、苯乙烯风险等级均为低风险( R=2)。 结论:整改前后采用综合指数法评估玻璃钢游艇制造企业玻璃钢粉尘、苯乙烯风险等级无变化,改进型综合指数法评估化学有害因素防护设施整改效果明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反馈环的过程性评价在基础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将过程性评价引入基础医学教学中,以病原生物学中的医学微生物学为例,探讨评价活动对教学的作用。方法:实验组采用平时课堂表现、阶段测试、案例分析、期末考试和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系统分析评价;根据学生建议,以PPT形式向学生公开反馈问题和整改措施,形成"评价-反馈-修正"环为核心的过程性评价;用SPSS 16.0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学生对实施了多样化教学手段的内容印象深刻、对评价体系满意,学生认为自身能力得到多方面锻炼;96.8%的学生支持改革,88.6%的学生希望将这一体系运用于其他学科;实验组案例分析、期末成绩和总评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1)。 结论:注重反馈环的过程性评价,教学手段多样,师生共同进步,不断完善的评价体系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FOCUS-PDCA程序预防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FOCUS-PDCA程序在降低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围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中的运用效果。方法:运用FOCUS-PDCA程序,成立持续质量控制小组,讨论现存问题,明确既往流程、制度失误节点,通过科学的方法分析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围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真因,有针对性的制订整改措施,及时总结及效果评价,持续改进质量。结果:运用FOCUS-PDCA程序干预后,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围术期VTE发生率、血浆D-二聚体(D-Dimer,D-D)、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浓度、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花费(3.92%,0.43 mg/L、3.26 g/L、15.0天、5.40万元)比干预前(16.67%、0.75 mg/L、5.15 g/L、17.0 d、6.58万元)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服务满意度由干预前83.33%提高为97.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运用FOCUS-PDCA程序,通过多学科协作规范化培训,目视化管理;重点环节监控,确保患者安全;健全制度及流程,完善量化考核机制等多项措施进行持续改进,有效降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围术期VTE发生率,降低D-D和FIB浓度,缩短住院花费及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